3.适量好的脂肪,等于补充“脑黄金”

人们通常俗称的脂肪其实代表大概念的脂类。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又称三酰甘油,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它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类脂包括磷脂和固醇类。在磷脂中又分磷酸甘油酯和神经鞘脂两类,其中机体主要的神经鞘脂是神经磷鞘脂。
大脑是脂肪含量最丰富的器官,其中60%的固体成分是类脂,而包裹神经纤维的胶质(称作髓磷脂鞘)所含的脂质更多,因而脂肪是脑细胞“墙壁”的“建筑材料”。但是,如果吃的脂肪不对路,大脑原有的联系通路就会被破坏,即使天生有一个好大脑也是枉然——从出生到童年,从青春期到中年、老年,如果饮食中含有较多有害的脂肪,大脑就无法良好运转。
好的脂肪相当于给大脑补充“脑黄金”。如必需脂肪酸和建构脑细胞膜的磷脂,对于大脑的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必需脂肪酸含量低的话,智力水平也会较常人低。必需脂肪酸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最好的ω-3系不饱和脂肪酸,在鲭鱼、鲑鱼、三文鱼、秋刀鱼、带鱼以及淡水鱼的鲈鱼、鲶鱼中含量较高;EPA(二十碳五烯酸)是另一种高效的不饱和脂肪酸,在鱼肉和鱼油中含量丰富;DPA(二十二碳五烯酸)是人类初乳中才有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乳和海豹油中含量高,是鱼油及各种食物中缺乏的。
磷脂中的卵磷脂,是构成大脑和脊髓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成分磷脂酰胆碱,可以转化为体内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是中枢神经间传递信息的重要物质,它使大脑具有灵敏的反应性和联想性,是大脑思维、记忆及其他智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故乙酰胆碱常被称为“记忆素”。卵磷脂包括以大豆为原料所提取的大豆卵磷脂,和从其他原料提取的蛋黄磷脂、花生磷脂、菜籽磷脂等四十余种。由于磷脂最早是从蛋黄中提取出来的,故在习惯上和商业上都往往将这类磷脂统称为卵磷脂。
人们通常所说的坏脂肪往往是指饱和脂肪酸,食物来源主要是畜类、禽类等动物性食物和乳类。但是,饱和脂肪酸也是人体生理所必需的,如果摄入严重不足会使血管变脆,易引发脑出血、贫血等相关病症。因而,也不能将饱和脂肪酸一棍子打死。
因此,按照营养学基本要求,摄入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理想比例为1∶1∶1。 其中摄入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理想比例,即摄入ω- 6和ω- 3系脂肪酸的比例为4∶1。而对于考生来说,摄入更多的ω-3系脂肪酸更有益于大脑高效劳动。
把有害脂肪挡在大脑之外的六条途径
1.少摄入奶油和红色肉类。
2.不吃人造黄油、起酥油、沙拉调味汁。
3.注重选用米糠油、橄榄油、山茶油、亚麻籽油作为烹调油。
4.不吃不健康的加工食品,如炸薯条和爆米花等用油煎炸、烘烤或爆出来的食品。
5.每周吃鱼2~3次,每次100~150g。
6.学会查看营养标签,以帮助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摄入和增加不饱和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专家解读
好的脂肪也可来自肥肉
长年以来,大家总是把肥肉与超重和肥胖以及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富贵病”联系在一起,似乎吃肥肉就是患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
虽然肥肉中所含的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酸(也就是不好的脂肪),极其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但是,近年众多科学研究发现,殊如白煮肉、红烧肉等用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五花肉、肉排烹制的菜肴,只要炖煲足够时间就可使肥肉中饱和脂肪酸转化为“好的脂肪”了。
研究发现,随着肥肉炖煲时间的延长,猪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幅度下降,炖煲两个小时以上的肥肉可下降46.5%,达到最低点。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着炖煲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两小时达到最高值。通过长时间慢炖的烹饪方法,可以使肥肉中对人体心脑血管不利的因素(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转化为对人体有利的因素(单、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慢慢炖烂的肥肉保留了猪肉原本的营养成分(丰富的维生素B 1、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而且胶质部分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又能使红烧肉产生浓郁的脂香美味。
因此,考生如果本来喜欢吃肥肉的话,只要把握好时间和火候,采用慢炖的方法,完全可以每天吃一点肥肉,同样有益于大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