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道武帝纪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于公元386年建立北魏,398年,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封建化,国家富强。他执政后期刚愎自用,求仙炼丹,在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三十九岁。

幸免于难的代国王孙

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是代国国君拓跋什翼犍的嫡孙。传说他的母亲献明皇后贺氏,当初随部族迁徙,途中休息时,梦到一道光芒自窗中射向天空,随之腹中忽然一动,若有所感,而后生下拓跋珪。

拓跋珪很小便会说话,双目炯炯有神,宽额大耳,仪表不凡。在他六岁的时候,命运发生逆转,当时前秦北上进攻代国,拓跋什翼犍被叛臣杀害,代国从此土崩瓦解,部众也流散四方。拓跋珪随母亲逃到贺兰部避难,真是历尽艰辛。

拓跋代国被灭之后,分成东西两部,西边的区域归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统领,东边则归独孤部首领刘库仁统领。独孤部原本依附代国,如今却已经归降前秦。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两支势力互相争斗,最后刘库仁大胜,一路将刘卫辰赶到阴山西北,缴获了大量部众和财产。从此之后,独孤部成为在当地势力和影响力最大的部族,贺氏也带着拓跋珪从贺兰部赶来投奔他们。而刘库仁对旧主仍尽忠侍奉,并招纳代国旧部施以仁爱。

小小年纪的拓跋珪,经历过太多的磨难,养成了早熟的性格,看起来气宇轩昂,不亢不卑。刘库仁很欣赏他,认为他不可能永远寄人篱下,一定会继承祖先的基业,并把它发扬光大。

这时候,北方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强大的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了。两年之后,前秦皇帝苻坚被反叛的羌族首领姚苌杀死。前秦政权分崩离析,臣服于他们的势力和部族也趁机脱离统治,中国北方陷入了更加混乱的状态,许多小政权分裂割据、相互攻伐不休。这正好给拓跋珪创造了机会。

身世显赫,成为首领

就在苻坚被杀的同一年,拓跋珪寄居的独孤部也发生了内乱,经过一番争斗之后,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成了独孤部的新首领。刘显也是个很有雄心壮志的人,他把目光投向了昔日联盟中的部族,想要恢复当年联盟的规模,并成为新的首领。但毕竟什翼犍才是当年的君主,而独孤部只是联盟成员之一,现在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已经十五岁了,他比刘显更有资格成为联盟的新首领。昔日什翼犍的余威仍然影响着人们,拓跋珪与生俱来的显赫出身就是对刘显最大的威胁。

刘显策划了暗杀拓跋珪的计划,但却被人悄悄通知了拓跋珪。于是拓跋珪迅速逃往贺兰部,这才保住了性命。

由于拓跋珪的号召力,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许多部族首领陆陆续续赶到了贺兰部。他们都是什翼犍在世时部落联盟的成员,其中许多人还是从刘显处投奔到这里来的。晋太元十一年(386),拓跋珪在族人的拥戴下自立,重继代王王位,建元“登国”。同年,改国号为“魏”,是为北魏建国的开始,拓跋珪成为北魏的开国之君。

但刘显并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他拥立了拓跋珪的叔叔、什翼犍的少子窟咄,想要借用窟咄的身世动摇拓跋珪的王位。拓跋珪向后燕寻求支援。后燕的国主是慕容垂,他的姑母正是拓跋珪的祖母。而窟咄依附的势力西燕,正是后燕的敌国。亲戚关系和利益关系加在一起,慕容垂坚定地站在拓跋珪一方。

晋太元十一年(386),拓跋珪在族人的拥戴下自立,重继代王王位,建元“登国”。

有了慕容垂的支持,拓跋珪打败了窟咄的军队。窟咄逃到铁弗部落,后被刘卫辰杀死。

由于窟咄的失败,刘显的力量也受到了影响。独孤部发生内乱,刘显的几个兄弟开始争夺权利。趁着这个机会,拓跋珪的魏军与慕容垂的后燕军联合出击,独孤部大败。刘显逃往西燕,独孤部的人口和财产都被燕魏联军瓜分。

晋太元十六年(391)冬天时,当年曾经被什翼犍打败的铁弗部卷土重来,进攻北魏南部地区,包围了拓跋珪。拓跋珪临危不乱,以少胜多,彻底击败刘卫辰,从此占有了河套地区。

与后燕决战

在年轻的首领拓跋珪的领导下,魏国的势力迅猛提升,很快成为中国北方势力强盛的大国。这让原本并不将其放在眼里的其他国家感到如芒在背。其中,以当时北方实力最强的后燕政权为甚。后燕由同为鲜卑族的慕容氏首领慕容垂建立,一度统治今天的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和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实力盛极中原。拓跋珪复国之初,曾臣服于后燕,但随着自身实力的壮大,两国之间一场决定谁是北方之主的决战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此时的慕容垂已是垂暮老人,国政由无能的太子慕容宝统理,各同姓藩王割据虎视,后燕危机四伏。北魏与后燕矛盾一触即发,而后燕为向魏国索要名马,扣押了拓跋珪的弟弟拓跋觚。拓跋珪拒绝给马,并与后燕绝交。这成为两国战争的导火索。

晋太元二十年(395),后燕首先挑起事端,慕容宝亲率八万大军攻魏。拓跋珪调集十余万军队迎击,并派人到后燕军中散布慕容垂已死的谣言。这一招果然正中后燕大军的要害,慕容宝等一干慕容族裔不知消息真假,个个心生不轨,军中遂分裂内讧起来。拓跋珪抓住机会,乘敌之弊,在参合陂(今山西阳高县东北)一战击溃敌军,生擒后燕七位藩王,俘虏降兵四五万之众。为防降兵哗变,拓跋珪下令将四五万的降兵尽数坑杀。

事已至此,后燕国君慕容垂只得拖着病体亲征魏国。慕容垂毕竟是身经百战的统帅,这次出兵要比前一次顺利得多。他们采取了秘密行军的方式,毫无声息就到了云中。当燕军的先锋部队到达平城时,拓跋珪正出巡在外,平城守将丝毫没有防备,仓促应战之后平城很快陷落。拓跋珪得到消息,一时间大为震动。

拓跋珪抓住机会在参合陂,一战击溃敌军,生擒后燕七位藩王,俘虏降兵四五万之众。

打了胜仗的慕容垂率军向平城进发,路上经过参合陂。在这个地方死难将士们的尸骨堆积如山,战场惨不忍睹,俨然成为后燕的梦魇之地。后燕的军队路过这里,全都悲愤难耐,一时间哭声震天。慕容垂早已重病在身,这次勉强出征只是为了报仇,眼前的惨状也让他大为震动,悲惭交织,以致心痛吐血,病情更加严重。队伍无法再向平城进发,只能撤回中山。不久之后,当燕军回撤至上谷时,慕容垂病逝在行军路上,慕容宝继位。

慕容垂一死,后燕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各藩王人人争位,相互攻杀,国力迅速衰弱下去,再也无力与北魏抗衡。拓跋珪乘势反扑,吞并后燕的大片领土。

公元398年,拓跋珪终于在群臣的劝进下宣布称帝,沿用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同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他下令效仿中原制度设置百官,还大力发展文化教育,设置五经博士,把文化水平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

血溅宫廷

拓跋珪一生都生活在刀光剑影中,阴谋与杀戮贯穿他的全部生命旅程,多年钩心斗角与紧张危险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他多疑暴虐的性格。拓跋珪经常吃一种叫作“寒食散”的药物。这种药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广泛流行,类似于后世的兴奋剂。服药之后,总是情绪激动,要么几天不吃饭,要么整夜无法入睡,经常喃喃自语,对着身边根本不存在的人说个不停。他还经常自己看一些占卜的书,又想要求仙炼药,为此整座西山都封闭起来专门用作取柴。等到药炼好的时候,总是先拿死囚来做实验,结果往往是一吃就死掉。即使这样,拓跋珪还是对求仙炼丹深信不疑,依然到处访求不止。

到人生的后期,拓跋珪的心理状况很不正常,情绪很不稳定。在位的最后一年里,北魏发生了一些天灾,这使拓跋珪更加焦躁不安,喜怒无常。由于过度紧张,他脾气也变得越来越诡异,不相信任何人,总觉得所有人都想要谋害自己。许多小事都会让他反应激烈,一个表情、一个脚步、一句平平常常的话,都会让他以为别人正在策划什么阴谋。有时大臣们来到他面前,他突然想起往日里不愉快的事情,当时就亲自动手把人杀死,尸体摆在天安殿的前面。

随心所欲的杀戮,让官员和百姓无不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拓跋珪最后是死在了自己儿子拓跋绍手里。

天赐六年十月(409年11月),此时皇次子拓跋绍十六岁,拓跋珪和拓跋绍的母亲贺氏之间产生了矛盾,将她囚禁起来打算处死。情急之下,贺氏托人带信给拓跋绍,让他赶紧来救自己。拓跋绍带着人连夜翻墙进宫,冲进拓跋珪居住的天安殿。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拓跋珪从梦中醒来,还没有等他找到武器,就已经被拓跋绍杀死。拓跋珪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读史学成语

刚愎自用:含贬义,意思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

例句:楚霸王项羽虽有拔山盖世之勇,由于刚愎自用,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