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人物御龙帛画》

什么是绘画呢?“绘”与“画”这两个汉字各有含义。先来说“画”。中国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说:“画,界也。”画就是用笔为田地划定四面的边界。也就是说画画是从线条开始的。再来看“绘”,它是个左右结构的汉字,右边的“会”既表示读音,也有“会(汇)聚颜色”之意,而左边的绞丝旁则提醒我们早期的画不是画在纸上,而是在丝织品上完成的。在战国时楚地的一座墓里,考古学家找到了一件画在丝织品上的图画——《人物御龙帛画》(图4-1)。

图4-1 [战国] 《人物御龙帛画》绢本淡设色 37.5厘米×28.0厘米197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画中有一位头戴高冠、身着宽袍、腰佩长剑的男子。他侧身站在一艘龙舟上。龙首轩昂,龙尾翘卷,其上立着一只水鸟。龙舟的左下方还有一尾鲤鱼,依偎而行。在男子的头上有一顶华盖,华盖上的三条飘带随风拂动,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

画家在绘制这幅画时先用毛笔勾勒出工整的墨线,然后在勾出的部分染上均匀的颜色。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图案开始,毛笔画出的线条一直是中国绘画的要素。欧洲的绘画虽说也始于线条,但后来艺术家便把兴趣投向了光影、体积、透视、柔化轮廓等种种表现方法上,线条的重要性渐渐削弱了。中国画走的是一条不同的道路,线条始终是最重要的描绘和表现工具。

这幅画虽然由人物、龙舟、禽鸟、鱼和华盖等形象组成,但这些形象并没有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是各自独立地存在于背景上。形象和形象之间、形象周围,都是空白的。艺术史家认为这种古老的画法和一种更为古老的思维方式有关。根据这种思维方式,“象”是世界上各种物体、现象、形态的抽象化概括,它们各有寓意并独立存在。早期绘画上的图案,比如半坡彩陶上的人面和鱼(第7页图2-1),或是鱼和青蛙都是这样的“象”。

当我们讨论《人物御龙帛画》的线条和布局时,是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去看待。但它真的是艺术品吗?如果你把艺术品理解为艺术家精心创作的、供人欣赏、带给人愉悦的东西,那么这幅帛画恐怕就算不得了。画家绘制它并不是为了放在博物馆里供观众瞻仰,或挂在居室中作为装饰。这幅画是在墓葬里发现的,它覆盖在亡者的内棺上。人们还发现在画的上端有一根细细的竹条,竹条上系着棕色的丝绳。这意味着它是可以悬挂的。它究竟是什么呢?原来,这幅帛画是墓葬的一部分,叫作“铭旌”。根据古代丧俗,人死后,家人要制作一面旗幡,写上亡者的姓名、官阶。铭旌先是悬挂在灵前的竹竿上,下葬时又覆盖在亡者的棺柩上。死去的人无法再按照形貌来区别,这面旗幡就象征着亡者在另一个世界的存在。既然铭旌的主要功用是“以明死者”,作为辨认亡者的标识,那么除了书写姓名之外,还有一个办法能达到这一目的,就是绘制肖像。

弄清楚了这张帛画的功能,我们便不难知道画中驾驭龙舟的男子正是这座墓葬的主人。在另一座战国的楚墓中也出土了一幅铭旌——《人物龙凤帛画》(图4-2),画中楚腰纤细的女子同样是墓主人的写照。

图4-2 [战国] 《人物龙凤帛画》绢本淡设色 31.0厘米×22.5厘米1949年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两幅帛画大约是中国最早的肖像画了,不过与活人的肖像不同,它们代表的不是生前的暂时存在,而是死后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