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春秋首霸齐桓公
- 春秋战国:一段你应了解的历史(第一卷)
- 茅庐小生
- 49294字
- 2020-02-07 12:55:14
充满活力的国度
齐国方位图山东半岛的原住民是夷人,并有一个以夷人为主的莱国。齐国通过征服周边夷人和莱国,施行符合当地风俗的政策,逐渐控制了黄河入海口一带和整个山东半岛。在这过程中齐国首都一度从营丘搬迁到薄姑,最终迁回营丘并将其改名为临淄。
本章开始说齐桓公。在故事开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齐国祖先的事迹。
齐国的第一位国君就是我们熟知的姜子牙姜太公。大家都知道,姜子牙是周朝创立者姬昌父子的军师,《封神演义》里绝对的男一号。但姜子牙其实是他的姓和字,他的氏是“吕”,名是“尚”,按照春秋时代的习惯应该称呼他为“吕尚”。
姜子牙的发迹史被后世的人加工,变得极具戏剧性。传说中,姜子牙年轻的时候是个正宗的穷光蛋,摆过地摊,杀过猪,一切能混饭吃的活他都干过。但人家人穷志不短,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学文化,而且越学越精,越学越有才,成了一个没有文凭的高级知识分子。
但是姜子牙一没有关系,二没有钱,满肚子的学问没地方用,平平淡淡地过了大半辈子,最后六十多岁了,头发胡子都白了,还是一个众人眼里的老书呆子。姜子牙不想这辈子就这么算了,他想去当公务员。商朝那个时候太昏暗,没有人识得姜子牙的才能,都拒绝他来做官,即便招募了他,也只是给他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职。姜子牙便放弃了在商朝上班的打算,计划到当时名气最好的周文王姬昌那里去应聘。
姬昌是当时周部族的首领,名义上还是纣王的下属。姬昌有野心取代商朝,就大秀亲民形象,以赢取天下百姓的拥护。同时,他还在暗中扩充军力,招揽人才。姜子牙想到姬昌那里当官,但如果走正常途径,还是只能先从小职员做起。但姜子牙都是爷爷岁数的人了,哪还有时间去等升迁?所以,他想了一个“歪招”。
这就是著名的典故——姜太公钓鱼。
姜子牙把鱼钩拉直,也不挂鱼饵,每日就用这杆打死也钓不上鱼的鱼竿去钓鱼。附近的人都说来了一位老神经病,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这件事就被当做一个笑话传开了。结果这个笑话越传越广,许多人都感到很稀奇,大老远跑来看这个老神经病。
最后,这件事连姬昌都知道了。姬昌也好奇,就随便派了个小卒,让他把姜子牙找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姬昌的人到了姜子牙身边,可姜子牙倚老卖老,就是不走,还说:
“大鱼不上钩,小虾米来凑热闹。”
姬昌的人便把姜子牙的话回去和姬昌禀报了,姬昌一想,觉得这老神经病似乎话里有话,就更加好奇了。他又派了一个官去请姜子牙来。姜子牙仍旧不动,说:
“大鱼不上钩,小鱼却来了。”
官员又把这话回去和姬昌汇报了。姬昌这才明白,这个老神经病不是一般人,决定亲自去见见他。
姬昌见了姜子牙之后,就问:
“别人用的鱼钩都是弯的,你的鱼钩为什么是直的?”
姜子牙假装高深地回答说:
“我的鱼钩,是专门钓愿意上钩的鱼的。愿意来的来,不愿意来的走!”
姬昌心中一想:
“这不是在说我吗,我正是来求才的。”
姬昌发现,原来这个老头是个大大的人才,一定要重用。于是他恭敬地对姜子牙说:
“我们有眼无珠,不识先生,请您见谅。现在纣王无道,民不聊生,恳请先生做我的老师,可以吗?”
姜子牙答应了。
姬昌回去就拜了姜子牙为军师,把他作为一个高级参谋留在身边。姜子牙为姬昌出谋划策,深得姬昌的赏识,他是这么夸赞姜子牙的:
“我的先祖太公说:‘会有圣人帮助我大周兴盛。’你就是那位圣人吧,我的太公期望你很久了。”
姜子牙因此得了“太公望”这个称号。
姜子牙是个高人,在三千多年前就懂得了利用“炒作”这种手段,通过做不正常的事情来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获得了高层领导直接面试的机会,最终靠着真才实学赢得了领导的赏识。面试通过就当上了高级干部。如果姜子牙生活在现在,绝对是一位炒作高手,成为网络红人不在话下。而他的这次“炒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歇后语。
当上姬昌的高级参谋之后,姜子牙为他出谋划策,姬昌的实力迅速壮大,连续消灭了五个部族,达到了天下三分有其二的程度。姬昌积极行善,公平裁决争端,使天下的百姓都慕名来投。残暴的纣王变得孤立无援。姬昌死后,姬发即位。他更加倚重姜子牙,称呼他为“尚父”,意思是值得尊敬的父辈。姬发在出兵攻打纣王前,一度信心不足。姜子牙硬是靠着一张嘴把姬发说得信心百倍,姬发最终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纣王,推翻商朝。
《诗经》中《大明》一诗就称赞姜子牙在牧野之战的功绩说: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大意是说周朝的军队十分威武,武王全赖姜子牙的谋划取得了胜利。
因为姜子牙功勋卓著,许多人对他钦佩不已。姜子牙就被人认为是无所不能,到了小说《封神演义》里还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成了大家熟知的那个形象。
功成名就之后,姜子牙得到了自己的封国“齐”,爵位是侯爵,位于现在山东省淄博市一带,国都是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此时的姜子牙是相当高兴,将一切烦恼都抛弃在了脑后,他在去往临淄的路上游山玩水,吃香喝辣,大概他觉得自己的理想已经实现,而人生也将要走到尽头,干吗不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呢。
在将要到达临淄的时候,姜子牙在一家旅馆里过夜,他和一位行路的旅客聊天。那位旅客对他说:
“我听说许多事情获得困难失去容易,像您这样悠闲赶路的人,恐怕不是去当诸侯国君的吧。”
陌生人善意的提醒,一下子令姜子牙清醒了过来。他明白只要还在权力场中生存,就必须得提高警惕、勤恳工作,绝不容分毫的疏忽。
姜子牙决定不再睡觉了,立即赶夜路,一直走到天亮才到达临淄。到了自己封国后,他立即投入到了对齐国的建设上,一刻也不敢耽误。没过多久,莱国人就来攻打齐国了。幸好姜子牙先前对国家做了完备的建设,莱国人被打跑了。如果姜子牙再在路上耽搁,恐怕齐国就来不及抵抗莱国人的入侵了。
姜子牙保住了差点丢失的江山,他便更加努力图强,运用自己超群的智慧发展齐国。他治国的方式比较特别,就是他看重实用的东西。有利齐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措施尽可能采用,那些不必要的繁琐的政策尽量不用。所以齐国的政府办事效率相当高,哪儿都是“马上就办”办公室。
当时有一个例子,姜子牙立国五个月以后,就来向周朝述职了。而鲁国国君姬伯禽直到立国三年之后才来述职。姬伯禽的父亲,周公姬旦就很惊讶,问两个人原因。姜子牙回答说:
“我简化礼仪,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管理,很快就安定了齐国。”
姬伯禽却回答说: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改革当地的风俗习惯,建立好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所以来晚了。”
姬旦就叹气说:
“鲁国以后要受制于齐国了!鲁国机构臃肿,办事繁琐复杂,人民就不会亲近政府;而齐国工作效率高,政策又能够贴近当地百姓的生活,是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的。鲁国终将衰落,而齐国迟早要强大。”
除了精简机构、尊重百姓,姜子牙还利用齐国沿海的有利条件,将海鲜和食盐向内陆的国家出口,赚取外汇。由于齐国的耕地比较少,他就扶持工商业,与中原国家互通有无,让齐国人民的腰包鼓起来。如果当时能统计GDP,本人猜测齐国的人均GDP绝对在诸侯国中数一数二。
姜子牙在搞好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积极扩张。齐国位于东方,周边有许多夷人的国家和部族。姜子牙就在周天子的允许下,讨伐和征服了周边的夷人。齐国一跃成为东方最有实力的诸侯国。
一个女人,三个国家的命运
转眼到了齐国第十三位国君齐僖公吕禄甫在位的年代,这个时候,齐国的首都营丘已经更名为临淄。上一讲我们在郑庄公的单元里提到过吕禄甫,他和郑寤生是好朋友,曾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寤生的长子郑忽,但被郑忽拒绝了。
吕禄甫的世子名叫吕诸儿,吕诸儿就是我们的主角吕小白的父亲。但是《史记》中却说,吕小白是吕禄甫第三个儿子,吕诸儿是吕小白的大哥。本人觉得这个说法不太靠谱,就用了《东周列国志》中的说法,认定吕小白是吕诸儿第二个儿子。至于原因,后面我会解释。
山东省淄博市的齐桓公像
史书上没有记载吕小白的出生年份,也没有记载他童年的经历。但可以从他的一些语言行为中推测,吕小白是一位典型的“人来疯”,喜欢被人众星捧月的感觉。他喜欢交朋友,也尊重长辈和人才。难得的是他还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向长者请教,或者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讨论国际形势。此外,年轻的吕小白绝对是一位花花公子,喜欢女人,喜欢招摇,喜欢各种好玩的东西。想象一下,吕小白生活在现在,就是一位“富二代”。整天梳着拉风的发型,名表名车一大堆,女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
吕小白还有一位哥哥,名叫吕纠。本来,作为父亲的次子,一切正常的话该是哥哥吕纠当国君,没机会轮到他吕小白来当。但是命运之神偏偏选中了这位花花公子。
文姜,我们这里要接下去讲讲她的故事。因为吕小白能登上齐国的君位,与她和吕诸儿的一段畸形的恋情有关。
上一个单元里我们提到过,吕小白的这个姑妈不是一个检点的女人。但是,吕小白的父亲更是一个禽兽不如的放荡公子。因为吕诸儿和文姜兄妹两个自小生活在一起,两人放纵的性情正好合拍,兄妹俩居然不顾伦常,发展成了一对情人。吕禄甫知道这件事后气得七窍生烟。但是家丑不可外扬,吕禄甫就计划立马给文姜找一个婆家,把她嫁了,免得这对兄妹再黏在一起。于是,就有了吕禄甫要给郑忽介绍对象的事情。郑忽因为没有答应,到最后失去了齐国的支持,把君位给丢了。这是文姜影响的第一个国家。
吕禄甫没能把文姜嫁到郑国,就挑中了鲁国。鲁桓公允是鲁息的弟弟,即位的时候还年轻,夫人都没有娶。吕禄甫就派人去说媒,结果,不知文姜底细的鲁允答应了这门婚事,高高兴兴地把齐国公主娶回了家。
离开了哥哥吕诸儿,文姜反而一点也不沮丧。当时齐国百姓作了一首歌谣,叫做《载驱》。当中就描述了文姜嫁到鲁国去的情景,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
四骊济济,垂辔(pèi)沵(mǐ)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大意是说,文姜坐在四匹黑马拉着的婚车上,一直嘻嘻哈哈,没个正经样子。歌词很生动地表现了文姜的性格。
文姜嫁给鲁允之后,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同”。鲁同后来被立为鲁国的世子。但是鲁允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这个新娶的妻子给害死。这是文姜影响的第二个国家。
文姜远嫁他人,这下可伤心了吕诸儿。他对文姜妹妹念念不忘,嫉恨抢走她的鲁允。这件事情在齐国的大街小巷上无人不知,人们编了一首叫《南山》的歌谣来取笑吕诸儿。歌谣开头一句是这样的:
南山雀雀,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大意是说,文姜嫁到鲁国去了,吕诸儿就犯了相思病,老惦记着远方的妹妹。这对兄妹的畸形恋情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几年以后,吕禄甫去世了。吕诸儿作为长子,继位成了齐国的新国君。这下,没有人能够管束吕诸儿了。他决定利用国家的力量,重新让妹妹回到自己的身边。吕诸儿的荒唐行为最后引发了齐国的动乱,这是文姜影响的第三个国家。
这一年是公元前697年,吕诸儿登上了齐国君位,他就是齐襄公。吕诸儿一上台就开始制造机会让文姜回国。公元前695年,吕诸儿故意在齐鲁边境制造冲突,然后又发出邀请,说是请鲁允来齐国一趟,来商讨两国的和平大计。鲁允就当做是一场平常的外交出访活动,答应了吕诸儿的邀请。一听说自己的丈夫要回娘家齐国,文姜也很高兴,就缠着鲁允说,自己自从嫁到鲁国就没有回娘家看过,希望能和他一起去。其实文姜真实的想法和吕诸儿一样,就是想找个机会兄妹俩团聚一下。
鲁允没觉出什么不对劲,便带上文姜去了。到了齐国之后,吕诸儿那个高兴。白天,他陪着妹夫鲁允开开会,喝喝酒;晚上,送走了鲁允之后,又把妹妹文姜叫到宫里来叙旧。说是“叙旧”,文姜却是整夜不归,留宿在哥哥吕诸儿的房间里。
鲁允好几个晚上一个人睡觉,渐渐发觉情况有点不对头。私下里打听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大舅子给他结结实实地扣了一顶大绿帽。这事儿要是被诸侯们知道,鲁允简直要找地缝去钻了。所以,当文姜有一天回来时,鲁允和她大吵了一架,摔碎无辜的碗碟无数,连家庭暴力都用上了。文姜一赌气,又跑到哥哥吕诸儿那里去了。吕诸儿看自己心爱的妹妹脸上留有妹夫赏的五根金条,气得不行。再想想是鲁允这个情敌抢走他青梅竹马的妹妹,心里愈发仇恨鲁允。
一个邪恶的想法在吕诸儿脑海里产生了。
过了几天,吕诸儿估计妹夫的气消了一点,就为他摆了一桌酒席,请鲁允来喝酒。鲁允正想找吕诸儿对质,气呼呼地就来了。在酒席上,鲁允一边借酒消愁,一边用各种难听的话来辱骂吕诸儿。吕诸儿却像没事一样赔着笑脸,连连说是,让周围的人都以为鲁允在说醉话。鲁允骂也骂够了,酒也喝足了,骂骂咧咧地就要起身离开了。吕诸儿连忙使了个颜色,一位名叫彭生的齐国人就上前搀扶住了喝醉酒的鲁允。
鲁允真的是喝多了,摇摇晃晃地来到自己马车边上。彭生趁周围的人不注意,用力一推把鲁允推到车上。彭生自己也坐上了马车,用手夹住鲁允的胳肢窝用力一拉,把鲁允的脊梁骨给折断了。鲁允惨叫一声就没声音了。周围人听见声音,想来一看究竟。彭生连忙爬下马车,向人们解释说:
“鲁国国君喝醉了,刚才不小心撞疼了头,现在想躺在车里休息一会儿,你们就不要打扰他了。”
鲁国人半信半疑,但还是把自己的国君带回了住处。当他们发现鲁允没有动静之后,才发现情况不妙。摸摸鲁允的身体,已经是冰凉的了。鲁国人连忙把国君在齐国驾崩的消息报告给了国内。鲁国举国哗然,立刻就派出了使节到吕诸儿那里问罪,说:
“我们的国君死在你们齐国,你一定要给个说法。”
吕诸儿早有应对之策,回答说:
“我已经查明是彭生杀的,我把凶手处死给贵国道歉。”
其实,鲁允被谋杀,从头到尾都是吕诸儿策划的,彭生只不过充当了杀手的角色。当鲁国人来交涉的时候,吕诸儿就把彭生当做替罪羊给杀了,来堵住天下人的嘴。稍有头脑的人都看得出来,彭生和鲁允无冤无仇,何必要杀了他呢?鲁允的死,最大的受益者不正是吕诸儿吗?果然,鲁允死后,文姜就赖在齐国不走了,和哥哥过了好几个月的逍遥日子。最后实在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她不得不离开了临淄,打算回到鲁国。可是,她的儿子,新即位的鲁庄公同已经提出了和她断绝母子关系。文姜无脸再去鲁国,就在齐国的一座边境小城住了下来,吕诸儿特意为她修了房子,时常还过来看看。从这个结果来看,吕诸儿达到了把妹妹夺回到身边的计划,心里想必是乐开了花。
一团糨糊
吕诸儿在这件事上是得逞了,可他的形象也败坏得差不多了。齐国上上下下都对这个乱伦的国君极其厌恶。吕诸儿便学州吁,想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群众的视线。他首先盯上了郑国。
郑国此时正发生了一起弑君案。大臣高渠弥杀死了郑昭公忽,拥立了郑亹。吕诸儿觉得该是自己亮相的时候了,于是他在谋杀鲁允的这一年发兵讨伐郑国。齐军驻扎在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吕诸儿命令郑亹和高渠弥前来和自己会面。郑亹惧怕强大的齐军,又担心躲在边境的蠢蠢欲动的二哥郑突发难,就打算和吕诸儿见一面,希望他能原谅自己弑君的行为并且承认自己是郑国新国君。只要吕诸儿承认了他,他就好把精力用在对付郑突上了。但吕诸儿才没这么好说话,等郑亹和高渠弥一来就把两人绑了。郑亹被处死,弑君者高渠弥则被五马分尸。守在新郑的祭仲连忙立郑婴为君。
干掉了一个弑君者,吕诸儿还觉得不过瘾。他又发现卫国出乱子了,自己正好又可以插一手。
前面说过,卫宣公晋是个好色之徒,他跟自己父亲的妾还有儿媳乱伦通奸,生了好几个不知道该是什么辈分的儿子。因为辈分的混乱和相关人物名字的复杂,大家理解起接下来的事情来有困难,我这里就用数字来给卫晋的几个儿子作代号。
卫晋和庶母私通,生了个儿子,我们给他代号“甲”,即位后把他立为世子。后来,卫晋又霸占了甲的媳妇,让儿媳妇给自己生了两个儿子乙和丙。乙想当世子,就在卫晋跟前说甲的坏话。卫晋也担心抢了甲的妻子,甲会不高兴,就想暗杀掉这个儿子。于是,卫晋便派甲去出使齐国,路上却安排下杀手要杀了他。没想到,好心的丙冒充甲,想保哥哥的性命,结果先在路上被杀手杀了。而随后赶到的甲也没能逃脱一死,也被杀手杀了。
而这个害了哥哥和弟弟的乙名叫卫朔,在卫晋死后,他顺利即位,史称卫惠公。因为卫朔干了缺德事,所以卫国的国人都很讨厌他,发起暴动把卫朔轰出了卫国。卫朔就逃到了吕诸儿这里,请求齐国出兵援助他回国。像卫朔这种品性不佳的人,其实吕诸儿没必要帮他。但吕诸儿就是喜欢找理由打仗,就爽快地答应了卫朔。他派兵讨伐卫国,强迫卫国人接纳卫朔,卫国不敌齐国,只好答应了。
吕诸儿率领齐军在外面连战连捷,按理说,齐国人民该对他有好感觉了。但事实恰恰相反,齐国人反而是愈发厌恶吕诸儿。
首先,吕诸儿年年用兵,消耗了大量的齐国钱粮,这笔钱还得齐国的人民来买单;其次,是吕诸儿这个人生活非常奢侈,而且从不体恤下属。吕诸儿在后宫养的嫔妃就有数百人,她们吃的都是精米和鱼肉,穿的衣服必须是最华贵的。而那些在外面卖命的将士呢?吃的是吕诸儿的侍妾们吃剩的粮食,用的是吕诸儿用来游玩破损后的马车,军队简直成了吕诸儿的垃圾桶。齐军官兵们个个怨声载道。
当时作为公子的吕小白敏锐地感觉到了国家有动乱的危险。出于好心,他向吕诸儿提出了建议,希望父亲能善待人民。但是吕诸儿根本不听,反而把吕小白臭骂了一顿,还说要把他关起来。
吕小白的老师,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鲍叔牙,就劝吕小白赶紧逃亡到自己外公家莒(jǔ)国(今山东莒县一带)。鲍叔牙这么评价吕诸儿,说:
“国君的行径不符合准则,人民就会怠慢和放纵,祸乱必将发生。”
当领导的人乱来,底下的人自然不会好好做事,一些人就会把心思放在尔虞我诈上面。所以鲍叔牙劝吕小白一定要避免在即将到来的齐国动乱中和父亲玉石俱焚,要早作打算,去外国避难,将来还可以作为一支力量回国参与统治权的争夺。
吕小白此时别无选择,不跑就会被父亲关押,他便遵照老师的建议,与鲍叔牙逃亡到了莒国。吕小白的母亲是莒国人,所以莒国人对吕小白比较熟悉和亲近。莒国人给了吕小白很高的待遇,还派兵保护。吕小白就靠着莒国的庇护,不仅躲过了齐国动乱,也为自己坐上齐国的君位创造了可能性。
而吕诸儿的报应即将来临。
瓜熟而代
当时,最想杀吕诸儿的人是吕小白的堂叔,名叫吕无知。吕无知在齐僖公吕禄甫在位的时候,很受吕禄甫的喜爱,有很高的待遇。但是吕诸儿上台后,觉得干吗要给堂弟这么多好处,就把吕无知的待遇降了好几个级别。吕无知过去还能顿顿鱼肉,现在只能去啃萝卜白菜,心里能高兴吗?所以吕无知憋了一肚子的火就等着机会发泄。
此外,齐国的两位将军连称和管至父也对吕诸儿非常不满。他们本来是带兵在外地驻防,吕诸儿对他们说:
“等到来年瓜熟的时候就把你们调换回来(瓜熟而代),和老婆孩子吃个团圆饭。”
但是吕诸儿脾性放荡,一眨眼就把这事儿给忘了。害的连管二人苦等吕诸儿的放假通知,一等就等了一年多。两人特意送了一车成熟的瓜到临淄,想提醒吕诸儿该让他们回家了,可是吕诸儿还是没有理睬,把他们放了鸽子。
按说,这种小事,连管两位将军犯不着小题大做,对自己的领导耿耿于怀。但是吕诸儿给军队的待遇实在是太差了,不把将士们当人看,尽把用过的垃圾往军队里扔。这一次失信的事件,把大伙儿所有的怨气都钩了出来,连管二人要把新仇旧恨一块儿找吕诸儿算了。这军队的将领要是对政府不满,那就只有倒戈和叛乱两种结果了。
连管二人想到的就是叛乱。他们找到了吕无知,三人一拍即合,不久就把叛乱计划制定出来了。三个人分工明确,吕无知和连称在后宫做嫔妃的堂妹负责一起刺探吕诸儿的情况,为叛乱提供情报;叛乱的人马由连管二人负责调动。一旦叛乱成功,杀死吕诸儿,就让吕无知出任新一任的国君。
经过长时间的刺探,连管二人发现了吕诸儿的一个防守漏洞,就是吕诸儿外出打猎的时候。因为打猎要到处跑,钻到偏僻的丛林里,吕诸儿只能带少数的护卫,求援也来不及,所以非常适合下手。而我们的吕诸儿同志偏偏还就喜欢打猎,射点野猪野兔什么的,连管二人的叛军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机会要把他干掉。
公元前686年冬天,吕诸儿又一次外出打猎,去了一个叫贝丘(今山东滨州市博兴县南)的地方。这一次,他带了不少人,还在那里修了一座行宫,方便晚上回来烤烤野味,睡睡觉。连管二人从吕无知那儿探听到消息,立即派出了一支人马在贝丘埋伏起来,准备找机会要了吕诸儿的命。
末日将至,吕诸儿也莫名地暴躁起来,打猎的时候碰到了一只会双腿直立的野猪,他以为是冤死的彭生找他来索命来了,吓得摔下了马车,把脚给摔伤了。吕诸儿痛得不行,打猎是打不成了,他只好早早地就回行宫去了。入夜,当吕诸儿准备上床睡觉时,发现自己的一只鞋子不见了。吕诸儿就让身边的太监费去找,可是费找来找去都找不到那只鞋。吕诸儿这天心情本来不好,就拿这事往费身上出气,拿马鞭子狠狠地抽他,把费打得遍体鳞伤。
此时,连管二人派来的叛兵已经悄悄摸到了贝丘的行宫附近,但他们不小心被正好外出的费给撞见了。叛兵们就把费绑了起来,要把他给杀了,费灵机一动说:
“我挨了昏君的打,你们看我身上还有伤,我也很想杀这个昏君,我给你们带路!”
叛兵们见他浑身是伤,就相信了他,放费先走。没想到,这个挨了打的太监对吕诸儿还有一股子愚忠劲儿,费快步跑回了吕诸儿的寝室,和吕诸儿说有叛兵杀进来了。吕诸儿当场给吓坏了,这荒郊野外的哪里去请援兵。费就说:
“君上赶紧躲到门后面去,我替君上挡住这些叛兵。”
吕诸儿慌慌张张滚下床,躲到了房间的门后面。一位名叫孟阳的太监则爬上了吕诸儿的床,用被子把自己一裹,假装是睡觉的吕诸儿。
费则和一个叫石之纷如的太监出门召集行宫里所有的卫兵来抵御叛兵。叛兵们本以为依靠费带路可以轻松解决问题,却没料到被他给骗了。双方随即在行宫里展开了混战,费和石之纷如寡不敌众,当场被杀。叛兵们杀败吕诸儿的卫兵,冲进了吕诸儿的房间,对着被子里的人一顿乱刺。但他们翻开被子仔细一看,发现这人不是吕诸儿。叛兵们就说,仔细找,这么点功夫,那个昏君还能飞了不成?
找了半天,终于有士兵发现房间门的下面有一只脚在发抖,翻开门板一看,正是吓得脸色苍白的吕诸儿。叛兵们一阵冷笑,抽剑就把吕诸儿刺成了筛子。随后,叛兵放了一把火,将行宫点燃,贝丘的夜空被叛乱的大火染得通红。
赛跑
吕诸儿一命呜呼了,齐国的局势一下子陷入了大混乱中,各个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开始了争夺对齐国的控制权。
最先上台的当然是吕无知、连称和管至父一伙人,人家杀吕诸儿就是为了当国君来的。所以,吕诸儿一死,他们立刻开始执行第二步行动方案——控制首都临淄,给吕无知出任新一任齐国国君创造有利环境。
连管二人手下的叛军立刻涌入临淄城,把各个街道全部封锁。接着,齐国的大臣们被叛乱的士兵赶到了朝堂上,去聆听先君吕诸儿的遗诏。
所谓遗诏不过是事先就捏造好的,大意就是说吕无知如何如何善良,如何如何能干,应该由他继承君位。国君的位子毕竟不是说你大摇大摆就可以一屁股坐下去的,吕无知还得走走这套传位的程序,显得他当这个国君是有道理的,是有根据的,吕诸儿的死是和他没有关系的。
遗诏读完,再有人说不那就是抗命了,抗命就会被门口那帮凶巴巴的大兵拉出去削脑袋。所以,齐国的大臣们明知是一场政变,在当时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先默认了再说。
吕无知高高兴兴地坐上了宝座,但马上就觉得有点不踏实。原来吕诸儿还有吕纠和吕小白两个儿子,父亲死了该由儿子继承君位,什么时候轮得到他这个堂弟来继承了?这两兄弟到时候把反对自己的人聚集起来,那还不得把自己烦死!所以,吕无知决定大开杀戒,把吕纠和吕小白一群人除掉再说。
但是吕小白此时不在齐国,吕无知就派人去抓吕纠。吕纠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管仲先生,他一听说国君吕诸儿被杀,吕无知政变,立刻就和吕纠的另一位家臣召忽商议,认为局势险恶,应该立刻出逃,再晚就没命了。于是他们就向吕纠提议尽快出逃,吕纠听了后,连忙带上自己的亲信和管仲、召忽两人秘密逃到了邻国鲁国。结果,吕无知的人扑了空。
说到管仲,就不能不重点提一下这个人。管仲这人可谓是旷世奇才,后来对吕小白的霸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人脾气古怪,做起事来我行我素,从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平常人都不怎么喜欢他。但他偏偏是个拥有高超智慧的人,对政治、外交、军事都非常在行,相当于诸葛亮一般的人物。
他和吕小白的老师鲍叔牙是极其要好的朋友,历史上称他们为“管鲍之交”。以前,管仲和鲍叔牙是合伙做生意的,管仲却很不厚道,每次分红的时候总要多拿一点。换做平常人早就和管仲打官司了,但鲍叔牙却从不介意,他知道管仲家里穷,多拿些钱是可以理解的。再后来,两人一起去当兵,管仲总是在冲锋的时候躲在最后面,撤退的时候跑在最前面。周围人都很鄙视他,唯独鲍叔牙力挺自己的朋友,说管仲怕死是因为家里还有老母亲要赡养。直到后来,鲍叔牙还把管仲推荐给吕小白做齐国的宰相,自己屈居其下。管仲对鲍叔牙感动得流下眼泪,说了一句著名的话: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鲍叔牙做朋友做到这个份上,有良心的人都会感动一辈子。但这不能简单地把鲍叔牙解释成老好人的那种。鲍叔牙也是聪明人,他不可能傻到毫无原则地迁就一个占便宜的小人。鲍叔牙是有一双识人的慧眼,他知道管仲不仅仅是有本事的人,还是一个有情义的人。管仲绝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去损人利己,他之所以占便宜,完全是生活的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而管仲做事我行我素,是因为他的智慧高出常人许多,已经不在乎虚荣和世俗人的看法了。
这就是管仲,奇怪的性格,却是春秋第一能人。
管仲跟着吕纠跑到了鲁国。鲁国这时的国君正是鲁允和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同。鲁允被吕诸儿谋杀,谁都知道是因为文姜给丈夫戴了绿帽。为了惩罚母亲,鲁同上台后就断绝了和文姜的母子关系,同时他还整顿国防,重用人才,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见齐国世子前来投奔,非常高兴。就像当年郑寤生对待宋冯一样,鲁同把吕纠留在了身边,计划帮助他当上齐国的国君。吕纠也因此成了齐国这场乱局中的第二股斗争的势力,同吕小白形成了竞争的关系。
躲在莒国的吕小白是这场乱局中的第三股势力,但吕小白的力量看起来明显不如吕纠。吕纠有大国鲁国的支持,身份又是齐国世子,还有管仲这位奇才的辅佐,在实力上完全把吕小白这伙人比了下去。齐国的君位看起来没有吕小白的份了。
再说最后一股势力了,那就是齐国的大夫和国人。作为齐国政治活动的参与者,他们平时是一盘散沙,一旦团结起来,就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如果吕无知上台后能安抚国人,讨好卿大夫们,他们还不一定能够聚合起来闹事。可吕无知没这么干,吕无知就是个小人得志的家伙,对手下的大臣不是打就是骂,还经常用大兵去欺负国人,弄得所有人对他咬牙切齿。国人们最后团结在名叫高傒(xī)和雍廪的卿大夫底下,准备把吕无知一伙人轰下台。
公元前685年春天,吕无知外出巡游,雍廪派人在吕无知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下了兵马。当吕无知一行人到达预定位置的时候,雍廪的人马乱箭齐射,随后又趁乱冲进人群中砍杀吕无知,吕无知当场毙命。吕无知上一年冬天才当上国君,到这个时候被杀,仅仅过了几个月而已。他还算幸运,当中还过了一个新年。
吕无知死后,临淄城再次发生政变,连称和管至父等一帮乱党或者被杀,或者被流放,彻底失败了。卿大夫们控制住了齐国的局势,接下来是该选定新国君的时候了。吕诸儿的儿子当中,该选择谁来当呢?高傒想到了吕小白。
小白,小白,不是因为名字像白痴,也不是因为人很花心,吕小白才被高傒想起来。前面说过,吕小白这人喜欢交往,在齐国有很广的人脉,他和高傒的关系就一直不错。高傒才会在这关键的时候考虑到好朋友。但是吕小白不是世子,在宗法上不应该由他来继位。高傒因而不敢和其他的卿大夫们明说,生怕有人反对和捣乱。高傒就秘密派了一个亲信,去莒国把吕小白给叫回来。
吕小白和鲍叔牙得到高傒的信息,立马收拾东西,带上一些亲兵赶往齐国了。这个时候的齐国正缺一个君主,吕小白和哥哥吕纠都是有资格的继承人,谁能捷足先登,谁就能掌握齐国。为了能抢先,吕小白绝对是连吃饭和睡觉的功夫都顾不上,没日没夜地在马车上颠簸。鲍叔牙则是使劲抽着马鞭,喊着,驾!驾!
可惜,吕小白想抢先回国的消息还是泄露了,有人已经在他们的路上设下了埋伏,准备结果掉他们。而这个要杀吕小白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老师鲍叔牙的老友管仲。
原来,鲁同也知道了吕无知被杀的消息,认识到该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于是,他亲自带兵,护送吕纠回齐国。他带领鲁国的大军深入齐国腹地的目的,不光是为了确保吕纠一路的安全,更是为了向齐国的卿大夫们展示武力,让那帮官僚们紧张,不敢不立吕纠为君。
鲁同的护送大军出发没多久,就探知吕小白也在往临淄的路上赶。奇才管仲就提出建议,说必须得把吕小白那帮人在半路上给解决掉,以防万一。管仲还特意交待,他愿意来执行这次行动,为主公吕纠回国扫除一切竞争对手。鲁同当场答应,给了管仲战车和士兵,让他去莒国到临淄的路上截杀吕小白。
有人就会说,鲁同怎么可以让管仲带队去杀吕小白呢?管仲可是和吕小白的老师鲍叔牙是老朋友,就不怕管仲像关二爷一样把鲍叔牙师徒俩给“义释”了?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管仲是个懂大是大非的人,他对上司的忠诚容不得自己有搞小动作的特例,各为其主的时候不谈朋友关系,是敌人就要有敌人的样子。或许鲁同就是这么看待管仲,把这事情交给了他去做。
管仲带兵抄近路在吕小白的路上埋伏了起来,过了没多久,吕小白和鲍叔牙果然来了。管仲令旗一挥,四周喊杀声四起,鲁军士兵从不同地方杀了出来,扑向只有个把亲兵的吕小白。鲍叔牙见势不妙,立即调转车头来了个大漂移,要驱车逃跑。管仲立刻命令自己的战车追上去,势要杀死吕小白不可。两辆马车在大路上展开了一场追车大战。
管仲乘坐的是鲁军的战车,马匹健壮,速度快。而吕小白乘坐的只是普通的马车,速度慢。所以,管仲的战车很快就逼近了吕小白的马车,战车右边的戟士挥动着长戟,试图钩杀吕小白。吕小白左躲右闪,躲开了鲁军戟士一次又一次的攻击。鲍叔牙连忙用力抽马鞭,加快速度,但怎么也甩不掉管仲的战车。管仲见长戟杀不死吕小白,就亲自动手,取出弓箭来,搭箭上弦,瞄准前面马车上的吕小白,嗖的就是一箭。管仲是文武全才,箭术自然也了得。那支箭正中吕小白的腹部,吕小白大喊一声,吐了口鲜血便倒在马车上。管仲看见吕小白中箭倒下,以为自己已亲手杀了他。行动的目标即已达成,管仲就不再追赶,他要回去报捷了。
被弓箭射中腹部,如果没有意外,中箭者是挂定了。可是管仲万万没有想到,吕小白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主角,有一个意外竟让他大难不死。
原来,管仲的箭射的实在是太“准”了,命中了吕小白腰带钩子。就是说这支箭射中了吕小白的皮带头,没有刺进身体里。吕小白知道管仲杀不死自己是不会罢休的,他便急中生智,握住了那支箭,让别人以为他是中箭了。然后他使劲一咬,把舌头咬出了血,让鲜血流出了嘴角。随后,他倒在了马车上,假装自己已死。
管仲千虑一失,没有当成合格的刺客,在没有确认杀死目标的情况下就离开了。这给了吕小白和鲍叔牙逃命的机会,当鲁军的士兵渐渐退去之后,吕小白这才睁开了眼睛,他告诉鲍叔牙自己是在装死。而鲍叔牙明白真相后,再次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临淄。由于高傒手中握有兵权,在高傒的帮助下,吕小白登上了齐国新一任国君的位子。
斩草除根
虽然赢了这场赛跑,但吕小白还没有到可以轻松的时候。
在混乱的局势下当国君,是最最考验一个人魄力的。此时的吕小白,内有不拥护他的卿大夫,外有鲁军在护送哥哥吕纠来夺他的君位。吕小白的君位还不一定能坐上几天。吕小白当务之急就是先调兵打败鲁同的鲁军,只要鲁同一失败,吕纠这股势力就垮了,而吕纠一垮,国内那些指望世子即位的人就信心受挫,不会再去盘算着要搞掉吕小白了。
此时,鲁军马上就要赶到临淄了,吕小白无论如何都要往上顶。
先前管仲以为射死吕小白后,便回去告诉了鲁同。鲁同以为吕小白已死,吕纠这个齐国国君是当定了,于是就松懈了下来。鲁军大批人马一转身成了豪华旅行团,开始在齐国的土地上沿途观光,晚上还举办篝火晚会唱歌跳舞。结果,原本比较短的路程足足走了六天六夜。
直到鲁同得到消息说吕小白没有死,还抢先一步当了国君。
所有人都傻了。
有人就劝鲁同,咱们来晚了,事情失败了就回去吧。但鲁同却不想放弃。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他怎么能甘心!他要趁吕小白现在立足未稳的时候攻打临淄,把吕小白给拽下来。
吕小白的齐军也出动了,在乾时(今山东恒台县西北)这个地方摆下了阵势阻击鲁同的大军。一场大战爆发了。
鲁同率领的鲁军虽然气势汹汹,但他们先前花了六天的时间旅游散步,官兵们变得人心散漫,一点儿没觉得自己是要打仗的。相反齐军在自己的国土上反击侵略,士气高涨。两军一开打,齐军就把鲁军打得满地找牙。鲁军兵败如山倒,害的鲁同连忙撤军逃跑。但齐军的攻击速度很快,一下子就冲进了鲁同的卫队里。鲁同为了安全只好把自己的专车都给扔了,然后和手下的一个将军换了件衣裳,找了一辆轻便的马车仓皇逃离。而那位将军则穿着鲁同的衣服,打着国君的旗号引开了齐国的追兵,帮助鲁同逃离了战场。
齐国完胜鲁国,一个活力的国度战胜一个古板的国度,这是必然的结果。吕小白赢得了即位后的第一场战斗,吕纠的势力被打垮了。吕纠、管仲和召忽三个人跟着鲁同灰溜溜地跑回了鲁国。但是只要吕纠还活着,他就有可能再去找别的国家来支持他回齐国,吕小白的位子还是不保险。
吕小白决定乘胜追击,一定要彻底消灭哥哥的势力。他派鲍叔牙率领齐军在鲁同的后面尾随,攻入了鲁国的境内。鲍叔牙代表齐国向鲁同提出交涉,要求鲁同把吕纠给处死,并将召忽和管仲两个吕纠的党羽交出来,否则齐军将攻打鲁国的首都曲阜。
鲁同刚刚吃了一场大败仗,哪里还能组织起力量来反击鲍叔牙的齐军!他只好选择屈服,派人把吕纠给杀了,然后把尸首交给了鲍叔牙。随后,他又派人去抓召忽和管仲,要把他们送给齐国人。召忽是个忠臣,不愿回国后被吕小白处死,便决定为自己主公殉葬。所以在鲁同的人来抓他的时候,召忽自杀了。只有剩下的管仲被鲁国人捆了起来,押上了囚车。
这个时候,忽然有一位叫施伯的鲁国大臣出来对鲁同说:
“不能把管仲交给齐国人!管仲是天下奇才,吕小白是想重用他!我们不如把管仲杀了再交给齐国人,否则鲁国会后患无穷。”
施伯说的没错,鲍叔牙点名要管仲和召忽,并没有说让鲁国人把他们和吕纠一起处死,正是为了要把管仲要回来重用。
奇才管仲
早在鲍叔牙领兵讨伐齐国之前,吕小白为了倚重自己的老师,想封他做齐国的国相。吕小白的理由很简单,国相的位子非常重要。除了与他一起历尽艰险的鲍老师,还有谁更值得信任呢?
没想到,鲍叔牙拒绝了他学生的一番心意,说:
“我只是一个庸臣。君上照顾我,使我不会挨饿受冻就是已经是恩惠了。治理国家不是我所擅长的,论治国之才,大概只有管仲了。”
鲍叔牙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他太了解自己的学生了。吕小白表面上看是个花花公子,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他想发扬齐国的国力,让齐国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而这个宏伟的目标,必须有一个能匡扶天下的人才供吕小白使用才行。鲍叔牙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匡扶天下的重任,于是便想到了老朋友管仲。
鲍叔牙向吕小白推荐管仲说:
“管仲有五个方面的能力:一能安抚百姓;二能管理国家;三能诚实守信;四能制定规章;五能行军打仗。这样一个全才,齐国一定要重用。”
吕小白一听到管仲这个名字,立马就想起了那个在回国路上截杀他的恶棍,就没好气地说:
“管仲曾用箭射中寡人的带钩,差点把我害死。”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没把那混蛋剐了就不错了,还想让他当我的宰相?
鲍叔牙就劝吕小白要看开一点,说:
“那是他在为自己的主公出力啊。君上如果能赦免并重用他,他也会那样为您效忠的。”
吕小白明白了过来,管仲能为哥哥这么卖命,确实是一位值得重用的忠臣。所以他就派鲍叔牙去鲁国一方面去除掉哥哥吕纠,另一方面想办法把管仲带回来。
再说鲁同被施伯一拦,有点半信半疑。便把管仲扣了下来,准备杀管仲的头。
有朋友可能会说施伯为什么不劝鲁同把管仲留为鲁国所用,非要国君杀了他?那是因为留用管仲是违背了齐军讨伐鲁国的意志的,齐军将以鲁国不屈服为由继续进攻,威胁鲁国的安全。既然鲍叔牙只是说要管仲这个人,没说是死是活,那就把死的管仲交给齐国人,一样满足了齐军的要求。
要是鲁国人把管仲砍了,以后就没有齐桓公的霸业了。
在这紧急的时刻,鲍叔牙得知鲁国人要杀管仲的消息,他连忙再次派出使者向鲁同交涉,说:
“管仲差点杀死我们的国君。我们的国君恨死了这个人,要把他们剁成肉酱才甘心。你们必须把活人交给我们!不然我们就要继续讨伐你们。”
被齐国使者这么一忽悠和一恐吓,鲁同真的有点忽忽悠悠了,再仔细一想,齐军现在在鲁国境内陈兵,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来,曲阜就危险了。于是,鲁同只好把管仲交给了鲍叔牙。齐军随后便撤出了鲁国。
成为俘虏的管仲一路“专车”伺候,在齐军的押送下往齐国赶。当然,这“专车”绝对不是豪华加长型的林肯,而是一辆烂松木打造的、透风性极好的囚车。他的老友鲍叔牙为了假戏真做,只好暂时委屈了管仲,把他真的当做一个囚犯来押送,好骗过鲁国人的眼睛。
聪明的管仲料定吕小白是要留用他,就高兴地在囚车里唱起了歌。我们的管大才子当然不是唱爱来爱去的流行歌,也不会唱阿Q的戏文“手持钢鞭将你打”。他是自编自唱,唱了一首叫《黄鹄(hú)》的歌:
黄鹄黄鹄,戢其翼,絷其足,不飞不鸣兮笼中伏。高天何跼兮,厚地何蹐!丁阳九兮逢百六。引颈长呼兮,继之以哭!黄鹄黄鹄,天生汝翼兮能飞,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网罗兮谁与赎?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渐陆。嗟彼弋人兮,徒旁观而踯躅!
歌词大意是说一种叫黄鹄的鸟,就要冲破罗网振翅高飞了,明摆着是管仲在比喻自己。在囚车里唱歌夸自己的歌,大概只有怪才会这么做。
直到管仲被送到了距离临淄城几十里外地一座小城,他才被鲍叔牙从囚车里放了出来。在鲍叔牙的安排下,管仲在这座小城里休息了一个晚上,沐浴更衣。第二天清晨,他便出发前往临淄,在临淄的城门口,吕小白已经亲自在那里等候了。
一国国君亲自出门迎接一位臣下,这是极高的礼遇了。管仲一见到吕小白,马上下跪叩拜,为当初射箭之举表示道歉。吕小白则表示既往不咎,还亲自走向前把他扶起来,让他乘坐高档的马车进入了临淄城内。
在临淄的宫殿里,吕小白特意给管仲赐座,与他畅谈国家大事。这其实就有点像公司老总招聘经理人的面试环节,吕老板想亲自考量一下管经理的能力,看他是不是真的自己心中总经理的最佳人选。
吕小白在这场面试中其实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安定齐国的社会,二是如何能在诸侯中争雄。对于这两个问题,管仲胸有成竹,滔滔不绝地把自己对齐国未来的构想说给了吕小白听,因为篇幅过长,这里就不收录了。管仲的这些创新构想,我会将它包含在后面的管仲改革的政策里。
吕小白听管仲讲完,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他对管仲佩服不已,随即便正式封他为齐国国相,全权让管仲负责对齐国的改革。
管仲新政
那么,管仲对齐国进行了哪些改革呢?照本宣科地把这些政策摘录到文章里,可能会很抽象。我们就从一个普通齐国人的视角,来简单讲讲管仲新政的一些措施吧。
比如说,你是一名齐国的商人。过去,你可以和各种身份的人住在同一条街上。隔壁赵二是“士”(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郑庄公的章节里做过介绍);对门张三是个农民;楼上李四是个工匠。管仲新政后,你就不能和这些人住一起了。齐国被分为了二十一个乡,你必须搬到专门居住商人的乡里去,和你的同行们住在一起。你原来的邻居也一样,赵二必须搬到专门给士人的乡里,张三要到农民的乡,李四得去工匠的乡。除非是必要的交往,你是不能和他们打交道了,就连结个亲家都不行。此外国家还规定,你的子子孙孙必须都是商人,不可以变换职业。唯一改变职业的方法就是你的子孙品行优秀,名声极好,有做官的才能,有可能被地方官推荐去当官(但这个概率极低)。你原来的邻居也一样,赵二的子孙永远是士人,张三的子孙永远是农民,李四的子孙永远是工匠。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国家的管理方便了,国家可以针对不同的乡民采取相应的政策。而且不同身份的人就不会互相影响,赵二的儿子就不会想着做工匠了,一门心思在父亲和周围人的影响下学习政治和法律;同理,李四的儿子也不会想着学经商,张三的儿子不会想着当贵族。大家都世世代代安心做好本职工作,社会也就稳定多了。
如果你是士人或者农民,有幸被征招入伍。过去当兵,都是自己来训练武艺,因为没人定时监督,你身体一发懒,就不去练武。到了国家战争动员令来了,你带上自家的兵器去集合。发现身边的战友天南地北,操着不同的方言,没一个认识的。而当中有一些人的武艺比你还烂,他们的装备比你还差劲。
管仲一上台,这情况就变了。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国家都会把你们集合起来一起训练。你就没办法偷懒了,因为训练的时候可是有军官在边上板着脸盯着呢。而和你一起训练的战友不是以前的外地人了,统统是你的老乡,平时就熟的很。这样一来你就觉得训练和打仗就有意思多了。空闲的时候能拉拉家常;白天打仗因为面熟就不会误伤自己人;晚上宿营光听说话声音就能知道对方是不是敌人。关键的时刻,老朋友之间可以给你鼓舞和勉励;你受伤了,他们也愿意帮助你。这样的队伍里多有人情味,大家都很团结友善。
你也不用担心自己没钱,上前线的时候装备太差,国家会发给上好的装备的。这些装备哪里来的呢?全是犯罪的人上交来折罪的。犯重罪的交一套皮甲和一把戟就能赎罪;犯轻罪的交一个盾牌和一把戟能赎罪;犯小罪的就交钱赎罪;想打官司必须先交一束箭才行。依靠这样,国家储备了很多兵器和盔甲,可以用来改善那些穷兵的装备。打起仗来,他们就不会拖大家的后腿了。
假如你是一个地方官,过去没人监督你的工作,你就整天躲在办公室里喝喝茶,看看报纸,任务来了才去工作。管仲当了齐国国相后,你的快活日子就到头了。作为一名乡长,你要制定好一年的工作计划,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还要去向国君吕小白汇报工作。去年工作没做好,吕小白就会狠狠地把你臭骂一顿,然后让人记下你的名字,说一次两次可以原谅你,要是第三年还是没有成绩就要把你撤职。如果说,你的辖区治安很差,或者你不能为国家发掘人才,表彰好人好事。等待你的不光光是撤职,还有可能被抓进监狱。
如果你能力出色,经常做出政绩来。吕小白也会让人记下你的名字,抽空他会亲自把你叫来谈话,问你一些国家政策上面的问题,或者乡里管理方面的事情。你能答得头头是道,说不定过段时间,你就能调到国都去当大官了。答不好也没关系,什么地方有官员不称职,你会被派过去顶替他。
以上就是管仲新政的部分内容,想知道更多更深刻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翻阅其他资料,我只是用通俗的方式简单的讲述了一下。当然,这些是2600多年前的管理方式,可千万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它是否公平和民主。
可以想象,管仲一上台,齐国马上是政令畅通,社会稳定,国库充实,军队战斗力更上一个台阶。吕小白治理下的齐国迸发出了比前代更加强大的活力,天下哪儿还有比得上齐国的国家?
让管仲在内政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吕小白还不满足。他希望能招揽到更多优秀的人才为自己的宏图伟业服务。为此,吕小白还执行了一套“人才强国战略”。
招人才的方法首先是让人推荐。管仲向吕小白推荐了五个人,吕小白根据他们的特长全部给予了要职。一人名叫隰(xí)朋,做外交部长;一人名叫宁戚,做农业部长;一人叫王子城父,做国防部长;一人叫宾胥无,当司法部长;最后一人叫东郭牙,做监察部长。
其次是从基层提拔。前面提到,吕小白特意命手下的官员们定期向自己举荐人才,发掘不出人才是要被抓进监狱的。而吕小白自己也会留意官员中能力突出的人,抽空进行面试和考核。
最后就是吸引外国的人才了。吕小白开出高官厚禄,派人到各个诸侯国里四处招聘。他还下令在齐国的国内每30里设立一个驿站,驿站里备上充足的食物。只要外国的人才到齐国来,驿站会用专车给他们运行李,帮他们喂马,免费提供食宿。要是驿站的管理员服务得不好就要被治罪。
为了能随时接待新晋的人才,吕小白在宫廷里通宵点亮火炬。只要有人才来了,不管是在大半夜,吕小白都会起床来对他进行面试。这一举措被史书称为“庭燎之礼”。如果吕小白没有远大的志向,他是不会表现出对人才如此狂热的渴求。
吕小白的弱点
我们在看到吕小白优秀一面的时候,也别忘了他性格中花花公子的一面。吕小白在为国家吸收人才,同时也在为自己吸收优秀的美女和“服务生”。
后来的岁月里,由于齐国是天下盟主,许多诸侯包括王室的人都来巴结他,纷纷把自家的漂亮姑娘嫁给吕小白。所以,吕小白后宫的嫔妃宫女多得数都数不清,当中有周朝公主、卫国公主、郑国公主、蔡国公主、宋国公主……吕小白国家大事处理累了,或是遇上烦心事,就是泡在女人堆里喝酒唱歌,让她们给自己按摩捶腿。或许起个身,也要两个美女搀扶一下他。在吕小白的一生中,有不少女人为他生过儿子。这为他死后儿子们争夺君位埋下了祸根。
听说齐国待遇高,许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物也跑来投靠吕小白。有一个叫竖刁的人,不学无术,也就是个市井混混的角色。为了能到吕小白的宫里当差,他就选择了做太监的这种方式,把自己那玩意儿给切了,入宫服侍吕小白。吕小白觉得此人为了跟随自己宁愿自宫,是个可信赖的忠仆,就让他主管自己的生活起居。
还有一个人叫易牙,没别的长处,就是会烧一手好菜。传说他能用舌头尝出不同河流的水。他让人引荐,先做了齐国宫里的一个小厨师,但他还不满足,想谋一个大金饭碗,做国君的御厨。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得到吕小白的重视。
有一回,他听见吕小白无意中和其他人开玩笑说,天下的山珍海味他都吃过了,就是不知道人肉是什么味道。易牙就把这话记在心里,回家以后就把自己三岁的儿子给杀了,把儿子的肉做成一盘菜送给吕小白品尝。吕小白刚开始不知道,觉得这盘肉太好吃了,一口气把它吃完了。他问易牙这是什么肉,易牙如实作了回答,但吕小白对于这种反人类的罪行一点也不感到恶心,反而觉得易牙善解人意,是个忠臣,就把他安排在身边做官。
其实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出,竖刁和易牙两个人用一种自虐,而且违背人类基本道德的方式来讨好和接近吕小白,内心一定是极其阴暗的,必然怀揣着不可告人的意图,可吕小白没有洞察出来。原因就在于吕小白性格中乐于享受,喜欢被拥戴、吹捧的一面。一个成功人士拥有这样的性格并没有错,谁都有欲望,谁都喜欢被人赞扬。吕小白错就错在对自己性格中这一面过于放纵和无节制,达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他和管仲辛苦缔造的伟业将最终毁在这帮小人的手里。
换一种争霸思维
长勺之战示意图
管仲的改革和吕小白的人才强国战略,使齐国的发展走向了快车道。这正印证了一句名言——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吕小白杀死自己的哥哥,坐稳了国君之位,又打败了鲁国,富强了国家,使天下的诸侯都不敢来讨伐自己。现在,他决定把目光投向国外,去正式实施他争雄天下的目标了。
按照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常理,要想成为最厉害的诸侯,只要进攻、进攻、再进攻,打得所有国家俯首称臣,就能傲视天下了。吕小白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而他挑选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就是鲁国。
鲁国是齐国的邻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家,齐国要想西进中原,就必须先征服鲁国,才能放心大胆地与诸侯们争雄。所以,齐国争霸必然要和鲁国发生战争。但是吕小白要打鲁国的想法却遭到了管仲的反对,管仲认为现在改革刚刚起步,齐国还没有准备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齐国如果现在攻打鲁国必然会失败。吕小白此刻是血气方刚,一心要大展宏图。哪儿听得进去管仲的劝?他抽调精兵强将,于自己即位后第二年讨伐了鲁国。
《左传》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就是我们中学课本里的古文名篇《曹刿论战》。开头便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当中还得了一个成语,叫做“一鼓作气”。
抛开晦涩的文言文,让我们把长勺之战的过程理理清楚。
此时的鲁国已是从乾时之战中恢复了元气,所以鲁同这一次面对齐军进攻决定起兵迎战,他召开了御前会议,与众官员商量作战方案。这时,一个名叫曹刿的,身份低微的小人物站了出来。他先让鲁同考虑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在道义上有欠缺,没有善待人民,才会被齐国人抓住把柄来讨伐。鲁同就列举了自己的三条仁政,曹刿听完后认定鲁同是能得到鲁国人民支持的,这场战争就有把握打赢,不会后院起火了。曹刿提议让自己担任随军的参谋,帮助鲁同打败齐军。
于是鲁同御驾亲征,率领鲁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市东北)阻击齐军。双方摆开了阵势,鲁同打算让自己的人马出击,和齐国人对攻。但曹刿却表示反对,他认为齐国人现在士气正旺,和他们对攻一定会损失很大。这个时候应该以逸待劳,摆出严密的防守阵形让齐国人来攻。等齐军进攻受挫,士气下降的时候,鲁军再出击就能杀败齐军了。
鲁同采纳了曹刿的建议,让鲁军摆出了防守阵形。齐军因为在前一年打败过鲁军,十分轻敌,摆出了进攻阵形。在隆隆的军鼓下,齐军潮水般地向鲁军发起了冲击,以为轻而易举地就能冲垮对方的防线。没想到,鲁军拼死抵抗,防守非常坚固。他们先是弓箭齐射,杀得齐军人仰马翻。就算有齐军士兵跑得快,冲到了鲁军的阵列前面,那里又有鹿砦盾牌、长枪短剑在等着他。还没交手几个回合,齐军士兵便被刺得一身血窟窿。
作为一个强国,齐军的战斗力是相当顽强的,一次进攻失败,就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鼓舞齐军士兵冲锋的战鼓被擂得惊天动地。但是三次冲锋下来,除了一地的尸体,齐军仍然是没有任何收获。齐军将士们都跑得筋疲力竭,连打赢这场仗的信心也没有了。就在齐军将士们在弯腰喘气的时候,只听鲁军的战鼓开始擂动了。鲁军士兵转换阵形,向齐军这一边发起了进攻。
齐军因为先前的冲锋死伤惨重,军无斗志,只好鸣金收兵,撤离了战场。齐军士兵们纷纷逃命,把军旗都丢了,战车也没有了方向。曹刿看出齐军是真正的溃败了,就让鲁军全力追击,把齐军逐出了鲁国。
长勺之战失利让吕小白深感意外,他本以为齐国的一击重拳定能把鲁国打趴下,没想到鲁国是块硬骨头,反而还了齐国一拳。此时吕小白的心情就是三个字——不服气!
吕小白还想和鲁同较量一番,便想到和别的国家联合,以多欺少,打赢鲁国。他派出使者去友好国家宋国那里,请宋闵公捷出兵联合伐鲁。宋捷就是宋冯的儿子,他获知友邦齐国的请求,也想让宋国亮一亮剑,就派出了南宫长万和猛获两员战将率领大批人马和齐国联合出兵。
齐宋联军在郞地(位置不详)会合,于这一年夏天再次讨伐鲁国。这距离上次长勺之战仅仅过了两三个月而已,看得出吕小白是真的报仇心切。
鲁同这回不想骂娘都不行了,自己刚刚在长勺险胜齐国大军,现在又来了一拨齐国人要打,而且这一次的人数比上次还多,宋国人也跟着掺和。没办法,鲁同只好再一次亲征,带着刚刚在长勺打完仗,没来得及回家的鲁国将士们继续迎战齐宋联军。双方在乘丘(今山东兖州市西北)这个地方相遇了。
鲁同身边的高人还真不少,长勺之战有曹刿,乘丘之战又有一个叫鲁偃的。鲁偃是公族,但他却非常有猛将的气质,打起仗来不要命。他看出宋军和齐军有很大的不同,齐军是队伍整齐,号令严明;宋军却是阵形混乱,纪律不佳。两军的战斗力必然有很大的差距。
纵观春秋的历史,宋军的战绩总是很差。它国家虽然很大,但先前败于郑国,后来又败于楚国,很少有拿得出手的大胜仗。这可能与宋国作战理念落后,军队训练不佳有关。宋国比较看重将领的勇猛,像此次的率兵的南宫长万和猛获都是肌肉发达的大力士。宋国人觉得有大力士在,打起仗来一定很轻松。所以士兵们都很散漫,队伍乱了也没人管一下。相反,齐军因为平时加强训练,素质高出宋军一大截。加上长勺之战吃了败仗,他们在乘丘的战场上显得非常小心。
鲁偃根据战场的形势,建议鲁同先攻击宋军,只要宋军一败,齐军就会撤退。但是鲁同却没有同意,估计他又想学曹刿在长勺之战里做的,严密防守,等着敌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鲁同没什么指挥才能,打仗只会生搬硬套。
鲁偃怕失去战机,就仗着自己的公族身份擅自行动,带着几十辆战车就去进攻宋军。当然,鲁偃当然不会蠢到用几十辆战车千把人去送死,他粗中有细,给自己这些战车的马全部蒙上了老虎皮。从远处看,就像是一群老虎在拉车。宋国的士兵一看,以为是老虎向他们冲过来了,吓得头发都竖起来,还没交手就开始逃跑了。鲁同一看,鲁偃几十辆战车就把宋军搅的大乱,便下令全力进攻宋军。
虎皮战车
接下来的战斗就没什么悬念了。宋军被打得东躲西藏,两员大将南宫长万和猛获被鲁军擒获。盟军一败,齐军也没信心再打下去,趁着鲁军还没攻过来,整整齐齐地从战场上撤退了。
短短半年的时间,齐国两次攻打鲁国失败。这令吕小白非常想不通,自己苦心经营,又是改革,又是招揽人才的,齐国为什么还是做不到天下无敌呢?为了发泄两次战败的糟糕心情,吕小白在当年发兵攻打了当初逃亡时对他不敬的谭国(今山东章丘市西),一举把谭国给灭了。
吕小白这时想起了管仲,便虚心向他请教,想听听国相有什么高见。管仲给吕小白的建议就是著名的“尊王攘夷”战略,意思就是尊崇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联合众诸侯一起抵御异族的侵扰。哪个国家有难处,就帮助他;哪个国家不道德,就讨伐他。
管仲的争霸战略相当新颖,本人就以自己的角度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尊王攘夷”的意义。
管仲之所以不同意野蛮征服式的争霸是有深刻原因的。春秋时,诸侯国数量很多,虽然有个别大国,但是大国之间的国力还是相对均衡的,没有哪个大国能够强大到单独击败所有的国家。这种情况与战国中后期秦国一家独大完全不同。正因有国家之间力量的制衡,齐国要想武力征服天下是不可能的。
“尊王攘夷”就是对当时天下形势一种妥协式的争霸。它将武力征服放在次要的位置,而把外交号召放在首要位置。这要求齐国通过各种外交行动来树立国家威信,用军事手段来加强这种威信,让诸侯口服心也服。这就像做一位优秀的领导,既能让人惧怕你的严厉,又能让别人钦佩你的才华一样。诸侯们对齐国信服之后,就能拥护齐国来当诸侯们的领袖,齐国就能以此号令天下了。这种策略换现在的词语来说,就是“和平崛起”。
“尊王攘夷”具体到行动上,就需要齐国在天下扮演一种圣人的角色。当时,周天子衰落,堂堂中央被地方的诸侯欺负;诸侯之间连年征战,四夷又经常到处掳掠,天下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诸侯国内也不时发生弑君、叛乱、淫乱等不道德的事情。所以,人们都对这个社会很失望,迫切希望有一位杰出的人物能带给这个社会安宁,驱除那些道德沦丧的人或事。如果吕小白这个时候能带领齐国挺身而出,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号召众诸侯停止仇杀,一致对抗异族的入侵,并能真切地对那些道德败坏的诸侯国进行讨伐。吕小白无疑会成为天下人顶礼膜拜的偶像。到那时,人们会对“偶像”言听计从,吕小白几乎就是享受着天下第一的尊贵和威严了。
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竞争哲学。管仲能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这样的理念,不愧是天下奇才。但要说明一下,“尊王攘夷”只能适合天下的势力都比较均衡的时期,换在战国那种残酷竞争的年代,是万万行不通的。因为天下只剩下几个国家在你死我活地拼杀了,大家都在担心能不能撑过这一年,谁还有心思去谈和平与道德那些奢侈品呢?
回到吕小白这里,吕小白仔细听取了管仲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派人和鲁国言和,罢兵休战,准备向“圣人”这个光环迈出第一步了。
尴尬的会盟
公元前682年,周庄王姬佗去世了。姬佗就是那位被郑寤生打败的周桓王姬林的儿子。繻葛之战后,周朝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姬林去世的时候,王室居然凑不出钱来给他办一场天子规格的葬礼。姬佗的去世更是冷冷清清,连鲁国的史书《左传》都没有给他记载。
也就在这一年,宋闵公捷被武将南宫长万给打死了。原来,南宫长万先前在乘丘之战中被鲁国俘虏,后来又被释放回国。宋捷觉得南宫长万很是丢人,就羞辱讥讽了他。南宫长万是个粗人,一怒之下就把宋捷乱拳打死了。那个搞政变杀死宋与夷的华督也在混乱中被南宫长万打碎了脑袋。
天下仍是一片混乱,吕小白,该是你表现的时候了。
第二年,也就是周僖王姬胡齐继承父亲姬佗王位的这一年,吕小白派出了一名使者,特来恭贺姬胡齐的即位。姬胡齐大吃一惊,因为周天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诸侯来朝贺了。齐国能不远万里地派人来祝贺,实在是破天荒的一回。姬胡齐本以为自己也会像父亲那样无人问津,没想到齐国人还记得他这个天子,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若不是君臣有别,估计姬胡齐都想抱住齐国使者使劲亲几口。
齐使给姬胡齐送上了贺礼,王室也好酒好菜地招待了他。席间,齐使向姬胡齐提出请求,说宋国内乱,希望天子能够下旨,让齐国召集一些诸侯开一场会盟,给宋国确定一位国君。姬胡齐简直爱死了齐国,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其实,以周朝现在的权威,齐国拿到的这个权力能不能起作用还是个问题。但是吕小白不担心这个,他要的只是一个能召集诸侯的理由而已。毕竟,天子的地位还是受天下人承认的,齐国用这个权力来组织会盟,就能够做主盟的诸侯,说话也能有底气。吕小白现在的打算,就是要极高调地去稳定宋国,给天下人表演一场齐国人为主角的秀。
此时的宋国,新国君宋桓公御说刚刚即位。宋御说是宋捷的弟弟,也是我们下一位主角宋襄公兹甫的父亲。南宫长万叛乱时他逃到了宋国的附属国萧国,从邻国曹国那里借来兵马去进攻南宫长万。南宫长万战败逃到了陈国,叛乱同谋猛获则逃到了卫国。控制宋国局势的宋御说立即就向这两个国家索要。卫国人不愿收留叛乱分子败坏名声,就把猛获捆起来引渡到了宋国。陈国也不愿收留南宫长万,但是南宫长万武艺高强,抓捕他有困难。陈国人就请南宫长万喝酒,派了许多美女给他不停劝酒。等南宫长万喝得烂醉如泥,陈国人立刻用牢固的犀牛皮将他裹起来,再用粗绳捆紧,连夜用马车运去宋国。宋御说将南宫长万和猛获两人剁成了肉酱。
按照周朝的规定,新即位的诸侯国君是要向天子报告的,然后由天子承认才算合法。但现在谁都懒得理睬这个规定。宋御说也一样,当了国君也不和天子说一声。
吕小白就要在这里大做文章了,他靠着刚从姬胡齐那里拿到的权力,命令宋御说到北杏(今山东东阿县北)这个地方参加会盟,和诸侯们见个面,让主盟的齐国代表天子承认你这个新国君。宋御说听到吕小白的这个命令感觉很可笑,几十年没人管的破事,齐国居然一本正经地管起来。但是北杏会盟是专为宋国安排的,不好说不去。宋御说就想,干脆当做去旅游,看看吕小白把这个会盟搞成什么样子。
宋国是不能不来了。吕小白又把北杏会盟的邀请送到了鲁、陈、蔡、卫、郑、曹、邾、遂八个国家,请这些诸侯共同来参与。但这八个国家对于这个邀请的态度差别就大了。
鲁、卫、郑这三个大国根本不把北杏会盟当做一回事。你齐国叫我来我就来,我岂不是很没面子?估计这三个国家的国君对齐国的邀请函嗤之以鼻,看都不看就扔一边儿去了。曹、遂两个小国也没打算要来。确立宋君?关我们什么事情!最后是陈、蔡、邾三国了,他们倒是表示要来参加,不知是出于对礼制的尊重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只有三个三流的小国想来捧场。
第一次会盟诸侯,只来了宋、陈、蔡、邾四国,吕小白感到非常难堪。本以为在会场上能看到人山人海,旗帜飘飘,没想到只见到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外加被寒风卷起的落叶。吕小白的心一下子哇凉哇凉的,不想主持这次会盟了。这时,还是管仲出来劝他,说:
“君上既然宣布要会盟,不管来多少个国家,就要尽心尽责地把这次会盟进行下去,齐国的威信是要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
管仲说的没错,号召力这东西不是凭空就能来的。齐国要想被人信服,就需要用行动来积累。于是吕小白压制住心中的不快,认真地举办了这场只有五国参与的诸侯会盟。
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春秋会盟的一些常识。
诸侯之间“会盟”与我们现在国家之间的“会谈”比较接近,都是国家领导人在某个地方会面,商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但“会盟”并不仅限于会面和谈判,现代国家之间的“会谈”一般是交换各自的意见,不强求各方一定要签署共同的条约和协议。
而春秋时代的“会盟”就不同了,它是一场订立盟誓和盟约(相当于国家之间的条约)的会议。简单地说,就是诸侯们在某地举行一场仪式,表示要像兄弟和朋友一样结成联盟,并对神灵发誓永不背弃,然后把誓言和记录下来交给每个国家保存。而主持会盟的诸侯则被称作“盟主”。
一般来说,会盟首先要确定时间和地点,然后在会盟地点建造高台作为开会的地点。会盟的时候要按照爵位高低或者国家地位的高低安排座位。各诸侯国君入座了,接下来就开始会议的进程,大家商量好要在盟约里写的句子,然后由书记员记录下来,每个诸侯按照座次上台签字确认。
接下来举行的是最重要的歃血仪式。歃血有两种方式,比较常见的一种是杀死一头牛,接一盘牛血,并割下牛的左耳。盟主会用盆子捧着牛耳,带领与会的诸侯昭告神灵,然后朗读盟约。念完之后,盟主用手指到盆子里蘸点牛血抹在嘴唇上,其余的诸侯依次序抹牛血。另外一种歃血仪式比较少见,它像电视上的黑帮入伙仪式。取一碗水,盟主先用匕首把手划伤,滴血在水里,其余诸侯依次序滴血。然后大家昭告神灵,朗读盟约,一起把那碗血水喝掉。
歃血仪式结束后,盟约会埋在土里,或者扔到河里,表示让天地山川的神灵见证诸侯们的盟誓。盟约的副本则被各个诸侯带回到自己的祖庙里收藏。
因为会盟这东西很讲究等级,盟主的地位非常高,能当上盟主的诸侯都是强势的一方,所以经常都是盟主说了算的。后来的霸主们都是通过举办会盟,对其他诸侯威逼利诱,让它们按照自己的意志签订盟约,承认自己的领袖地位,以实现本国主导天下的目的。
而这次由齐国作为盟主的北杏会盟的议题有两个,一是宣布承认宋御说是宋国国君,二是商讨“尊王攘夷”的问题。吕小白按照事先的安排,先以盟主的名义让与会各国承认了宋御说是宋国新君(这是废话)。等这个议题完了,吕小白忽然话题一转,大谈诸侯不尊重天子,异族对中原的侵扰等热点问题。然后以盟主的身份提出要订立一道盟约,让与会的诸侯一起团结起来,尊重天子,抵御外族。
吕小白抛出这个提议来,宋、陈、蔡、邾四国的国君就各有不同的反应了。陈、蔡、邾三国地位比较低,经常被大国欺负,尤其是蔡国最近一直被南方的楚国威胁,所以他们就特希望有一个大国能出来主持一下正义。另外,齐国是强国,吕小白的提议他们也不敢说不。三国国君就在会场上对吕小白大义凛然的讲话连声叫好,等着齐国以后能罩着他们。而身为宋国国君的宋御说,却一言不发,他本来就不怎么愿意参加这个会。现在听吕小白这么一说,心里顿时明白齐国是想靠盟主的身份来当诸侯的领袖,他感到老大的不痛快。宋国凭什么听你的呀?但为了避免和齐国在会场上起冲突,宋御说没有当面提出反对。
吕小白见没有人反对,以为自己的提议顺利通过了,便高兴地和与会诸侯们举行了歃血仪式。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绝对让吕小白气得破口大骂。当歃血仪式结束,盟约都签好了之后,吕小白忽然发现,宋国人和他们的国君居然统统不见了,连接下来的酒宴和盟约的副本他们都全不要了。宋御说此举差不多是对吕小白说:
“老子不承认你的破盟约。”
吕小白第一次会盟诸侯,只当了三个小国的盟主。
还是得动兵
接下来该怎么做?
开战!
管仲的“尊王攘夷”战略里说得很清楚了,对于道德败坏的国家要给予惩罚。外交号召已经做了,那些不服从的诸侯就要用战争手段逼迫他们接受齐国的盟约。宋国无端背弃北杏的盟约,鲁、卫、郑、曹、遂五国不接受命令参与会盟,实在是藐视天子授予齐国主盟的权力。齐国师出有名,一定要讨伐他们。
那么,先打哪个国家比较好呢?吕小白的策略是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保证打败一国,才能给其余的国家以警告。遂国(今山东宁阳县西北)国家小,又和齐国离得近,当一只被杀给猴子看的鸡再合适不过了。于是在公元前681年夏天,吕小白派出齐国大军攻灭遂国,吞并了它的国土。
遂国亡了,下一个就是邻国鲁国了。
有人会说,齐国先前不是两次输给鲁国,怎么还有胆量来攻打?这其实是个误解,吕小白虽然吃了两次败仗,但他从来没有惧怕过鲁国。我们可以再来分析一下长勺和乘丘两次战役,会发现鲁军根本就没敢和齐军硬碰硬,一次是当“缩头乌龟”,一次是挑软柿子捏。这说明鲁军的战斗力是没法和齐军相比的,鲁国虽然强大,但还是远逊于齐国。
还是在这一年,齐军横扫遂国之后,调转枪头开始讨伐鲁国。不过这一次吕小白的作战目标和上次不同了,他没有打垮鲁国的打算。上回的两次败仗也让他明白,鲁国是不可能被征服的。这次出兵只要教训一下鲁同,让他对北杏会盟的事情认错就可以了。
面对齐军的再次讨伐,鲁同感到万分头疼。因为多次与强大的齐国发生战争,鲁国的国力消耗很大,与齐国长期混战并没有好处。而这个时候,他正好齐军讨伐的旗号只是打着自己不遵从天子的权威来参加北杏会盟,便觉得,干脆就认个错,找机会和齐国补一场会盟就是了。这样只是折了点面子,既不赔款又不割地就能结束战争,何乐而不为呢?
吕小白等的就是鲁同的道歉,鲁同派人来求和正中他的下怀。于是,鲁国派使者求和后,齐军随即就撤出了鲁国,齐鲁双方商定在柯邑(今山东聊城市)补办一场会盟。
在柯邑的会场上,鲁同谦卑地表达了对没有参与北杏会盟的歉意,吕小白表示了接受,提议双方握手言和,永不侵犯,而且共同尊重周天子,抵御异族侵略,鲁同也表示了同意。然而,就在两人准备盟誓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吕小白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陪同鲁同参加会盟的有一位叫曹沫的卿大夫,他趁吕小白不备,突然冲上前来,抽出一把事先藏好的匕首劫持住了吕小白。与会的齐国官员和卫士见状连忙拔出剑来,叫骂着要求曹沫放人。鲁国的官员和卫士也纷纷拔剑相向,和齐国人对峙,会场顿时一片混乱。
曹沫不肯放人,他用匕首抵住吕小白的脖子,大声喊道:
“把齐国过去侵占鲁国的土地还给我们!写进盟约里!”
吕小白被人胁持,命运全系在曹沫的手上,身边的人又没办法救他。他只能选择忍让,答应说:
“好,好,寡人这就把这句添加到盟约里。”
会场上的书记员在吕小白的授意下,便把齐国归还鲁国土地的内容也写进了盟约中。
曹沫见目的达成,就放开了吕小白。他将手中的匕首扔出会场外,然后庄重地向吕小白跪拜道歉,安安静静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坐好。齐鲁两国的官员和卫兵也随即收回了自己兵器回到了各自的位子上。
虽说没有被曹沫的匕首刺伤,但换做谁,都会对这种事情感到生气的。吕小白也一样,他当场就甩袖而去,准备退出这场会盟,回头再发兵进攻鲁国。这个时候管仲连忙拉住了他,说:
“作为国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弃已经签订盟约。曹沫虽然有错,但不能将对他的仇恨强加于鲁国之上。我们都已经和鲁国人写好了盟约,现在退出就是不承认这个盟约,将会失信于天下的。”
吕小白想想也对,齐国如果干出失信的事情来,齐国的形象将会大打折扣,将来怎么去要做诸侯的领袖呢?吕小白便压制住了自己的怒火,和鲁同完成了歃血仪式。回国后按照盟约的内容,将过去侵占的鲁国土地全部还给了鲁同。
令吕小白没有想到的是,他反而在这件事上因祸得福。因为齐国的守信和归还领土的“善意”举动,许多诸侯对他刮目相看,佩服他的为人。不久以后,卫国和曹国主动派来了使者,向齐国道歉。齐国和他们重新举办了会盟,签订了“尊王攘夷”的盟约。
剩下还不肯签约的,就是宋国和郑国了。宋国最近,就先讨伐他。
第二年,齐国召集了陈国和曹国两位盟友,一起出兵宋国。为了扩大声势,吕小白还叫了周王室的一支王师来参加。这次讨伐的目标也一样,只需宋御说认错求和就可以了。宋御说国君的位子还没坐热,居然就被王师和齐、陈、曹三国联军给讨伐。他深感压力很大,掂量着宋军绝对不是齐国虎狼之师的对手,就学其他的诸侯派了使者认错求和。宋国被收服了。
最后的就是郑国了。本来郑国这个时候是郑庄公寤生的儿子郑婴在位,但吕小白的讨伐大军还没出发,郑国就发生了一场政变。
先前,郑寤生的二儿子郑突因为与国相祭仲争权,被赶到了边境的栎(yuè)城(今河南省禹州市)居住。郑突不甘心失败,十七年的时间里招兵买马,突然在公元前680年夏天向新郑进军,他攻下了一座叫大陵(今河南临颍县东北)的城市,抓住当地的卿大夫傅瑕。傅瑕贪生怕死,表示愿意帮助郑突夺取君位。此时祭仲已死,郑婴没有得力的大臣支持,结果被傅瑕杀死。郑突重夺君位,但过河拆桥把傅瑕杀了。
郑突继承了父亲郑寤生阴险狡诈,桀骜不驯的性格,一心想做出一番事业能够重振郑国当年的雄风。但此时郑国的国力大不如前,郑突没有办法和势头正盛的齐国相抗衡。于是当他得知吕小白准备为北杏之盟的事情来讨伐郑国时,便耍了个滑头,趁齐军还没出动,就主动派人向齐国示好,签订了“尊王攘夷”的盟约。
现在,中原地区主要的诸侯国都被收服,吕小白决定再次举行一次会盟,正式向天下人表明,自己是中原诸侯的领袖。
公元前679年,齐、宋、陈、卫、郑五国在鄄(juàn)城(今山东鄄城市)举行了会盟,几大中原强国的国君向吕小白低下了头,尊齐国为“霸”。这就是“霸”这个字最初的含义,意思是天下诸侯的领袖。
出发!遥远的北疆
齐桓公北伐山戎示意图
吕小白终于当上霸主了,但他这个霸主一开始做得还真有些郁闷,原因是几大强国虽然签订了盟约,但他们都只把这个作为权宜之计,并非真心顺服。大家名义上是盟友,共同尊王攘夷,但一有矛盾又立马打了起来。诸侯国之间的恩恩怨怨不是几次会盟、几纸盟约就可以消除的。
刺头之一就是郑国。郑突什么人?从他谥号当中的这个“厉”字就能感觉出来。他刚刚和宋御说一起尊齐国为霸主,回去没多久就派兵侵略了宋国,简直和他父亲一样放肆。吕小白勃然大怒,立刻就发动了宋卫两国和齐国一起讨伐郑国。面对讨伐,郑突表面上向吕小白求和了,但他心里非常不服气,想当年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容得你吕小白这么嚣张?于是,郑国就不派人朝见齐国了,想不承认吕小白的诸侯领袖之位。吕小白以牙还牙,绑架了一名郑国的卿大夫,逼迫郑突认错才放人。郑突经过这次风波,明白自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斗不过吕小白的,他只好在吕小白这头儿老老实实,但在齐国鞭长莫及的地方搞点动作。
公元前675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朝的几个大臣赶走了周惠王姬阆(làng),拥立了周僖王姬胡齐的弟弟姬颓。这姬阆是姬胡齐的儿子,从父亲手中继承王位以来一直和手下的几个卿大夫处理不好关系。而姬颓这人野心勃勃,仗着曾经受到父亲周庄王姬佗的宠爱,想从侄子姬阆手里抢王位。结果就引发这样一次事件。
郑突一看,周朝离郑国近,正好可以插一手,给自己出出风头。于是他接纳了姬阆,先是出面调停,调停不成就打出了讨伐叛乱分子的旗号和虢国人一起攻打成周,把姬颓和几个叛乱的卿大夫统统杀掉,重新把姬阆送上了王位。不过,郑突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攻破成周的时候他大肆洗劫,从周王室这里掠夺了不少宝器运回了郑国。由于郑突安定王室的举动名正言顺,吕小白就没有对这件抢齐国霸主风头的事情说什么。
另一个让吕小白闹心的地方是遂国。遂国先前被齐国灭亡,但遂国的贵族们并不服齐国的统治。公元前677年,遂国有四家贵族密谋重建国家。他们先送给齐国的守军很多好酒好菜,等齐国的官兵都喝得酩酊大醉,四家人就发动了暴动,将齐国驻扎在遂国的军队全部杀死。吕小白得知后大为震惊,连忙派出主力大军进入遂国平乱,把那四个家族的人全部处死了。
还有一个地方让吕小白烦心的是陈国。以前提过,陈桓公鲍的弟弟陈佗搞政变杀死世子陈免当上了陈国国君,还背弃了和郑国的盟约派兵与姬林的王师一起去打郑寤生。结果陈军在繻葛之战被郑军首先击溃。而陈佗也没有得到好下场,即位七年后被当年世子陈免的儿子给杀掉报仇了。陈佗有一个儿子名叫陈完,因为人缘比较好,没有和父亲一同被杀。
陈完的三个儿子轮流继承了君位,到了小儿子陈杵臼的时候,陈国出事情了。陈宣公杵臼想把自己最喜欢的儿子立为世子,就把原来的世子给害死了,引发了一连串宫廷内乱。陈完害怕自己关系复杂会受到牵连,于公元前672年逃亡到了齐国这里。
陈国杀害世子,按理说可以被讨伐,但是吕小白没有这么做。原因或许是他对诸侯们那点破事儿烦都烦死了,没心情去管。自己虽然名为霸主,诸侯的领袖。可诸侯们都是阳奉阴违,以前怎么闹依旧怎么闹,早把尊王攘夷的盟约抛到九霄云外了。吕小白这个领导就是虚名一个,他的心情能不糟糕吗?
对于陈完的投奔,吕小白还是很客气的。陈完是个人才,吕小白当然很喜欢,给了他一个官职,还封他食邑做了齐国的卿。陈完的后人在齐国定居下来就把自己的氏从“陈”改成了“田”。但吕小白绝对想不到,田完的后代居然会在齐国发展成一支庞大的势力,在两百多年后篡夺了吕氏的齐国君位。
从吕小白称霸的公元前679年到齐军北伐山戎的公元前664年,吕小白就是在诸侯领袖的位子上平平淡淡地度过的。15年的无所作为让吕小白渐渐明白,他的威望还远远不够,尊王攘夷的盟约仍旧是不受人重视的。要想凝聚起天下人对齐国的向心力,齐国就要带头践行尊王攘夷的内容。
说做就做,当时的天下还真有许多应该被“攘”的“夷”。南方的楚国,国家主要是蛮、夷、苗等异族人组成,公然使用“王”的称号,不仅吞并了许多南方的诸侯国,还经常入侵郑国和蔡国。按照礼法,是最该受到讨伐的国家。但是楚国的国力非同小可,距离齐国又太远,所以吕小白计划先不要去对付它,把军事打击的目标放在北方的戎人和狄人这里。戎人和狄人组织松散,只会像流寇一样四处掳掠,战斗力比较弱。齐国的正规军打赢他们,尊王攘夷的构想就能初步实现了。
公元前664年,聚集在现在辽宁省和河北省交界一带的山戎人大举南下,在北燕国的境内烧杀掳掠。北燕国就是后来的战国七雄之一,当时还只是一个地处北疆的小国。它的先祖是周武王姬发的族人,国君也姓姬。燕国由于位置偏远,临近北方寒冷荒凉的地带,经济落后,与中原诸侯交流也比较少,所以一直不被中原人重视。燕国国君的名字经常没有被中原史书记载下来,所以我们只知道这个时候的国君谥号是燕庄公。
燕庄公国小民弱,打不赢山戎人的入侵。他便派出使者千里迢迢地来到临淄,向当时国力最强的齐国求援。吕小白正想找戎人开刀,二话不说,立刻就答应了这个陌生邦国的请求。
齐国起兵了,吕小白这一次不光要帮燕国人赶走山戎人,还想捣毁山戎人老巢,让他们以后不能再南下中原掳掠。由于齐国的军队此前从未深入到遥远的北疆,所以这次军事行动绝对是一场前途未卜的冒险。吕小白决定派出齐军的主力,自己亲自领兵,带上管仲、鲍叔牙、隰朋等重要的大臣随行。
齐国的大军赶到燕国的时候,山戎人已经掳掠结束,退回到自己的老巢无终(今天津蓟县附近)去了。这些戎人本来就是一伙土匪强盗,有机会就抢,东西抢完了就跑回深山大漠里,像游击队一样难缠。吕小白带人扑了个空,便按照既定的计划,越过燕国的边界,深入山戎人聚居的地区,要把这伙强盗消灭。
根据《东周列国志》上的说法推测,吕小白是让鲍叔牙留在燕国,帮助燕庄公为远征的齐军提供粮草,自己则和管仲、隰朋带上健壮的士兵轻装前进。在燕国人的指引下,齐军很快就找到了山戎人的老巢无终城。山戎人吃惊于中原人会跑到自己的地盘上来追杀,连忙动员起来与齐军作战。吕小白立刻指挥迎战,装备精良的齐军很快就把这帮山戎人杀得片甲不留,攻下了无终城。山戎人的首领慌忙向东北方向逃窜。
初战告捷,吕小白下令齐军继续追击山戎人。但是无终城以外的地方燕国人就不认识了,齐军没有向导,走了很长时间也没发现山戎人。因为不熟悉环境,齐军找不到水源,军中开始缺水。吕小白不得不停止前进,派人四处挖井取水,但齐军士兵挖了许多口井都没能找到水源。就在这个时候,隰朋提出了找水的方法。他认为蚂蚁喜欢把巢穴设在潮湿的地方,只要找到蚁穴,就能挖出地下水。齐军士兵按照这个方法,果然找到了水源。
从无终城出发搜索山戎人的这段路程,对于吕小白来说绝对是平生遇到的最令人煎熬的行军之路。水源的问题刚刚解决不久,粮草的又开始紧缺了。由于这片地区尚未被开发,交通很不方便,所以燕国的粮食很难跟得上。齐军将士们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对着茫茫的荒原哀叹。或许吕小白好几次想过撤军,但为了能把山戎人消灭,他都咬着牙坚持下来。
终于有一天,齐军来到了一个叫令支(今河北省迁安市附近)的地方。那里的原住民叫令支人。这些令支人也参加过燕国的掳掠,带着不少从燕国抢来的百姓和粮食。虽然山戎人的首领不在令支,吕小白还是决定要教训这帮抢劫犯。他指挥齐军一阵攻打,打跑了令支人,夺回了大部分的粮食和百姓。齐军就依靠着令支人遗留下来的粮食,解决了缺粮的问题。
齐军在令支做了短暂的休整。吕小白一边派人把燕国的百姓送回家,一边也在等待燕国人把补给给送过来。吕小白还特意审问了几个令支人的俘虏,问他们有没有见到过山戎人和他们的首领。有俘虏就回答说见到山戎人的首领往孤竹国(今河北秦皇岛市附近)的方向去了。
孤竹国原是一些商朝人在北疆建立的一个小国,历史上有名的伯夷和叔齐便是来自这个国家。后来商朝灭亡,孤竹国逐渐被戎人所控制。因为孤竹国长期与中原隔绝,已经没有人知道孤竹国该怎么走了。吕小白为了能抓住山戎人的首领,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个国家。
在获得燕国粮食的补给后,齐军再次出发了。他们没有一张地图可以做参考,没有一条道路可以行走。齐军将士们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山林,用了最简单的方法开路,那就是放火烧。烧掉挡路的植被以后,再用刀剑劈开前进的路。就这么走了一段时间,一座大山挡住齐军的行军路线。这座山高耸险要,战车没有办法上去。吕小白就派人向大山的两侧探路,希望能找到一处平坦一点的地方绕开这座山。终于,探路的士兵在山的某一侧找到了一条河,可以渡河前进。齐军便扎了许多木筏,渡过了这条河。
吕小白没有料到,孤竹国原来就在这条河的对岸。齐军过河之后,立刻对孤竹国发起了进攻,当场就拿下了孤竹城。吕小白砍下了孤竹国主的首级,挂在了战车上,然后下令摧毁孤竹城,把这个国家从地球上抹掉了。
但是山戎人的首领依旧没有被抓到,他带人向更远的北方逃跑了。吕小白立刻挥军北上,结果却掉进了一片大沙漠中。
沙漠里白天风沙肆虐,炎热干燥,到了晚上又冰冷刺骨。更要命的是,齐军在这里迷路了,怎么也没办法找到离开这片沙漠的路。恶劣的环境让许多士兵和战马倒毙在了黄沙中。齐军现在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再走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吕小白不得不决定放弃北上追击,想办法离开沙漠回国。
管仲这时想到了一个办法走出沙漠,他在那些从燕国和山戎人那里得来的战马中挑选了几匹年龄较大的老马,让它们在队伍的前面自由奔走,所有人就跟着这些老马跑动的方向行进。这就是著名的典故“老马识途”。因为这些老马熟悉这一带的环境,知道哪里有绿洲,哪里有人类居住。所以齐军就靠着这些识途的老马,历经千辛万苦走出了大沙漠。
吕小白大难不死,原路返回了燕国。燕国人盛情款待了这些冒险归来的勇士,而那些活着回来的齐国士兵们差不多都抱在了一起相拥而泣。燕庄公对吕小白的义举无比感激,他亲自带着燕国人民一路给回国的齐国将士们送行,一直到了齐国的境内他还不愿意离去。
吕小白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我们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他对燕庄公说:“按照周朝的制度,不是天子,给别国的诸侯国君送行是不能走出自己的国界的。寡人不能让你违反这个制度,就把你到过的齐国领土划给你们燕国吧。”与齐国这部分领土一起送给燕庄公的,还有北方被齐军探索出来的大片土地,包括无终、令支和孤竹。吕小白最后还告诫燕庄公,要勤政爱民,按时朝贡周天子。
吕小白不是傻瓜,损害齐国利益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去做的。那他白送给燕国土地有什么好处呢?
先说北方被探索出来的那片土地,离齐国太远,中间又隔着燕国。所以齐国来统治那片不毛之地不划算,送给燕国最好。而吕小白把齐国的领土送出去,表面上是亏本买卖,实际上却赚足了齐国的道德分。齐国义务给燕国人收拾侵略者,不仅不向燕国索取好处,而且还严格遵守周朝的制度,简直就是活雷锋,大周的道德模范。中原的诸侯们原来还仅仅是惧于齐国的军力,貌恭而心不服。现在听说盟主如此守法助人,再想想自己的所为真是羞愧难当。齐国北伐山戎后,齐国的威望大大提升。诸侯们对吕小白佩服得五体投地,开始真正地将他当做诸侯领袖来看待,诸侯之间的争斗少了许多。
不过,吕小白的大方赠送也改变了燕齐两国的命运。燕国的领土因此扩大的许多倍,一下子成为了一方大国,在战国时代甚至一度南下几乎灭亡了齐国。但这个已经不是吕小白所能预见到的了。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吕小白成为了一个人人称颂的道德楷模,但这个光荣的形象一方面给予了他无与伦比的威望,另一方面也给吕小白上了一个道德枷锁,逼着他做一些不得已的决定。
公元前660年,吕小白处死了自己的妹妹哀姜,因为她卷入了鲁国的一场政变,和政变的主谋庆父牵扯到了一起。
这里就要说明一下我认定吕小白是吕诸儿之子的原因了。哀姜是吕小白的妹妹,嫁给了鲁同做夫人,而鲁同是吕诸儿的妹妹文姜的儿子。如果吕小白是吕诸儿的弟弟,那么哀姜将是吕诸儿和文姜的妹妹,鲁同的小姨妈。外甥娶自己的姨妈为妻,我想这是在任何时代都无法认同的。比较合理的情况应该是哀姜和鲁同是同辈分的人,哀姜是吕诸儿的女儿。那么哀姜的哥哥吕小白也就是吕诸儿的儿子了。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哀姜和自己的妹妹叔姜一起嫁给了鲁同,叔姜给鲁同生了一个儿子叫鲁开。可这个哀姜也不是一个老实的女人,居然和鲁同的弟弟庆父勾搭上了。但是鲁同至死都没有发现这件事情。
为了讨好哀姜,庆父给她许下了美妙的诺言,说会帮哀姜的小外甥鲁开当上鲁国的国君。当时鲁同还在,庆父哪有办法让哥哥立鲁开为世子,所以这纯粹是庆父哄骗哀姜的。可哀姜却把这事放心上了。于是,当鲁同于公元前662年去世的时候,哀姜就天天催促庆父兑现当初的诺言。
鲁同临死前,是委托自己最小的弟弟鲁友扶持世子鲁般即位的。庆父被哀姜催得不胜其烦,就决定趁现在新君即位,人心未定的时候搞一场政变。当年的冬天,鲁般刚刚当上国君才两个月,庆父就安排下杀手暗杀了他。鲁友逃亡到了陈国,鲁开被庆父推上了鲁国国君之位,史称鲁闵公。
对于这场政变,吕小白开始还抱着侥幸心理不想去讨伐鲁国的。鲁开毕竟是自己的外甥,在感情亲近。所以在第二年,吕小白还亲自和鲁开举办了一场会盟,延续之前齐鲁的盟约,以示友好。但吕小白的所为很快就遭到了一位叫仲孙湫的齐国大臣的反对,仲孙湫告诫吕小白,说了一句经典的话: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是鲁国内乱的罪魁祸首,必须要除掉。”
听了仲孙湫的话,吕小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齐国必须帮助鲁国实现稳定,才能在道德上保持诸侯领袖的榜样地位。但齐国的军队这个时候正被派到邢国去和狄人作战,暂时还不能抽身回来讨伐鲁国。仲孙湫就说:
“君上只要耐心等待就是,像庆父这种弑君淫嫂的恶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果然,在公元前660年。庆父又干出了伤天害理的事。由于鲁开对叔叔庆父和姨妈哀姜的通奸行为非常看不惯,多次说庆父的坏话。庆父就担心鲁开日后会对自己不利,就干脆把他也杀了,自己来当鲁国国君。庆父接连杀死两任国君,终于让哀姜也有些害怕了。她连忙逃离了庆父身边,也不敢回娘家齐国,躲到邾国去了。
庆父的恶行引起了鲁国国人的公愤,鲁同的另一个儿子鲁申在鲁友的帮助下趁乱回到了鲁国,号召国人起来推翻庆父。庆父众叛亲离,害怕被杀就逃到了莒国。但莒国都不愿收留他,把他赶回了鲁国。庆父感觉穷途末路,就上吊自杀了。鲁申即位成了新一任鲁国国君,史称鲁僖公。
庆父已死,另一位鲁国内乱的参与者哀姜就成了众矢之的。身为哀姜的兄长,吕小白理应有教诲的责任;身为天下诸侯的领袖,吕小白更有惩罚的职责。吕小白必须向天下人做一个交待。
这一年的夏天,吕小白把妹妹哀姜叫回了齐国,亲自下令将她逮捕处死,然后把尸体交给鲁国。从吕小白一开始不愿讨伐鲁国的举动来推测,其实吕小白和哀姜这个妹妹的关系还是可以的,不然他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外甥鲁开搞会盟。处死哀姜这个决定应该说是令吕小白有些难受的。但吕小白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全天下人的眼睛都在盯着他看,即便心中有不忍吕小白也不能表现出来。
吕小白做到了,他能做到为自己的理想而冷酷无情。
投我以木瓜
四夷部落分布及活动示意图赤狄人是狄人中最强大的一支,主要居住在今山西省境内,主要部落有皋落氏、潞氏和廧咎如氏。因为临近中原诸侯,所以多次与诸侯发生战争。最终大部分被晋国征服,融入华夏族中。
前面说过,当鲁国发生内乱的时候,齐国的军队却被外派出去和狄人打仗。那么这场战争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就在庆父谋杀鲁般的这一年,又有一支异族人大举南下,侵略中原的诸侯。这一回来的是赤狄人,他们比山戎人更加凶狠和残忍。赤狄人侵入到卫国北部的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一带),在邢国国内到处杀人放火,摧毁城镇,把邢国糟蹋成一片废墟。
得知赤狄人的暴行,连一向沉稳的管仲都忍不住了,他在齐国朝堂上斥责这帮赤狄人是一伙豺狼野兽,主张一定要对他们进行讨伐。在管仲的建议下,吕小白派出了齐军前去救援邢国。齐军一出手,就给了那帮赤狄人狠狠地一击,将这些野兽赶出了邢国。
但强悍的赤狄人不肯善罢甘休,在邢国的惨败让他们决定要发起更大规模的入侵行动来报复中原人。公元前660年,赤狄人大举出动,像蝗虫一样再次席卷到了邢国,邢国人连忙逃进国都,躲在坚固的城堡里面防守。赤狄人就把邢城团团包围,大队人马继续南下扑向了卫国。卫国当时是大国,本可以抵挡一阵赤狄人的进攻。可偏偏这个时候的卫国出了个昏君,轻易地把国家给输掉了。
此时的卫国国君就是卫懿公赤。卫赤是那位在吕诸儿帮助下回国的卫朔的儿子。因为卫国人讨厌卫朔,所以他的儿子也不受卫国臣民的喜欢。卫赤即位后人缘不佳,就靠养宠物来填补空虚。他的宠物不是猫啊狗啊或者蜥蜴蜘蛛什么的,而是高挑的鹤。卫赤对鹤的喜爱达到了痴狂的地步,几乎人鹤不分。他在宫里养了几百只鹤,给这些鹤官职,还发工资。每次出门都要挑几只好看的鹤带在身边。估计此人和身边的人没有话讲,只把心里的话说给鹤听,平时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和它们侃大山。鹤呱呱叫几声,或者拍几下翅膀,卫赤就嘿嘿笑着说,原来你也这么认为啊。
卫赤终日与鹤为伴,不和大臣们交流,国家大事也不去打理,弄得卫国臣民对他更加厌恶。这一回,赤狄人涌进了卫国烧杀抢掠,卫赤总算正常了一回,决定派兵反击。可是他手下的将领们要么就是开小差溜了,要么就是留在原地不走。卫赤命令手下的大臣出去打仗,大臣们都不服他,说:
“请君上派鹤去领兵,它们的官职和俸禄都比我们高,何必让我们这些地位低下的人去呢?”
在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刻,卫赤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向大臣们认错。他还把身上的玉佩和国君的箭赐给了两位大臣,拜托他们去领兵作战。这才拉了一支队伍去抵抗赤狄人。
大臣们是愿意去打仗了,可卫军的士兵们却不愿意去卖命。卫赤过去一直花纳税人的钱去养鹤,鹤的吃用比人还金贵,老百姓怎么会不生气?卫军在赤狄人的凶猛进攻下,马上就溃散了,大伙都忙着当逃兵去了。卫赤不愿在败军中丢弃自己的旗帜,结果被赤狄人追着猛打,最后没逃了,被残暴的赤狄人砍成了好几段。
卫军主力大败,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也就保不住了。卫国人连忙弃城逃走,但是为时已晚。赤狄人很快就杀到了朝歌,残酷屠城。那些逃出城的卫国人也未能幸免于难,赤狄人追上了他们以后,对着这些手无寸铁的平民一路砍杀,一直杀到黄河边遇到宋国派来救援卫国的军队才停止。
幸存下来七百二十名卫国人被宋军收留,后来又有从其他地方逃来的卫国人加入,他们总数才过五千人。一个中原大国被屠杀得只剩五千人,可见这场浩劫的惨烈。
幸存下来的五千多名卫国遗民拥立卫赤的堂弟卫申做了新国君,在曹邑城避难。得知卫国的浩劫后,身为天下诸侯领袖的吕小白立刻派出了军队去曹邑把这些卫国人保护起来,避免他们再遭赤狄人的杀戮。此时的卫申是国破家亡,终日以泪洗面。吕小白见他失魂落魄,就给他修建了一座像样的房子,又送给他马匹和衣服,让卫申能有一点国君的排场。但卫申还是在这一年就死了,他的弟弟卫毁继承了君位,史称卫文公。
卫国人得到了保护,但是邢国还在赤狄人的围攻之下。吕小白便以诸侯领袖的名义号召诸侯们一起来帮助邢卫两国。凭借着齐国二十多年经营下来的威势,诸侯们对这个号召纷纷响应。中原诸侯们第一次这么团结,抛弃了以前的怨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宋、曹两国就主动派出了军队和齐军一起北上前去驱赶赤狄人。三国联军奋勇前进,先将赤狄人赶出卫国,随后来到了邢国的境内。此时的邢城已被赤狄人围攻了好几个月,邢城最终没能坚持住,在三国联军赶来之前失守了。赤狄人同样在邢城大肆屠城,追杀逃命的百姓。但他们没有嚣张多久,三国联军便赶到了,将这帮屠夫们一顿狠揍,逐出了邢国。
三国联军保护着邢国的难民来到了一个叫夷仪(今山东聊城市附近)的地方,为他们修建了一座城堡。邢国人的财物他们也丝毫未动,如数交给邢国人。公元前658年,齐国又带领诸侯为卫国人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建造了新的首都,吕小白还把自己马厩中的几匹好马送给了卫毁。卫毁对吕小白的无私帮助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在与诸侯国君的宴席上唱了一首叫《木瓜》的歌谣给吕小白听。歌词很著名,我就把他收录在这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歌词内容很简单,大意是说卫毁十分感激吕小白的恩情,希望永远和齐国友好。一国的诸侯把吕小白当做大恩人来对待,齐国当时的国家形象可见好到了什么程度!
卫毁在复国的这段时间和卫国人民同甘共苦,他只穿破旧的衣服,亲自下农田做农活,同时还奖励工商,重视教育。在诸侯们的援助下,卫国很快就恢复了元气,几年之后再次发展成为中原的大国,但其威势已大不如前。
这次援助卫国的行动中,吕小白又得到了一个佞臣小人,名叫开方。开方本是卫国公子,但他觉得跟随在吕小白身边更有前途,便在吕小白在卫国的这段时间使劲讨好他。吕小白回国的时候,开方表示说对吕小白无比崇拜,希望能一辈子跟着他走。吕小白就吃被人吹捧的这一套,就高兴地答应了开方的请求。但开方到了齐国就和易牙、竖刁二人沆瀣一气,还与吕小白的四公子吕潘勾结在一起,帮助吕潘策划夺取君位的事情。吕小白再次为自己不幸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驱逐了赤狄人,又重建了邢、卫两国,齐国尽到了天下盟主的责任。吕小白还不满足于此,他想和上次对付山戎人一样,派兵西征攻打狄人。为邢国和卫国惨死的无辜百姓报仇,更要为中原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由于史料匮乏,我只能大致勾勒一下齐军这场西征的过程。齐军是先从卫国出发,渡过了现在河南省汤阴县附近的西河,消灭了聚居在这里的狄人。随后,齐军继续向西,用船只和木筏逆黄河而上,在晋国境内的石忱(位置不详)登陆。为了能翻越太行山和辟耳山,齐军把战车给拆卸下来,让士兵们用扁担抬着战车的零件前进,战马则由专人牵着马缰绳行走。齐军就是靠这种方式横穿了现在山西省南部的高山峡谷,攻下了那一带的两个小国流沙和西吴。坚韧的齐军将士继续西征,渡过了黄河攻打了居住在陕北高原的白狄人,最终凯旋。此次西征比北伐山戎走得更远,齐军同样是经历了恶劣环境的生死考验。但齐国人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中原华夏族的安宁,使得戎人和狄人不敢再轻易地来中原掳掠。这是吕小白的一生中最光彩的一笔。
南方巨鳄
就在吕小白带领诸侯为重建卫、邢两国忙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一支来自南方的军队出现在了中原的土地上。这支北上的军队就是楚国北上攻打郑国的人马。
楚国的先祖据说是黄帝之孙颛(zhuān)顼(xū)。颛顼是个什么人呢?他是继承了黄帝位子的一位天下之主。后来他的一部分子孙迁徙到了南方,和南方的苗族通婚,由于他们血统高,所以被夏商两朝的君主封为诸侯,替夏商两朝管理汉水流域一带。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的诸侯地位又被商朝撤销了。这部分颛顼的后代就流散到了各地。
周文王姬昌企图推翻商朝时,拉拢天下民心。有一个名叫鬻(yù)熊的颛顼苗裔后代投靠了姬昌,帮助姬昌对抗纣王。为了表彰鬻熊的功绩,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封鬻熊的玄孙熊绎为诸侯,重新统领汉水流域一带的人民。楚国由此诞生,熊绎被赐姓“芈(mǐ)”,爵位是子爵。所以楚国的历代国君都以“芈”为姓,“熊”为氏。
楚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人民主要由彪悍的蛮、夷、苗、越等异民族组成,经常不听中原华夏族的号令。周夷王时,国君熊渠以自己是蛮夷之国不受中原人的分封为由,公然自封为“王”,使用和周天子一样的名号。但这事很快就被继任的周厉王给禁止,熊渠担心被好战的周厉王讨伐,连忙去掉王号向周朝道歉。
但楚国并没有就此放弃称王的愿望,到了公元前707年繻葛之战后。当时的国君熊通野心勃勃,仗着天高皇帝远,趁王室被郑国打败,威信大减的时机,再次公开称王。这一次周朝无力讨伐,楚国便称王成功,熊通就是楚武王。楚国开始大举扩张领土,将周边的许多国家吞并,成为一个令人恐惧的大国。
楚国人天性好战,刚毅顽强。而且楚军拥有诸侯国中人数最多的步兵,其人数不下十万。战斗中会有上百名步兵搭配一辆战车一起冲锋,协同作战,令人恐惧。而楚军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其擅长攻坚作战,他们有大量的步兵,还会打造复杂的攻城器械,几乎没有楚军攻不下来的城堡。所以熊通和他的后代们在扩张之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刻也不停歇。
熊通上台后,首先消灭了西部的权国(今湖北当阳市东南),随后挥师北上,又收服了当时江汉平原中的大国随国(今湖北随州市一带)作为附庸。接着又一举击败了郧、州、绞、蓼四国组成联军,轰动了天下。楚国压制江汉平原后,开始四面出击,大肆吞并和迫降自己的邻国。它向西打败了邓国(今河南邓州市与湖北襄阳市交界一带)和鄀国(今河南淅川县西南部),向南消灭了罗国(今湖北宜城市一带),向东攻灭了卢国(位置不详)、鄢国(今河南鄢陵县)、州国(今湖北监利县东)和蓼国(今河南唐河县一带),其消灭他国的战绩在当时可谓是无与伦比。楚国的领土因此急剧膨胀,成为当时国土最大的一个诸侯国。熊通到了七十岁之后,仍然坚持领兵攻打随国,最终死在了行军的路上。
楚武王熊通死后,继任的是楚文王熊赀(zī)。熊赀上台后把国都就迁到了郢城(今湖北荆州附近),随后他开始北上入侵一些中原的国家。公元前688年,楚军攻下了申国,将这个中原南部最大的姜姓国给消灭,变成了楚国的一个县,名叫申邑。回师的途中,楚军还顺道摧毁了邓国。
由于楚军的北上扩张,蔡国、息国、陈国和郑国都受到了楚军的袭击。周王室害怕楚国打过来,就赐给他们的国君礼物,希望楚国只要镇守住南方的蛮夷就可以了,不要跑到中原来,但楚国人根本不理睬。
公元前684年,中原的息国和蔡国闹起了矛盾。这个息国我们先前讲过,曾经想当大侠讨伐郑国,却被郑寤生给打得稀里哗啦。息国和蔡国本来是友好国家,息侯和蔡哀侯献舞都娶了陈国的公主,而息侯娶的正是当时出名的美女之一——息妫。
有一回,息妫从娘家陈国回来,途径蔡国,便顺道拜访了姐夫蔡献舞。没想到,这姐夫和小姨子一见面,惹出事情来了。这蔡献舞是个好色之徒,见自己的小姨子长得好看,就出口调戏,轻薄息妫。息侯得知后极其愤怒,觉得自己的老婆居然被连襟无礼,太没有面子了,就想设计陷害蔡献舞。而这息侯也是个极品,他见楚军强大,就打算借楚国人的力量来教训自己的襟兄。他派使者到熊赀那里,劝说熊赀出兵息国,因为息国和蔡国是盟国,蔡国必定来救,这样楚军就可以袭击蔡军将其打败。
熊赀正想拿蔡国这个中原南部最大的姬姓国开刀,息国人自己愿意演一出苦肉计陷害自己的盟友,这样的便宜不捡白不捡。于是,熊赀答应息国的请求,入侵了息国。蔡军果然来救,楚军乘机将其打得大败,还把蔡献舞本人也给俘虏了。
当蔡侯得知是息侯出卖他以后,就决心报复。他在熊赀面前说息侯有一个容貌倾城的夫人,劝楚国把她抢来做夫人。熊赀对美女非常感兴趣,就把蔡献舞放了,转而发兵攻灭息国,将息国变成楚国的一个县,名叫息邑。而息妫被熊赀抢进自己的后宫,立为楚国的夫人。可怜的息侯则被罚去守城门。
因为息妫面色如花,许多人便把他称作“桃花夫人”。息妫给熊赀生了两个儿子,但因为自己不幸的命运,她几乎从来不和熊赀讲话。熊赀认为她是因为息国的灭亡而伤感,为了取悦息妫,他就发兵攻打蔡国,把蔡献舞再次抓了回来,将这个混球囚禁在楚国到死。两个连襟兄弟因为争风吃醋,双双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息妫两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位名字叫熊恽。熊赀死后,熊恽依靠兵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当上了楚国的国君,他就是吕小白将要面对的强劲对手楚成王。这次楚军北上入侵郑国,就是熊恽指示的。
熊恽这人我们将会多次提到他,他不仅给当时的霸主吕小白当过对手,而且又给后来的两任中原的霸主(宋襄公、晋文公)当过对手,自己也差一点就当上了天下诸侯的领袖,能力可不一般。他这人性格也非常有意思,说话直来直去,还有一点无赖性格。
这一次,熊恽派出楚国的大军北上攻打郑国,出动了六百辆战车,将近六万的兵力,企图让郑国屈服。此时的郑国国君是郑文公捷,郑捷是郑突的儿子,此人不仅是个势利小人,还贪婪暴虐,逼死自己好几个儿子。不过郑捷现在还年轻,在吕小白做诸侯盟主的时候他还算老实。他见楚军来攻,连忙向齐国求援。吕小白就联合鲁、宋、曹、邾四国来支援郑国,熊恽不敢和几个大国群殴,就撤退了。
吕小白没打就吓跑了楚国人,加上齐国是诸侯的领袖,一向受楚国欺压的两个南方诸侯江国(今河南息县西南)和黄国(今河南潢川县隆古乡一带)觉得救星来到,就投靠了齐国,和吕小白订立了尊王攘夷的盟约。齐国的威势影响到了南方。这样一来楚国人不高兴了,齐楚之间的争斗一触即发。
吕小白其实早就想和南方的楚国较量了。按照尊王攘夷的构想,楚国这个僭越法度使用王号的蛮夷之国,是最应该被“攘”的。现如今,戎人和狄人已经被打败,天下只剩下楚国能和齐国对着干了。吕小白只缺一个借口,去发动对楚国的讨伐战争。
借口要找总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
八国南征
公元前657年的一天,正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好日子。吕小白这一天带着自己的后妃们来到一个小湖里划船游玩,吕小白和新来的嫔妃蔡姬同坐一条船。这个蔡姬就是蔡国公主,还是一位贪玩淘气的少女。她感觉小船在水里摇摇晃晃的很好玩,就握住船舷使劲晃动。如果此时的吕小白还是一个小年轻,大概会跟着蔡姬一起晃动船身,然后泼水嬉戏。可吕小白现在已经是胡子花白的糟老头了,又是一个旱鸭子。他不仅不觉得在水里晃船很有趣,反而害怕得不行,大声责骂蔡姬不许晃船,要她停下来。蔡姬无缘无故挨了骂,心里一生气,就把小船摇晃得更厉害了。这下可真把吕小白惹恼了,他夺过船桨把船划到了岸边。上岸后,吕小白气还没消,下令把蔡姬撵回娘家蔡国去。
小蔡姑娘哭哭啼啼地回到了娘家蔡国,她的哥哥蔡穆侯肸(xī)(蔡献舞的儿子,先前蔡献舞被楚军俘虏,后来死在了楚国,蔡肸就继承了君位。)做事不考虑后果。他为了气一气吕小白,就把还没有和齐国解除婚姻关系的妹妹改嫁给了熊恽。
这下子蔡国和齐国的梁子就结大了,蔡肸这么做就相当于把吕小白的老婆转送给了熊恽。吕小白听说这件事后,当场就决定要讨伐蔡国。这时,管仲提出建议,认为可以利用这次南下的机会,连楚国也一起讨伐,逼迫熊恽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吕小白听从了管仲,再次向中原的诸侯发出指令,要求他们一同与齐国南下讨伐蔡、楚两国。
中原诸侯又一次显示出了团结,齐国的指令一下,就有鲁、宋、卫、陈、许、曹、郑七个国家响应,几个中原强国无一缺席。中原强国的力量拧在一起,那是相当恐怖的力量。据说,吕小白调动八国的军队,大约有一千多辆战车,将近十万的兵力。吕小白亲自领兵,带上了管仲和其余七国的国君,浩浩荡荡地前进,擂动的军鼓把一路上房屋的瓦片都震得发抖。更令吕小白自豪的是,这次出征所需的粮草全由沿途的诸侯国负责,齐国几乎不用运粮,这场仗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八国联军像洪水一样冲到了蔡国的境内,蔡国人从没见过这么多的战车,吓得连拿武器的胆量都没有,全部都溃散了。闯祸的蔡肸被吕小白逮了个正着,关在了囚车里看齐国人是怎么收拾楚国的。
熊恽听说吕小白带着中原八国的人马杀到楚国来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齐国在山东东北部,楚国在湖北中部,从临淄城到楚都郢城,中间几千里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确实是难以想象的事情。熊恽连忙起兵迎战,但他实在没有和吕小白一千辆战车对抗的勇气,就派了一个使者到吕小白的军中谈判,希望八国联军撤退,万事好商量。
这位楚国使者和管仲交涉的时候,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就是楚国和齐国“风马牛不相及”。楚使原话的意思是说:
“咱们齐楚两国隔着这么远,就算是两国发情的牛马相互诱惑也不能碰到一起,你们何苦受累跑到南方来,楚国没招你也没惹你。”
楚国人是想指责齐国搞侵略,齐国自然要拿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说明齐国来打楚国是正义之举。
管仲代替吕小白回答楚使说:
“周天子赐给我们先君征讨四方的权力。你们楚国应该进贡给天子的包茅还没有送到,使天子缺乏祭祀的物品,我们特地来追究;以前周昭王南征楚国没有回去,我们也为此前来责问!”
包茅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植物,在天子祭祀的时候用得着,但并非是必需品。而周昭王姬瑕是周武王姬发的玄孙,是个喜欢巡游的天子。他当年到南方游玩,病死在船上,并不是为了征讨楚国而死的。
表面上看,管仲的话有点东拉西扯,小题大做,还血口喷人。但作为一位旷世奇才,管仲的话其实是很有杀伤力的,他的目的就是抓住一些小事,翻一翻楚国的陈年旧账,然后以小见大,使劲地抹黑楚国。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东西,不仅是对天子的不敬,而且影响到了祭祀,是对祖先神灵的不敬,这是要遭天谴的。而周昭王南征不回,楚国就是杀害天子最大的嫌疑犯。综上所述,齐国必须严厉惩罚大逆不道的楚国。
不过,管仲还是回避了两个重要的问题,首先是楚国僭号称王,其次是楚国灭亡其他的国家。无论哪一个理由拿出来,都可以作为讨伐的理由。但齐国没有这么做,这就值得推敲一番了。楚国僭号称王已经好几代了,管仲是担心熊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让步,所以没有指出来。而灭亡别国的事情齐国也干过,这事摆到台面上说齐国没办法服众。所以管仲就说了一些言辞激烈,本质上却不会触及楚国根本利益的事情,让熊恽能够向吕小白退让和屈服,给这场战争留下回旋的余地。
楚国的这位使者显然没有看破齐国不想和楚国长期对抗的这层玄机,他被管仲的激烈言辞给吓倒了,慌慌张张地说:
“没有进贡包茅是我们的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的事情,你们还是去问汉水边上的人吧。”
楚使一边道歉一边推脱责任,看来不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谈判没有成功,八国联军继续向南推进。熊恽还是没有来迎战,他还是希望能和吕小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又派了一名使者来到吕小白的军营里。这位使者有名有姓,名叫屈完。史书记载了他的名字,一是此人身份高,二是此人有杰出的才能。
屈完彬彬有礼,说话有理有据,所以他能比上一位楚国使者更进一层,获得了和吕小白见面的机会。两人一开始说了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推测,屈完八成是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先寒暄了几句,再夸吕小白当上霸主真是威风啊,齐国的士兵真是威武啊之类的。吕小白喜欢听奉承话,被屈完一夸喜笑颜开,放下架子和屈完聊起天来。聊完了,吕小白还请屈完坐上自己的马车,到兵营里逛逛。他想向屈完炫耀一下自己率领的十万大军有多雄壮,就令所有的士兵排列整齐,等候自己来检阅。听着十万名士兵整齐地喊着口号,吕小白得意到了极点,以为屈完定会吓得浑身发抖,或是再说几句夸赞自己的话。可回头看看屈完却显得十分冷静,仿佛对这种场面已经习以为常了。
齐国此次南征的目的还是和讨伐鲁宋两国时一样,只要楚国表示歉意,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就够了。吕小白不想拖延时间,十万大军每日的消耗可是相当惊人的,所以他想试探一下屈完谈判的底线。
检阅完了八国的军队,吕小白对屈完说:
“诸侯们发难难道是为了寡人一个人吗?齐楚两国先君的友好关系应该继续保持,我们重修旧好如何?”
吕小白明确提出要和楚国谈判,是要和屈完切入正题,自己则首先抛出了齐国一方的和平意愿。
屈完也不拐弯抹角了,说:
“君王惠临敝国谋求福祉,能够收纳我们的君主,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屈完也给出了楚国的条件,表示愿意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但他说的很圆滑,感觉上是齐国主动提出和好,楚国不过是做顺水人情而已。
吕小白见对方只是愿意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而已,就想试探屈完能不能再退让,多给齐国一些好处。就说:
“用寡人手中的这支军队作战,谁能抵抗?用寡人手中的这支军队攻城,什么地方打不下来?”
这话透出了吕小白的骄傲和霸道,他说给屈完听意思是说,我要消灭你们楚国是小case,你们光光表示顺服就足够了吗?
屈完不卑不亢,回答吕小白说:
“君王如果用道义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如果君王非要动武,我们楚国有方城做城墙,有汉水做护城河,你们即便有很多人,也没什么用!”
屈完的话给了吕小白当头一棒,同时给了齐国两种选择,一是见好就收,可以收获道义的美誉;二是继续打下去,楚国地形复杂,人民众志成城,会让八国的军队有来无回。
吕小白当然不会选择第二种,在楚国不肯退让的情况下,选择第一种已经是达到了目的。于是召陵之盟就产生了。
在齐国的主持下,八国和楚国在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召开了会盟。双方签订了盟约,表示世代友好,永不侵犯云云。值得注意的是,熊恽并没有参加这次会盟,而是仍旧派了屈完代替他和八国的君主歃血结盟。熊恽是在这里耍滑头,他对召陵之盟根本就不重视,没有真心要和中原的诸侯们友好相处,仅仅是把结盟当做避免和强大的齐军交战的一个权宜之计。对于熊恽的缺席,吕小白当然很不高兴,但盟约已经到手,楚国也暂时表示了顺服,此次南征的目的即已达成,他就不去深究这事了。
天子的小算盘
吕小白领着八国联军回到了北方,把蔡肸放回了蔡国。回军的途中出现了一支小插曲,一个陈国的卿大夫不希望联军经过陈国,大量消耗陈国的钱粮,就骗吕小白绕道东部沿海,向那里的夷人示威。结果这事被一个叫申侯的郑国卿大夫知道了,申侯就向吕小白打了小报告,吕小白对陈国的欺骗很是生气,就领兵讨伐了陈国,把那个欺骗他的卿大夫抓了起来。至于申侯则被吕小白重赏,郑国的制地封给了他做食邑。
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八国伐楚之战就这么结束了。然而,齐楚之争还没有结束,一场由楚国和周王室策划的阴谋正暗中酝酿。
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正是吕小白把制地封给了申侯。要知道制地可是郑国的战略要地,当年武姜都没能让郑寤生把制地封给郑段。现在,吕小白大笔一挥,把这块郑段都拿不到的土地给了一位郑国的卿大夫。郑捷对吕小白把郑国的土地拿去奖赏的行为是极其不满,萌生了背叛齐国的念头。
就在这个时候,周惠王姬阆又来插手了。姬阆这个人的人品确实不怎么样,不然当初就不会被手下的人给轰跑了。如今,他看见吕小白在诸侯中前呼后拥、呼风唤雨,心里是羡慕嫉妒恨,再想想自己贵为天子,居然还不如一个侯爵的人威风。姬阆心里一不平衡,就决定要给吕小白搞点小动作。
他派人对郑捷说:
“你是不是对齐国不满啊?我来帮你对付吕小白,你去投靠楚国,我会派晋国人辅助你的。”
姬阆这番挑拨离间的话让郑捷下定了决心要背叛齐国,于是在公元前655年,郑国没有去参加吕小白举办的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会盟,而是派出了使者和楚国结好。
话说熊恽对吕小白也是口服心不服,在召陵之盟的第二年,楚国就消灭了江、黄两国的姻亲国弦国(今河南潢川县西北)。江、黄两国先前因为厌恶楚国而投靠了齐国,熊恽就想报复他们,但又害怕齐军会来阻拦,就把和江、黄两国有婚姻关系的弦国给灭了,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如今郑国来主动投靠,熊恽是来者不拒,想借郑国的背叛和吕小白玩一把。
但姬阆、熊恽和郑捷明显是低估了齐国的实力,他们这点小动作哪里顶得住吕小白的手腕。吕小白听说郑国背叛之后,立马就率领齐、鲁、宋、陈、卫、曹六国联军声势浩大地杀向了郑国。
没想到在这节骨眼上,最先吓得尿裤子的是姬阆,他躲在成周当了缩头乌龟,不仅不声不响,而且许诺给郑捷的晋国援军也没有派,坐视郑国被六大国群殴。熊恽还算有点义气,派出了楚军北上救援。但楚军不敢和天下第一的齐军交战,避开联军去攻打小国许国(郑寤生死后,许国人趁郑国内乱复国),作为对郑捷的精神支持。
吕小白得知许国被楚军攻打,连忙率军赶往许国增援。但拥有高超攻城能力的楚军早把许国给拿下了,擒获了许国的国君。一听说齐军来了,楚国人赶忙撤退,熊恽好言安慰了许国国君就把他放了,在吕小白赶到许国之前就逃回国了。
从这次楚军北上救援郑国的行动来看,熊恽还是很怕吕小白的,不敢与齐军硬碰硬。在这之后,虽然齐楚两国仍然对立,但楚国再也没有北上。齐国压制住了楚国最后一次的挑战,吕小白才是齐楚之争的胜利者。而熊恽在吕小白死后才放心大胆地北上,接下来宋襄公和晋文公的章节里我们就将说到。
公元前653年,齐军再次讨伐郑国,郑捷孤立无援,只好向吕小白道歉乞和,重新和齐国订立了盟约。至于姬阆,则在这一年的冬天去世了。太子姬郑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周襄王。三年后王室又发生内乱,姬郑的弟弟姬带企图夺权,但遭到了失败,逃到了齐国。吕小白就派管仲出面协调这件事情,让双方的兵马停战,劝姬郑原谅姬带。王室经此一乱,力量更加衰落,已经无法动摇齐国的霸主地位了。
“君”临天下
风波结束,已经没有敢和齐国叫板的力量了,吕小白的威势达到了顶点。吕小白决定举行一次大会盟,让天下所有顺服于他的诸侯来参加,共尊齐国为霸主。这场总结性质的会盟就是著名的葵丘(今山东省东明县陆圈镇五霸岗村)会盟。
时间就在公元前651年。这场举世瞩目的大会足足开了两回,第一回是在当年的夏天,诸侯们重温了过去和齐国签订的盟约;第二回是在这年秋天,吕小白又和诸侯们签订了新的盟约内容。这个新的盟约就是在原有的“尊王攘夷”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内政方面的条款。比如说各诸侯不能随意变换妻妾,废立太子;在治国上要选贤任能,不准随意诛杀大臣;黄河沿岸的国家要共同兴修水利,防止黄河泛滥;各国要在经济上互通有无,一定要救济有困难的国家等等。为了给诸侯们做表率,吕小白还提出齐国将会免除对海产品和食盐的税收,让中原各国能更便宜地买到这些东西。葵丘的盟约几乎就是在制造中原诸侯的“共同体”,将一盘散沙的中原诸侯联合起来,诸侯们在齐国的领导下,从原来“尊王攘夷”的统一外交,发展到了统一内政,统一经济的联盟。吕小白身为诸侯领袖,能管理这么广大的土地和人民,已经差不多与兴盛时期的周天子没有两样了。
拥有能与天子媲美的荣耀和地位,吕小白开始有点飘飘然了。在会盟过程中,为了拉拢讨好齐国的周惠王姬郑派来了使臣,赐给吕小白一大批尊贵的礼物。按照礼仪,吕小白是要下跪拜谢的,但使臣说:
“天子的旨意,说你年事已高,功劳显赫,就不必下拜了。”
吕小白一听,就打算不拜了。这一举动立刻引来了周围诸侯的纷纷议论,身为盟主如此不敬重天子,怎么能号召大家“尊王攘夷”呢?
管仲见势不妙,立马拉住吕小白,说对天子赏赐进行拜谢是最起码的礼仪,不管天子是假客气还是真心,都要下拜以示不敢逾越君臣的界线。吕小白有些扫兴,只好按照礼仪程序一步一步地叩拜答谢。但是他表现得极不认真,仿佛就是敷衍一下而已。这一幕,被许多人看在了眼里。
周朝的这位使臣在回去的路上遇见了晋国的国君晋献公诡诸,晋诡诸是我们另一位主角晋文公的父亲。晋诡诸因为路途遥远,加上身体不好,所以迟到了,还没来得及参加会盟。周朝使臣就对他说:
“你不用去参加会盟了,齐侯现在骄傲得很,不会再有进取心了。他是不会管你们晋国这么远的地方的,你还是不要指望他能帮你了,回去自己解决本国的事情吧。”
晋诡诸听了这话,就掉头回去了。
葵丘会盟结束后,吕小白还意犹未尽,想到了要在泰山封禅。泰山封禅是向天地之神报告自己的伟业,再把自己的事迹刻在石碑上,昭示世人和子孙万代,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按照礼制,在当时只有天子才可以做,而周朝天子也不是每一位都去的,必须是有志于天下,还做了了不起事业的人才去的。
吕小白觉得自己够资格,就把泰山封禅的想法告诉了管仲。管仲听了后大吃一惊,他是不赞同吕小白这么做的,因为泰山封禅这种招摇的事情,齐国一个侯爵的诸侯去做,不仅会让周天子不满,更会在诸侯中产生非议。
管仲就问吕小白:
“君上,您觉得我们达到能在泰山封禅的地位了吗?”
吕小白自信地说:
“寡人向南面打到召陵,望见熊山;北伐山戎、令支和孤竹;西涉流沙,到达了太行山。三次联合诸侯出兵,六次和诸侯会盟,还帮助王室结束内乱。以前说三王伟大,我现在不和他们一样吗?”
三王就是周朝建立初期的三位君王,周文王、周武王和周成王祖孙三人。客观来说,吕小白的丰功伟绩和知名度,确实能和他们相提并论了。可惜的是,时代不同,吕小白再厉害,名分上仍然是一个侯爵的诸侯,没有泰山封禅的资格。而他身为天下诸侯的领袖更不该去做僭越的事情的。
可吕小白不管这个,辛辛苦苦大半辈子,连风光一回都不行吗?跟随他多年的管仲深知吕小白的脾气,这种情况下说大道理是没有用的。于是他引经据典,说:
“君上要封禅也可以,但祭祀的典礼需要嘉禾、灵矛、凤凰和麒麟等祥瑞之物,我们现在怕是备不齐吧。”
吕小白听了管仲的话,就无奈地打消了封禅的念头。
在吕小白担任霸主的期间,天下许多的诸侯都像朝拜天子一样前往临淄朝见他。每一回吕小白都会回赠给他们贵重的礼物。结果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大部分的诸侯来朝见时,赠送给齐国的礼物要么质量很差,要么缺斤少两,但诸侯们却能从齐国带走很多很贵重的礼物。人们都说你空着麻袋去齐国,都能装满一车东西回来。吕小白这样做是为了用一些小恩小惠来拉拢诸侯,让他们不愿意背叛齐国。但是时间一长,齐国的国库就开始吃紧,加上南征北伐,援助受难的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现象时有发生。叱咤风云几十年的霸主已经走向了虚弱的境地。
小丑跳梁
公元前645年,齐国霸业的总设计师管仲一病不起。吕小白得知后心急如焚地来到管仲的病榻前探望。此时的管仲将要走到生命尽头,身体已经极为虚弱,没有多少力气可以说话了。吕小白握住管仲的干瘦的手说:
“你的病情这么严重,万一不行了,寡人将把国事委托给谁啊?”
管仲长叹一声说:
“惜哉乎!宁戚也!”
宁戚就是那位擅长发展农业的人才,此时已去世多年。管仲最欣赏他,认为他有宰相之才,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发出一声感叹。
吕小白连忙问:
“宁戚之外,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却摇摇头说:
“鲍叔牙善恶分明,不愿意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这样的人不能统筹大局啊。”
吕小白又说:
“隰朋这个人可以吗?”
管仲回答:
“隰朋这个人不是全才,但他能够宽容待人,只有他比较适合。不过我担心他也活不了多久了啊。”
吕小白想到了身边三个服侍自己的人,就说:
“你看易牙、竖刁和开方这三个人怎么样?”
管仲使劲地摇头说:
“爱惜子女是人之常情,易牙能杀害自己的儿子,这样的人连最基本的善良的都没有,那他对自己的君主定然也不会怀有善心;自宫是很痛苦屈辱的事情,竖刁却愿意这么做,那他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开方甘愿放弃卫国公子的地位来齐国,他的志向一定是想得到比公子地位更高的东西啊。这三个人,君上一定要疏远他们,不然齐国必遭祸乱啊!”
吕小白不相信,反问管仲说:
“他们侍候寡人这么长时间,你以前怎么不说?”
管仲连忙回答说:
“臣之所以不说,那是不想太约束君上啊!这就好比一条河,臣是一条堤坝防止河水泛滥。现在堤坝没有了,可就会有洪水的灾难呀!”
管仲,作为春秋时期的第一贤相,为吕小白的事业呕心沥血。从战略设计,到内政改革,再到策略的指导,无不是他在吕小白的身边一手负责。可以说,他是齐国霸业的灵魂,如果没有他的协助,吕小白将不可能开创出如此辉煌的成就;而如果没有的他处心积虑地维护,齐国的霸业将会被吕小白热衷享乐的缺点给破坏掉。
然而,这位齐国霸业的缔造者和维护者终还是在这一年去世了,他没有能为齐国找到一位最佳的继任者,留给了吕小白一个未知的前途。
管仲死后的岁月,就是齐国的三位奸臣小人易牙、竖刁和开方,以及吕小白的五个不孝子吕无亏、吕元、吕昭、吕潘和吕商人粉墨登场的时候了。这八个人过去在管仲治理下,还不敢跳出来捣乱,现在管仲已死,就没有人能够镇住他们了。
大公子吕无亏一心想做齐国的下一任君主,为了能获取足够的力量支持和三弟吕昭竞争,他便和易牙、竖刁勾结在一起,依靠这二人打探宫中的消息;二公子吕元的母亲是卫国公主,所以他有卫国人的支持,也在打齐国君位的主意;三公子吕昭最受吕小白的喜爱,吕小白有意让他继承君位,还帮他暗中发展了人脉,嘱托了宋襄公兹甫保护吕昭;四公子吕潘则和开方联合,对君位也是虎视眈眈;五公子吕商人冷静狡诈,他结交豪杰,取悦国人,是个危险的人物。
五个公子各自发展党羽,勾心斗角。而这个时候的吕小白又连犯错误,终将异常残酷的夺嫡之争引爆了。
第一个错误是吕小白没有确立世子。按理说世子该由嫡长子担任,但是吕小白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的夫人都没有给他生下儿子,公子都是吕小白的妾所生。也就是说,吕小白没有嫡出的儿子,只有庶子。这五个公子无论谁当世子,都难以服众。没有嫡子的情况让吕小白在立世子的事情上非常为难,而且他最喜欢三儿子吕昭,希望他能继承君位。但是放弃长子吕无亏,废长立幼又让他觉得不妥。结果,吕小白就干脆不立世子了。这就引得五个儿子都对世子之位志在必得。
第二个错误是吕小白把吕昭托付给宋襄公来保护。这种把外国势力牵扯进本国夺嫡之争的做法,会让齐国日后的局势更加混乱。
第三个错误就是吕小白重用了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个人。这三个小人极其阴险,当他们拥有了权力之后,必然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管仲临死前为吕小白仔细分析了数位宰相的人选,提到鲍叔牙不能胜任。易牙偷听到以后,就在鲍叔牙面前嚼舌头,想挑拨管鲍二人的关系。鲍叔牙却大笑说:
“我推举管仲为相,是为了国家;管仲不推荐我为相,也是为了这个国家。如果我来主持朝政,哪会有你这种小人的容身之处?”
管仲死后,吕小白遵照他的遗言,让隰朋担任宰相,并驱逐了易牙、竖刁和开方。可是没过多久,隰朋也病死了。不得已,吕小白就让鲍叔牙做了国相。但是鲍叔牙确实是太过正直,对吕小白的个人生活也十分苛求。吕小白就感到生活很无趣,重新想到了能把自己照顾得舒舒服服的易牙三人。于是,他把三人叫了回来,官复原职。鲍叔牙在三人的排挤下,不久也生病去世了。吕小白就再也没有任命新的宰相。
因为易牙三人得宠,与吕小白最接近,有发布国君指令的权力,所以三人渐渐把持了朝政。而吕小白没有国相的约束,在三个小人的影响下愈发骄傲自满,贪图享乐。齐国朝政变得腐败紊乱,霸业也走向了终结。
不是英雄的结局
公元前644年年末,诸侯们在齐国的号召下为鄫(zēng)国(今河南方城县北)修筑城墙,正当大家忙碌施工的时候,有人在夜里爬上山头,大喊:
“齐国发生动乱的了!”
诸侯们一听,立马就带着人各自散了,也不管这个工程有没有完成。
齐国发生什么事了?原来是吕小白生了重病。
吕小白已经当了四十多年的国君,多年来身体一直都比较健康。这次生的这场病除了让他卧床不起以外,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吕小白坚持将近一年,都还是活得好好的。父亲迟迟不死,这令那些等着即位的儿子们按捺不住了。最着急的人是大公子吕无亏了,他与易牙和竖刁两人商议后,策划了一个恶毒的阴谋。
公元前643年秋天,趁着吕小白生病卧床的时机,易牙和竖刁假传君命,称吕小白病重,不希望有外人打扰,大臣和公子都不许入宫。有紧急的事务交由易牙和竖刁二人处理即可。随后易牙和竖刁便派人封锁住宫廷内外,不许任何人进入。
紧接着,易牙和竖刁又把吕小白居住的宫室和附近的太监宫女仆役全部赶走,让人在吕小白居室周围垒砌高墙,只留下一个小洞供人爬进去查看吕小白的情况。易牙和竖刁费尽心思这么做,就是为了要谋害吕小白,他们不敢直接杀死吕小白,他们断绝了吕小白的水、食物和药物,想让吕小白饿死或者是病情加重而死。而他们砌高墙,也为了封锁住宫内所有的消息,避免吕小白留有让吕昭即位的遗诏泄露出去。
吕小白一觉醒来,叫唤下人却没有人应答,没有吃的也没有药物,悲愤之情可想而知!他一定是痛骂易牙等人的卑鄙,懊悔不听管仲的临终之言。可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在病痛和饥饿的折磨下,吕小白在这一年的农历十月,在寝宫病饿而死。他以一种不是英雄式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纵横天下的一生,令人感叹。
易牙和竖刁得知吕小白死后,立刻通知了吕无亏。吕无亏便决定连夜杀掉最大的竞争者吕昭以绝后患。但是吕昭提前得到了风声,逃脱了吕无亏的追杀,去往宋国寻求援助了。
没有成功除掉吕昭,吕无亏心想反正心腹之患已经不在了,不如先行即位,把国君之位抢到手再说。于是他捏造父亲的遗诏,称自己是齐国君位的继承人。但是吕元、吕潘和吕商人三个公子对此表示不服,就连朝中也有很多大臣对这道假遗诏表示怀疑。吕无亏做贼心虚,便在朝中大开杀戒,杀了不少反对他的大臣。这就更引起了吕元三兄弟的恐慌和愤怒。三人便联合起来组织人马围攻临淄的公宫,和吕无亏的人马展开混战。宫里顿时弓箭乱飞,火光冲天。许多无辜的宫女和太监在混战中死于非命。
此时吕小白的遗体还留在床上没有收殓,双方的人马杀到了吕小白的寝宫。有人躲在了床底下,另一方的人朝他射箭,有几支箭矢都射在了吕小白的遗体上。
吕无亏四兄弟打打停停,僵持了两个多月,谁也打不赢谁。这时,朝中的元老大臣高傒实在看不下去了。高傒当年帮助吕小白当上国君,此时已有80多岁的高龄,他依靠自己声望带着几名卿大夫出面调解四位公子的争端,他痛斥四人不孝和胡闹,又劝吕元、吕潘和吕商人三人承认大哥吕无亏,毕竟他是大公子,按照宗法最有资格继承君位。三人谦让一步,结束这场动乱。吕元三兄弟看看形势,觉得这么僵持下去确实不是个办法,不如以后从长计议,再寻找机会争夺君位。于是,吕元三兄弟同意了高傒的提议,和吕无亏讲和,撤走了自己的人马。
公元前643年的腊月,吕无亏终于登上了自己梦寐已久的君位。这时,他才想起父亲吕小白的遗体还在床上没有收殓下葬,便连忙派人前去吕小白的寝宫中。但装殓的人一走进寝宫的门,就闻到了一股强烈的尸臭。他们往吕小白的床上望去,只见这位前任国君的尸体因为暴露在空气中两个多月,已经是高度腐烂了。尸体上的蛆虫多得像蚂蚁一样,爬得到处都是,就连窗台上都有。
吕无亏装殓了父亲吕小白的尸体,也打造好了棺材准备下葬。但是还没有等吕无亏把葬礼准备好,第二年的春天,吕昭带着宋、卫、曹、邾四国的军队就杀来齐国争夺君位了。吕无亏无法抵挡,被暴乱的国人所杀;竖刁则被高、国两大家族的卿大夫设计杀死;易牙见大势已去,便逃离了齐国不知所踪。
吕昭在宋襄公的帮助下即位成新国君,但是吕元三兄弟又发动了叛乱,占领了临淄城,赶走了吕昭。宋军又重新夺回临淄,镇压了吕元三兄弟的叛乱。吕昭这才坐稳了君位,控制住了齐国的局势。此时已是当年的秋天了,吕小白的棺椁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停放在宫中无人处理。吕昭即位后为父亲风光下葬,但此时吕小白的遗体已经腐烂殆尽,棺中只剩下一堆白骨了。
吕昭在位十年,史称齐孝公。他死后,四公子吕潘勾结开方,杀死了吕昭的儿子当上了齐国国君,吕潘就是齐昭公,在位十九年。但吕潘死后被弟弟吕商人故伎重演,儿子死于吕商人之手。吕商人就是齐懿公,因为骄横残忍,四年后被人刺杀。吕小白的二公子吕元在卫国人的帮助下即位,史称齐惠公。此时已是公元前609年。
吕元成了笑到最后的人,虽然他和他前任的弟弟们继续实行管仲留下来的政策,齐国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齐国已经再也回不到诸侯领袖的位子了。这个时期正是晋楚两个超级大国竞争的时代,晋国成为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代替了齐国成为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