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
“芸书,快过来!”曹婉娟穿着元宝领的浅色窄上衣,坐在厅堂中左侧的一张红木椅子上。长长的绸缎罗裙下露出穿着玫红鞋子的“三寸金莲”。从宽大袖口里伸出的纤细双手,正举着一件小巧的粉色旗装。
方振来坐在另一张椅子上,与婉娟隔了一张放着茶具与糕点的小几,双手分别搭在左右两侧的把手上,笑眯眯地看着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姑娘,扎着两个小辫子,穿着艳丽的红衣裳,光着脚丫子跑进来,扑进了自己怀里,稚嫩的童声在厅里回响,“爹爹!小华又在追我啦。”
随她跑进来的是一个略微大一些的姑娘,身着朴素干净的衣裤。她大笑着跑进来,却很快闭上了嘴,忍着笑与振来和婉娟问好,“老爷,太太。”
“怎么鞋子也没有穿。”婉娟在一旁嗔怪着先跑进来的那个女孩。而振华用手中收好的扇子指了一下边上一张小椅子,向后面进来的那个女孩示意,“小华,过来坐,尝两块红豆糕。”随即,他捏了捏怀里小女孩的脸,“快去看看你娘给你准备了什么好东西。”
“什么呀。”小姑娘从父亲怀里跳出来,顺手抓起桌上一块红豆糕塞进嘴里,走向婉娟那里。而小华听了老爷的话,只是微笑地点点头,并没有动。
“芸书,这件衣裳喜欢不喜欢?”婉娟将那件旗装前前后后给那个叫芸书的小姑娘展示一遍,“这是何家伯伯去南城进货时特地给你带的。”
芸书刚要用拿过红豆糕的手去摸那件衣裳,却被婉娟迅速地拍了一下手背,“小手脏呢!”
芸书淘气地吐了一下舌头,收回手来,“娘,我有空再试衣服。现在应该轮到我——追小华啦!”话音刚落,她就飞快地转身,一把扑到小华身上,弄得没有反应过来的小华踉跄了几步才重新站稳。
“好啦好啦。”婉娟把手中的衣服搭在椅子把手上,走过来将芸书与小华分开,“说说,你们俩今天读了什么?”
“我先说我先说。”芸书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挥舞着,婉娟却将她的手放下来,“让小华说,你呀,说也说不清楚,一说到这个就只会乱背诗。”
芸书撅了一下嘴,嘟囔了一声,“好吧。”
小华轻轻答道,“太太指定的《诗经》里的篇目已经背完了,只是《论语》……”她停顿了一下,“还没来得及读。”
“一整天就背了两首诗啊?”婉娟问道。
芸书仰起小脸,声音充满活力,“我背得可熟悉了!娘,我背给你听呀。简兮简兮,方将——”
“行行行,晚上你背给妹妹听去。”婉娟笑着打断她。
“妹妹那么小,她哪里听得懂嘛!”
“谁说的?芸清现在可聪明了,会叫娘了。”
“会叫娘就聪明呀。那我天天叫给你听。”说着,芸书伸长双手绕过婉娟的腰,仰头笑嘻嘻地看着婉娟,拖长声音唤道,“娘——”
“这丫头。”婉娟哭笑不得,“那你们俩这一天干了什么?”
“我们看了熊的故事,还有下金蛋的鹅。”芸书得意洋洋地回答道。
“太太,是《意拾喻言》。”小华帮芸书解释。
“那你的《论语》打算什么时候读?”婉娟又问道。
芸书咬着下唇,琢磨不出如何回答是好,只好悄悄地看向振来。振来马上会了女儿的意,站起身来,“好了好了,读《论语》是读,读《意拾喻言》也是读。而且我看那本书选的故事都还不错,芸书这个年纪,不要限制了她自己阅读的兴趣。你就让她们先回屋去吧。”
“好好好。”婉娟无奈地挥挥手,“你们回去吧。哎!衣裳别忘了拿走。”
“好!”听见这句话,芸书赶紧抓起椅子上的衣裳,拉着小华一溜烟跑走了,“我们读书去啦!”轻快的声音远远地传来。
“你呀,都要宠坏芸书了。”婉娟又重新坐回椅子上来,拿起了一块红豆糕。
“《论语》读不读,都是小事。”振来用扇子轻轻敲了一下边上的小几,“我对芸书的期望啊,就是原则上的错误不要犯,这一生平平安安的就好了。”
婉娟没接话,只是默默地端起了一杯茶。
振来又接着说道,“而且你看,现在她和小华两个人就像亲姐妹一样。小华虽说是府里程妈的孩子,言谈举止倒也丝毫不差的。再加上她比芸书大两岁,还可以帮着督促一下,不是挺好的嘛。你呀,就是操心太多。”
“我这一辈子就是操心的命。”婉娟端着茶杯的手仍然举在空中,目光停留在杯子上精致的青花瓷图案,“当初啊,也就是太操心,不然……”她的话没有说下去,空气顿时停滞了片刻。
“现在不也挺好的嘛。好了,不想了,明天啊,我去南城看一块地,听说那里的茶叶挺不错。如果价钱合适,我就把它买了来。”
“振来,现在茶叶市场没以前那么好做了,不比我们在郑家的时候。我们还是趁早考虑别的出路吧。”
“虽说没以前好做,但是别的出路也难走啊。你也知道,现在时代变了,不能再拿以前比了。看看何家,他们做纺织,也不是照样难吗。”
婉娟不知如何作答,只好轻轻叹了一口气,放下茶杯,站起身来说道,“我去看看芸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