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第十一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
- 陈美华 巴雅尔
- 11682字
- 2021-04-09 14:43:43
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与培养路径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创新,推动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快速变革与财务部门职能转型,会计人员工作方式及角色定位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复合型、高素质会计人才的胜任力需求。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以职业道德与价值观为支撑,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技能、战略及商业视野、领导及影响力四项能力逐层递进的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并从多元化课程体系、多维度实践平台、研究导向型教学、创新校园文化、综合素质考核五个维度提出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数字经济时代 会计专业 能力框架 人才培养路径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如火如荼,这些技术冲击着现有行业规则,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融合创新,推动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会计行业在迭代升级中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传统会计工作中简单重复、机械性较高的基础财会职能逐渐被智能化机器取代,会计人员定位由核算型的“账房先生”向业务型、管理型、战略型的“价值创造者”转变,会计人才面临着转型培养与能力升级的多重机遇与挑战。这一趋势直接传导为就业市场的双向压力,对于就业者来说,基础财会人员面临着职位变动与失业的窘境。翰德(Hudson)发布的《2018亚洲人才趋势报告》显示,在亚洲各地,80%的会计和财务领域的受访员工担心人工智能对其工作造成影响,57%的会计和财务员工预计其职位将在几年内受到人工智能和新技术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整个会计人才市场虽供大于求,企业却难以发现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2016年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会计工作缺乏复合型、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的问题。2017年下半年,埃森哲(Accenture)联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对中国企业财务高管的调研结果同样显示,受访的国内企业财务高管普遍感到迫切需要填补财务组织在人才上的缺口,尤其是数据分析和预测以及具备跨职能部门知识的人才。从上述调查结果中,会计行业高水平人才紧缺与低层次人才饱和的从业现状可见一斑。会计人才的供需结构失衡映射出目前传统、单一的会计人才培养路径与复合型、高素质会计人才胜任力需求难以匹配的高校人才培养问题。
大学是会计人才培养与职业能力塑造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与时俱进,采取相应改革措施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人才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作为会计人才供需双方的连接桥梁,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能够代表企业人才招聘诉求、引导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对推动会计行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调查研究及会计教育准则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以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人才胜任力需求为基础的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并对与之匹配的会计人才培养路径进行重构,以期促进会计人员的职能认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一、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
(一)会计人才职能定位
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人员通过归集、整理企业经济活动数据以及对经济活动合理性、真实性、有效性的全面监督,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手工、电算化、信息化(ERP、财务共享中心)阶段。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为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计信息处理日益高效。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了会计记账向智能化、自动化阶段转变。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自动化技术及其潜在影响的研究,企业42%的财务活动(如现金支出、应收管理、税务、风险管理等)通过采用成熟的技术可实现全自动化,还有19%可实现近全自动化,随着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实施更快的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其对公司和财务职能的影响将会愈加明显。会计信息系统的演进促进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集中化,财务会计的核算职能被极大地弱化,财务部门的核心职能由记录核算向监督控制转化。
信息技术冲击着不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的原有界限,协作与融合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在基于数据共享的业财融合趋势下,财务与业务部门合作愈加密切,会计工作深入到价值链各个环节,以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企业各部门业务决策和运营管理提供支持(何瑛,2018)。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运作流程的进化,使会计人员得以摆脱单一职能的束缚,向更高层级的业务型和战略型管理会计升级,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会计人员不再局限于向决策者传递信息,而是与企业管理者共同规划和制定战略,参与战略的决策与执行全过程(Peter C. Brewer,2014),成为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部门担负着核算反映、控制监督、业务支持、战略决策等职能,数字经济时代会计行业变革推动其职能重心由传统的核算型向业务型、管理型、战略型转移,会计人员角色定位也由履行记录和监督职能的“账房先生”和“警察”升级为支持业务决策的“业务合作伙伴”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价值创造者”,如图1所示。作为财务部门的指挥官和CEO的助手,企业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扮演着“战略家+资本管理者+外交官”的重要角色,通过协助企业战略制定、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沟通资本市场,带领财务团队成为企业价值的直接创造者,是会计职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图1 财务部门职能定位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
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67年发布了“职业知识框架”,由此引发了会计界对会计人员能力需求和会计教育目标的广泛思考(邓传洲,2004)。1999年,AICPA发布了在线胜任能力框架,提出三项会计职业准入的核心胜任力要求:一是专业素质,二是人格素质,三是宽广的商业视角,成为会计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标志性成果。在总结各职业团体研究成果基础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于2003年提出“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要求,将会计人员素质分为六大类:态度(职业行为和价值观)、行为技能、广阔的商业视野(如战略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功能性技能(如风险分析)、技术知识(如审计)、智力能力(如理解力、运用能力、分析能力)。为定义会计专业学生长期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以及如何在会计教育中发展这些能力,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与美国会计协会(AAA)管理会计部门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其于2014年提出涵盖了基本能力(沟通、定量分析、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人际交往、技术应用)、广泛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道德和社会责任,流程管理和改进,治理、风险和合规,附加核心商务能力)和会计能力(对外报告和分析,规划、分析和控制,税务合规与筹划,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三个层次的能力框架,并呼吁所有领域的会计师参与该框架的进一步发展(Lawson,2014)。同时,在会计职能向管理会计转移趋势下,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亦于2014年联合发布了《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它以道德、诚信和专业精神为基础,构建了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的四方面职业技能:技术技能、商业技能、职业技能和领导技能。
依据能力理论中的道德、技能、知识等个人特质,在比较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从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人员工作内容和职能定位出发,重新梳理了会计专业人才胜任力要素,构建了以职业道德与价值观为支撑,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技能、战略及商业视野、领导及影响力四项能力逐层递进的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
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与态度是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基石,其贯穿于会计职业生涯的始终,体现在会计人员履行的每一项职责、处理的每一件经济业务之中,要求会计人员在职业环境中保持客观公正、正直诚信、廉洁自律,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对职业道德问题进行了多次强调,并提供了职业团体教育指南,以帮助会计师在职业生涯和后续学习中,持续发展职业道德能力(刘玥,2014)。在企业经济业务模式加快推陈出新、财务舞弊手法更加隐蔽的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人员坚守道德原则变得更加重要,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将有助于其所在组织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防范财务风险,开拓价值领域。此外,在信息技术引领的这场颠覆式技术革命中,会计行业首当其冲,会计人员要直面会计行业变革,敢于迎接挑战,以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此为契机进行职能转型,为自身职业发展负责。
专业知识及技能是会计行业准入的先决条件,是指会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分析和控制过程中所应掌握的原则、概念和工具方法,涵盖了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领域的主要场景,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与报告、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与资本市场、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业务管理及筹划、数理统计及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数字经济时代,财务信息呈现出无纸化、自动化、云端化特征,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报告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会计行业,并将重塑会计人才所需的技能,会计人员应主动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在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等工具方法最大化释放数据价值,支持并参与业务和管理决策。
行为技能是指会计人员向组织内外部各个层面诠释和传达财务、非财务信息,建立关系和跨职能合作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应变能力、沟通交流、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组织协调和自我学习能力。数字经济时代,虽然智能软件已能够进行记账、报税、审计等活动,并在知晓人的情绪方面做得越来越好,但人工智能在社交技巧方面将长期处于劣势,对会计人员而言,与同事和客户发展和维持关系的社交技能将在未来显得尤为重要。在以业财融合为标志的财务转型中,以管理会计为代表的财务人员与内外部业务合作伙伴的有效协作和配合,是发挥其规划控制和决策支持职能的关键,会计人员应运用其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鼓励业务人员就实际遇到的问题积极向财务部门反映,并从业务视角提出解决方案,积极推动各部门协作融合。此外,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的会计需要解析企业在财政上的策略和表现,能够解释投资计划的可行性,并能管理好企业内外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这一描述对会计人员的表达和展示能力、应变能力等行为技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战略及商业视野也称商业技能,是指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在市场和法规环境中识别风险,把握和搭建商业机会,帮助企业创造和经营价值的能力,包括战略及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国际视野、部门及行业视野、宏观经济视野、跨界思维、创新思维等。全球化浪潮下,商业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和快变性,企业商业模式变革愈发普遍,思维模式和商业视野在价值判断和决策制定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会计人员尤其是企业财务负责人要立足财务、跳出财务,对企业所处环境、当前的战略地位和方向有深入了解,同时具备强有力的宏观分析技巧和创新思维,协助管理者进行经营战略决策,并制定与企业长期计划保持一致的财务战略,实现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动。战略执行过程中,企业间跨界经营与联合要求会计人员对价值链各个环节有清晰的认知,运用系统性思维统筹全局,优化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最大化提升运营效率。
领导及影响力是会计人员在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对人员、商业关系、流程和产品产生影响,监督与驱动企业绩效实现的能力,包括组织领导、指导与监督、业绩驱动、鼓舞与激励、推动与管理技术变革和决策影响力等。全球化和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会计人才要提升管理职能、激励团队绩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优秀的组织领导和变革管理能力。首先,在履行绩效管理职能过程中,管理会计人员要发挥其指导和监督作用,确保各部门积极参与业绩目标的制定环节,使员工理解企业的战略使命并激励他们为之付出努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数字革命浪潮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企业对新科技的引入和落实还面临着成本增加等诸多挑战,财务负责人在财务部门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担当起倡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参与企业科技变革的规划与实施,指导相关技术的投资决策,以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投资回报。
根据以上分析,可将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五项要素进一步细化为表1所示的若干胜任力因子。
表1 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胜任力因子
二、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大学是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塑造和终身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相对于一线就业市场,大学教育对行业变革的反应较为迟缓,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路径因循守旧,导致我国本科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与职业会计师能力需求不相匹配,培养质量总体满意度偏低(罗文兵,王娟智,2017)。当前,高校应以这场颠覆性数字革命为契机,认真思考财务转型趋势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人才胜任能力提升为目标、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为指导,整合教育资源,从多元化课程体系、多维度实践平台、研究导向型教学、开拓创新校园文化、综合性素质考核等方面开拓创新,构建符合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如图3所示。
图3 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一)以专业需求为基础,健全理论教学体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及技能是会计人才能力体系的基础要求,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财经、管理类专业知识,还应充分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等学科内容,了解会计学科前沿与科技发展方向,具备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环节,会计人才培养要跳出“小会计学科”视野,改进已有课程体系中会计味道太浓,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教材土洋结合不当等问题(张新民,2013),健全理论教学体系建设。
首先,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根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动态调整和优化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之外,增设市场营销、互联网金融、数据分析等课程,并将与大数据和业务分析相关的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分析方法整合到会计课程体系中(Sledgianowski,2017; Janvrin,2017; Dzuranin,2018),构建数字经济时代“会计+管理+信息化”多元化理论课程体系,加强跨学科知识技能的融合培养(林珊微,2018);同时,通过课堂讲授、在线学习、邀请企业及学术界嘉宾开展系列讲座等方式强化会计前沿与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对行业发展与职业价值观的认知。其次,在课程选择上,可适当扩大会计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开设范围,给予学生更大的弹性选择空间,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辅修第二专业,深化复合型培养理念(周新建,2012)。最后,教学内容方面,我国高校中“关门办学”“教材陈旧”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沿用多年之前的教学案例现象已司空见惯。教材与课件是教学的基础,其选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学科前沿的敏感程度。会计专业旧版教材理论严谨、结构紧凑,但趣味性不强,不能体现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模式变革对会计学科带来的重要影响;新版教材大量采用信息网络化技术,符合国际理论发展趋势,但部分教材出版仓促,存在各类错误。会计学教研团队应在研读、对比东西方、新旧版本不同教材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时更新教学教材,在教学案例中关注理论与实务界的新会计问题,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先进性。
(二)以能力培养为驱动,打造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技能、行为技能)
探索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会计教育的重要议题,调查分析显示,专业实践环节满意度高低是影响学生评价会计职业胜任能力培养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罗文兵,王娟智,2017)。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实务、注重行动,在多学科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打造多维度实践教学平台,在学科教育中嵌入实践教学课程和能力训练类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行为技能,提升专业素质。
首先,整合软硬件教学资源,开放校园网络实训平台。模拟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化环境,搭建会计信息化仿真平台,并在课程时间外对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会计信息软件的操作训练,做到实践应用与理论学习的同步,及时巩固和强化对会计模块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自主评测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在相关练习中有的放矢。其次,开设沙盘模拟、企业竞争模拟等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模拟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行为,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经营实践,以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制定企业运营和资本决策,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增强实践导向型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配合,锻炼沟通与协作能力。最后,高校应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加大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为学生匹配专业导师,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横向科研项目,进一步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科研及实践渠道。
(三)以思维拓展为导向,落实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专业技能、行为技能、战略及商业视角)
会计人员职能升级背景下,研究教学型大学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相较于职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更强调对能力框架中四项不同层次能力要素的综合培养。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各高校应破除自我设限,有意识地将思维和视野训练纳入会计人才培养计划,注重战略、注重专题,支持学生的个人成长与长期职业发展,提升教育的质量和价值。当前,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变革正是贴合了这一调整方向。我国会计教育应借鉴西式教育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探索落实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情景构建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主要发生在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境中,“学和教”的过程贯穿着对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渐进式培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目标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所授课程知识体系涉及的领域,以数字经济时代相关财经现象、现实问题甚至是未来挑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解决问题,授课过程中穿插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商业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在整个研究或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引导只是研究型学习的一部分,课堂之外,学生需要在课前认真阅读和学习相关知识,发现困惑和待研讨问题以利于课上讨论,课后学生需要按小组完成团队合作、项目研究。这一学习和教学方式能够释放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增加其知识视野的广度、深度和高度,着重训练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辨能力。
(四)以素质提升为目标,营造开拓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行为技能、战略及商业视角、领导及影响力)
会计教育的目标是根据大学定位以及社会发展趋势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养的需求,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文化氛围和成长规律来制定的,其随时代发展而经历了由专才到通才、技能训练到素质培养、职业教育到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革新,人们逐渐认识到会计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使其能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栾甫贵,2017)。为此,近些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育改革纷纷对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和全面素质发展提出相关要求。我国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数字投资和创业生态系统之一,新兴崛起的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分享经济等特色优势领域为我国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土壤。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高校会计学专业应借此行业变革和教育改革机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多样化课内外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等环节,提升学生的情商、视野、创新思维、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改变传统会计人才的刻板、拘谨印象,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追求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会计人才。
实际上,相对于课堂教学,学生的成长更多地受到大学氛围和文化环境的影响,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外文化活动和创新创业环境,支持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其一,把课外文化活动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情景,重视引导会计专业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自己的领导力、价值观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在课堂上难以培养的目标要素。例如,将志愿活动作为培养方案中的必修环节,鼓励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志愿活动中提升自我价值,锻炼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服务社会意识;围绕学生就业与职业能力发展开展往届生经验交流、简历书写与面试指导、求职面试大赛等求职系列活动,在服务就业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求职技能。其二,构建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激发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具体举措包括:设置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通识教学,并通过引入全国创新创业领域优秀慕课(MOOC)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选择;通过企业家创新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等多种形式的展示及交流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配合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会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并面向学生建立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为优秀的创新创业方案及时提供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等成长支持。
(五)以知能并重为中心,优化综合性素质评定方案(整体提升)
“以终为始”是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领,除了要围绕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设计人才培养路径,更要从学生角度审视人才培养目标与相关评价标准是否相统一。综合素质评定方案作为考评学生的一种价值标准,具有目标导向性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向与培养效果。高校应结合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制定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评定标准,全面、系统、连续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会计专业考评应兼顾课程成绩、科研实践、课外竞赛、课余活动等不同层面的学习实践效果,合理安排各部分在综合评定中所占比重,打破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传统评估模式,同时也要保证知识技能学习在评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避免调整过度而导致过犹不及。课程考核方面,改变重知识、结果,轻能力、过程的考核模式,增加多样化学习效果评价与“过程”考评,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例如,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企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的形式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效果,加强专业技能及行为技能的锻炼;以小组作业展示方式考查学生思维拓展能力、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在“过程”考评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阶段性学习报告、读书笔记、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课外培养方面,贯彻全面发展原则,在评定方案中加入对学生责任意识、集体观念、创新能力、科学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对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实践类竞赛获奖同学施行相应奖励政策,对积极参与并组织文体活动、集体活动、校园社团活动的学生给予适当加分鼓励,为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制度激励。
三、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建设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人才胜任能力的需求升级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要求、新挑战,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改革势在必行。然而,人才培养路径革新从设计到实施并非一日之功,高校应构建一个资源环境和支撑体系,推动人才培养方案有序进行,保障会计人才培养顺利达成预期目标。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理论实践交融、知识能力并重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学专业教师需要具备与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能力,包括学科拓展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情景引导能力等。2017年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技能、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研能力与创新发展能力。由此可见国家对大学教师多方面能力的重视。实际情况中,大多数高校教师尽管拥有高学位,但在教学方面鲜少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严重缺乏关于教学理念、方法方面的思考和训练。高校应围绕新时期会计专业学生培养定位与能力发展需要,强化对任课教师的聘任要求和教学培训,建立与时俱进的师资培训管理制度。此外,为缩小高等教育与会计实践之间的差距,高校可适当调整师资结构,聘用具备商业及实践经验的职业导向型会计教师(Pathways Commission, 2014),将会计研究、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推进会计专业建设,打造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实践基础和课堂管理能力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同时,会计系应积极参与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开展特色跨学科课程,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的学科融合需求,促进协同创新。
(二)鼓励教学创新,逐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体系
我国高校十分普遍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不仅是由于教师自身的逐利动机,也与教学在整个学校和高等教育学界的受重视程度以及对教学改革创新的支持力度不足有关。例如,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仍把做大科研指标作为首要目标,这一导向导致认真教学的老师很难在大学层面得到认可和肯定,除少数对教学有很大热情的老师放弃个人利益坚守教学外,绝大部分老师没有动力将时间精力投入到课程教学中。为根本改善这一风气,大学整体以及高等教育学界需转变教育理念,在政策及实践层面重视教学质量、鼓励教学创新,从而激励教师调整教学和科研重心,探索真正“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育人模式,引导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三)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保证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的持续优化和良性循环
为保障新时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高质量运行,高校应从胜任力需求出发审视课程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学习和校园体验,重构并完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推进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组织建设方面,建立“学校-学院-基层教学组织”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教研组内部、院级、校级有序开展教学评估,反馈评估结果,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制度建设方面,逐步建立涵盖课程、专业、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学生学习和发展五个环节的质量规范和评估指导意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此外,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拥有对会计专业培养模式的直接话语权,高校应定期收集在校生及毕业生对会计专业培养质量满意度的反馈信息,诊断会计人才培养在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与服务等环节的不足,形成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报告,并根据反馈意见制定改进计划,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路径的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邓传洲,赵春光,郑德渊.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4(6):31-35.
[2]何传添,刘中华,常亮.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实践——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第六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2014(1):91-93.
[3]何瑛,宋康宁.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对管理会计转型的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8(15):6-9.
[4]黄益雄,胡伟.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解读及启示[J].财会通讯,2015(25):10-12
[5]李斐然.管理会计:融合与创新[J].财务与会计,2017(1):14-17.
[6]林珊微.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商业会计,2018(3):113-115.
[7]刘玥,黄莉,杨丹.会计师胜任能力解构及其培养——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探索[J].会计研究,2014(5):29-36,94.
[8]栾甫贵.会计教育目标:人才与人生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4):4-7.
[9]罗文兵,王娟智.会计本科专业培养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6):116-123.
[10]王越,万经花.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商业会计,2016(8):121-123.
[11]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5,97.
[12]张晓军,席酉民,赵璐.研究导向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及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13]周新建.财经类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基于内涵式的发展理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3):105-108.
[14]DZURANIN A C, JONES J R, OLVERA R M. Infusing Data Analytics into the Accounting Curriculum:A Framework and Insights from Facul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2018(43):24-39.
[15]APOSTOLOU B, DORMINEY J W, HASSELL J M, et al. Accounting Education Literature Review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2017(43):1-23.
[16]SLEDGIANOWSKI D, GOMAA M, TAN C. Toward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Competencies into the Accounting Curriculum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2017(38):81-93.
[17]SHOWALTER D S, BODTKE J.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Professionally Oriented Faculty to Achieve the Department's Mission [J].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7,32(2):39-46.
[18]PINCUS K V, et al. Forces for Change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Accounting Academ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2017(40):1-18.
[19]LAWSON R A, et al. Focusing Accounting Curricula on Students' Long-Run Careers:Recommendations for an Integrated Competency-Based Framework for Accounting Education [J].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4,29(2):295-317.
[20]LAWSON R A, et al. Thoughts on Competency Integration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5,30(3):149-171.
[21]BREWER P C, SORENSEN J E, STOUT D E. 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Addressing the Competency Crisis [J]. Strategic Finance,2014(8):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