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咳嗽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咳”指肺气上逆,有声无痰;“嗽”指咳吐痰液,有痰无声,临床上一般为痰与声并见,故并称“咳嗽”。外感咳嗽多因寒温失常,人体卫外功能失调,六淫之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内犯于肺,肺失宣肃则肺气上逆而为咳;内伤咳嗽则多因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致肺气升降出入失常所致。两者可以互为因果。

辨证分型
治疗方法
方法一
1.选穴
主穴:

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线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中府(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配穴:

风寒束肺者加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风热犯肺者加曲池(屈肘,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燥热伤肺者加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痰湿阻肺者加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肝火犯肺者加鱼际(在手拇指本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行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肺阴亏虚者加肾俞膏肓(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脾肾阳虚者加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肾俞、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足三里(图2-9)

图2-9 咳嗽取穴一
2.操作方法

嘱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上涂适量凡士林,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背部,依次沿着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线,来回推拉3~5遍,直至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瘀血为止。而后根据病情分别留罐于大椎、风门、肺俞、膏肓、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上10~15分钟(图2-10)。然后嘱患者仰卧,在天突、中府等穴位上闪罐10~15下后,留罐5~10分钟。2~3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实证者配合刺络放血或针刺,脾肾阳虚型可罐后加灸。

图2-10 咳嗽拔罐一
方法二
1.选穴
主穴:

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中府(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穴:

发热者加曲池(屈肘,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头痛较重者加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痰多者加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咳嗽无力者加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图2-11)

图2-11 咳嗽取穴二
2.操作方法
(1)闪罐:

先令患者平卧,取小号玻璃罐,在天突、中府、膻中等穴位上闪罐10~15下,留罐5~10分钟,以局部不起水疱为度(图2-12)。

图2-12 咳嗽拔罐二
(2)刺络拔罐:

嘱患者取俯卧位,用一次性采血针在大椎(视频16:大椎丛刺法)、风门、肺俞等穴位上点刺50~100下后立即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5分钟,拔出适量的血液(图2-13)。

视频16:大椎丛刺法
图2-13 咳嗽刺络拔罐二

每日1次,每次更换不同位置,3~5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拔罐疗法具有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炎症吸收消退的效应,尤其是对于机体抗病力弱,肺部啰音和X线片阴影消退缓慢,病情迁延者,用之更为适宜。

2.血罐和走罐疗法对伴有高热的肺炎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一般当天可退热,3~4天可完全消除症状,但需巩固治疗1~3天。

典型病例

赵某,女,42岁。5天前受凉后开始发热,体温39.2℃,周身疼痛,无汗,口服退热药后汗出热退,仍咳嗽,咯吐白痰,头痛,咽痛微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拔罐治疗先取小号玻璃罐,在印堂、太阳穴上闪罐10~15下,在天突、中府、膻中、尺泽等穴位上留罐5分钟。然后取三棱针点刺大椎、肺俞各3下,出血如珠,拔罐10分钟。治疗1次后头痛稍缓,仍有咳嗽,隔日1次,经3次治疗,诸症皆消失(图2-14)。

图2-14 大椎穴、肺俞穴罐痕

曾某,男,48岁。因感冒后反复咳嗽咯痰半个月就诊。症见咳嗽,痰少难出,入夜为甚,伴胸闷,周身酸楚,口干,咽痒发紧,小便黄,大便干。查体:神清,精神尚可,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肺呼吸音粗,舌尖红,苔白稍腻,脉沉濡。嘱患者俯卧,充分暴露背部,在背部膀胱经两条循行线上涂适量凡士林,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背部,依次沿着膀胱经两条循行线,来回推拉5遍,直至皮肤上出现瘀斑青紫。然后嘱患者仰卧,在天突、中府、膻中等穴位上闪罐10~15下后,留罐5分钟。治疗后患者即感到全身轻松舒适,胸闷明显改善,当天晚上咳嗽明显减少。第3天就诊,予大椎、肩井、天宗、肺俞、脾俞拔罐15分钟,全科治疗仪照射30分钟。1周后来告知,咳嗽已除,无自觉症状(图2-15)。

图2-15 咳嗽罐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