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1世纪,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中国经济每年约10%的增长率令世人瞩目。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等问题的出现导致环境群体性事件频频爆发。在这些环境群体性事件中,以论坛、QQ群、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成为抗争的重要工具。本书以新媒体传播背景下的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首先,本书利用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对中国环境抗争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对新媒体传播背景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其次,本书借助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室的数据库,对2003—2014年150起重大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编码统计,包括环境群体性事件特点、环境议题的构建、抗争方式、不同行为主体在环境抗争中的作用以及新媒体在抗争中的表现与作用机制,归纳总结出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环境抗争的特点与演变机理。

最后,本书借鉴海外治理研究经验,构建了一套环境问题与冲突的治理框架,一是环境问题及抗争的风险预防,二是政府对环境群体抗争的治理与应对办法。

本书提出以下六点建议:一是政府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中的治本功能;二是政府要深化改革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部门协调机制;三是政府要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证环境评价制度的科学性;四是政府要完善公众环境参与机制,建立科学民主的环境决策和监管机制;五是政府要完善环境利益诉求机制,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NGO)的“润滑剂”作用;六是政府要在环境群体抗争事件中加强网络应对能力,正确引导舆论。

本书仅对2013—2014年的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梳理、分析与研究。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治理下,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荣婷

2018年5月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