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创始人回归

沈宏发还是回来了,回到了他当初一手创建的华盛集团,带着她的女儿和他的宏伟设想,他要把华盛带向世界各地。要把华盛的产品送进千家万户。他自己就任董事长,女儿沈燕接管周正阳的职务,担任华盛集团的总经理。

沈宏发能重新回归华盛,是几方博弈后的最终结果,周正阳心不甘情不愿地暂时离开了华盛,但是老奸巨猾的周正阳早就在这里埋下伏笔,为他将来重新执掌华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或者说,老谋深算的他早已经挖好一个巨大的深坑,等着沈宏发欢天喜地的往里跳,而他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只要沈宏发跳进来,他就盖上土,让沈宏发永无翻身之日。

但那段时间厂里的新品不断,刚刚上任的董事长沈宏发,从德国买了几套全新的数控加工中心,德国的工程师在调试完之后就走了,可这个机床在调试完成之后却怎么也运转不了,这可急坏了董事长,他亲自去模房里检查了几遍,总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可就是机器不能正常运转。董事长紧急联系德方的工作人员,请求帮助,但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出厂的机器是经过严密的检测的,如果需要帮助,那得另外支付一笔巨大的酬金作为工作员的酬劳。

看着一拨又一拨的人围观着这台被董事长寄予厚望的神器,众人指指点点,但似乎都束手无策。等他们走了之后,许志林去这台机器检查了一遍,他看到是编程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导致机器不能启动。于是他重新编写好程序,启动机器,机器正常运转了,董事长正在和德方紧急磋商,回头见许志林正在启动的加工中心,他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当看到机器正常运转的时候,他的态度转为惊喜,他问许志林,你能操作这机器?

许志林点了点头,“略懂一点,我经常跟一些国外的同行通过邮件和论坛交流。”沈宏发大喜过望,问他还会什么?

许志林谦虚地笑了一下,“都会一点,但缺少实践经验。”

于是沈宏发拿出一套图纸,你能不能按照图纸给我加工出来,要能达到图纸上的要求。

许志林还是谦虚地点了点头,应该可以。接着他大略地讲解了一下图纸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哪里该怎么做,哪里该用怎样的机器怎样操作,说得头头是道,沈宏发连连点头。

于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以及生产主管众目睽睽之下,许志林从容地操作着计算机,数控铣床,加工中心,CNC机,线切割,火花机,无一不是了如指掌,沈宏发看得很惊讶,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许志林没有一丝惊喜,也没有一丝惊慌,操作完了。沈宏发露出满意的微笑,说到,“小伙子,还真不错。有两下子,暂时模具部缺人,一切你就先顶着吧。代理主管模具部的一切日常事务,表现得好,以后这个部门就归你管了。”

后来许志林才知道,这个老板叫沈宏发。新都人,据说华盛就是靠着他当初建立的一个小作坊起家的,这些年疯狂的扩张,华盛与他创业之初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就这样,许志林做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工程师,工资也有原来的两千一下涨到了六千。

在别人眼里,有些许羡慕的眼光,这中间,只是短短的两年,两年前,他的工资只有四百,而且还爱做不做的,一年前他还是推着叉车四处被师傅责骂的勤杂工,但这两年里,有多少个日夜是抱着书本入眠的,有多少个夜里醒来的时候,书上的纸张被眼泪浸湿,这些,只有他许志林一个人知道。

工厂的生活,简单而又枯燥,似乎每天的生活都是复制前一天,上班下班操作机器,每天的生活又都是新的,所做的事又完全不一样。神经像弦一样时刻绷得紧紧的。

刚进入九五年,这一年,正是沈宏发回来重新做董事长的一年,很多高层和骨干纷纷选择离开。工厂效益开始下滑,很多款项逾期不能收回,公司的产品,原材料,辅料开始大量积压。公司财务极度紧张而又十分混乱,前四个月只发了一个月的工资,许多当初选择观望的技术骨干怨声载道,纷纷辞职跳糟,在这里,只有钱是最现实的,工人们依靠工资生活,发不出工资,就像水龙头断了水,上面流不出水来,下面的人就会喊口渴,口渴就会使人变得难受。暴躁,郁闷和厌烦。

慢慢地,工人开始有了怨言。并彼此在工人群体中相互传播,加上很多工人抱怨食堂生活质量太差。要求工厂把生活费加到工资里面,他们自己解决生活问题。自己解决,那就是到工厂外面的小卖部或是小餐馆根据自己的喜好进餐。但总厂七八千人,而且在同一时间点用餐,还需要不同的喜好,这在当时几乎不太可能,用餐占据了工人们的休息时间,生产效率就明显下降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这些没有得到行政部的重视。前任董事长周正阳年前刚刚离开,带走了大部分骨干,目前工厂行政部主要有两个人负责,一个是副总,矮矮胖胖的。许志林认识他,他就是当初进纸品包装厂时候的厂长刘胖子,纸品厂属于华盛工业的下属企业,不知道什么时候调来总厂办公室,一过来就是常务副总,可见来头不小,他清楚记得,也就是这个矮矮胖胖的男人把王慧调到办公室任文员。也是这个胖子告诉他,王慧已经跟了一个大老板,更刻骨铭心的是当初一脚把许志林踢出纸品厂的人,也是这个刘胖子,看来,他在公司有些能量。

另外一个是刚刚上任的总经理,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沈燕,别人都传她是沈宏发的女儿。她学的是国际贸易,对管理不是很内行,加上她刚刚从学校出来,学校学的都是理论知识,真正的实践经验少得可怜。

面对的是一个巨无霸般的烂摊子。所以,很多具体事情还是公司副总在操作。

副总刘胖子大概只有三十多岁,按照赵本山的说法,头大脖子粗,不是大款是伙夫,刘胖子就是这样的人。是大款,也是伙夫,因为承包食堂的是他表哥,自从他当上副总之后,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他把家里那些闲在家里没事的七姑八姨全都领到厂里来了,而且都安排在重要的管理岗位上,他每次吃饭都是一个人在干部食堂的包间里,对着一大桌子鸡鸭鱼肉狼吞虎咽。而那些工人却每天都是青菜加豆芽汤,一根根的青菜就像是缺乏营养而又被太阳晒焉了一般,而巨大的不锈钢桶里漂浮着的几根豆芽,就像一群少年在大海里冲浪,随着勺子的起伏豆芽们也就在海里浪得更加欢快。这就更加激起了一部分工人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