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典守严密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故宫文物南迁议案,故宫文物南迁工作全面启动。

1933年2月,文物从午门广场起运(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展板资料)

1933年1月1日,日军侵略山海关;1月3日,山海关失守,危及北平。北平故宫博物院任命秘书吴瀛为文物南迁总押运官。1933年2月6日至5月15日,故宫博物院、北平古建所、国子监、颐和园等单位的19557箱文物在军队荷枪实弹的保护下分5批南迁。其中故宫文物13427箱又64包,包括书画近9000幅,瓷器270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四库全书》等各种文献。押运文物的故宫文献学专家欧阳道达在《故宫文物避寇记》中描述道:“溯当日抢运文物出京工作,其仓皇急遽,如救焚拯溺,呼吸之际,间不容发”。

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易培基

1933年2月,第一批南迁文物装车出宫(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展板资料)

其时,北平故宫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为李煜瀛,国民政府任命理事有27人(包括蒋介石、于右任、汪精卫等人),院长为易培基。易培基先生一生酷爱古籍和文物,在鉴别金石书画方面造诣极为精深,曾经任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图书馆馆长、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孙中山代表等职,与学生毛泽东关系密切。在易培基院长的主导下,北平故宫博物院对文物南迁做了精密的准备工作,建立了一整套文物典守制度,确保了19557箱南迁文物历尽劫难却无一丢失。保护措施有五条:一是对文物严密编册,二是文物包装“稳准隔紧”,三是对文物的细致点收,四是坚持“人不离物,物不离人”的严格管理要求,五是严密的保管制度。

1933年4月,第三批文物装箱南迁(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展板资料)

文物装车(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展板资料)

经过艰难的行程,1936年上半年,五批文物共19557箱,从北平经郑州、徐州、南京到达上海,文物抵沪后在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的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存放,同时国民政府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1936年秋,文物移入新库。1937年1月1日,国民政府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

1936年4月15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保存库奠基礼(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展板资料)

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库房奠基仪式(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展板资料)

故宫博物院第二任院长马衡(网络图片)

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图(资料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