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伟大政党的力挽狂澜

长征的胜利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奇迹,不仅因其路程之遥远,而且因其面临着难以计数之困难:道路难行、自然条件恶劣、数倍于己的敌人以及长征初期党内的错误路线和错误政策……每一项都足以使红军面临灭顶之灾。湘江战役,使中央红军主力折损过半,是红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重创,也意味着“左”倾教条主义的彻底破产。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所遭受的重大损失,使绝大多数党的领导干部完全认清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由此开始,逐步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6,第17页。,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创绝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而是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以巨大牺牲换来的。

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时代。在时代的洪流中,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伟大精神,都来自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鲜活的革命实践,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湘江战役是一次悲壮的战斗,它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也是决定长征前途命运的一战,亦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拯救中国革命于危难的一个缩影。

当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和迷茫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革命旗帜拨开浓雾,在一片白色恐怖中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更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的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从1927年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宣告成立;从1934年长征开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变成“马背上的共和国”,到1937年9月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谱写了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色政权建设的新篇章。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1月5日。

在国民党严密封锁下艰难创立起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活必备物资和粮食奇缺,红军将士们唱着“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的歌曲,在严冬穿着单衣坚持战斗。此时,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党内存在着怀疑革命前途的悲观主义思想,于是他在1930年1月的一封信中再次重申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指中国革命的力量虽然暂时受到削弱,但只要火种还在,革命的烈火最终能够烧尽一切反动势力,照亮黑暗天空。这为全党在思想上的团结做好了准备。不仅如此,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更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克服艰难险阻,以事实回应了党内极少数人关于“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悲观疑问,更成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试想,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如果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革命根据地就不是闪光的据点,而是反动政治下的一座孤岛,火种也将很快遭到无情扑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赣部队时表示:“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 祝全国各族人民健康快乐吉祥 祝改革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人民日报》2016年2月4日。

当中国革命处于最为危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率领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穿越大草地、激战腊子口……经过了600余次战斗,跨越了近百条江河,攀越了40余座高山险峰,甩开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最终到达陕北,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壮举;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更铸就了伟大长征精神。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革命理想高于天,但在漫漫行军路上,谁才是革命理想的化身?谁才是红军战士们不畏牺牲、执着前进的精神支柱?绝不是推行错误军事路线的李德、博古,也不是傲慢自大、目无革命同志的张国焘,而是默默为重伤员让出担架的毛泽东,是杀掉战马为同志们果腹的朱德,是时刻与战士们走在一起的周恩来,是在大凉山与彝族头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刘伯承……伟大长征精神并非来源于教条主义的本本,而是来自血的实践,来自坚强领导核心的身先士卒。须知,仅仅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就折损过半,用血的代价重申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对于革命道路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没有四渡赤水出奇兵,就没有5位战士强渡乌江;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没有6条木船巧渡金沙江,就没有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长征用正反两个方面的鲜活实践充分验证了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性。

伟大长征精神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长征的伟大意义。他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同志强调,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日本侵略者悍然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求同存异,共御强敌,建立起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凝聚起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延安精神。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力量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193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推动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一致对外,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中日双方力量对比,进而提出了中国抗战必须采取正规战与游击战两种作战方式相结合的战术。由于国民党当权者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政策,正面战场的战役败多胜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变为主战场。“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3日。中国共产党成为无可非议的抗战中流砥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制定并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完善;靠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短短七年内实现了对工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涌现出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寨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大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果断粉碎“四人帮”,及时拨乱反正,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定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进而转入低谷时,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始终保持着对自己国家现状的清醒认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确保了社会主义红旗不倒,更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了诸多中国奇迹,更成就了迎难而上、实事求是的改革开放精神。

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靠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带领全体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前进。今天,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更加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中央领导集体。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凝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成员的智慧,凝聚各级领导干部的智慧,凝聚全党9000余万党员的智慧,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用百年不懈奋斗的历史雄辩地证明,通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道路充满曲折和荆棘,唯有牢不可破的坚定理想,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战胜任何困难的英雄气概,勇敢无畏的奋斗精神,时刻依靠人民的家国情怀,才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