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杨海晨感染生命垂危

这段时间顾月莹刚生了宝宝在坐月子,因为未婚夫梁伟的死,顾月莹即便不休假,也整日精神恍惚,叶清寒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诊疗室床位都躺着患者,地上还躺着两个。依然还是有很多患者没能进入诊疗室。

医生给排队的患者扎针输液,这条队伍一直排到发热门诊大门口。

没有床位,许多疑似病例不得不在医院急诊科的过道上睡了4天,接受吸氧治疗。这条过道上,还摆着7张折叠床,“都是等床位的病例。”

医生们还没有把医院里的患者安顿好,又有一辆救护车送来了病人,叶清寒看到了担架上熟悉的身影,心里一惊,海晨?!怎么会是你?

叶清寒面上镇定,安排护工推杨海晨去化验血和检查ct,等待化验报告的时间突然变得无比漫长。

叶清寒不知道自己怎么了,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回到了小时候,躺在担架上的不是杨海晨,而是爸爸,那个健康、和蔼的爸爸,她的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这种亲切的感情,已经十多年未曾出现在叶清寒的心里了。

叶清寒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悄悄地红了脸。

这段日子,好像有些东西在两个人之间悄悄发生变化,是什么呢?叶清寒不敢承认。

而现在的她没有精力想这些,医院太多病人等着她救治。

整个医院都是确诊的病人,又没有家属陪同,常常要一个医护管六七个病人,病人心里很害怕,被隔离在这里,不像平时住院,好歹有家人陪,或者可以散步,在这里只能躺在床上休息。

监护室里,病人基本年龄都偏大,主要集中在50岁到70岁,基本的肺部情况本身就不是很好。

也碰到过29岁的、40多岁的,但他们病情相对没那么重。大多数病人的症状都是呼吸困难。

每个人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有的靠着无创呼吸机和高流量就可以了,有的要插管,最严重的也有,用上了体外肺。

叶清寒觉得很不忍心的一点是,他们是两到三个人一个病房,中间是没有遮挡的。三分之二的病人用了镇静镇痛,是一直在睡觉,但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清醒的、有意识的。他们肯定会目睹同病房的病人抢救的过程。

有时候病人呼吸实在太难受了,无创呼吸机没办法支持你的呼吸了,我们就要搞人工气道,从病人嘴里插一根管子,有时候还要做胸部按压。

被抢救的病人难受,同病房的病人看到了,也挺难受的。

叶清寒不想让他们看到这个抢救过程,但在这里做不到,没有帘子可以给他们隔开。

病人态度很好,人也很好,但是大家都是相同方式感染的,肯定心理压力大,他们没有表现出来,但叶清寒心里都清楚,看着也觉得好心酸的。

那些病人是清醒的,只是呼吸很费力,给他们氧浓度打高一点,他们就会呼吸得舒畅一些。

他们很安静,不是真的有事不会喊医生,跟叶清寒说话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对不起」,「麻烦了」。

叶清寒有一次碰见一个病人,40多岁,因为没有家人在身边,大便小便都是靠护士清理。

护士每给他搞一回粑粑,倒一回尿,他都会跟你说「对不起」。听了这个话,护士都不晓得该怎么回答了。

他觉得什么脏活都给你干了,但对重症监护室的人来说,这是职责内的事情,护士们一般都回答「没关系的」。

就算在这个时候,叶清寒能看到一个人的体面和尊严。

杨海晨的体温持续发热,从当天上午一直排到夜里11点,终于见到叶清寒。

叶清寒心里无比酸楚,她看了CT和血检结果,拍的肺部CT中,两片卵石状的白色的区域越来越大,几乎看不到黑色。

白色区域越大,病人肺部功能越差,病情严重,已经严重到了必须住院的地步。

可是医院床位紧张、暂无人接应。叶清寒走了三层楼,花了将近十分钟,终于找了一个空床位把杨海晨安置了。

没有氧气了,叶清寒就靠皮球捏(注:手捏球囊简易呼吸机),来给杨海晨维持呼吸。”

日常换氧方面,则是护士们需要承担的重任。二病区原属于普通病房,中心静脉供氧的氧压不够,所以临时启用了氧气坛(瓶装氧气)供应呼吸机使用。而有些重症患者每个小时都要换氧,不仅仅费时间,更费体力。

换氧交接时会有一段停顿,患者监测仪上的氧浓度就直线往下掉,一下子从百分之九十几落到百分之六七十。所以动作必须快。

但氧气坛有1.65米,比很多护士还高,需要很大力气才能操作。

护士都只是20出头的小丫头,一开始只能在地上挪,扶都扶不住。后来慢慢熟练了就好了,从两个人一起换氧气坛到一个人操作,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

在叶清寒眼中,二病区的护士们活力是有的,情绪也是有的。

她们既是20出头,会在防护服上写字,会因为委屈掉泪的小丫头,也是家里有事情也毅然决然留下,抹完眼泪继续坚守岗位的医护工作者。

医院那么多人,排队的人可以把病房大楼绕一圈。医院发热门诊大厅坐满了输液的患者。

安顿好杨海晨,叶清寒不得不继续看病。

这时又来了一个轻症病人,叶清寒让他在诊疗室观察,但护士告诉叶清寒,连诊疗室也住满了。

心急之下,病人的家属闯进了诊疗室。“我们只是呆在这里,万一有什么事,你们可以分一点氧气给他,肺炎患者一口气上不来,就完了。”

诊疗室床位都躺着患者,地上还躺着两个。最后,病人还是没能进入诊疗室。

家属说病人曾多次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抽搐。晚上,她带病人回到医院发热门诊救治,门诊大厅外随处可见挂点滴的患者,有的坐在台阶上,有的坐在车里输液。

为了吸氧,他们自带折叠床到门诊走廊上“蹭住”。 

当晚,医院的保安推出第35个氧气空罐。新的罐体接连送来,供挤在椅子上输液的病人们使用。20多米长的过道,摆着七八张折叠床。“都是在等床位的人。”

这些病人都有着轻微的病情,因此没有优先收治,对于杨海晨严重的情况,叶清寒既替他觉得侥幸,也担忧。

江城市的定点收治医院,几乎每家医院的发热门诊都排着长队,人们拿着CT戴着口罩,焦急等待着。

床位早就满了,都是刚转走一个,马上就进来一个。

自称体温37.5℃的市民前来咨询,叶清寒建议他“吃点抗病毒的药和抗生素,回家继续观察,如果出现持续发热,再来社区医院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