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技术爆炸

文科生,至少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都对技术的发展充满了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现如今是一个技术爆炸的年代。

任何利益团体都喜欢用大话讹人。

比如计生委喜欢讨论人口爆炸,石油集团爱宣扬石油即将枯竭,那么科学界喜欢用什么来宣扬自己的重要性?

对了,就是技术爆炸。

我很多从事技术工作的朋友都曾有意无意的提起过自身领域的瓶颈和天花板。

他们可一点都不乐观。

你看看他们对过去几十年在各种报刊上常见的一些话的沉默反应就能明白了。

报刊上一般都是这样: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科学知识的“爆炸”的时代。1995年,知识的量每5年翻一番,到2020年,世界的知识量每73天增长一倍。今天已知的科学的信息量相当庞大,科学知识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任何人要跟上它都是不可能的。霍金在1998年白宫千年晚会上发表演讲时曾说,如果科学知识仍然以现在的发展速度增长的话,到2600年,如果你将新书依次摆放的话,你要以每小时90英里(144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走才能跟上新书出版的速度。即使是世界上最博学、最聪明的科学家也无法记住所有的科学知识。

我第一看到类似的报导是在上初中的时候。

那时候觉得未来太恐怖了。

难道自己越学,知识相对越少?

就像是庄子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接触越来越多人,就开始发现这类报导的奥秘。

这类报导你要说错,也没错。

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却又大错特错!

通常啊,宣扬技术爆炸的人,最喜欢说的就是隔几年翻番之类的话。

什么国际上申请的专利一年抵得上过去十年。

但是,在数量的背后,谁深究过质量?

那质量根本就是惨不忍睹!

我问你,知识量怎么定义?

很难严谨的对这个下定义,如果勉强用发表的论文数来比拟,数量的确是在爆炸性的增长。

但你仔细观察,现在的论文是越来越水了。

无论国内国外,你一篇论文里面有10%的知识属于原创就不错了。

越来越多的论文原创比例大幅下降,很多都是为了论文而论文。

即使很多论文具备了表面上的原创性,但你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种知识毫无用途。

打个浅显的比方吧。

假设某位科学家在行业顶尖期刊上第一个发表论文,探讨在木头桌子上用工具刀雕刻玫瑰花会使桌子变的好看。

之前没有人考虑过在桌子上雕花,所以第一篇的原创性最高,是对人类知识的一种有益积累。

沿着这条思路下去,有人探讨雕花需要花费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工具相关公式,这也算是很强的原创性。

但之后,由于谋生和晋升的需要,相关的论文会越来越让人目瞪口呆。

理论上可以发表成千上万的论文来讨论雕花。

因为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花,每种花都可以写一篇论文,每一篇都是原创的。

接下来就会有人讨论用菜刀雕,用斧子雕。

每一个都振振有词——你用工具刀不可能适应全部的环境,我的工具在某些特定场合可以使用。

更要命的是,还会有人来探讨在床上雕花,在地板上雕花,在椅子上,在皮肤上,在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地方。

开直升飞机在岩壁上雕,开宇宙飞船到月球上雕,穿着泳裤在沙滩上雕。

无穷无尽的组合。

当然,后面这些论文不一定在顶尖期刊上发表。

他们可以发表在其他档次的期刊上。

于是,一篇论文带动了一个产业链。

一个例子就是国内某大学做晶体研究的,一年能发表个几百篇SCI论文,奥秘何在?就在于此。

知识要爆炸了,科技人员的地位自然要提升,经费自然要多多益善,这就是宣扬知识爆炸的最大好处。

专利的奥妙也一样,你可以去看看水果公司近几年申请的专利,绝大部分会笑掉大牙。

我跟你说这些不是为了让你傻笑。

星河机电厂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建国像是训儿子一样教训坐在他对面吃盒饭的王然。

什么像是,那直白分明的就是在训儿子!

刚吃了块红烧肉的王然一脸懵逼,笑都不让人笑一下了?还有没有天理了啊?

您说的这些东西就跟笑话一样还不让人笑一下,我这真是……

太难了啊。

“行行行,爸您继续,我都用心听着呢。”王然赶忙应了一声,继续用心听讲。

说实话,平时他爹也不会大段大段的说这些东西。

你还别说,他说的这些话,王然以前根本就没考虑过。

这么一听下来,不光没有什么枯燥的感觉,反倒是觉得非常有趣。

很涨见识啊有木有?

“我继续什么?接下来就该你了!”

“知道我安排你去写代码是为了什么吗?”

因为我长的像码农?喜欢穿格子衬衫?暂时没有脱发,还喜欢玩航模?关键是没女朋友,加班时间能更长更灵活?

王然心里瞬间吐槽了一大串,但是脸上还是流露出非常乖巧的疑惑,然后摇了摇头。

王建国像是非常失望自己只生了这么一个儿子一样,就恨不得给他回炉重造一遍。

顿了顿之后,他还是自己开口说了起来。

知道为什么这些年技术爆炸的说辞一直都没有被戳破吗?

其实内里的原因非常多。

而且不光技术爆炸没有停止,近些年,尤其是咱们国家的普通民众甚至还感觉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咱的几个特殊性。

技术爆炸这个舆论的洗脑就不多说了。

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的误导作用也不用多提。

其实最主要的是中国过去30年吸收了他们300年的科技成果。

30年前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社会,短短30年鲸吞方式的吸收技术,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感觉自然是技术太神奇,变化太快。

至于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

IT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后的异军突起掩盖了其他技术部门的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