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Elio

闲适的假期,宁静的乡村风景,漫长的白日,热情融洽的邻里,开明体贴的家人,相互的吸引,年轻的肉体……作者将这个故事放在一个极尽完美的时空里,打造出了如此绝美的爱情。

而主角Elio和的感情,相对于主题曲里面所唱的,赫菲斯提翁和亚历山大大帝,我觉得更像是苏格拉底和菲德拉斯一一哲学家和他的少年爱人:始于肉体的爱慕,终于精神上的共鸣。

二十四岁的研究生英俊潇洒,是舞会瞩目的焦点;又学识渊博,充满了哲学家的神秘与智慧。

十七岁的教授之子Elio心思细腻,聪明可爱,是所有人宠爱的对象。

他们的灵魂如此相似,如此契合。

苏格拉底教会菲德拉斯何为美的表现,而Oliver教会Elio何为爱的感受。

这电影很美,景美,人美,情美,美得温柔,美得舒适。

一切都与森茉莉笔下的《恋人们的森林》十分相似:夏日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罅隙将树阴下乘凉少年的卷发染出浅浅的金色。

少年黑羽似的长睫扑闪,清澈的茶褐色眼睛倒映着爱人的模样。

一颗种子在他的心里早早播下,现已生根发芽,喷薄出欲望之花。

年轻的生命总是如此鲜活美丽,年少的爱情总是如此火热纯澈。

我们所迷恋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而是我们对美的憧憬。

然而,就像四季的更迭,在克雷马的夏日即将褪去时,他们最终迎来了离别。

列车到站,两人拥抱了许久,Elio的手握成拳,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终是登上列车离开了,Elio坐在车站的长椅上,双眼迷离,仿入沉思。少年颤抖着声音,打电话让妈妈来接他一一与你分别后,我便失去了回家的力气。

冬天来临,在火焰燃烧的噼啪声中,Elio得知了的婚讯。

他静静地蹲在火炉前,火光映照着他的脸,时而微笑,时而噙泪。整整一首歌的时间,他一直如此。

他在回忆那个夏日吗,他的躯体,他的试探,他的声音,他的眼神,他的亲吻……或甜蜜或忧伤的瞬间。

我后来才慢慢明白,年少时不能遇见太过惊艳的人,那会像一道不会消失的疤痕,深深烙进心底。

我很庆幸导演将第四章删掉,抛弃后来再见时苦涩和悲哀。

给这个故事尽量留下一个臻于完美的结局,是我心中的HE。

相比起原著前期若有若无的渲染忧伤的氛围,后期二十多年的再见与回忆,电影里略去了Oliver些现实忧郁的话语,而将Elio少年的率真热情刻画的淋漓尽致,筑起座伊甸园。

又用简单的一句话将我们打回现实,形成巨大的落差,让我们震惊,让我们叹息,让我们回味,到底是意难平。

“他来得正是时候。没有一抹云彩,没有一圈涟漪,没有一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