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
- 席北斗 杨天学 李鸣晓 侯立安等编著
- 16字
- 2020-08-28 04:17:40
第2章 农村固体废物分类及收运技术
2.1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处置现状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国家和各方视点均集中于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而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一直未得到重视,我国在农村的环保投入较少,虽然“以奖促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专项资金投入了近500亿元,但相对于城市几千亿的环保设施投入明显偏少。因此,我国农村地区的固体废物收运及处理设施仍然薄弱,据不完全测算,我国仅有65%的行政村设有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较低,每年1.3×108t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任何处理而被随意弃置[1]。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收运设施几乎为空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和自治区临近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收运系统和基础处理设施投入情况不足43.1%[2]。
由于垃圾收集基础设施薄弱,或者已建成的设施的适宜性不够,没有对转运站的布点选址做综合规划分析,造成转运站作业所产生的臭气、噪声、废水及灰尘等问题,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此外,由于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研究与管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均处于无序和低效的状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较差。总体上,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低,不能够满足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需求。
农村生活垃圾[3]是指在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农村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传统条件下,农村生活垃圾中的主要成分厨余物质多用作畜禽饲料,有的则回田或被回收,故垃圾总体产生量很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较小。但随着我国经济30年来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家庭养殖萎缩,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所带来环境问题的加重,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开始得到关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农民日常的饮食结构看[4],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厨余垃圾,即垃圾中含有大量的蔬菜、果品、肉食禽蛋等;从农民的燃煤结构看,由于当地没有铺设燃气管网,目前农民主要的燃料还是以秸秆和蜂窝煤炉为主,但是随着农村农田用地的不断减少,农村已经减少了秸秆作柴火的使用量,而广泛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蜂窝煤炉。生活垃圾组成以有机物成分(厨余、果皮等)为主,玻璃、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不大,并且随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垃圾组成会向城市垃圾成分变化,无机物含量,尤其是灰渣含量大幅降低,而易堆腐垃圾和可回收废品含量则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尚无农村生活垃圾的全面统计数据[5],根据研究者实地调研和住建部的统计年鉴推算而得,2016年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约为1.4×108t,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65kg/d。
据统计[6,7],我国农村的垃圾大多数都由村内自己收运,一般放置于村内的露天垃圾池,没有特定的收运标准,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制度,约有26%的农村没有设生活垃圾收集点,仅部分农村配有足够的垃圾桶;垃圾池的设置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位置设置不科学、数量设置不合理、无人清理或严重损坏等问题;垃圾收集车数目少而且存在陈旧老化的现状,在垃圾收运过程中容易导致垃圾散落滴漏、尘土飞扬等二次污染;因为资金等要素影响,收运系统未能完工或建成的系统因缺乏后期管理和维护,成为摆设。当前,除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使用并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中转”这种一体化垃圾收运模式,其中,北京市、天津市、青海省等地的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全覆盖。
(1)总体收运率低,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严重
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未开展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生活垃圾基本处于屋前屋后、路边河侧随地露天堆放的状态,仅有小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建立了生活垃圾清运系统[3]。由于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研究与管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均处于无序和低效的状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较差。
(2)转运距离远,成本高,部分地区较城市高3倍以上
据统计,在生活垃圾的全过程管理中,农村居民受地形、道路等因素影响分布较为分散,垃圾收集点布置较为不合理,收运过程中难以设计最佳收集路线,过程中往往发生回路、循环、折返等重复路线,故收运路线较长,收运的费用较高,而收运的费用约占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总费用的75%~85%。因此,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研究”工作,选择合理的收集和运输模式,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垃圾收运系统,对于降低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成本、提高垃圾的收运效率、加大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程度、控制农村环境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有助于填补、完善我国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方面的研究。
(3)农村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生活垃圾[4,8,9]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大部分村子以敞开式垃圾池收集为主并配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在调查中发现,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垃圾池的设置数量少、服务半径不合理、垃圾桶缺失或损坏严重、垃圾收集车数量少、效率低的现象,特别是有些村子由于资金等诸多原因造成应建的收运设施及配套设备被搁浅等。
村内不具备垃圾收集设施,村内垃圾全部堆放在村子周围的道路边和河道内。农村垃圾的运输多由镇政府负责,但由于农村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和经济条件限制,部分比较富裕的村子40%左右的生活垃圾由镇里运走,镇里未运走的那部分垃圾由村里自己配车运往村内“填埋场”进行传统的简易填埋,而那些未配备垃圾桶(池)村子的垃圾几乎全部由村里自行处理。
农村垃圾的处理流程[10]必须经过村、镇(乡)、县的收集网络才能有效分类处理,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还缺乏资金开展村小组建垃圾池、村委会设垃圾收集点、镇(乡)建垃圾压缩中转站、县建垃圾填埋场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一般农村的转运站都设在镇区中心或居民区旁边,没有对转运站的布点选址作综合规划分析,从而造成部分收集点运输距离远、运输费用高;转运站周围缺乏防护措施或离居民区距离太近,从而造成转运站作业所产生的臭气、噪声、废水及灰尘等问题,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一般采用拖拉机或农用车的敞开式运输方式,运输过程容易造成垃圾的散落、废水滴漏和产生臭气等二次污染问题。
(4)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研究与管理
由于缺乏因地制宜的系统研究与管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均处于无序和低效的状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较差。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系统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类似,由收集、运输、中转和处理构成,其中收集、运输和中转构成垃圾收运系统。
(5)居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生活垃圾收运概念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共同参与和管理,而现今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生活垃圾处理和收运概念,部分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垃圾分类积极性不高,觉得分类和不分类对他们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从而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大打折扣,也给农村生活垃圾分拣和终端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呈现出“空喊口号,不见成效”的现象。生活垃圾主要弃置于居住地附近,自然堆置而致使垃圾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