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卡】
大禹治水
上古汉族神话传说,《山海经•海内经》中的故事,也收录于《史记•五帝本纪》与《史记•夏本纪》。讲述了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负责治水。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堵为疏,取得了卓越成效。大禹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治水大业。
***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máng)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先别说什么龙争虎斗了,现如今最令尧头疼的,是和那个不给寡人一点面子的水斗,要是仅仅一盆洗脸水的话,尧当然不屑一顾,可如果是亿万万盆洗脸水一起劈头盖脸往身上浇来的话,这事就另当别论了。
这一天尧刚吃完早饭,嘴上的黄豆酱还没擦干净,忽听一阵急促的蠹蠹(dù)声,仿佛远远地看到大臣端着焦香扑鼻的猪头肉呈了上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比瘦死的骆驼还骨感,大臣呈上来的竟然是一沓厚厚的奏折,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堆王八壳子,一个壳子上就刻一个字,尧看了半晌才看清楚,三十多斤的龟壳上就写着八个大字:洪水泛滥,民不聊生。
眼看着美味的猪头肉变成龟壳,食欲正盛的尧未免有些落寞,但他不动声色,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说:“各位,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异口同声地说:“鲧”。尧一听顿时龙颜大怒,一拍龙案,大喝一声:“大胆,敢让我滚……”
大臣们都懵了,个个面面相觑,不知什么情况,谁能来解释一下这突如其来的梗?这时其中一位大臣耐着性子说:“王上,此鲧非彼滚,鲧是大禹的父亲,您的爱卿呀!”尧一时下不来台,可恼的是老祖宗胡造字,造这么多多音多义的有啥用?够用就得了呗!尧清了清嗓子说:“我能不知道是鲧吗?我是不太信任这个人,所以一时生气,难道咱们朝廷没有能人了吗?”
大臣们异口同声:“没有。”
尧无奈,眼看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尧虽然是个吃货,但看人却是十分准的,不出他所料,鲧确实不是能担当重托的人。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水来了就堵,堵不住就跑。后来尧年事已高,便高风亮节,将帝位禅让给舜,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舜可不惯着鲧,他问鲧:“水治好了吗?还能治好吗?”
鲧说:“听说西方现在也有大洪水,上帝造了一艘诺亚方舟,上帝拣选的人可以乘船逃难,剩下的只能淹死,王上,咱也学学他们的先进思维和技术,实在不行,就跑吧!”
舜说:“滚!”
鲧说:“臣在。”
舜说:“我说让你滚。”舜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今山东郯城县东北七十里),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舜说:“这人都愚了,治水能行?我看先治病吧!”
大臣说:“王上,您别继承尧帝那些不好的东西,有时间多看看书是正经的。禹是鲧的儿子,典型的后浪一枚,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
舜让大臣说得脸上一阵白一阵红,他发誓回去后一定要把垫桌子腿的那套《咬文嚼字》重新搁到桌面上。又问:“朝中没有能人了吗?”
大臣们异口同声:“没有。”
舜说:“你们离了人家父子俩啥也干不成。”嘴上虽这么说,但内心并不因大禹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于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大禹欣然领命,没有记恨舜害死父亲的冤仇,反而立志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坚决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他仿佛听到父亲在天之灵传来的谆谆教导:“孩儿啊!你是真浪啊!”
大禹,姒(sì)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传说为帝颛顼((zhuān xū))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父亲是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媳妇是女娇,东夷涂山氏,仪容秀美,生性娴雅,是当地有名的美女。
大禹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兼用疏导方法,如“导河积石”“岷(mín)山导江”“导淮自桐柏”等等,引全国主要河流入海,“以四海为壑”,救民于倒悬。经过整整十三年的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奔波,终于将洪水驯服,百姓总算可以安居乐业了。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大禹简直就是弥勒佛转世,释迦摩尼化身,那真是大禹不是人,观世音菩萨下凡尘。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记载其谦逊退让的美德:“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以及虚心听取意见,自奉节俭的品格。大禹成功成为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大禹听了这些古籍对他的歌功颂德,做梦都要笑醒了,心想:“你们懂什么,这就是舆论的巨大作用,要学会包装自己,宣传自己,我死后不出一万年,后人必将会把我这套理论运用得出神入化,到时一卖惨,一炒作,一番包装,出名是一瞬间的事,十三年不入家门,我也是下够本的。”
但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可不这么想,她早就听到过外面关于丈夫的风言风语,而且在全国如星星之火般迅速蔓延,先是说大禹为了治水,向炎帝的女儿、巫山神女瑶姬借用两样宝物——开山斧与《黄绫宝卷》,结果不仅得到了宝物,还抱得美人归。更有甚者,说大禹在外面不但有小三,还有小四,够打一桌麻将了。
起初涂山氏还说:“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一桌麻将也不才四个人嘛?”
好事者一撇嘴:“什么四个人,是一桌麻将牌!”
涂山氏开始用手指头数牌,最后加上了脚趾头,算来算去不够用。涂山氏一边数一边血压升高,眼看要过去,一旁的人劝:“你看这气性,你数数的时候倒是换口气呀!”
涂山氏换了口气,脸色回归正常,开始狂笑,笑得旁边的人发毛。涂山氏开始哭诉自己的遭遇,她说自己与大禹自辛日结婚,到甲日才过了刚刚四天的蜜月期,大禹就外出治水去了。自己便追随大禹,也在附近的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安了家,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坚决支持丈夫的工作,舍小家顾大家,最后却落得这个下场,有时好多年没见一回面呀!旁人劝她:“凡事往好处想,也许不是有外遇,也可能他死了呢!”
“呸呸呸!这是往好了想吗?你会劝人吗?我早晚得让你们给劝死,赶紧滚滚滚!”
“你可别提这个字,这是你公公的名讳,直呼其名,大不敬呀!”
涂山氏用偌大的鸡毛掸子让那人好好知道知道了什么叫祸从口出,那人哎呦着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又一个独守空房的夜晚,清冷的月光透过轩窗洒在床头。涂山氏触景生情,这个野生野长的文盲女子,居然触动灵机,发为心声:“候人兮猗(yī)!”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情歌就这么流行了起来。据说后世赫赫有名的屈原、荆轲等都是她的粉丝,把“兮”这一网红词语,运用得炉火纯青。
相思成疾,涂山氏决定不再听信别人的谣言,她要亲自跑到丈夫跟前看看,事实究竟是什么。于是,涂山氏找到了大禹,每天看到大禹汗流浃背地工作,没日没夜地指挥疏水战斗,哪有什么时间眠花宿柳,哪有什么时间依依侬侬。这热火朝天的工地田垄,都是赤膊上阵晒得黝黑的粗壮汉子,就是有女人也是被风吹日晒摧残成不合格产品的糙女悍妇,大禹看一眼估计能把前天的晚饭勾出来,还能和她们发生什么风流韵事?涂山氏这才明白过来,自己冤枉了丈夫,悔不当初。
哎,谁让我爱上了一个不回家的人呢!
后来,《山海经》等书的作者,对这一夫妻久别重逢的场景又进行了一番添油加醋:当涂山氏见到朝思暮想的相公,却见大禹已经化身为熊。惭愧不已的她,一声长叹之后,竟坐化成一尊望夫石。后来,石头破裂,大禹从里面抱出了一个孩子,那可不是悟空,而是后来夏王朝的创始人——启。
***
【赏析】
艺术中的烟火味
苗文金
《新大禹治水》中的尧是位美食家。不得不承认,他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连笔者都不禁被感染,变成了一名“吃货”,面对笑李飞叨烹制的这道别样的文艺大餐而垂涎三尺。该篇文字通俗易懂,语言幽默风趣,人物栩栩如生,感情细腻丰富,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仿若一盘热腾腾的红烧肉,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爽口弹牙,氤氲异香中夹着一股燃柴的味道——人间的烟火味。
尧刚吃完早餐,嘴上沾着黄豆酱……无须刻画肖像,人物已跃然纸上。想想看,一个身披兽皮的部落酋长,满脸须髯,嘴边沾满了黏糊糊的豆酱,端坐案前,忧心忡忡地翻阅着堆成山的王八壳子(奏折),想到他的子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眉头拧成疙瘩。
简笔一处,胜过翰墨千丈。些微黄豆酱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年老体衰的头领。虽有点邋遢,但是有血有肉,形象逼真。你的眼前仿佛跳出一个画面:几千年前,一个老人颤巍巍地往嘴里送馒头,怎奈身颤手抖,哆嗦不已。虽贵为一国之主,却没有架子,没有“神”的色彩,一心为民……文中刻画得入木三分。一抹黄豆酱透露出一股生活气息,写活了人,写活了事。
文中写到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幽默诙谐的笔调解答了旁人的疑问:“出名是一瞬间的事,十三年不入家门,我也是下够本的”。不知古人如何衡量“年”的时间跨度,反正在今人眼里是够漫长的。没想到,故事中受到世人赞许的禹,内心并不如人们传统印象中那般“高尚”,竟然在心里打起了市井之流的小算盘,道出了“包装宣传”的妙用。这一段人物自白,虽是杜撰,却十分精妙,与今天诸多擅于炒作、哗众取宠的人物事迹相吻合,令读者笑喷之即,亦产生了共鸣。
文中关于大禹妻子涂山氏的描述,烟火味更浓。作者一反常态,没有堆砌那些高大上的溢美之词,反而以一个爱吃醋、疑心重的小妇人形象示人。当听闻丈夫变心的风言风语,涂山氏一哭二闹三上吊,把一个寻常女人那股老坛中的“醋劲”泼洒得淋淳尽致。无论在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人不但存在,而且为数不少。感受着一个平常女人泪水的温度,听着她撕心裂肺的哭声,仿若这一切,就是生活中曾经发生的一幕幕似的。
人,真实可爱;事,耐人寻味。掩卷闭目,轻动鼻翼,仿佛能嗅到一股黄豆酱的淡淡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