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统帅的无当飞军主力到达战场之后,战场上的局势彻底逆转。
城头上的魏军率先开始崩溃,溃兵朝着两侧城墙撤兵,魏军军官试图喝止溃兵,却没有任何效果。
渐渐的,军官同样放弃反抗,加入到溃退队伍中。
城头上的魏军,只剩下零星抵抗。
压力解除的汉军没有对溃兵进行追击,而是重新拾起扔在城头的弩和箭。
从城头位置对城内魏军进行压制射击。
汉军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魏军伤亡惨重再度败退入城。
汉军没有追击,而是留守城门和城楼,稳定防线,瓦解魏军残余抵抗。
同时,接应汉军主力入城。
主力入城之后,王平带领体力充沛装备完善的新军对城中发起进攻。
汉军攻势很顺利,尽管魏军曾在城中组织几次抵抗,但魏军士气已崩,战事稍挫便军心瓦解。
魏军丧失了兵力优势,城中道路四通八达,汉军可以轻易在城中进行穿插迂回。
街亭城迅速陷落。
王平麾下缺马,为了控制城池,兵力被分散,因此,王平并没有组织将士追击,而是放任溃兵逃散。
汉军没能扩大战果,小部分魏军被杀被俘,大部分魏军溃逃出城。
一道道军令传达到军中,整饬城防、救助伤员、打扫战场。
对于邱胜来说,战后处置工作甚至比战斗更辛苦。
付出总归是有回报,邱胜利用储物空间的便利,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收集了大量战利品。
汉军的善后工作并不多余,城内善后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魏军增援凉州的先头部队就赶到了街亭城外。
这支魏军似乎已经得到了城池陷落的消息,没有休整,直接对东门发起试探性进攻。
魏军的攻击,遭到了守军严厉反击。
攻势受挫,魏军停止进攻,在城外扎营。
同时,大批游骑被魏军放出,在南山与街亭城之间游弋。
汉军顺利收复街亭城,邱胜毫无疑问立下了首功。
邱胜不仅有献策的功劳,还及时堵住了缺口,避免城头汉军的崩溃。
通过战俘口供,邱胜这才知道,那名把自己逼的节节败退的着甲魏兵是一名魏军什长,而且向来以勇猛闻名。
及时射箭击中魏军什长面颊的,正是穆晴。
在血统加成与危机意识的双重影响下,穆晴超常发挥,射中什长。
邱胜和穆晴平分了什长身上的战利品。
在这次战斗中,除了邱胜,其余的同伴因为没有长兵器,没有亲临一线。
战争在长兵器斗争阶段结束,后方的短兵器同伴并没有上战场。
尽管没有与魏军厮杀,但同伴们毕竟处在前线。
战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他们同样缴获了不少战利品。
只不过,战利品带来的收益,远远无法弥补支线任务失败产生的损失。
跟随军队入城的,还有无当飞军的后勤部队。
邱胜来到军需官处抛售战利品,修理铁甲。
邱胜恰好遇到了带队巡视的王平。
王平同样看到了邱胜,并且喊住了对方。
“邱胜,我军顺利夺取街亭城,而且,付出的伤亡,完全在可以接受范围内,你立下了大功。”
“仅仅依靠我军不足千人的队伍防守城池,比较吃力,魏军生力军源源不断赶到战场,如果魏军集中主力攻城,我军难以抵挡。”
“我准备派出亲信上山,一来,向参军汇报战果,二来,希望参军能够与我军行成配合,魏军攻山则我军出兵牵制,魏军攻城,则参军带兵袭击,将魏军牵制在城外。”
“你能我的亲信一起出发,在说服参军这件事上,劳烦你多多费心。”
邱胜立即应允,并且提出一个要求,希望王平能让自己在军中选人同去。
王平不仅答应了邱胜的要求,还许诺提供给众人战马。
无当飞军是一支山地部队,军中缺马,凉州地区却盛产战马,魏军有大量骑兵。
夺取街亭城后,汉军从马厩里缴获了一批战马。
王平转赠的,就是这一批马。
马匹是一种战略物资,在战场上,马匹与铁甲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保命资源。
但是,储物空间无法存放活物,得到战马之后,众人需要随身携带,并且按时喂养。
在伍长的愤怒眼神中,邱胜喊走了队友。
虽说王平给了邱胜挑人的权利,但是,邱胜挑选的都是他的同伴。
邱胜只给伍长留下了一个士兵。
既然系统白送战马,邱胜乐意送个顺水人情,张胜男三人倒也没有拒绝。
领取完战马,邱胜一行来到北门,和在此等候的王平亲信汇合,众人一起出城。
出城之后,众人快马加鞭向南山逃离。
魏军游骑数量有限,无法形成阻击,零星的箭矢根本没能对身着铁甲的众人造成伤害。
众人顺利躲过魏兵的封锁,逃上南山。
在上山的山路上,邱胜看向山脚的魏军大营,魏军大营兵力部署清晰可见,一支步骑混搭部队正在出营。
这支部队行进方向既不是街亭城,又不是南山。
从行军方向上看,魏军似乎试图绕到南山后方。
步高大呼了起来:“不好了,魏军要截水道。”
邱胜神色大变,手环适时响起任务提示声。
支线任务:打退魏军夺取水源的先锋
成功奖励:随机奖励一件防具
失败惩罚:汉军随即一支部队发生叛乱
邱胜与队友们交换了眼色,汉军夺取了街亭城,此时的手环任务已经发布。
手环任务至少暴露了两条信息,其一,魏军将会组织兵力夺取汉军水源,其二,这支部队只是魏军先锋部队,先锋之后,很有可能还有主力部队。
时间紧迫,曹魏部队断水部队已经出动,并没有给邱胜众人上山求援的机会,众人必须立即增援山脚。
但是,打退这波敌兵之后,同样可能面对魏军主力,南山的汉军增援必不可少。
整支队伍兵分两队,王平亲信照常上山,步高随行,请求援兵。
邱胜与其他同伴抄近路先行前往水源地,通知驻守水源的汉兵提高警惕,在汉军南山增援到达战场之前,守住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