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民校呼吁理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王纪伟回到宿舍,已经十点。

家长才是乱扣帽子,我哪里说他孩子是小偷了!王纪伟气愤填膺。

应该是小孩之间相互传成的小偷,刘锦浩回去后跟家长说成老师说他是小偷,一年级的孩子转述事情就是按他自己想的去说,我们能够理解。但家长就不这样认为,他只听孩子怎么说,没有仔细去想孩子的年龄特点,还以为是老师给他扣了小偷的帽子。禹蝶想为王纪伟消消气。

事情搞清楚了,刘锦浩自己有一个跟丁亮亮一样的文具盒,他把自己的文具盒放到教室旁边的书包柜里忘记了,看到丁亮亮桌子上跟他一样的文具盒就以为是他的,把丁亮亮的拿了过来。我刚刚回教室的书包柜里全部检查一遍,找到了刘锦浩的文具盒。

唉,当时要是检查书包柜就不会受这个冤枉气。纪伟,有后悔来这里吗?你家里学校是怎么处理的?

我先请了病假,教管会主任是个亲戚,找他想了个点子,先干一个学期再说。

那你的处境比我好!我在皇城根下,教育局的每双眼睛盯得死死的,我已经做好了被除名的准备。不说这些了,你错过了开学时的培训,以后在班上碰到案子得谨慎出手。

还以为没培训也能轻松应对这一套烂熟于心的工作,看来吃亏了。其实校长在面试谈话中给我讲的“以人为本,人人发展”的理念,我是听明白了,心想还不是跟老家的学校领导一样的,讲的是一套,实际还是按老一套操作。

这种贵族学校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自信心的培养,不像我们老家农村孩子和家长那样好打发。理念要改变,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绝对不行。这个学校之所以吸引我,就是因为它“人人发展,发展人人”的教育理念。学校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成长,还有老师和家长,他们也需要成长。

还记得我刚到一实小教六年级的一件丑事,班上有个男孩儿,大大的眼睛,双眼皮,长睫毛,老师们都说是个喜死丈母娘的帅哥,可惜两科成绩都不及格,尤其数学永远是个个位数。与我搭档的中年数学教师跟我商量,说小升初考试与老师考绩挂钩,这孩子分数太拉班级后腿,干脆把他劝退得了,其他班级都有先例。我这个新上任的班主任就稀里糊涂地照做了,家长无奈地接受了,孩子永远离开了学校。后来想想他其实是个诚实憨厚的孩子,也许哪一天,他突然茅塞顿开,成绩就能突飞猛进。我怎么能放弃一个内心纯净、品质优秀的孩子呢?这孩子那双明亮的黑眼睛时常在我脑海里忽闪,好像在警醒我,是我掘走了他最宝贵的成长时光,我这一辈子都无法偿还。

其实你说的这种事情在农村学校司空见惯,没有谁会感到愧疚不安。

我开始读名人教育书籍,订阅《家庭教育》杂志,先从自己改变,实际教一个班就是和这班学生、家长一同成长的过程。我来这里时刻把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我的教育箴言去探索和实践,才真正找到本真的自己。在这里你不成长,每个学期至少三本教育专家的读书任务会逼着你成长,要不就打道回府。

禹蝶,这我懂了。我就是不明白,这个家长那么凶神恶煞,校长和主任还不停地向他道歉,完全搞颠倒了啊。

有些先富起来的人以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先谦卑,再引导,曾校长教的,简单易行的办法,他在北师大读教育硕士,到时候你会见到他的。我刚来的时候也看不惯,哪像我们一实小的家长个个见到老师毕躬毕敬,一提笔就写下《民办学校呼吁家长的理解》的那篇文章。

就是这篇文章的缘份,让我来到你身边,看来我也得像你那样多读书,早成长。

那篇因情绪发作而一吐为快的文章在七个月前被我发送到两家报刊,还以为石沉大海,没想到在前些日子那场十二级台风中出现在《中国教育报》的民办教育专版上,它的公开诞生竟掀起一股波澜,甚至涉及到鄂西北的乡村小学,把你给忽悠过来了。

禹老师激动地拿着《中国教育报》去见校长,走进校长办公室看到校长正在看《中国教育报》。校长是从BJ某小学退休的老校长,高高的个头,满头银发,他从老花眼镜里抬起眼睛望了一眼禹老师,那眼神有点复杂,不知是赞许还是批评。禹老师觉得应该是赞许,毕竟新开办的一所民办学校教师的文章上了《中国教育报》民办教育专版,这是一份多么有影响力的报纸,这是为学校争荣誉。可是,老校长沉默的脸好像又不是在赞许她。她尴尬地叫了一声,老校长好!

禹老师,我正在看你写的文章,文笔很犀利,才入校一个月就能发现民办学校的诸多弊端。老校长是开口说话了,这是在赞许吗?你所提到的民办学校家长的问题,不仅民办学校存在,公办学校也存在,但是——

但是什么呢?老校长突然停了下来,禹老师的心有些颤微微,是不是这篇文章会惹祸,万一给学校捅了漏子必被炒鱿鱼。民办学校虽然提倡人性化管理,但在自身发展利益和教师得失上绝对是以前者为重。禹老师这不是闯到刀刃上了吗?

此刻她只能听天由命了。

但是,万一家长看到这篇文章会怎么想呢?禹老师,写一篇文章首先要考虑到学校的发展,不能只站在自身立场上看问题。

我并没有站在个人立场上看问题,我明明是站在教育的立场看问题,是为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的。她话到嘴边又吞回去了,既然老校长认为她的立场有问题,现在已经公之于众,不是小范围的“众”,是公之于全国,每一个拿到这份报纸的人都能看到在广州市番禺区岭南实验学校这个代表民办学校共性的问题。还有什么狡辩的呢?狡辩就是死路一条。

对不起,老校长!我当时写完文章后只是想尝试用电子邮箱发稿件,真没想到这篇文章竟然发表了。她刚才的激情已经荡然无存。

老校长还在沉默,双眼直盯着报纸。

被房地产老板聘请来的老校长一心想办好这所学校,生怕有什么闪失。还记得那晚他去办公室看望老师,正好听到她在给家长打电话,她一挂电话,老校长就提醒她注意措辞,与家长沟通不能总是投诉,要向家长汇报孩子优点为主。老校长已经盯上她了,今天又撮了这个漏子,下一个离开的会是她吗?

一个学期下来,来来去去的老师好几个人,被炒鱿鱼的大有人在。

老校长,我想家长们应该不会看到《中国教育报》,他们看的更多的应该是《南方都市报》和《财富周刊》。如果这篇文章真的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我愿意承担责任。

禹老师,你不用考虑得太多,我只是有这个担心,写教育的文章投稿,我什么时候都支持,学校也非常鼓励。你这篇文章发表的是国家级刊物,奖金应该是800元,放下心来好好工作。要是发生什么事,由我来承担,你不要有后顾之忧!

老校长话锋一转,是安慰吗?

禹老师终归没有被炒。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这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本来应该获得800元奖金的文章像一个不该降生的婴儿被弃之一旁,令她感到羞辱万分。在这种环境里生存更加艰难,首先要保全好自己,其次才是生存,一旦你的身心脆弱,心态无法调整,是无法前行的。她在这种无奈的情绪里挣扎,拼命挣扎,是战胜自己继续下去,还是走来时的路。

南国的夏日漫无边际,迟来的秋日与冬日混杂在一起,没有秋意绵绵。

她决定打点行李,带上女儿返程。家乡的家,一个又一个地在招唤她,归来吧,归来吧。

与禹老师年龄相仿的副校长正在北师大读教育硕士,教师节第二天回到学校。

禹老师,你这个学期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要在下个学期兑现奖金。副校长笑意盈盈,这篇文章的波澜早已经席卷进北京城里,他所在的校园。

一句话算是肯定,带点秋日的温情。她决意留下,继续背叛家乡一个又一个家,她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初入民校,步步惊心,如履薄冰,还有沉重的思念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