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仲瑛治疗咳嗽的学术经验

1.学术思想
周仲瑛认为肺为清肃之脏,无论是内邪干肺还是外邪犯肺,只要影响到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均可导致咳嗽,故治疗总以宣通为第一要着,肺气宣则病邪外达,肺气畅则肃降有权。周老认为临证中治疗咳嗽只要排除外感燥热,内伤气火、阴虚,都可以使用宣通法治疗。无明显寒热偏向者,予以辛平轻宣肺气,寒邪偏盛者则当辛散宣通、温开肺气,热邪偏盛者则清散宣通,清开肺气,若外感不解,入里化热,肺气不利,又当温清宣肃并施。临床上首选用药就是麻黄宣肺止咳平喘,宣肺止咳的基本方为三拗汤,有宣肺解表之功效,临床上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临证加减用药。
2.验案举隅
(1)耿某,女,34岁。
病史:咳嗽已经3周,近旬复增寒热,汗少,咳剧胸痛,咳痰黏白夹黄。口服清热宣肺剂不效。故予入院治疗。恶寒甚著,身热起伏不定,汗少,头项痛,身痛,肢末欠温,咳嗽频剧,咽痒,气急,咳引胸痛、胸闷,心下疼痛,按之更甚,咳痰黏白,呈泡沫状,混有黄稠块,口干不欲饮水,大便数日未行,舌苔薄黄而润,舌质淡,脉细。检查:体温38.3℃,脉搏84次/分,听诊:两肺呼吸音无明显异常,腹部平坦,无固定压痛点。血白细胞计数总数12.2×10 9/L,中性粒细胞84%,淋巴细胞14%,嗜酸性粒细胞2%。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风寒客于卫表,痰热郁闭于肺,肺气失于宣畅。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化痰。
处方:仿麻黄汤合桂枝厚朴杏子汤加减。
药后汗出量多,热退,身痛缓解,咳减而仍阵作,咳引脘痛,咳痰质黏量多,色白夹黄。原方继服3天咳止,大便通畅,仅脘部微有压痛,巩固1日痊愈出院。
【原按】
患者入院前已病3周,入院时仍有恶寒、发热、身痛等一派风寒表象,即表证未解,同时又有痰中混有黄稠块,口干不欲饮水,大便数日未行,舌苔薄黄而润等里有郁热之象,寒热夹杂,热为寒遏,故在解表宣肺的同时注意清里热,方药中麻黄宣肺发汗解表,桂枝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散邪,杏仁、莱菔子、苏子降气化痰平喘,厚朴、法半夏、陈皮、枳实理气化痰,全瓜蒌清热化痰。药后汗出表解,痰热得清,病情好转。
【编者按】
风寒客肺,未能及时宣散,郁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肺有蕴(痰)热而外感风寒,表现“外寒内热证”者,即所谓的“寒包热”、“寒包火”,则当解表散寒、清肺泄热并施。正如《类证治裁》卷二云:“寒包热,热郁肺俞,遇秋冬寒凉辄发咳,寸脉坚,声音窒,但解其寒而热自散。麻杏石甘汤或金沸草散。”
(2)赵某,女,12岁。初诊:2001年8月2日。
咳嗽于去年冬季至今不愈,有时咳嗽剧烈,呼吸困难,痰有腥味,痰中夹灰黑色,咳吐困难,胸闷不显,怕风,口吸冷风则易咳嗽,汗出不多,口干,二便尚调,胸片正常。
辨证:痰湿蕴肺,肺失宣降。
治则:宣肺化痰止咳。
处方:三拗汤加减。
二诊:2001年8月9日。咳嗽好转大半,咳痰转爽,质黏夹灰,胸不闷,咽不痒,口干,苔薄黄腻,质暗红,脉小滑兼数。处方:8月2日方改桔梗4g,加大贝10g。
三诊:2001年8月16日。咳嗽一度加重,日来又见平稳,咳痰困难不多,色淡黄,咽痒,口干欲饮,尿黄,苔薄黄腻,脉细滑。仍与宣肺化痰。处方:
四诊:2001年8月24日。咳嗽稳定,偶有发作,不多,曾感冒发热,口干,咽痒,鼻痒流涕,尿黄,苔黄,脉细滑。风邪上受,肺气不宣。处方:8月16日方加桑叶10g,一枝黄花12g。
五诊:2001年8月31日。咳嗽尚平,食甜食后有影响,咽痛有痰,咳嗽不著,咳痰有时不爽,咽喉无痰鸣声,大便正常,苔薄色黄,质偏暗,稍红,脉细滑。风痰伏肺,肺热内蕴。处方如下:
【原按】
本案患者咳嗽于去年冬季至今不愈,由痰湿蕴肺,肺失宣降所致,故见咳嗽剧烈,痰中夹灰,不易咳出,治予宣通肺气,降气化痰,方取三拗汤加味。药用麻黄、杏仁、桔梗宣肺化痰,法夏、陈皮、泽漆温化痰湿,桑皮、苏子、前胡泻肺降气,佛耳草化痰止咳。患者病程较长,已有如怕冷、汗出、口干等虚象表现,故在化痰止咳同时注意益气养阴,扶正祛邪,加太子参、南沙参。药后咳嗽已见明显减轻,但咳痰仍多,加贝母、桔梗加量以增强排痰,病情得以控制。后因感受风邪,病情再次复发,仍以疏风宣肺,清热化痰而取效,说明宣肺为治疗慢性咳嗽的重要法则之一,肺气宣畅,则痰得以排出,咳嗽自能缓解。
【编者按】
因于痰湿,为肺病日久损伤脾胃,脾虚则运化水液功能障碍,生湿生痰,痰湿产生后,又反过来困脾,或外湿侵入,皆导致脾气更虚,脾阳更弱。痰湿上渍于肺,壅遏肺气,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