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论

文艺复兴是十四至十六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和思想上的革命运动。这个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因而有“文艺复兴”之名。但“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简单的复兴,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这一时期欧洲封建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一系列封建统一国家如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俄国等先后成立,为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打下基础。还有一部分地区如意大利、德国,仍然存在着封建割据局面。在封建社会内部,各地先后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出现了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和发达的商业贸易。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发生最早的地区,在十四、五世纪其北部的若干城市,手工业已比较发达,银行和商业有很大发展,成立了若干城邦。但这些新兴城市受到封建势力的包围,并且彼此竞争。法国在百年战争(1337—1453)中获胜后,国家一度统一,王权扶植工商业,有了第一批手工业工场。十四、五世纪,德国工商业城市也相当发达,但是诸侯割据的形势十分严重,没有中央政权,这就有利于教皇势力的扩张。西班牙继光复运动之后在十五世纪完成了统一,封建主为开辟财源,开始向海外掠夺,地理发现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十六世纪初西班牙王当选为德国皇帝,势力遍及西欧大陆,成为当时最大的封建主。西班牙的封建势力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展,资本主义因素一度高涨,随即衰落。十六世纪,英国作为一个封建专制的统一国家形成,资本主义突飞猛进,深入农村,在战胜西班牙以后,取得了海上霸权,扩大了殖民掠夺。在东欧,波兰在十四世纪驱逐了条顿骑士团,十五世纪完成统一。十五世纪,莫斯科大公击退蒙古人,建立中央政权,到十六世纪末消灭了封建割据,形成统一的国家。在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许多国家内出现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

这时,封建势力——世俗封建主和教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内仍占统治地位。农民和城市平民到处同封建统治阶级进行激烈的斗争。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还很软弱,没有可能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的统一国家。它一方面和农民、城市平民联合,反对封建,另一方面,由于它本身是靠用暴力夺取农民的生产资料,剥削城市手工业劳动者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它又害怕农民运动和城市平民起义,往往和封建主妥协。资产阶级或在封建国家内部形成若干分散的独立城邦,或依附王权,求得保护。统一的封建国家对资本主义是有利的,而王权也利用资产阶级来摧毁封建贵族的势力。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主要斗争形式之一是宗教改革运动。德国、英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都经历过自己的宗教改革运动。恩格斯认为德国的宗教改革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第一次大决战。教会是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资产阶级“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1]。宗教改革以后,基督教在西欧分裂为新教和旧教两大派。在很长时期内,新教称基督教,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旧教称天主教,代表封建阶级利益。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另一主要表现是“文艺复兴”。资产阶级继承和发展了中古市民阶层反教会、反封建的精神,并吸取了十二、三世纪十字军东侵和阿拉伯人带来的西亚的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想。古希腊、罗马作品的手抄本和艺术品的重新发现,给人们打开一个与中古迥然不同的古代世界。十五世纪末的地理发现也使人们的眼界更为开阔。在这些条件下,形成了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国印刷术通过西亚传入欧洲,也大大有助于欧洲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这一运动并未波及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的东欧和北欧等地区。

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2]。人文主义者主张一切以“人”为本,来反对神的权威。这是因为“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都合并到神学中”[3],从而“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4]。资产阶级要把阻碍它发展的宗教信条以及其他封建观念重新予以估价。为了反对教会认为人生是苦难和罪恶的妄说,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资产阶级就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歌颂爱情,要求解放个性,并多方面发展个人才智,提倡冒险精神。为了反对蒙昧主义、神秘主义,资产阶级就提倡理性,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应该去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和唯物哲学。为了反对封建的残酷压迫,资产阶级就鼓吹仁慈、博爱;为了反对等级制度,资产阶级就歌颂友谊和个人品德,提倡平等。总之,人文主义反映了一个新兴阶级的要求,它在当时是进步的思想,表现了蓬勃的革命朝气、满怀信心的乐观精神和巨大的创造性。它是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初思想准备。

但是人文主义者所想到、所推崇的“人”,实质上是指资产阶级自身和本阶级的人。他们把资产阶级和个人的要求合理化,个人主义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准则。在提倡发挥个人才智和事业心的同时,资产阶级表现了它的弱肉强食的掠夺本质;在反对贵族血统的同时,又看不起下层人民。个别人文主义者如马基雅维里为了夺取并维护权力,主张使用诈术,不受任何道德的约束。

人文主义者承担了资产阶级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任务。其中最杰出的都是“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5]。他们对欧洲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活动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部门,最初是搜集古代手抄本和研究古代语言、哲学、文学,杰出的代表有意大利的彼特拉克、卜伽丘、波吉奥·布拉丘里尼,其后有法国的毕代,德国的赖希林,尼德兰的埃拉斯慕斯,英国的莫尔,西班牙的魏维斯等,他们的目的在于从古代文化中吸取思想上的营养。同时,在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如意大利的达·芬奇、伽利略,波兰的哥白尼,德国的凯普勒等;哲学方面如意大利的瓦拉、米兰多拉,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社会理论方面如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艺术方面如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德国的杜勒等,都有很大建树。在科学领域,他们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推动了生产力;在哲学领域,他们有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在社会思想领域,第一次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在艺术领域,他们一反中古呆板的、象征的、虚幻的艺术,表现出生动活泼的写实精神。

资产阶级思想的发展并不是没有经过斗争的。这一斗争特别尖锐地反映在哲学问题上。从十四到十六世纪围绕亚理斯多德关于灵魂的学说展开的长期论战,正是这一斗争的表现。同样,从彼特拉克、卜伽丘开始的围绕着神学与文学的关系的论战,和为诗歌争取地位的努力,也反映了新旧的斗争。

教会对人文主义者极端仇视,加以严酷的摧残。意大利哲学家庞波那齐对灵魂不朽说表示怀疑,受到教皇的迫害,他的著作被焚。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反对地球是宇宙中心之说,他的著作被天主教会列为禁书。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作品遭到天主教堡垒巴黎大学的谴责。法国人文主义者多雷否认灵魂不死,被处火刑。同样,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继承并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被天主教会从一国驱逐到另一国,最后也被宗教裁判所用火刑处死。此外如伽利略、康帕内拉也受到宗教裁判所的迫害,康帕内拉因为组织反对西班牙统治的起义,被囚达二十七年之久。

人文主义者在这一时期起过很大的历史进步作用。但他们,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学者,多半和下层人民有一定的距离。他们往往有和教会、贵族妥协或相通的一面,他们本人有的是贵族,有的是僧侣。他们虽然同情人民,但往往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有时甚至敌视人民。他们中间的哲学家、科学家也还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新文学是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的。这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这时文学更加具有民族特点,更富于民族历史内容;优秀作家提出有关国家命运的问题,充满着爱国情绪。人文主义者中除少数学者用拉丁文写作外,无不以本国语言创作,一方面表现民族自豪感,一方面也为了使作品能为更多读者所接受。他们从古代和人民语言中吸取营养,扩大了语言的表现能力,对本国的文学语言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在创作方法的发展上达到一个重要阶段,取得了新的成就。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作家的创作更为自觉了。他们热爱生活,要求了解现实,反映现实,抛弃了中古的象征的梦幻文学的手法,注重写实。当时的杰出作家都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感,他们的反封建意识使他们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讽刺性质,某些人甚至对资本主义关系作过敏锐的观察,并予以批判,间接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人文主义作家描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丰富了欧洲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他们对人类发展具有信心,优秀的作品不仅健康、乐观,并且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他们笔下的人物也往往体现了他们的理想。

近代欧洲文学中的许多体裁都在文艺复兴时期奠定了基础,如抒情诗中的十四行诗体等,初步具有近代特点的短篇小说,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人公的经历并以广阔的现实社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打破悲剧和喜剧界限的戏剧,随笔式的散文等等。

各国文学由于历史条件不同,成就的方面也各有不同。意大利的新文学诞生最早,彼特拉克歌颂个人爱情的抒情诗为西欧其他各国开了风气;卜伽丘的短篇小说发展了中古的民间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僧侣阶级。一些学者对古代学术的研究促进了文艺理论的繁荣,推动了西欧其他各国来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诗学。德国资产阶级的兴起主要体现为宗教改革和农民运动,人文主义运动只局限于少数研究古代语言的知识分子,但民间文学和讽刺文学比较发达。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和宫廷相结合的一面,在文学上出现了七星诗社的带有贵族色彩的诗歌流派,但也出现过拉伯雷的充满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热情的小说。稍后,人文主义者反对盲目信仰的思想表现在蒙田的散文里。在封建势力强大的西班牙,贵族和教会的文学仍有很大影响。但西班牙在中古民间戏剧的基础上发展了具有民族特点的戏剧,也产生过独特的流浪汉小说,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和维加的一部分戏剧中。英国资产阶级在十六世纪获得迅速发展,阶级矛盾尖锐。英国的特殊条件使得这时期英国文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英国的新文学诞生于意大利和法国之后,吸取了它们的创作经验,在艺术上成就最大。优秀作品的数量和种类也极可观,而以戏剧最为繁荣,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中的高峰。

这时期除了以人文主义为内容的新文学以外,同时存在着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许多人文主义作家常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但也或多或少受到封建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在中古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德国关于浮士德的传说表达了人民反对宗教、追求知识的愿望;大量的民歌和厄仑史皮格尔的故事反映出中古以来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反封建斗争。城市平民的文学继续出现,如城市手工业者出身的诗人的诗歌、谣曲。故事、笑话、寓言、民间戏剧等也很盛行。

封建文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并未绝迹,在封建势力比较强大的地区还很流行。教会通过它的作家企图继续统治人们的精神世界,大力扶植封建文学。托玛斯·阿奎那斯的神学著作从十六世纪起多次印刷出版。德国僧侣托玛斯·肯皮斯(15世纪)的《论模仿基督》一书也流传极广。这两人是中古末期最有影响的反动教会作家。十六世纪西班牙僧侣洛攸拉为耶稣会士写了《精神锻炼》一书。此外,教会还采用文学形式传播它的反动思想,产生了西班牙女僧铁列莎的赞美诗和大批其他宗教文学作品。以上这些作品都宣传神秘主义、禁欲主义,肯定教会的统治,目的在于压制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世俗封建文学一方面常和宗教神秘主义文学合流,如十五至十七世纪在西班牙流行的神秘主义诗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回光返照的骑士文学,如十五世纪英国马罗礼的《亚瑟王之死》,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在西班牙风行一时的《高卢的阿玛狄斯》。骑士传奇在意大利也仍然很流行。这时的世俗封建文学,总的说来,是中古封建文学的末流,标志着封建贵族的没落。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人文主义文学为主流。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高度的艺术概括、自由的结构、包罗万象的人物、生动有力的语言,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真实,表达了新兴阶级的理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欧洲文学的发展,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奠定了基础,对人类文化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