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英美女性通俗小说面面观
- 陈颐 施慧 黄院丹
- 3683字
- 2020-12-01 14:05:51
引言
作为小说的一种类型,通俗小说(popular fiction)是为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popular”一词有大众化、流行之意,因而,通俗小说往往与大众文化相呼应。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西方社会,大众指代的群体是新兴的中产阶级。与传统的精英文学相对立,通俗小说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重视情节编排的曲折离奇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超凡脱俗,而较少着力于深层社会思想和审美价值的挖掘。因此,通俗小说一开始并不受主流文学的待见,甚至遭到主流文学界猛烈的抨击,通俗小说往往与“肤浅的、庸俗的、保守的”这一类词并存,甚至被比喻成一种“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意识形态控制、奴役大众、实现集权统治的一种工具。
然而,通俗并不意味着庸俗,通俗小说也并非传统精英知识分子眼中那般“难登大雅之堂”。随着大众文化的日益流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通俗小说得到极大发展。特别是在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女性通俗小说发展迅速。由于传统精英文学长期对女性紧闭大门,男性知识分子嗤之以鼻的大众文化反倒为女性作家所充分利用。通过吸收传统类型小说的模式,融入女性主义思想,女性类型小说表现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对父权制的不满。
传统通俗小说包括哥特小说(gothic fiction)、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侦探小说(detective fiction)、言情小说(romantic fiction)、历史小说(historical romance)、西部小说(western fiction)和恐怖小说(horror fiction)等,本书主要论述小说中最常见的三种类型:科幻小说、侦探小说和哥特小说。从每种类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旨在阐明通俗小说并不庸俗。尽管在创作初期,通俗小说背负的声名并不那么理想,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通俗小说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读者群体,还吸纳了先进的思想,表现出政治批判性和社会正义性。
科学幻想小说简称科幻小说,起源于西方工业革命,反映了文学艺术领域中技术发展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要求。科幻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立足文学界是19世纪的事情,而科幻小说这个名字却是在20世纪才得到广泛运用。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为科幻小说的兴起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从18世纪到19世纪,瓦特发明了第一辆蒸汽机,之后,又相继出现了轮船和火车,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此前,尼古拉·哥白尼(Nikolaj Kopernik,1473—1543)的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三大定律以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为人们开辟了新的视野,使人们对科学所带来的发展感到惊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幻小说作为反映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开始在文学界立足。现代科幻小说起源于英国。19世纪初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与文学的进一步成熟,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幻想作品,共同促成了近代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的诞生。学界普遍将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其后,科幻小说在凡尔纳、威尔斯手中继续发展,开始出现“太空探险”“外星生命”和“未来战役”等主题。最后在20世纪30年代,科幻小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私有制诞生之后,犯罪活动接踵而至。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围绕金钱而衍生的犯罪活动有增无减。文学作品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己任,自然不可避免地要触及这些问题。许多文学巨匠,如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巴尔扎克(Honoréde Balzac,1799—1850)以及莫泊桑(Henri René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等,都曾在他们的不朽巨著中涉及犯罪题材,批判社会弊端。但真正以犯罪案件为故事中心,以侦查推理铺张情节,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活跃于西方文坛的,是资本主义工业技术兴起后所诞生的侦探小说。现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为西方通俗文学的一个分支,与哥特小说、犯罪小说,以及由它们所衍生出来的间谍小说、悬疑小说等同属于惊险神秘小说的范畴。从词源角度分析,“侦探”的动词形式“detect”生成于中世纪晚期,源于拉丁文前缀“detect-”和动词“detegere”,最初的意思是“暴露”,后引申为“暴露某人或某事的实质或隐蔽属性”,这与侦探小说注重侦破揭露犯罪活动的本质是一致的。而19世纪中期,据此派生的名词“detective”是“侦探警察”(detective policeman)的简约形式。
在英美国家,“侦探小说”这一术语经常被人与“神秘小说”(mysteries或mystery story)、“犯罪小说”(crime fiction)、“推理小说”(tales of ratiocination)等混用,这些含混的用法很容易造成不当理解。事实上,“神秘小说”是最宽泛的用法。凡是涉及神秘事件的故事均可算是“神秘小说”,它至少可涵盖六种形式:侦探小说、哥特小说、冒险小说(story of strange or frightening adventure)、悬念小说(the suspense novel)、间谍小说(the tale of espionage)和犯罪小说。狭义的“神秘小说”是“犯罪小说”和“侦探小说”的混合体,基本上与“犯罪小说”“侦探小说”同义。仅有犯罪活动而无侦探活动的小说无疑是“犯罪小说”。虽然“犯罪小说”中并不一定有侦探登场,但是“侦探小说”中均有犯罪出现。侦探小说批评家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1939—2017)直接将侦探小说划分为犯罪故事和侦探故事两部分,其中,犯罪故事发生在过去(小说开始之前),与现在有隔膜;破案故事发生在现在,其部分作用是引出第一个故事。鉴于此,我们不妨将以描写犯罪活动为主的小说视为“犯罪小说”,如美国当代作家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1920—1999)的《教父》(The Godfather,1969);而把主要描述侦探活动为主的小说视为“侦探小说”,如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的《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1934)和《尼罗河上的惨案》(Death on the Nile,1937)等。
关于哥特小说的概念和范畴,学者们争论不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一批学者认为,哥特作为一种文学类型,是指英国文学史上特定时期内一段封闭的文学历史过程。国外学者以戴维·里克特(David Richter)、罗伯特·梅奥(Robert Mayo)及弗朗兹·波特(Franz Porter)为首,认为哥特小说是文学史中的一个场景、历史过程,前后大概持续了六七十年。一般公认以1764年贺拉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1717—1797)的《奥特兰托城堡》(The Castle of Otranto)的出版为哥特文学类型在英国文学史中兴起的开端。这种小说类型在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的十几年间十分流行。至19世纪20年代,以查尔斯·马图林(Charles Maturin, 1782—1824)的《漫游者梅莫斯》(Melmoth the Wanderer)的出版年份(1820年)为其终端。也有学者认为,哥特文学类型作为一个逝去的文学现象,终止于1834年安斯沃思(W.H.Ainsworth,1805—1882)的感伤小说《鲁克伍德》(Rookwood, A Romance)。一种古典意义的文学形式和小说创作模式,就其意图和目的而言,哥特小说已经不复存在。这样看来,哥特小说是一个具有严格历史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定的文学术语。
另一批学者从广义的角度看哥特小说,认为哥特小说具有跨时空、宽泛性和强大生命力等文类特征。它起源于18世纪中期,是一种情感过度的书写形式,到了19世纪开始与现实主义小说结合。故事场景开始从城堡、修道院、荒野、废墟等充满古老封建色彩的异域场所转移到维多利亚的家庭内部、城市、街道。哥特叙事也从表达对过去野蛮有序、传奇冒险时代的乡愁,展示外部世界的威胁和维护中产阶级价值观优势地位转变为对家、家庭生活和感伤主义价值观的讨论。哥特叙事中的威胁和恐怖不仅来自外部世界,更来自哥特人物熟悉的家庭内部和自己的潜意识。至20世纪,哥特文学的范围逐渐扩大,在继承18世纪、19世纪哥特传统的基础上,哥特小说开始和其他通俗小说样式汇聚、融合,也开始逐渐靠近严肃文学,关注一些有启迪性的、批判性和普世性的命题。同时,哥特作者在创作小说时也有意识地融合一些其他学科,如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犯罪学和进化论等的新观念。另外,还在作品中引入一些关于政治、帝国、种族、殖民、女性和文化的讨论。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各种外部和内部世界的冲突需要作者在作品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手法来表征。因此,20世纪的哥特小说变化出了许多亚文类(subgenre),如“美国南方哥特、都市哥特、酷儿哥特、赛博朋克哥特等”。有的学者根据某个具体历史阶段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关于内容和形式的结构要素特征把哥特小说细分为“心理哥特小说、科幻哥特作品、美国南方哥特流派、女性哥特”等现代哥特变体。
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角度来察看哥特小说概念,我们都会发现哥特小说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文学文类,学者们对它的界定也难以达成定论。两批学者都承认早期哥特的起源、发展和逐渐衰落。哥特小说概念宽泛化一方突出强调哥特小说的文学传统。19世纪以来,英美文学作品中浓墨重彩的哥特要素:范式、结构、意象、人物、风格、写作手法等使得哥特小说在文学意义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开放的体系。大部分评论家都逐渐形成共识,认为哥特小说传统在不断地进化、嬗变。这种传统一直传承至今,还将不断蓬勃发展。
科幻小说、侦探小说和哥特小说是通俗小说中的三种主要类型,本书通过对这三种类型小说的文本分析,旨在揭示通俗小说的意义。在20世纪,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通俗小说的发展日益壮大。相比经典小说,通俗小说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本书以通俗小说最常见的三种类型为代表,运用不同的批评视角研究通俗小说,指出通俗小说不仅具有娱乐性,也有其严肃的一面。通俗小说的流行是大众文化崛起和高雅文化妥协的结果,二者的角力使通俗小说在文学场中逐渐取得自己的地位,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