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研究科幻?据统计,20世纪后20年,英国出版小说中10%为科幻;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25%。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电视电影、电脑游戏、现代设计和建筑,还是广告和商品领域,都可以见到科幻的形象与痕迹。并且,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科幻已经超越了诗歌,成为增加英语词汇最多的写作领域。See Peter Stockwell.The Poetics of Science Fiction.Harlow:Pearson Educated Limited,2000, p.2.作为英美文学研究者,关注科幻创作是研究英美文化与社会特征、促进交流和理解的题内之义。更何况,科幻文类自晚清引入中国文学,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中、在与他国写作的对话之中,不断发展衍生,成为我们理解自身的一个入口。

关于科幻的定义、原型与历史,学术界都存在着不小的争议。除了出版市场的影响,还有文类自身变动不居的写作表现,以及人们对经典化导致研究视野窄化的担忧。因此,除了将科幻视为一种文类,也有研究者提出应当视之为一种写作模式或策略。本论著仍旧坚持将科幻视为一种文类形态,并且携带着文本化的历史文化信息。与此同时,在具体分析中量体裁衣,对文类的研究整体保持一种开放和流动的态度。

本书主体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为理论综述与反思,讨论本书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为主导的基本理论框架与关注。第二章为理论与文本实践的关系,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现代科幻写作范式探讨理论的有待完善之处,强调历史与文化研究维度在文本分析中的重要性。第三章进一步从具体的科幻文本出发,讨论多元化的写作对范式本身的发展,以及对理论视野的拓展可能。第四章引入科幻视觉文本,贴近20世纪后期科幻书写领域发生的视觉转向,讨论好莱坞科幻大片的视觉意象与奇观的文本特征,以及潜藏的意识形态结构。

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由黎婵撰写,其中第一章第一节得到了四川大学石坚教授的指导和修改;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由钟帆撰写,第三节、第四节由黎婵撰写;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由潘皙撰写,第三节、第四节由陈铭撰写;前言和结语由黎婵撰写。本书旨在推进科幻理论与批评实践的发展,无论书中涉及的理论与文本,还是本书的批评,都处于反思、认识与追寻的旅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