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农村养老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 刘金华
- 12字
- 2021-03-12 09:53:32
第二章 研究回顾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理论基础
梳理和提炼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对了解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其社会支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需求层次论
需求层次论是需求研究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他认为人是一个综合体,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它们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形,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只有在满足低层次需求后,才能发展到较高层次的需求。对老年人而言,最根本的需求就是“衣食住行”等维持自身生存的需求,其次是维护人身安全、免遭疾病困扰的安全需求,只有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在当今社会,生存需求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经济保障,医疗需求同样面临经济的问题,因此,经济供养是老年人的第一需求。由于老年人器官的衰退和身体机能的下降,医疗需求和照料需求也成为老年人的重要需求。基于此,本研究在构建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时,将养老需求主要分为四大类进行研究。
二、经济供给“填补”理论
经济供给“填补”理论是由西方国家发展而来,指老年人从子女那里得到的净经济供给总量,大体相当于“填补”老年人维持其正常生活所需的金额与其各种非子女经济供给金额之间的“缺口”。其前提条件是子女愿意并有能力为老年父母“填”平这个“缺口”。根据填补理论,子女们将分担并填平这一缺口,但不会提供超出此缺口的经济供给,即子女对父母的经济资助不会随子女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我国农村“老年人正常生活所需金额”是多少,缺口有多大,填补多少合适?这些问题都有待商榷。目前,在农村养老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这一经济缺口还很大,尤其是农村高龄女性老年人,其代际的支持更为重要。因此,为了满足人口老龄化下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减轻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负担,应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实行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社会交换论
社会交换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他认为社会中的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惠的交换模式,其理论特色是行为交换论,认为可以把行为当作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商品和服务来交换,即在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交换才能持续下去。这是分析、理解人际关系中大多数行为的最佳方法。社会交换论强调的基本社会过程是价值资源的交换。所有的社会互动都是围绕着行为者之间的资源交换展开的。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是建立在道德约束力基础之上的代际经济交换。父母和子女间存在一种双向的、均衡互惠的反哺关系,父母养育了子女,长大后的子女赡养老年人。然而,在这一交换中,我国农村老年人处于不利地位,他们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其原因一是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绳的家庭养老法律效力低;二是随着传统孝文化淡化,这一养老存在极大的道德风险;三是农民家庭养老经历的时间跨度往往长达几十年,这种权利和义务高度分割的特征使农村老年人处于被动地位。社会交换论为我们研究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对策指出了这样的方向:农村老年人应拥有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源,以此作为换取子女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资源;农村老年人加入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事实上就是在个人和社会之间进行交换,为未来储存财富。
四、系统支持论
系统支持论认为养老支持是一个多维的体系,分为个人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它们共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老支持系统是一个由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四要素由内到外的合力作用构成的环状层次性结构,以个人为内环,后三者依次起层层补充支持作用,支持力的合力共同支撑整个系统。任何时候系统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系统支持力也必然是各力的总和。依据这个理论,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满足方式可以通过系统的四个要素共同作用来实现,支持力合力的大小会影响养老需求满足程度。但是,这四个要素何者起主要作用,如何相互支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以保证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五、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其实不仅仅是一方为另一方提供帮助,而是一个体系、一个网络。在这个支持网里,包含几个重要的元素:主体、客体、内容和手段。社会支持的主体就是提供帮助的一方,它涵盖了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支持;客体也就是接受帮助的一方,一般而言,社会弱势群体会被视为客体;而主体向客体提供了什么帮助,社会支持的内容就是什么,它将主体和客体紧密联系起来;而主体要提供帮助必然需要通过采取一些途径、一种方式才能实现,这些方式与途径就是社会支持的手段。基于此,本书将政府、社区、家庭作为社会支持主体,是提供支持的一方;将农村老年人作为社会支持的客体,也就是接受帮助和照顾的一方;主体向客体提供的帮助是与老年人需求相匹配的养老服务;而要使得这一服务做到完善与供需平衡,还需要社会支持主体通过一些有效手段来促进养老服务这一社会支持内容得到长效发展,这些手段和措施的确定需要本书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来实现。只有把这一支持网络体系每一环节做好,才能真正帮助到社会支持客体,实现农村老年人的最优养老。
六、分任务理论与分级补偿模型
分任务理论,即研究非正式支持群体和正式支持组织之间如何协调、整合他们的行动和资源,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的问题。此理论关注于在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或相关社会支持时,非正式支持群体与正式支持组织之间相互补充、协调的作用。分任务理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为老年人提供的社会支持发生冲突时,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组织应怎样协调他们的行为。简单地讲,即当老年人有服务需求时,由配偶提供哪些服务,亲属提供哪些服务,朋友、邻里提供哪些服务,正式支持组织提供哪些服务?在预测一些社会组织或社会关系提供哪种服务时,分任务理论非常有效。
分级补偿模型,即当老年人有照料需求时,按照与提供支持者之间的亲密程度,依次寻求照料支持。首先寻求配偶支持,其次寻求其他亲属支持,再次是朋友、邻里,最后寻找正式支持组织。分任务理论与分级补偿模型为指导我们理解宏观社会变迁如何改变社会与家庭在农村老年人供养和让老年人受益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