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梁行[1]

古城莽苍饶荆榛[2],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3],信陵宾客随灰尘[4]。忆昨雄都旧朝市[5],轩车照耀歌钟起[6],军容带甲三十万[7],国步连营一千里[8]。全盛须臾那可论[9],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10]。白璧黄金万户侯[11],宝刀骏马填山丘。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1]古大梁:战国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公元前339年,魏都自安邑迁到大梁。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决黄河及大沟水灌大梁,城毁,魏降。

[2]莽苍:空旷无际貌。饶:多。荆榛:丛生的荆棘。

[3]尽禾黍:指宫室荒芜,都长了庄稼。语本《诗·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4]信陵:指信陵君,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谦仁,善待贤士,门下有食客三千人。

[5]昨:昔。旧朝市:指魏都大梁的朝廷与市肆。

[6]轩车:古时大夫所乘的华贵车子。歌钟:打击乐器名,即编钟。古时贵族之家才备有这种大型乐器。此指歌钟声。

[7]带甲:披甲的武士。

[8]国步:国运,国势。一千里:《史记·苏秦列传》:“地方千里……魏,天下之强国也。”

[9]须臾:顷刻。

[10]“侠客”二句: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魏有隐士侯嬴,年七十,家贫,任大梁城东门夷门的看守,信陵君知其贤,谦而礼交之。后信陵君欲救赵,而魏王畏秦,不发兵,侯嬴为设计,窃得魏王兵符,假称王命夺晋鄙军以救赵。朱亥乃力士,隐于市井,与侯嬴有交,侯嬴荐其随信陵君前往晋鄙军中,晋鄙疑之,不授信陵君兵,朱亥因以铁椎击杀晋鄙,信陵君遂将晋鄙军而救赵。此时,侯嬴则在魏北向自刭殉身。

[11]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列侯。


天宝三载(744),高适与李白、杜甫共游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宋州,本诗大约即此年游汴州时所作。这是一首怀古、吊古诗,其中多盛衰之感、沧桑之叹。首四句写驱马大梁古城所见荒凉景象,“忆昨”四句回忆昔日大梁的兴盛,“全盛”四句又复感叹今日大梁的衰败。最后八句引入自己,吊古的慨叹中,寓有个人怀才不遇的感喟;悲歌声里,跳动着诗人的一颗不甘寂寞的雄心。虽然全盛景象顷刻即成陈迹,达官显贵与宝刀骏马终归化为尘土,但侠士朱亥、侯嬴的声名却仍流传人世,并非一切都是虚无。

此诗往往推开去又拉回来,围绕着大梁的盛衰反复咏叹,形成情意的复沓和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又,全诗以散句为主,穿插以四对偶句,显得既自然流畅又色泽华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