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体

可以想见,安提柯的政策会引起其他继业者的担忧。他们联合起来对抗安提柯。公元前301年,安提柯在伊普苏斯战役中离世,于是又出现了新的划分:卡桑德仍然统治马其顿,托勒密统治埃及,利西马科斯统治色雷斯以及从小亚细亚到托罗斯山脉的那部分区域,塞琉古统治小亚细亚剩下的部分以及叙利亚,德米特里统治小亚细亚城邦的个别要塞、塞浦路斯和科林斯。这一协约并没有比上一个协约持续更久,以至于最后阶段开始时,局势极其混乱,不为人知。

公元前298年至前297年,卡桑德的去世标志着这一阶段的开始。马其顿变成了被抢夺的猎物。公元前294年,德米特里成功猎得马其顿,他把塞浦路斯给了托勒密,把在亚洲保留的根据地留给了塞琉古和利西马科斯。但德米特里没有享受太长时间的胜利。在利西马科斯被公元前4世纪建立在下多瑙河的色雷斯部落的盖塔人俘虏后,德米特里进攻色雷斯。由于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所支持的希腊动乱,德米特里陷入麻烦。其间,利西马科斯获救,他联合皮洛士,把德米特里赶出马其顿(前289)。最后的围捕开始了,普鲁塔克在其著作《名人传》中对此有长篇描述,并以公元前283年德米特里的去世结束全书。当时,德米特里是塞琉古的俘虏,而塞琉古已经重新登陆亚洲,并对托勒密和利西马科斯构成威胁。塞琉古和利西马科斯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不细说了。这种关系导致公元前281年利西马科斯在马格尼西亚附近的吕底亚库鲁佩迪安战败而亡。没多久,塞琉古被托勒密的一个“儿子”托勒密·克劳诺斯刺杀。托勒密谨慎地和儿子安条克共同执政,因而得以继续统治亚洲诸省。

同一时期,马其顿面临凯尔特人入侵的威胁,托勒密·克劳诺斯试图抵御,但一切尽是徒然。德米特里·波里奥西特的儿子安提柯二世成功攻占马其顿,并于公元前276年称帝。自此,曾经的亚历山大帝国被分成三大王国:马其顿、托勒密和塞琉古。正如我们看到的,即使各国都拥有一片领地,这些君主国还是很个人化。此外,安提柯领导的马其顿仍然是一种政治体系的中心,至少从意识形态角度看,马其顿人实行的政治制度有别于其他两个君主国。托勒密统治的埃及同时继承了法老体系和亚历山大的神灵,所以对国王的崇拜相对缓慢,直到第二任,也是最有名的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费拉德尔甫斯的妻子阿尔西诺伊去世后,才得以实现。相反,塞琉古仍然由独立的城邦和国家组成,各领地由国王直接统治。

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所形成的这三大王朝的历史我们不展开讲了。首先消失的是马其顿王国,对于权力与日俱增的罗马而言,马其顿王国成了最新的威胁。腓力五世与他的儿子伯尔斯试图抵御罗马,但在公元前168年,伯尔斯因被保罗·埃米尔打败而不得不放弃。随后王朝被分成4个独立的省,最后于公元前146年,变成罗马的一个行省。

塞琉古王朝于公元前3世纪末瓦解,但有几个塞琉古国王仍然保留了部分自治权。试图重建王国并几乎要完成的安条克三世,最终在马格尼西亚被打败,公元前189年,签署了《阿帕米亚和约》,同意罗马进入亚洲。另一位留名于史的塞琉古国王是安条克四世,他攻占了耶路撒冷,激起了犹太人祖先马加比家族的反抗。随着阿塔罗斯三世去世,他把公元前133年成为亚洲省的帕加马赠予罗马,王朝彻底瓦解。比提尼亚和西里西亚的情况是,它们支持罗马人与本都王国本都王国,古国名,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公元前281年米特拉达梯一世建国。公元前65年被庞培征服,成为罗马共和国的附庸国,62年国家被罗马皇帝尼禄废除,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译注的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作战,最后使本都王国成了叙利亚的罗马帝国行省。

只剩下混战不断的埃及托勒密王朝了,由年轻的托勒密十三世和他的姐姐兼妻子克娄巴特拉七世克娄巴特拉七世,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以美貌著称,一生富有戏剧性,成为文艺作品中的著名人物,即“埃及艳后”。——译注执政。我们都知道克娄巴特拉后来的事情,先是和恺撒,然后是和安东尼。她和安东尼成婚以后,公元前31年,安东尼在亚克兴角战败,克娄巴特拉和他一起赴死。至此,亚历山大时期产生的王朝都终结了,而历史学家对此不可能没有这样的疑问:亚历山大帝国是否只存在于那些想拥有帝国的人的想象之中?我们看到,马其顿国王、科林斯同盟的领袖亚历山大,为了解放亚洲的希腊城邦,以希腊人之名发动对波斯王国的战争,后来演变成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控制阿契美尼德王朝。称霸全球,掌控全局,占领不同政权统治的领地,这真是亚历山大的愿望吗?随着亚历山大的去世,这些在十几年内通过战争建立起来的帝国也变得四分五裂。这个问题一直在历史学家中引起很多争论,我们在这里不可能对此展开。我们主要区分两类人:一些人认为亚历山大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即将东方世界希腊化;另一些人认为帝国的征战和建立是当时的情况使然。亚历山大的形象被重建了,所以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就城市和文化的角度而言,只有地中海东部有明显的希腊化痕迹,并得以保存,但也存在其他社会形态,特别是农村,它们对古希腊文化感到完全陌生。这种矛盾值得引起我们注意,考古学和题铭学方面的研究者不一定能找出答案,但至少可以给予一些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Mossé, Claude, Alexandre. La destinée d'un mythe, Paris, Payot, 2001 ; rééd. 2012.

[2] Mossé,Claude,et Schnapp-Gourbeillon,Annie,Précis d'histoire grecque,Paris,Armand Colin,1990;rééd.2014.

[3] Sartre, Maurice, D'Alexandre à Zénobie. Histoire du Levant antique(Ⅳe siècle av.J.-C.-Ⅲe siècle apr.J.-C.),Paris,Fayard, 2001.

[4] Will, Édouard, Mossé, Claude, et Goukowsky, Paul, Le Monde grec et l'Orient,t.2,LeⅣe siècle et l'époque hellénistique,Paris, PUF, 3eéd.,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