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多维复杂体的场景

场景理论延伸了社会科学中一些主要的传统的文化分析方式,很多都是介于极端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之间的。

从一端来看,文化意味着单一化、总体化、对价值的限定,它规定了整个人类和文明,包括东方文明、西方文明、美洲文明等。这种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切断了对给出的分析单位中内部变化的调查,同时中断了对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共性的搜索,就像加利福尼亚州的海滩和花园与意大利、日本的共通之处。

从另外一端来看,划分的范围有强烈的特殊主义倾向,“地方文化”常常呈现一种无比单一的雪花状(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种独特的气质,就像我们研究芝加哥的布里奇波特(Chicago’s Bridgeport)和纽约的哈林区(New York’s Harlem)。在开始分析之前,就要停止做对比,因为当地文化强烈依赖于像哈林区这样一些合适的名字,它能把人深深地引入特殊地方的特殊生活中,以至于这个边缘世界的一部分特征都消失了。

在当今的文化社会学的主旨中,这种二元的划分方法是站不住脚的。就像约翰·列维·马丁(John Levi Martin)所指出的,社会的代表性类别明显不同于“只存在于文化内部,而不是在不同文化之间(并没有超出他们)”,也就是说,社会不是具有对应的具体而单一的文化特质的边界系统,例如,任何给定的文明都有归属和普遍主义的文化链,埃森斯坦(Eisenstadt)的文章特别强调这些受所属的群体限定、应该对不同的水平和中心开放的文化链,它寻求建立全球性但是仍然保持特殊性的理论。马丁从皮埃尔·布迪厄和其他学者那里发展了“场域”这一概念,将它作为探索当地情境的一种方式(2011,77)。情境通过一些相关的活动和实践来呈现,然后人们为了适应实际需要来对它们进行重新排列(144)。场域是近来常用的概念之一,旨在对地方的文化变迁进行更灵活的研究。彼得森(Peterson)采用相似的方式,他对“杂食文化”的理解直接把注意力从对社会和文化区别的严格一致性中脱离出来,有些人喜欢歌剧类的高雅文化,也有人喜欢流行音乐这样的平民文化,而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样的方式、在何时何地,以及是什么原因使一种特殊的人群聚集在特殊的文化品位和活动中,并且在多大程度上,这些区分人群的品位和活动,其联系纽带是建立在各种社会类别(如收入、种族和宗教等)之上的;同时,这些方式是怎样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的”。

场景是一种强有力的概念工具,可以去辨别不同地方的内部和外部呈现的具有美学意义的范围和结构,从而去发现文化生活的聚集。关于场景的概念将我们的聚焦点很好地从一种与其他文化封闭和隔离开来的共同价值和生活方式,转向一种相互的、松散绑定的、更具灵活性排列的当地价值。同时,把文化和与之有同等要求的同行者“亚文化”做比较,场景并不一定意味着对一些对抗的文化、地下的文化或者当地高阶的共同文化开放。人们能在不同的场景中选择进入和离开,场景比诸如种族、阶层、国籍、性别等这些根本的原生特征更方便人们做出选择。这个概念对一些边缘性和越轨的文化方式也充分开放,事实上,它创造性地将文化和美学融入社会学的理论范式中。

相反地,场景促进了跨案例的比较,这种思想集中反映在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意义的范围上,人们对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的定义包括但不再限制于种族和阶级的标签。这个观念集中于用生活方式把场景和环境区别开来,就像在谈到学生的环境时,很少提及兄弟会和纯素食协会的不同之处。因为在很多地方我们能发现一个场景中有不同的文化要素——迷人、合作、正式、领袖魅力,我们能通过比较它们怎样结合这些要素,来清楚地描述一个场景区别于其他场景的特征。当这些都能被绘制和分析时,一个城市的文化结构才得以呈现。

三种场景

为了明白怎样把“作为一种多维度的场景”这样的一般观念转化为一种分析模式,提供一些例子是非常有帮助的。当我们想要去回答某个问题,“这是哪种类型的场景”,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我们加以说明。

现在来想象三种不同的场景。第一种场景,我们在一个典型的芝加哥种族社区。一个意大利老男人在咖啡馆外面抿着卡布奇诺咖啡,而他年轻的伙伴在旁边的游泳池里玩耍。在附近,购物者在一家户外水果蔬菜超市中从篮子里筛选南瓜和辣椒。一个下午整个社区都是这样的场景。

现在让我们想象第二种场景,一种更像是波西米亚风格的场景,类似芝加哥的柳条公园或者多伦多的皇后西街。一个年轻人在露台外面喝着咖啡,空气里充斥着独立摇滚,笔记本电脑放在桌上,里面播放着竞争对手正在报名参加一个即将到来的诗歌朗诵而观众正在聚集的画面。临近的餐馆烹调着来自泰国、印度、加勒比、黎巴嫩乃至全世界的美食,当厨师用迄今为止从未想象过的融合方式把香味料和风味调料结合起来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混合香味。

最后来想象一下第三种场景,也许是在多伦多的海湾街或芝加哥的环形区域。一群西装革履的职业男女在进行商务午餐,他们打着红色领带,穿着高跟鞋,拿着细条纹的公文包,黑莓手机急速闪光,股票价格在电视里滚动,频道调整为彭博社的电视节目。百老汇风格的大帐篷开始点亮,化妆师等待去装点夜晚的星空。人体服装模特的高光设计在萨克斯第五大道展出。

每个场景都包含不同的活动和经验,同时这些经验反过来通过对各种舒适物设施的有效使用而得到促进。咖啡馆、餐馆、剧院、百货商店、教堂等一些提供设施的场馆和特殊场所,对每种场景的形成都起到了刺激作用。

很难明确地说明一个场景包含什么

“这些场景是由什么构成的,它们的特殊性质和品质存在于何处?”如果我们想弄明确些,而不是仅凭一种散乱的直觉,把这些问题说清楚是不容易的。我们不能只看到它们中任何一种类型的舒适物设施或活动,在三种场景中,都有咖啡和音乐、饮品和食物,以及工作和休闲。它们可能都有餐馆、商店、音乐厅,同时还很可能有教堂。这意味着场景的特征不是固定存在于任何单一的舒适物中的,我们经常不得不去用集合和混合的观点来解读不同场景之间的区别。

其他社会学家和文化经济学家在分析当地场景的定性特征时只用一种或者很少的舒适物去衡量,如餐馆、博物馆或书店。我们在此工作的基础上,用舒适物作为衡量场景的一种重要的指示器。但是我们可以走得更远,通过记载和综合数百种不同类型的舒适物,比如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每一个地方的邮政编码,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更为全面的图景,能让我们看到当相同的舒适物(文身店)和另外一些舒适物(艺术画廊或狩猎小屋)结合起来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在第3章“城市‘闲逛者’”中,我们在定量数据中,随机对来自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中国和波兰的平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仿佛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一次观光旅游,这可以为我们提供对场景的全面认识。

专栏2.1 什么是“舒适物”?

“舒适物”(Amenities)一词源于经济学,是一个比较难界定的术语。它与“消费”有关,通常是指使用或享受相关商品和服务时所带来的愉悦,但又很难量化的东西。这与增加市场价值的生产性“资本”概念形成鲜明对照。在这个词的使用中,歌剧、公园、钓鱼湖和舞蹈俱乐部都属于舒适物范畴。最为典型的是经济学家对诸如清洁空气、温暖天气等自然舒适物对租金的影响的分析。

但舒适物也具有生产性的市场价值,正如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和其他学者在分析中所强调的关于如何建立文化或符号资本那样。在不同分析视角下,同一个工厂可以被视为一种舒适物,也可被当作一家生产公司。前者关注它在塑造当地地理景观(Landscapes)上的作用,后者更关注它能制造生产多少产品。

我们认为,舒适物以及与其相关的商业、组织与服务等不但能够提供愉悦,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购买寿司或比萨饼是一种市场交易,但是,如果生活居住在一个很容易找到寿司店和比萨店的社区,这种愉悦所产生的意义可能要大于或超越这一交易行为本身的市场价值。诸如艺术家和老年人等人群,也可以属于舒适物范畴,因为其他人可能会前往或访问特定的社区,部分原因是他们期望在那里找到特定的人群。

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每一个对象或物体都会被轻易看作一种舒适物。一些物体可以为场景创造更好的主题。艺术画廊、美食家咖啡馆、枪械库、沃尔玛等,它们比简单的加油站揭示出更多的意义。因此,必须决定在场景画面中包含什么内容以及包含多少,就像导演必须决定投入拍摄一样;内容太多会使“水浑”,太少又不能充分捕捉到一个地方的活动和实践特征。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包括范围广泛的类别,从歌剧到广告公司,从鲶鱼餐馆到律师事务所,用这些来辨识各种活动与实践,从而定义“地方场景”(Local Scenes)。这种方法,包括更广泛的舒适物分类,然后评估不同类型舒适物组合所产生的意义,是我们现在舒适物研究工作与此前的根本区别。

——笔者

在这些未经加工的数据变得有意义之前,我们需要发展出一些概念性的工具来把这些数据中的场景特征提炼出来。这是因为单一的舒适物设施产生不了任何特殊的场景,同时每一个舒适物设施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致力于构造一个全面的场景。引进这种意大利咖啡可以唤起一种身处当地的真实感,但也有可能在同一时间暗示了一种传统的正当性,他们现在做的和他们过去所做的一样。这些泛亚的餐馆可能会凸显其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断言这种价值是通过一种独一无二的、类似于在一种老旧的机器上通过个人化的扭动方式来展现出来。夜总会VIP区的红地毯可能在渲染一种迷人魅力,就像对礼节的关注总是依附于对外观标准(诸如衣着规范)的鉴定是一样的。是全部而不是单独的这一个或另一个设施构成了所有场景理论的标语。

当我们更深入一点从舒适物转到人们对它们的理解时,进一步的困难就会出现。如果我们这样做,就有必要转向一个更高水平的抽象层面。这是因为同样的特征可以在许多不同的场景中找到,被许多不同的舒适物所展现。以“本土真实性”为例,在一家意大利咖啡馆,一个标签告诉你,这种特殊的浓咖啡发源于这个西西里岛的小村庄,同时照片展示了当地小联盟团体的赞助商。在那独立咖啡馆的柜台上有一大堆当地乐队的CD,它巧妙地引用邻邦的历史和在诗歌会期间只有当地人才能领会的地标建筑。

因为同一维度的意义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呈现,它们的特性可以(也必须能够)从任何特定的场景中抽象出来。每一种特性,包括本土真实性、越轨、传统主义、迷人、正式都有它们能够被分开阐明(即被区别)的特征。这也意味着没有单一的抽象特征来定义任何特定的场景。如果场景一和场景二都有当地真实感的维度,这并不会使得它们成为同一场景。在每一个特殊的配置中用怎样的方式把一种特质和其他特质结合起来,这才是不同之处。一个是自我表达和越轨,另一个是睦邻和传统主义。但是这些结合的出现,使得场景成为多种特征的特定组合。

专栏2.2

我的意思是说,这些现象没有一个共同点,尽管我们所有人都享有同一个世界,但我们和其他人产生关系可以通过许多不同方式。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或者说这些关系,我们才把它们都称为“语言”。我会尽力去解释……

以棋盘游戏中五花八门的关系为例。我们可以通过纸牌游戏找到与第一组相对应的许多东西。这个过程中,某些特征消失的同时也伴随着其他新的特征的出现……

这次测试的结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重叠,纵横交错,甚至展示出整体的相似性……

除了“家族相似性”,我想不出更好的词语来描述这种特征。“家族相似性”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眼睛的颜色、步态、气质等特征的相似,同样呈现出复杂的关联性。我或许会说:“游戏形成家族。”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1973,格言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