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
- 席北斗 杨天学 李鸣晓 侯立安等编著
- 704字
- 2020-08-28 04:17:41
3.3.3 堆肥过程中水溶性和水溶性变化
图3-7表示堆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在堆肥初期,由于有机物质的矿化和氨化,浓度呈递增趋势。在第8天、第14天和第10天,T1、T2和CK处理中的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1056.6mg/kg、1482.5mg/kg和975mg/kg。T1堆体在第8天便已达到最大值,是因为堆温升温较快,且最高堆体温度高于其他2个堆体,说明分阶段接种的微生物菌剂使T1堆体的堆肥反应十分剧烈,氨化作用强烈;经过初期增长之后,由于氨气的挥发和微生物的作用,3个堆体中的均出现了明显下降,最后趋于稳定,这主要是由于NH3的挥发以及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造成的。堆肥结束后,T1、T2和CK处理堆体的含量分别为324.6mg/kg、409.1mg/kg和523.1mg/kg。Zucconi等[34]认为腐熟堆肥的含量应小于400mg/kg。可以看出T1堆体的含量已达到堆肥腐熟标准,T2堆体的含量也基本达到腐熟要求,CK堆体中的含量较高,堆体尚未完全腐熟。
图3-7 堆肥过程中水溶性的动态变化
如图3-8所示,堆肥产品的含量在3个堆体中均保持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在堆肥初期,由于堆体温度急剧上升,抑制了硝化菌的活性及生长繁殖,并且由于堆体局部厌氧导致的反硝化作用造成了NOx的逸出,所以堆料中的水溶性含量呈逐渐减小趋势。随着堆肥的进行,堆体中经历高温作用后存活下来的优势菌群开始发挥作用,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硝化作用增强及有机物大量被降解,硝化菌活性大大增加,使易被转化为,导致堆肥后期堆肥产品中含量大幅度增加。在堆肥结束时,T1、T2和CK堆体的含量分别为339mg/kg、274mg/kg、241mg/kg。可见,与CK相比,接种堆肥的两个堆体的硝化作用要有所增强,而T1堆体的硝化过程十分明显,堆肥的腐熟程度也较高。表明分阶段进行接种堆肥能明显提高堆肥过程的硝化作用强度,减少堆肥过程中由于NH3挥发所造成的氮素损失。
图3-8 堆肥过程中水溶性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