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屈指算来,富贵和黑二姑结婚已经一月有余。
话说这一日早上醒来,黑二姑还没有来得及穿好衣服,突然之间就感到一阵恶心,她趿拉着鞋子快速冲到痰桶旁,随即呕吐不止,还在酣睡之中的富贵闻声醒了,赶紧披衣起身,走上前给她捶着背,黑二姑感觉五脏六腑都吐了一个干净,浑身疲惫,重新躺在床上。
等到二人梳洗已毕,家人送来早饭,黑二姑勉强吃了几口,又哇哇吐个不停。
富贵暗忖,是不是昨日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他让秋菊赶紧找到来顺,速去请郎中李一针过来为夫人诊治。
过了大约半柱香时间,来顺陪着郎中李一针急匆匆的赶到了。
李郎中放下药箱,观察舌苔,三指搭在玉腕之上,诊脉已毕,就起身拉着富贵来到了门外,然后一躬扫地,满面喜色,口中高兴的说:
“恭喜少爷,贺喜少爷!”
贸然听到李郎中此言,反而把富贵闹了一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疑惑的看着先生,低声问:
“先生,您倒是把我给说糊涂了,只是不知道这喜从何来?”
“哎呀,少爷,您不知道啊,夫人贵体无恙,她这是有喜了。”
“有喜,有什么喜?”
“奥,少爷,就是说夫人身怀有孕,已经月余了,呵呵。”
听了先生此言,富贵才恍然大悟,明白过来。只见他一蹦多高,然后高兴的说:
“先生,你说我要当爹了?”
先生笑着点点头,手捋着银髯道:
“是啊,少爷,一点没错,可喜可贺啊。”
“为了夫人身体康健,老朽再开上几副止吐健胃、安胎理气的中药,你们让人好生伺候,多加营养调理,千万不要让夫人动怒,也不要有太剧烈的活动。”
听到这里,富贵才放了宽心,自是千恩万谢一番,然后安排来顺到账房支取银子,送先生回去。
接着来到屋内,将先生诊断的好消息告诉了黑二姑和秋菊等人,众人无不欢欣。
随后,富贵亲自把这个好消息禀报了老太爷和老爷夫人,大家又是一番高兴。
很快,老太爷和老爷夫人都安排丫鬟送来了滋补营养之物。还是夫人想的周到,过了没几天,就从府外寻了一位年长的妇人,专门伺候黑二姑的饮食起居,可见李府上下对黑二姑有喜一事的高度重视。
这个年长的妇人,干过多年的接生婆,对妇女怀孕、产子、如何伺候料理等事项非常精通,颇有经验。这妇人是南皮乡人,嫁了斟东灌城里一户姓容的人家为妻,如今孩子俱已成家立业。虽已五旬开外,但她身强力壮,精力过人,平日里经常受雇,为村里人照料孕妇,乡亲们都喜欢称她一声容嬷嬷。
果不其然,没用了几天,也许是服用了李一针的中药,也许是有容嬷嬷的用心照料,黑二姑的呕吐止住了,神色明显好转,富贵这才放了心。
三个月后的一日,富贵看到黑二姑气色神情很好,就拉着她来到书房。
二人刚坐下,富贵就盯着黑二姑看个不停,嘴里还发出高兴的啧啧声。
看到富贵这个样子,黑二姑有些不解,她笑着问道:
“夫君,咱们结婚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你还端详个啥,又不是没见过你这个黑媳妇?”
经过几个月的婚后相处,二人已经如同鱼水一般亲密无间,所以黑二姑有时也开一些不荤不素的玩笑。
“夫人,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情啊,我就要当爹了。你说,怎么能不高兴呢。我再端详端详,看看你究竟是生个男孩,还是个女孩,要不然,就生一对龙凤胎吧。”
富贵那张英俊的脸上,此时此刻堆满了笑意。黑二姑看的出来,富贵是真心的喜欢孩子,自从先生把这个有喜的消息告诉了他,在他的心里,可是比谁都高兴。这不,几个月来,他嘴里翻来覆去说的话,都是孩子,充满了即将当爹的喜悦之情。
诚然,为人父母者,谁不希望含饴弄孙,子女绕膝。就连老太爷、老爷和夫人整日里都牵挂着,不但送来了礼物礼品,夫人还亲自来看了好几回,问寒问暖的,弄得她都有点不好意思。
“哎呀,这才几个月,日子还早呢,怎么能看出男女来。况且你又不是神仙,还说什么端详出来,羞死个人了。”
开过了几句玩笑,富贵就转入了正题,笑着道:
“夫人,自从我执掌府中庶务,这几个月的时间,倒也平稳无事。我的想法,咱们不能就这样按部就班,要主动出击,开拓赚钱的门路,为府上扩大财源才是正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夫君,奴家正有此意,你我二人可以说不谋而合。本来俺看到你近期为府上操劳,过于疲惫劳累,还有学业一事你也没有闲着,所以一直不忍心跟你说。既然你问到这里,俺也谈谈心里的想法。”
说到这里,黑二姑感到有些口渴,富贵赶紧倒了一杯清水递过去。
自从容嬷嬷来照料以后,她就不让黑二姑再喝茶水了,主要以白开水、参汤、红枣莲子羹为主。说是茶水对胎儿和孕妇的皮肤不利,容易生色斑云云,说出了一番让人听不懂的大道理。
为了黑二姑和孩子,富贵都一一应承,对这种事情,他比黑二姑还上心呐。
喝了口水,黑二姑接着说:
“夫君,我的想法,既然你负责管理府上庶务,就应该大刀阔斧,有所作为。上次从爷爷那里回来,你不是说爷爷鼓励你不要拘泥于祖宗法度,要独辟蹊径,大胆创新,有所作为才是。”
“嗯,夫人所言极是正理。对这些事情,我虽然有所考虑,但是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想法。你有些什么好主意,不妨说来听听。”
“夫君,你说咱们潍县地界,什么物产最丰富?什么东西最赚钱?”
听了黑二姑的话,富贵低下头来想了想,道:
“夫人,你刚才所指的,莫不是北大洼的海盐?”
“是啊。咱们北海自古就有渔盐之利,这个不就是咱们府上发财的金饭碗吗?”
“嗯,夫人说的在理。爷爷主持府上事务的时候,注重的是银号、买卖和当铺,对这些笨重、运输不便的海盐,他老人家不太感兴趣。”
“夫君,我小时候跟随爹去过羊角子沟,那边遍地都是滩涂,盛产海盐;还有侯北镇周边盐户众多,这些就是金山银山啊。听爹的朋友说起过,朝廷有盐运使司衙门,买卖海盐需要盐引即可。还有,过去俺也听村里的私塾先生讲过,两淮盐业兴旺,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还是扬州盐商捐献巨资迎驾,看来买卖海盐应该大有赚头。”
“此法甚好。只是我们没有门路,不知如何下手啊?”
“夫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认准了目标,只要去干,就没有什么难处。爷爷与衙门中人熟门熟路,咱们老李家也有人在州府县道任职,您可以找找人,探探路子,俺感觉不是个什么难事。”
“另外,夫君,如果能做成海盐生意,还可以从江浙等地贩运回来稻米丝绸和当地特产,一去一来,往返得利。”
“好,夫人之计太妙了。我这就去跟爷爷商量商量,尽快办理。”
富贵刚说完,就兴冲冲的跑去找老太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