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五之煮

【题解】

本章共搜集文献一百三十一则,内容较为丰富,主要论述了自唐以来煎煮茶汤所用的水,以及在煎煮茶汤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火候、茶与水的比例、煎煮所用的器具、茶汤的调制、燃料的选择等方面。

本章多次论及水的重要性。如唐苏廙《仙芽传·作汤十六法》记载:“水,是掌管茶的命运之神。”明熊明遇《岕山茶记》记载:“烹茶时水的功劳最大。”明顾元庆《茶谱》记载:“煎茶的四个要诀,第一就是选择水。”因为水在煎煮茶汤的过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于是便产生一系列名人与水的故事。如南宋祝穆《事文类聚》记载:唐李德裕在朝当政时,有亲知出使京口,因为醉酒忘记取水,便从石头城下汲水以替代扬子江南零水,经李德裕品饮后而察觉的故事。

“汤有三大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捷辨。”关于烹茶煮水火候的把握,有三种辨别的方法:一是通过水性加以鉴别,称为内辨;二是通过水声加以鉴别,称为外辨;三是通过水气加以鉴别,称为气辨。

“投茶有序,无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夏宜上投,冬宜下投,春秋宜中投。”“夏先贮水入茶,冬先贮茶入水。”讲述了煮茶时茶与汤投放的先后顺序以及适宜的饮茶季节。

“三人以上,止热一炉。如五六人,便当两鼎炉,用一童,汤方调适。”即三个人以上,只需要加热一炉火即可。如果是五六个人,就应当用两个鼎炉,每一炉专用一名童子,调和烹煮和点茶。说明饮茶人数与火炉的数量之比。

煮水的火,不宜使用贱劣的树木、破败的器具,必须用坚实的木炭所烧的火才最好。

茶叶不适宜靠近阴暗的房间、厨房、喧哗的闹市、小儿啼哭的地方、性格粗野的人、奴仆相互吵闹的地方、酷热的书斋。说明贮茶的场所要不受外界影响。

唐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罍黄金罍(léi):古酒器。罍,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西江水:水名。陆羽故乡的河流名称,指湖北天门姜家河到截河口的汊水河段,古称“西江”。,曾向竟陵城下来竟陵城:古地名。今湖北天门。。”

【译文】

唐陆羽《六羡歌》写道:“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唐张又新《水记》张又新《水记》:即《煎茶水记》,一卷,唐张又新撰。这是一部关于评品水质的茶书。张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州)人。累官左司郎中。嗜茶,工诗。: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刘公讳伯刍:即刘伯刍(758?—818?),字素芝。洺州广平(今河北永年)人。元和十年(815)任刑部侍郎,知吏部选事。著有《刘伯刍集》。,于又新丈人行也丈人行:犹言父辈,长辈。《史记·匈奴列传》:“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自谓:‘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为学精博,有风鉴称风鉴:风度和鉴识。。较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井水第四,大明寺井水第五大明寺:在今江苏扬州西北蜀岗中峰上,东邻观音山。相传寺建于南朝宋大明间,故名。,吴淞江水第六吴淞江:古称吴江、松江,北宋后称吴淞江。鸦片战争后,上海开为通商港埠,上海境内的吴淞江称为苏州河。,淮水最下第七淮水:淮河古称。古人称淮河为淮,或称淮水。。余尝具瓶于舟中,亲挹而比之挹(yì):舀,酌。把液体盛出来。,诚如其说也。客有熟于两浙者两浙:浙东和浙西的合称。唐肃宗时析江南东道为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钱塘江以南简称浙东、以北简称浙西。宋代有两浙路。地辖今江苏长江以南及浙江全境。,言搜访未尽,余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桐庐江:指今浙江钱塘江干流自建德市梅城镇至桐庐县城一段。,至严濑严濑:即严陵濑,又称严子濑、严光濑。在今浙江桐庐西南富春山下钱塘江上。相传东汉严光(子陵)隐居于此,有严子钓台(严陵台)。,溪色至清,水味甚冷,煎以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鲜馥:清新香淳。,愈于扬子南零殊远。及至永嘉,取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不下:不次于,不亚于。,以是知客之说信矣。

【译文】

唐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原刑部侍郎刘伯刍先生,是我尊敬的长辈。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有风度和见识。他曾经比较了天下适合泡茶的水,共分为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井水第四,扬州大明寺井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河水最下品名列第七。我曾经携带水瓶乘船汲取这七种水,亲自品尝比对,确实像刘伯刍先生所言。有熟悉浙江水泉状况的朋友,说我搜访的不全,我曾记录下来。等我做永嘉刺史时,路过桐庐江,到严陵濑时,山溪水色非常清澈,水味特别寒冷,用来烹煎好茶,茶汤清新香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超过扬子江南零水多了。等到了永嘉,汲取仙岩瀑布的水煮茶,也不次于扬子江南零水,因此才知道朋友的说法确实可信。

陆羽论水,次第凡二十种: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虾蟆口水第四峡州:又作硖州。北周武帝改拓州置,治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夷陵区)。因扼三峡之口得名。隋大业初改置夷陵郡。唐武德二年(619)复为硖州。,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泉第八,唐州桐柏县淮水源第九唐州:唐贞观九年(635)改显州置,治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天宝初改置淮安郡,乾元初复名唐州。,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庐州:隋开皇初改合州置,治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大业初改为庐江郡。唐武德三年(620)复为庐州,天宝元年(742)复改庐江郡,乾元元年(758)又改庐州。,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金州: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梁州置,治西城县(今陕西安康)。因其地产金得名。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归州:唐武德二年(619)析夔州秭归、巴东两县置,治秭归县(今湖北秭归)。天宝初改为巴东郡,乾元初复为归州。,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商州:北周宣政元年(578)改洛州置,治上洛县(今陕西商洛商州区)。隋大业三年(607)改为上洛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商州。天宝、至德时复为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商州。,吴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天台山:山名。位于今浙江天台县城北,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柳州圆泉水第十八,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译文】

陆羽论水的等级,按照次序共分为二十种: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虾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泉水第八,唐州桐柏县淮水源第九,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吴淞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柳州圆泉水第十八,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以太冷。

唐顾况《论茶》顾况(约727—约820):字逋翁,自号华阳山人,行十二。苏州(今属江苏)人。唐诗人。另著有《顾况诗集》等。:煎以文火细烟,煮以小鼎长泉。

【译文】

唐顾况《论茶》记载:煎茶要用小火细烟,煮茶要用小鼎长泉。

苏廙《仙芽传》第九卷载《作汤十六法》谓苏廙(yì):唐代茶人。著有《十六汤品》,约成书于唐昭宗光化三年(900),是我国古代记述茶叶知识的重要文献。:汤者,茶之司命司命:指掌管生命的神。。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味同调矣。煎以老嫩言,凡三品;注以缓急言,凡三品;以器标者,共五品;以薪论者,共五品。一得一汤得一汤:指唐宋时煎茶恰到好处的茶汤。《清异录》卷四:“火绩已储,水性乃尽……盖一而不偏杂者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汤得一可建汤勋。”,二婴汤婴汤:指刚沸腾就断火,像婴儿未长成一样,还未到火候的沸水。《清异录》卷四:“薪火方交,水釜才炽,急取旋倾,若婴儿之未孩,欲责以壮夫之事,难矣哉。”,三百寿汤百寿汤:煎茶煮汤太久的过熟茶汤。《清异录》卷四:“百寿汤(一名白发汤),人过百息,水逾十沸,或以话阻,或以事废,始取用之,汤已失性矣。敢问皤鬓苍颜之大老,还可执弓挟矢以取中乎?还可雄登阔步以迈远乎?”,四中汤中汤:指注汤时缓急相宜不徐不疾煎成的茶汤。《清异录》卷四:“亦见夫鼓琴者也,声合中则意妙;亦见磨墨者也,力合中则色浓;声有缓急则琴亡,力有缓急则墨丧,注汤有缓急则茶败。欲汤之中,臂任其责。”,五断脉汤断脉汤:煎茶时断断续续注汤,不能一气呵成煮成的茶汤。《清异录》卷四:“断脉汤,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其形。若手颤臂亸,惟恐其深;瓶嘴之端,若存若忘,汤不顺通,故茶不匀粹。是犹人之百脉,气血断续,欲寿奚苟,恶弊宜逃!”,六大壮汤大壮汤:指汤多茶少注汤急泻之茶汤。《清异录》卷四:“大壮汤,力士之把针,耕夫之握管,所以不能成功者,伤于粗也。且一瓯之茗,多不二钱,茗盏量合宜,下汤不过六分。万一快泻而深积之,茶安在哉!”,七富贵汤富贵汤:以金银为茶具煎煮而成的茶汤。《清异录》卷四:“以金银为汤器,惟富贵者具焉。所以策功建汤业,贫贱者有不能遂也。汤器之不可舍金银,犹琴之不可舍桐,墨之不可舍胶。”,八秀碧汤秀碧汤:以玉石雕琢为茶具煎煮成的茶汤,因汤色秀碧而得名。《清异录》卷四:“秀碧汤,石凝结天地秀气而赋形者也,琢以为器,秀犹在焉,其汤不良,未之有也。”,九压一汤压一汤:以陶瓷茶具煮成之茶汤,其汤品质优良。《清异录》卷四:“压一汤,贵欠金银,贱恶铜铁,则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逸夫,品色尤宜。岂不为瓶中之压一乎?然勿与夸珍炫豪臭公子道。”,十缠口汤缠口汤:不择茶具煎就的劣质茶。《清异录》卷四:“缠口汤,猥人俗辈炼水之器,岂暇深择?钢铁铅锡,取热而已。夫是汤也,腥苦且涩。饮之逾时,恶气缠口而不得去。”,十一减价汤减价汤:未上釉陶制茶具煮成之茶汤。茶的品质再优良,也因茶具渗出土腥味而损害茶汤。《清异录》卷四:“减价汤,无油之瓦,渗水而有土气。虽御胯宸缄,且将败德销声,谚曰:‘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登高。’好事者幸志之。”,十二法律汤法律汤:按一定之规煎成的茶汤,如沃茶须用炭,水忌停沸,柴忌烟熏之类。《清异录》卷四:“法律汤,凡木可以煮汤,不独炭也。惟沃茶之汤非炭不可,在茶家亦有法律,水忌停,薪忌薰。犯律逾法,汤乖则茶殆矣!”,十三一面汤一面汤:指用烧剩的木柴或浮炭烧的茶汤,性浮而不实。《清异录》卷四:“一面汤,或柴中之麸火,或焚余之虚炭,木体虽尽而性且浮。性浮则汤有终嫩之嫌。炭则不然,实汤之友。”,十四宵人汤宵人汤:以干粪之类作燃料煎煮成的茶汤,严重影响茶味。《清异录》卷四:“宵人汤,茶本灵草,触之则败。粪火虽热,恶性未尽,作汤泛茶,减耗香味。”,十五贱汤贱汤:以竹枝、树枝之类作燃料煎煮成的茶汤。茶汤品质不良,一名贱汤。《清异录》卷四:“竹筿、树梢,风日干之,燃鼎附瓶,颇甚快意。然体性虚薄,无中和之气,为茶之残贼也。”,十六魔汤魔汤:用冒烟的燃料煎煮成的茶汤。古人以为烟最害茶味,为烹茶之大忌。《清异录》卷四:“魔汤,调茶在汤之淑慝,而汤最恶烟。燃柴一枝,浓烟蔽室,又安有汤耶?苟用此汤,又安有茶耶?所以为大魔。”

【译文】

苏廙《仙芽传》第九卷中所载《作汤十六法》写道:水,是掌管茶的命运之神。如果名茶用平常的水来煎煮,就与一般的茶味道一样了。煎茶如果以过与不过而言,共有三品;以注水的缓慢与急切而言,共有三品;以茶具为标准,共有五品;以煎茶所用的柴薪而言,共有五品。与之相应有:一得一汤,二婴汤,三百寿汤,四中汤,五断脉汤,六大壮汤,七富贵汤,八秀碧汤,九压一汤,十缠口汤,十一减价汤,十二法律汤,十三一面汤,十四宵人汤,十五贱汤,十六魔汤。

丁用晦《芝田录》丁用晦《芝田录》:一卷,唐丁用晦撰,笔记小说集。《郡斋读书志》云“总六百条”,今存仅四十余条。多为帝王、后妃、名臣、文人的轶事珍闻,往往褒其德政,显其仁义,如《粜米救旱》《兄弟讼财》。所记以人事为主,少有神怪,篇章短小而文风平实。丁用晦,唐末或五代时人。:唐李卫公德裕李卫公德裕: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因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著有《次柳氏旧闻》《文武两朝献替记》《会昌伐叛记》等。,喜惠山泉,取以烹茗。自常州到京,置驿骑传送驿骑:驿马。,号曰“水递”。后有僧某曰:“请为相公通水脉。盖京师有一眼井与惠山泉脉相通,汲以烹茗,味殊不异。”公问:“井在何坊曲坊曲:泛指街巷。?”曰:“昊天观常住库后是也昊天观:道观名。位于唐长安城保宁坊。唐高宗显庆元年(656)为太宗追福而立此观。常住: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简称常住。。”因取惠山、昊天各一瓶,杂以他水八瓶,令僧辨晰辨晰:辨别清楚。。僧止取二瓶井泉,德裕大加奇叹奇叹:惊奇赞叹。

【译文】

丁用晦《芝田录》记载:唐李德裕喜欢惠山泉水,不远千里汲取烹茶。从常州到京城长安,设置驿马进行传送,号称“水递”。后来有个僧人说:“我恳请为相公打通水脉。京城有一眼井与惠山泉脉相通,这样从京师井中汲水烹茶,味道与惠山泉水没有差别。”李德裕问:“井在哪个街巷?”僧人回答说:“昊天观常住库后面就是。”李德裕于是就取来惠山泉水、昊天观的井水各一瓶,混杂以其他地方的泉水八瓶,令僧人辨别清楚。僧人只取了惠山泉水、昊天观的井水,李德裕大加赞叹。

《事文类聚》《事文类聚》:类书,宋祝穆撰。祝穆将平生读书笔记,仿《艺文类聚》《初学记》体例,整理成此书。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每集各分总部,而附以子目,凡分四十八部,八百八十五子目。祝穆,原名丙,字和父,一作和甫。建宁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另著有《性理大全》《方舆胜览》等。:赞皇公李德裕居廊庙日赞皇公李德裕:因李德裕为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故称。廊庙:殿下屋和太庙。此指朝廷。,有亲知奉使于京口亲知:亲戚朋友。京口:古地名。今江苏镇江。,公曰:“还日,金山下扬子江南零水与取一壶来。”其人敬诺敬诺:恭谨应答之词。犹言遵命。。及使回举棹日举棹(zhào):乘船。,因醉而忘之,泛舟至石城下方忆,乃汲一瓶于江中,归京献之。公饮后,叹讶非常叹讶:惊叹。,曰:“江表水味有异于顷岁矣顷岁:往年。,此水颇似建业石头城下水也建业:古地名。今江苏南京。。”其人即谢过谢过:承认错误,表示歉意。,不敢隐。

【译文】

祝穆《事文类聚》记载:唐赞皇公李德裕在朝当政时,有亲知奉命出使京口,李德裕说:“回来的时侯,请给我取一壶金山下扬子江南零水。”那个人恭敬答应。等到出使完乘船回乡的那天,因为醉酒而忘记了,行船到南京石头城下才想起来,于是从长江中汲取了一瓶水,回到京城献给李德裕。李德裕品饮后,非常惊讶,说:“江表的水味跟往年不一样了,此水很像南京石头城下的水。”那个人当即表示歉意,不敢有所隐瞒。

《河南通志》《河南通志》:河南地方志。:卢仝茶泉在济源县济源县:隋开皇十六年(596)析轵县置,属怀州。治所即今河南济源。大业初属河内郡。唐属孟州。。仝有庄,在济源之通济桥二里余,茶泉存焉。其诗曰:“买得一片田,济源花洞前。”自号玉川子,有寺名玉泉。汲此寺之泉煎茶,有《玉川子饮茶歌》,句多奇警奇警:指文字或言论含义新颖、深切。

【译文】

《河南通志》记载:卢仝茶泉在济源县。卢仝有一处住宅,在济源县通济桥二里多的地方,茶泉就保存在那里。卢仝《将归山招冰僧》诗写道:“买得一片田,济源花洞前。”他自号玉川子,有寺名叫玉泉。卢仝汲取玉泉寺的泉水煎茶,有《玉川子饮茶歌》,诗句文字大多新颖、深切。

《黄州志》:陆羽泉在蕲水县凤栖山下蕲水县:唐天宝元年(742)改兰溪县置,属蕲春郡。治所即今湖北浠水。乾元元年(758)属蕲州。,一名兰溪泉,羽品为天下第三泉也。尝汲以烹茗,宋王元之有诗宋王元之有诗:即宋王禹偁《陆羽泉茶》诗。王元之,即王禹偁(chēng,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著有《小畜集》等。

【译文】

《黄州志》记载:陆羽泉在蕲水县凤栖山下,又叫兰溪泉,陆羽品评为天下第三泉。我曾汲取此泉水来烹茶,宋王禹偁有《陆羽泉茶》诗记述。

无尽法师《天台志》无尽法师《天台志》:即无尽法师《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首有王孙熙、虞淳熙、屠隆、顾起元序及传灯自序,下列山名考、山源考、山体考、形胜考、山寺考等,体例简略,记述颇为详备。无尽法师(1553—1627),又名释传灯,俗姓叶,号无尽,别号有门。衢州龙游(今属浙江)人。明代名僧,后定居幽溪高明寺,为佛教天台宗第十九世祖师。另著有《幽溪别志》等。:陆羽品水,以此山瀑布泉为天下第十七水。余尝试饮,比余豳溪、蒙泉殊劣豳(bīn)溪:水名。在今浙江金华至括苍山道上。蒙泉:泉名。应在浙江天台山附近,具体不详。。余疑鸿渐但得至瀑布泉耳。苟遍历天台,当不取金山为第一也。

【译文】

无尽法师《天台志》记载:陆羽品评天下泉水,以天台山瀑布泉为天下第十七水。我曾试饮,觉得比豳溪、蒙泉的水质差很多。我怀疑陆羽只到过瀑布泉而已。如果他遍游天台山,应当不会取金山下扬子江南零水为天下第一了。

《海录》《海录》:即《海录碎事》,二十二卷,宋叶廷珪撰。每条标目一至四字,其注亦不过三数语,故原名《一四录》,后改今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事多新奇,博观约取,简而有要,虽随笔记录不免疏误,终较他本为善。叶廷珪,一作庭珪,字嗣忠,号翠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一说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绍兴中,累官太常寺丞,迁兵部郎中。另著有《尚香谱》等。:陆羽品水,以雪水第二十,以煎茶滞而太冷也。

【译文】

叶廷珪《海录碎事》记载: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把雪水列为第二十,因为用雪水来煎茶易凝滞而且太冷。

陆平泉《茶寮记》陆平泉《茶寮记》:一卷,明陆树声撰。又称《煎茶七类》,全书约五千余字,分人品、品泉、烹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七则。陆树声(1509—1605),本姓林,字与吉,号平泉。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历官编修,太常寺卿,官至礼部尚书。善诗文,工书法。另著有《平泉题跋》《汲古丛语》《耄余杂识》《长水日钞》《陆学士杂著》《陆文定公集》等。:唐秘书省中水最佳秘书省:官署名,南北朝时梁置秘书省,监掌经籍图书等事,领著作局。,故名秘水。

【译文】

陆树声《茶寮记》记载:唐代秘书省中的泉水最好,所以称为秘水。

《檀几丛书》:唐天宝中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稠锡禅师名清晏,卓锡南岳涧上卓锡: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泉忽迸石窟间,字曰真珠泉。师饮之,清甘可口,曰:“得此瀹吾乡桐庐茶桐庐茶:浙江桐庐县所产茶叶的统称。唐陆羽《茶经》云:“睦州生桐庐县山谷,与衡州同。”,不亦称乎!”

【译文】

王晫《檀几丛书》记载:唐天宝年间,有一位稠锡禅师,名叫清晏,居住在南岳衡山涧上,泉水忽然从石窟间迸发出来,有字为真珠泉。禅师品饮之后,感觉清凉甘甜,十分可口,说:“用此泉水冲泡我家乡的桐庐茶,不是很适合吗!”

《大观茶论》:水以轻清甘洁为美,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络迸跃为度鱼目:古人将烹茶煮汤将沸时水中冒出的气泡称“鱼目”。连络迸跃:指气泡连缀在一起不断冒出。

【译文】

宋徽宗《大观茶论》记载:品评泉水以轻盈、清澈、甘甜、洁净为好,烹煮茶水以刚烧开沸腾如鱼目、蟹眼般连缀在一起不断冒出气泡为最好。

《咸淳临安志》《咸淳临安志》:原一百卷,今存九十六卷,宋潜说友撰,南宋地方志。前十五卷为行在所录,记载皇城及中央官署。十六卷以下为府志,分列疆域、山川、诏令、御制等二十门。以《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为基础,加以扩充。征材宏富,考辩精审,叙述详明,附以皇城、京城、府署、浙江(钱塘江)、西湖、各县境、山川等地图,为南宋地方志中佳作。潜说友(?—1277),字君高。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宋方志学家。:栖霞洞内有水洞,深不可测,水极甘洌。魏公尝调以瀹茗魏公:即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同安(今福建厦门)人,后徙丹阳(今属江苏)。宋徽宗时进太子太保,封赵郡公,卒,赠魏国公。于文学、天文、药物、机械制造等方面均有造诣。著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图经本草》等。。又莲花院有三井,露井最良,取以烹茗,清甘寒洌寒洌:极冷。,品为小林第一。

【译文】

潜说友《咸淳临安志》记载:栖霞洞内有个水洞,深不可测,泉水极为甘美清澄。苏颂曾用此水煎茶。另外莲花院中有三口井,其中露井水质最好,汲取用来煮茶,清甜甘美寒凉,被品评为小林第一。

《王氏谈录》《王氏谈录》:一卷,宋王洙述、其子王钦臣录。该书凡九十九则,多论经史,间及杂事。其考经史疑义,多有识见。末附嘉祐前人所作《编录观览书目》一篇,系王洙所录而跋之。王洙(997—1057),字原叔。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官至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公言茶品高而年多者,必稍陈陈:时间久。。遇有茶处,春初取新芽轻炙,杂而烹之,气味自复在。襄阳试作襄阳:即米芾(1051—1107),一作米黼,字元章,自号无碍居士等,世称米南宫、米襄阳。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徙襄阳(今属湖北),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甚佳,尝语君谟,亦以为然。

【译文】

王洙《王氏谈录》记载:先生谈及名茶品质高而年代久的,必须贮藏时间稍微长一些。遇到出产茶叶的地方,开春采摘刚萌发的茶芽轻轻烘焙,与陈茶放到一起烹煮,香味自然还在。米芾以此方法试验,效果很好,曾告诉蔡襄,蔡襄也认为是这样。

欧阳修《浮槎水记》欧阳修《浮槎水记》:即《浮槎山水记》,宋代茶文,欧阳修撰,见《居士集》卷四〇。: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浮槎:即浮槎山,又名浮阇山、浮巢山。在今安徽肥东县东,与巢湖接界。《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六“慎县”条:“浮阇山亦名浮槎山,在县东南四十五里。”,较其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又新所失多矣。陆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乳泉:甘美而清洌的泉水。漫流:随意流淌。。”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译文】

欧阳修《浮槎山水记》记载:浮槎山与龙池山都在庐州境内,龙池山水的味道远不如浮槎山的。而张又新《煎茶水记》以龙池山的水为第十,浮槎山的水却被舍弃而没有记录,由此可见张又新《煎茶水记》缺漏很多。陆羽就不是这样,他品评天下水说:“山水最好,江水其次,井水最差,山水、甘美而清洌的泉水、石池随意流淌的水最好。”其言语虽然简略,然而对于品评水已经比较全面了。

蔡襄《茶录》: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煮时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去声。一两重即止。乃以钤钳之,用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译文】

蔡襄《茶录》记载:茶饼如果贮存一年以上,那香气、色泽、味道都陈旧了。烹煮时先放到干净的器皿中用沸汤浸泡,刮去表面的膏油,油,去声。刮掉一两层即可停止。用茶钤夹起,用微火烤干,然后碾成碎末。如果是当年的新茶,就不用这种方法了。

碾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如经宿则色昏矣。

【译文】

碾茶时,先用干净的纸紧密包扎起来捶碎,然后放入茶碾中反复压碾。其要领在于刚碾出的茶末色泽鲜白,如果是隔夜碾出的茶末,则色泽昏暗。

碾毕即罗。罗细则茶浮,粗则沫浮。

【译文】

碾茶完毕立即用茶罗筛成碎末。茶罗过细,烹茶时茶末就浮于水面;茶罗过粗,烹茶时水沫就会浮在茶上。

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译文】

烹茶时煮水最难把握,水温达不到火候,投入茶末后就会漂浮在水面;火候过了,茶末就会沉底。前人所谓的蟹眼,就是火候过了。况且水在茶瓶中烹煮水温变化难以辨别,所以说候汤最难。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建人谓之云脚、粥面。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校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相去:相差,相距。

【译文】

点茶时茶和水要保持一定比例,如果茶少水多,就会使云脚涣散;水少茶多,就会使茶汤表面凝聚。建安人称点茶后茶汤表面的幻象为云脚、粥面。用茶匙取茶末一钱放入茶盏,先注入开水调和均匀。再添开水,同时用茶筅来回搅动。茶盏中注水四分就停止,看其面色鲜白,着盏处没有水痕最好。建安人斗茶时,以水痕先退的为负,水痕耐久的为胜,所以比较胜负的说法,叫做相差一水两水。

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也。若烹点之际,又杂以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译文】

茶叶有天然的香味,然而进贡的茶叶往往添加少量的龙脑香和茶膏,想增加茶的香味。建安民间的斗茶品茗,都不添加香料,担心会侵夺茶叶原有的香味。如果是烹煮点茶时,又掺杂以珍贵果品、香草,那么侵夺茶叶原有的香味就更加严重,的确不应当使用。

陶穀《清异录》: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沙门:出家佛教徒的总称。此指僧人。,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幻茶:古代一种冲茶的技术。,如并点四瓯,共一首绝句,泛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尔唾手:比喻极易。。檀越日造门檀越:施主。造门:登门造访。,求观汤戏。全自咏诗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译文】

陶穀《清异录》记载:注汤点茶时能够使茶水表面幻化出各种物象,这是茶匠通于神灵的技艺。僧人福全生于山东金乡,成长于盛产茶叶的地方,能在注汤时将茶幻化成一句诗,如果同时注四盏茶,合成一首绝句,浮于茶汤的表面。幻化其他小物件,唾手而得。每天都有施主登门造访,请求观赏汤戏。福全自己咏诗道:“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茶至唐而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须臾:瞬间。,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译文】

茶事到唐朝而开始兴盛。近代有人在点汤击拂时运用茶匙,另外施展决妙窍门,使茶汤表面茶纹水脉幻化成各种物象,如禽兽、虫鱼、花草之类,精致小巧如同绘画,但瞬间就散失净尽,这就是茶的变化。当时人称为茶百戏。

又有漏影春法漏影春法:五代、宋初以干果、蜜饯之类入茶煎点的茶艺。。用缕纸贴盏,糁茶而去纸糁(sǎn):散落,洒上。,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鸭脚:银杏树的别名。树叶似鸭掌状,故称。此指银杏的果实,白果。,沸汤点搅。

【译文】

还有一种漏影春的煮茶方法。用剪好的缕纸贴到茶盏上,把茶洒上,然后把纸去掉,伪装成花的样子。另外用荔枝的果肉为叶,松子、白果之类珍贵物品为花蕊,点汤击拂。

《煮茶泉品》:予少得温氏所著《茶说》注1,尝识其水泉之目,有二十焉。会西走巴峡会:恰巧,正好。巴峡:指巴县以东江面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即《华阳国志·巴志》所称的巴郡三峡。,经虾蟆窟;北憩芜城憩:休息。芜城:汉广陵城的别称。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之蜀冈。秦、汉于此置广陵县,汉为广陵国治。晋以后因竟陵王诞之乱,城邑荒芜,故曰芜城。,汲蜀冈井蜀冈井:古代名井。在今扬州大明寺。宋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之二:“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王注引次公曰:“竹西寺,山上有井,其水味如蜀江,号曰蜀冈,故先生谓之为乡味。”;东游故都故都:昔日的国都。此指金陵,即今江苏南京。,绝扬子江绝:横渡。;留丹阳,酌观音泉酌:舀取。;过无锡,慧山水注2。粉枪末旗粉枪末旗:茶叶的一种。茶叶初生如针且有白毫,谓之粉枪;渐长而展开如旗,则曰末旗。,苏兰薪桂苏兰薪桂:把木兰和桂树作为柴火。苏,薪草,柴火。,且鼎且缶,以饮以歠歠(chuò):饮,喝。,莫不瀹气涤虑瀹(yuè):疏导。,蠲病析酲蠲(juān)病:驱除疾病。析酲(chénɡ):醒酒,解酒。,祛鄙恡之生心鄙恡(lìn):即鄙吝。形容心胸狭窄。生心:出自内心,产生于心中。,招神明而还观神明:谓人的精神、心思。。信乎!物类之得宜,臭味之所感臭味:气味。,幽人之佳尚佳尚:赞美。,前贤之精鉴,不可及已。

注1 温氏所著《茶说》:即温庭筠《采茶录》。全书一卷,现只存辨、嗜、易、苦、致五类六则。温庭筠(约812—约870),一作廷筠,又作庭云,本名歧,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今属山西)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另著有《乾子》《学海》《握兰集》《金筌集》《汉南真稿》等。

注2 (jū):汲取。

【译文】

叶清臣《煮茶泉品》记载:我年轻时得到温庭筠所著《采茶录》,曾记得他谈到泉水的名目大约有二十种。后来恰巧碰上向西游历到达巴峡,经过虾蟆窟;向北游历曾在芜城小住,汲取蜀冈井水;向东游历金陵故都,横渡扬子江;在丹阳逗留时,酌取丹阳观音寺泉水;经过无锡时,汲取惠山寺泉水。将茶叶碾成细末,把木兰和桂树作为柴火,用鼎或者缶作为茶器,烹点品饮,我们无不疏导气息,清除烦扰,除病解酒,祛除发自内心的卑鄙吝啬的想法,招致神明正确达观的精神。应当相信!万物的相得益彰,气味的感应而发,幽雅隐士的赞美,以往贤人高明的品鉴,我们实在是无法企及。

昔郦元善于《水经》郦元善于《水经》:即郦道元《水经注》,四十卷。为注释《水经》并记述全国河道水系的历史地理专著。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另著有《本志》《七聘》等。,而未尝知茶;王肃癖于茗饮王肃(464—501):字恭懿。琅邪郡临沂(今属山东)人。北魏名臣。,而言不及水。表是二美,吾无愧焉无愧:谓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译文】

从前郦道元精于注《水经》,然而不曾通晓茶事;王肃嗜好饮茶,然而却没有谈论水品。通晓茶事、谈论水品这两种美事我都不逊色。

魏泰《东轩笔录》魏泰《东轩笔录》:十五卷,宋魏泰撰。所述内容涉及北宋前六朝的史事及人物轶闻。魏泰,字道辅,号溪上丈人,又号临汉隐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另著有《括异志》《志怪集》《倦游录》等。:鼎州北百里有甘泉寺鼎州: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朗州置,治所在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在道左,其泉清美,最宜瀹茗。林麓回抱林麓回抱:犹山林环抱。,境亦幽胜幽胜:幽静而优美。。寇莱公谪守雷州寇莱公:即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官至宰相,封莱国公。仁宗时追谥“忠愍”。著有《寇忠愍诗集》等。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或守边。,经此酌泉,志壁而去。未几丁晋公窜朱崖窜:放逐。朱崖:地名。今海南琼山东南。后泛指边疆地区。,复经此,礼佛留题而行礼佛:顶礼于佛,拜佛。。天圣中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范讽以殿中丞安抚湖外范讽:字补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曾献《东封赋》,被任为平阴知县。举进士,又通制淄州、郓州等地。后升天章阁待制知青州,又召至京师任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殿中丞:宋殿中省丞简称,元丰改制前为文臣寄禄官;元丰新制易为奉议郎,然殿中丞未及复职;至徽宗朝崇宁始复其职。正八品。安抚:即安抚使。官名。宋代为掌管一方军民两政之官,称安抚使,或称经略安抚使。常由知州、知府兼任。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时称安抚大使。,至此寺睹二相留题,徘徊慨叹,作诗以志其旁曰:“平仲酌泉方顿辔,谓之礼佛继南行。层峦下瞰岚烟路,转使高僧薄宠荣。”

【译文】

魏泰《东轩笔录》记载:鼎州北一百里处有甘泉寺,在道路左边,泉水清澈甘美,最适合烹茶。这里山林环抱,环境幽静而优美,最适合煮茶。寇准被贬雷州时,经过此地,品饮了泉水,题壁后离去。不久丁谓被放逐到朱崖,又经过此地,祭拜佛像后留下题记而行。天圣年间,范讽以殿中丞的身份出任湖南安抚使,到甘泉寺看见二位丞相留下的题诗,徘徊良久,感慨万分,作诗题在旁边道:“平仲酌泉方顿辔,谓之礼佛继南行。层峦下瞰岚烟路,转使高僧薄宠荣。”

张邦基《墨庄漫录》张邦基《墨庄漫录》:十卷,宋张邦基撰。书前自序称“归耕山间……性喜藏书,随所寓榜曰‘墨庄’,故题其首曰《墨庄漫录》”。该书记杂事,诸如异闻传说、文物古器、奇花异草乃至朝廷经济、国家户口,随笔而记,不分门类。张邦基,字子贤。宋高邮(今属江苏)人。:元祐六年七夕日元祐六年:1091年。元祐,宋哲宗年号(1086—1094)。,东坡时知扬州知扬州:任扬州知府。,与发运使晁端彦、吴倅晁无咎晁端彦(1035—1095):字美叔。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仁宗嘉祐四年(1059)与苏轼同登进士第,与苏轼交好。吴:苏州。倅(cuì):副,辅助的。晁无咎:即晁补之(1051—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鸡肋集》《琴趣外编》等。,大明寺汲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二水校其高下,以塔院水为胜。

【译文】

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元祐六年七夕那天,苏东坡正担任扬州知府,与发运使晁端彦、苏州同知晁补之,在大明寺汲取塔院西廊的井水,与下院蜀井的井水比较高下,结果以塔院西廊的井水为好。

华亭县有寒穴泉华亭县:古县名。唐天宝十载(751)析嘉兴、海盐、昆山三县地置。即今上海松江区。,与无锡惠山泉味相同,并尝之不觉有异,邑人知之者少邑人:同邑的人。此指当地人。。王荆公尝有诗云:“神震冽冰霜,高穴雪与平。空山渟千秋渟(tíng):止,不动。,不出呜咽声。山风吹更寒,山月相与清。北客不到此,如何洗烦酲烦酲(chéng):形容内心烦躁或激动,有如酒醉。。”

【译文】

华亭县有寒穴泉,与无锡惠山泉水味相同,一同品尝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当地人知道的很少。王安石曾有诗写道:“神震冽冰霜,高穴雪与平。空山渟千秋,不出呜咽声。山风吹更寒,山月相与清。北客不到此,如何洗烦酲。”

罗大经《鹤林玉露》罗大经《鹤林玉露》:史料笔记,十八卷,宋罗大经撰。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序》中自谓:“余闲居无营,日与客清谈鹤林之下。或欣然会心,或慨然兴怀,辄令童子笔之。久而成编,因曰《鹤林玉露》。”取杜甫诗“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之意,定书名为《鹤林玉露》。该书分条记事,包括朝野典故、名人轶事、历史事件、街谈巷议、诗文品评等,大体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余同年友李南金云同年:古代科举考试同科中式者之互称。李南金:字晋卿,自号三谿冰雪翁。乐平(今属江西)人。:《茶经》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之节节:关键环节。。然近世瀹茶,鲜以鼎,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又陆氏之法,以未就茶,故以第二沸为合量而下合量:适当。。未若今以汤就茶瓯瀹之,则当用背二涉三之际为合量也背二涉三:古代点茶法。即当水烧过二沸刚到三沸时,立即停火冲茶。。乃为声辨之诗曰:“砌虫唧唧万蝉催砌虫:台阶下面的虫、蝉。,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磁杯缥色:淡青色。。”其论固已精矣。然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欲老。盖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若声如松风涧水而遽瀹之,岂不过于老而苦哉。惟移瓶去火,少待其沸止而瀹之,然后汤适中而茶味甘。此南金之所未讲也。因补一诗云:“松风桂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译文】

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我同年考中进士的好友李南金说:陆羽《茶经》分别以鱼目、涌泉、连珠为煮水的关键步骤。然而近来煎茶煮水,很少用鼎和,改用茶瓶煮水,难以观察把握。应以煮水的声音来辨别一沸、二沸、三沸。又按陆羽的煮水方法,没有把茶投入茶,所以第二沸投入茶末最为适当。如果按照今天的泡茶方法,就应当在水烧过二沸刚到三沸时停火冲茶最为适当。于是写下一首专为声辨的《茶声》诗:“砌虫唧唧万蝉催,忽有千车捆载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磁杯。”其论述固然已经很精到了。然而泡茶的方法,煮水要嫩不要老。因为水嫩而茶味甘甜,水老则茶味苦涩。如果煮水声如松风声起、涧水流淌时立即泡茶,岂不是水又老而茶味又苦涩吗?只有立即移走茶瓶,熄火,等待水沸停止后再冲泡,然后煮水老嫩适中而茶味甘甜。这是李南金所没有讲到的。因而我又补充一首《茶声》诗写道:“松风桂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赵彦卫《云麓漫钞》赵彦卫《云麓漫钞》:十五卷,宋赵彦卫著。该书是赵彦卫佐吴门幕时所作,初刻本十卷,名《拥炉闲纪》。开禧二年(1206),赵彦卫知新安郡时重刻,增补五卷。当时因为《避暑录话》刚刚出版,此书名“似与之为对”,所以改名为《云麓漫钞》。内容主要为典章、名物、经史杂考及宋代掌故遗事。其中所记宋代迎送金使的经费,及韩世忠、岳飞士兵抗金情况,较有史料价值。赵彦卫,字景安,宋宗室。浚仪(今河南开封)人。:陆羽别天下水味,各立名品名品:名位品级。,有石刻行于世。《列子》云孔子“淄渑之合,易牙能辨之”《列子》:八卷。相传战国时列御寇撰。原书已佚,今所见《列子》八卷是经晋人张湛整理注释后所传。该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亦作列圄寇、列圉寇,后人尊称为列子,或称为子列子。淄渑:淄水和渑水的并称。皆在今山东。相传二水味各不同,混合之则难以辨别。易牙:人名。又称狄牙、雍巫。春秋时齐桓公宠臣,长于调味,善逢迎,传说曾烹其子为羹以献桓公。后多以指善烹调者。。易牙,齐威公大夫齐威公: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宋人因钦宗名桓,故改“齐桓公”为“齐威公”。。淄渑二水,易牙知其味,威公不信,数试皆验。陆羽岂得其遗意乎遗意:前人或古代事物留下的意味、旨趣。

【译文】

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陆羽辨别天下水味,各立名位品级,各地都有石刻传世。《列子》记载:孔子说“淄水与渑水混合放在一块儿,易牙能够辨别”。易牙是齐桓公时大夫。淄水和渑水,易牙能分辨出水味的差别,齐桓公不相信,经过数次试验,结果都是如此。陆羽难道也得到了易牙留下的旨趣吗?

《黄山谷集》:泸州大云寺西偏崖石上泸州大云寺:在今四川泸州市郊忠山滴乳崖下。始建于宋,元代废圯,清代重修。现存殿宇两重,有木桥相连。旁有清光绪年间书法家黄云鹄凿建的石室寺,后名“云谷洞”,竖碑刊“涪翁小像”并题记,壁上原塑有“文王百子图”。寺前有瀑布,从崖顶泻下,形成弯曲溪流,风景清幽。西偏:西侧。,有泉滴沥,一州泉味皆不及也。

【译文】

黄庭坚《黄山谷集》记载:泸州大云寺西侧的崖石上,有泉水滴沥,一州所有泉水的味道都比不上此泉。

林逋《烹北苑茶有怀》林逋(bū,967—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建溪春:宋代对产于建州春茶的喻称。。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故人。”

【译文】

林逋《烹北苑茶有怀》诗写道:“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人间绝品应难识,闲对《茶经》忆故人。”

《东坡集》:予顷自汴入淮泛江顷:近来。,溯峡归蜀,饮江淮水盖弥年弥年:经年,终年。。既至,觉井水腥涩,百余日然后安之。以此知江水之甘于井也,审矣审:真实,确实。。今来岭外岭外:指五岭以南地区。,自扬子始饮江水,及至南康南康:今江西赣州南康区。,江益清驶清驶:水清流疾。,水益甘,则又知南江贤于北江也。近度岭入清远峡度:越过。清远峡:又称飞来峡、中宿峡。在今广东清远东北。,水色如碧玉,味益胜。今游罗浮罗浮:即罗浮山,又称东樵山。在今广东惠州博罗县。,酌泰禅师锡杖泉锡杖泉:古代名泉。在广东博罗县西北,罗浮山小石楼下。梁大同中,景泰禅师曾驻锡于此。,则清远峡水又在其下矣。岭外惟惠州人喜斗茶惠州:北宋天禧五年(1021)改祯州为惠州,治归善县(今广东惠州)。属广南东路。,此水不虚出也!

【译文】

苏轼《东坡集》记载:我近来从京师开封经汴水入淮河,进而泛长江沿着三峡逆流而上回到四川,终年饮用长江和淮河的水。到了这里,感觉井水的味道非常腥涩,直到百余天后才适应。由此可知江水比井水甘甜,确实如此。现在来到岭南,从扬子江开始饮用江水,到了南康,江水愈加水清流疾,水也更为甘甜,由此可知南方的江水比北方的江水更好。最近越过五岭来到清远峡,水的颜色犹如碧玉,水味更好。如今游览到了罗浮山,酌取景泰禅师锡杖泉水,那清远峡的水又在其下了。岭南只有惠州人喜欢比试茶的优劣,可见此水没有白流啊!

惠山寺东为观泉亭,堂曰漪澜,泉在亭中,二井石甃相去咫尺石甃(zhòu):石砌的井壁。咫尺:形容距离近。,方圆异形。汲者多由圆井,盖方动圆静,静清而动浊也。流过漪澜,从石龙口中出,下赴大池者,有土气,不可汲。泉流冬夏不涸,张又新品为天下第二泉。

【译文】

无锡惠山寺东面是观泉亭,堂名为漪澜,泉水就在亭中,两口井距离很近,一圆一方形态各异。人们多汲取圆井里的水,因为方井里的水是流动的而圆井里的水是静止的,静止的水显得清澈而流动的水显得浑浊。泉水流过漪澜亭,从石制的龙口中出来,往下流到大池的水,就有泥土的气息,不可汲取饮用。泉水整年不干涸,张又新品评为天下第二泉。

《避暑录话》《避暑录话》:或作《石林避暑录》《乙卯避暑录》,二卷,宋叶梦得撰。该书原为消夏而作,故其间多言消遣之法及教训子孙之语。所记北宋故实及士人轶闻,往往详于他书,有裨于史学。书中关于唐宋科举、职官等典制的记载,对研究古代文化有参考价值。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迁居湖州乌程(今属浙江)。因定居吴兴弁山时,家有石林园,故号石林居士。另著有《石林诗话》《石林奏议》《石林燕语》等。:裴晋公诗云裴晋公:即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累官至宰相。元和十二年(817),因亲自督师攻破蔡州,平定淮西有功,被封为晋国公。著有《书仪》等。:“饱食缓行初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脱巾斜倚绳床坐绳床:又称胡床、交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以板为之,并用绳穿织而成。,风送水声来耳边。”公为此诗必自以为得意,然吾山居七年,享此多矣。

【译文】

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裴度有诗写道:“饱食缓行初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他作这首诗的时候一定颇为得意,然而我在山里居住了七年,享受这种生活已经很久了。

冯璧《东坡海南烹茶图》诗冯璧(1162—1240):字叔献,别字天粹。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历大理丞,治书侍御史。以同知集庆军节度使致仕。《东坡海南烹茶图》:宋代茶画。状写苏轼在流放海南期间烹茶的情景,反映了他虽苦却能甘之若饴,安之若素的乐观人生态度。:“讲筵分赐密云龙讲筵(yán):特指天子的经筵。,春梦分明觉亦空。地恶九钻黎火洞地恶:此指海南自然条件差。九钻黎火洞:苏轼谪居于海南儋州约有三年时间(1097—1100),住在黎洞(简陋的房屋)中,九钻,是说多次改火。钻,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树木种类不同,故有“改火”之称。,天游两腋玉川风天游:谓放任自然。两腋玉川风:苏轼有像唐代卢仝嗜茶的习惯。。”

【译文】

冯璧《东坡海南烹茶图》题诗中写道:“讲筵分赐密云龙,春梦分明觉亦空。地恶九钻黎火洞,天游两腋玉川风。”

《万花谷》:黄山谷有《井水帖》云《井水帖》:全名《从人乞扬华店井水帖》。:“取井傍十数小石,置瓶中,令水不浊。”故《咏慧山泉》诗云“锡谷寒泉椭音妥。石俱”是也锡谷寒泉:即惠山泉。。石圆而长曰椭,所以澄水。

【译文】

《锦绣万花谷》记载:黄庭坚《从人乞扬华店井水帖》写道:“取井旁十几颗小石子放在瓶中,可以使水不浑浊。”所以《咏慧山泉》诗中有“锡谷寒泉椭椭,读音为妥。石俱”的句子。石头圆而长称为椭,用以澄清水质。

茶家碾茶,须碾着眉上白,乃为佳。曾茶山诗云曾茶山:即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徙河南(今河南洛阳)。:“碾处须看眉上白,分时为见眼中青。”

【译文】

制茶人家碾茶,必须碾到眉毛现出白色,才称为最好。曾几诗中写道:“碾处须看眉上白,分时为见眼中青。”

《舆地纪胜》《舆地纪胜》:二百卷,宋王象之编著。南宋地理总志,约宝庆三年(1227)成书。该书以南宋十六路版图,宝庆以前建置为标准,叙述当时一百六十六个府、州、军、监的地理胜状,分府州沿革、县沿革、风俗形胜、景物、古迹、官吏、人物、仙释、碑记、诗、四六等目。所载多南宋事,内容丰富。王象之(1163—1230),字仪父,一作肖父。南宋婺州金华(今浙江磐安)人。宋地理学家。:竹泉,在荆州府松滋县南松滋县:今湖北松滋。。宋至和初至和:宋仁宗年号(1054—1056)。,苦竹寺僧浚井得笔浚井:淘井以疏通水源。浚,疏通。。后黄庭坚谪黔过之黔:贵州的别称。,视笔曰:“此吾虾蟆碚所坠。”因知此泉与之相通。其诗曰:“松滋县西竹林寺,苦竹林中甘井泉。巴人谩说虾蟆碚,试裹春茶来就煎。”

【译文】

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竹泉,在荆州府松滋县南部。北宋至和初年,苦竹寺的僧人在淘井以疏通水源时得到一支毛笔。后来黄庭坚被贬到贵州时经过这里,看到这支笔说:“这是我在虾蟆碚坠落水中的那支笔。”由此可知竹泉与虾蟆泉是相通的。黄庭坚在诗中写道:“松滋县西竹林寺,苦竹林中甘井泉。巴人谩说虾蟆碚,试裹春茶来就煎。”

周煇《清波杂志》:余家惠山,泉石皆为几案间物。亲旧东来,数问松竹平安信松竹平安信:比喻平安家信。。且时致陆子泉陆子泉:指江苏无锡惠山泉。唐代陆羽对江、浙一带情有独钟,长期在此生活、访茶、品水,到过苏南、浙北许多地方。他写有《惠山寺记》,其《水品》以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水,仅次于庐山谷帘泉。后人为纪念陆羽,遂将惠山泉命名为陆子泉。,茗碗殊不落寞。然顷岁亦可致于汴都顷岁:往年,从前。,但未免瓶盎气。用细砂淋过,则如新汲时,号拆洗惠山泉。天台竹沥水竹沥水:用火炙烤淡竹或其他竹类后沥出的液汁。可入药。主治痰阻窍络、中风、癫狂等症。此处疑指竹叶上的露水。,彼地人断竹稍屈而取之盈瓮,若杂以他水则亟败亟败:立即败味。。苏才翁与蔡君谟比茶苏才翁:即苏舜元(1006—1054),字叔才,后改字才翁。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著有《奏御集》《塞垣近事》《奏议》等。,蔡茶精用惠山泉煮,苏茶劣用竹沥水煎,便能取胜。此说见江邻几所著《嘉祐杂志》江邻几所著《嘉祐杂志》:一作《江邻几杂志》,二卷,宋江休复著。该书多记当时文人轶事杂说,间有诗话。虽不无讹误,然大致可信。江休复(1005—1060),字邻几。开封陈留(今属河南)人。另著有《唐宜鉴》《春秋世论》等。。果尔果尔:果真如此。,今喜击拂者,曾无一语及之,何也?双井因山谷乃重双井:产于江西修水的双井茶和双井水。,苏魏公尝云:“平生荐举不知几何人几何:犹若干,多少。,唯孟安序朝奉岁以双井一瓮为饷。”盖公不纳苞苴苞苴(jū):馈赠的礼物。苞,同“包”。《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锺泰发微:“古者馈人鱼肉之类,用茅苇之叶,或苞之,或藉之,故曰‘苞苴’。”,顾独受此,其亦珍之耶!

【译文】

周煇《清波杂志》记载:我家在无锡惠山,泉水和美石都是几案上摆放的玩赏之物。亲朋故旧从东而来,多次互通平安家信。而且经常带来惠山泉水,使我的茗碗不至落寞。然而往年也有人送惠山泉水到汴京,但是不免有长久贮存瓶盎的气味。如果把水用细沙过滤,就像刚汲取的一样,被称为拆洗惠山泉。天台山的竹沥水,是当地人砍断竹梢使竹身弯曲而汲取满瓮竹叶上的露水,如果夹杂其他的水就立即败味。苏舜元和蔡襄斗茶,蔡襄的茶叶好,用惠山泉的水来煎煮,苏舜元的茶叶较差,用竹沥水来煎煮,就能够取胜。这种说法见于江休复所著的《嘉祐杂志》。果真如此的话,如今喜欢斗茶的人,为什么没有一句话提到这件事呢?双井茶和双井泉因为黄庭坚的缘故才被重视,苏颂曾经说:“我一生不知荐举了多少人,只有孟安序朝奉每年送给我一坛双井泉的水作为酬报。”苏颂从不接受馈赠的礼物,唯独接受这坛双井泉水,亦可见双井泉水的珍贵啊!

《东京记》《东京记》:三卷,宋宋敏求撰。上卷为宫城,中卷为旧城,下卷为新城。三城之内,凡宫殿、官府、坊巷、第宅、寺观、营房均次第记之。晁公武认为此书对开封坊巷、寺观、官廨、私第及诸故事,考核均极精博。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官至史馆修撰、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另著有《书闱集》《春明退朝录》等。:文德殿两掖有东西上注3,故杜诗云:“东上阁之东,有井泉绝佳。”

注3 文德殿:北宋皇城内大庆殿西侧为文德殿,是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掖:泛指旁边、两旁。(gé)门:古代宫殿的侧门。

【译文】

宋敏求《东京记》记载:文德殿的两旁有东西上门,所以杜诗中写道:“东上阁之东,有井泉绝佳。”

山谷《忆东坡烹茶》诗云《忆东坡烹茶》:据《豫章黄先生文集》,应为《省中烹茶怀子瞻用前韵》。:“门井不落第二,竟陵谷帘空误书。”注4

注4 门井不落第二,竟陵谷帘空误书:大意是说门井的水质很好,堪称第一,而陆羽把谷帘水称为第一,一定是写错了。门井,在北宋皇城文德殿正门左边东上门的东面,其水绝佳。不落第二,即堪称第一。竟陵,今湖北天门。陆羽为竟陵人,故竟陵借指陆羽。谷帘,即谷帘泉。在今江西庐山主峰大汉阳峰南面的康王谷中。陆羽品评天下泉水,以谷帘泉水为“天下第一”。

【译文】

黄庭坚《忆东坡烹茶》诗写道:“门井不落第二,竟陵谷帘空误书。”

陈舜俞《庐山记》陈舜俞《庐山记》:五卷,宋陈舜俞著,是一部宗教人文地理志。卷一、卷二为“总叙山水篇”“叙山北篇”“叙山南篇”,记庐山地理形势、名胜古迹、佛寺道观及历史文物等。卷三为“山行易览”和“十八贤传”,标示里程,并记载东晋慧远、雷次宗等十八人略传,为后世说慧远等“十八贤者”立“白莲社”弘传净土信仰的主要根据。卷四为“古人留题篇”,集录文人墨客有关庐山的诗文。卷五为“古碑目”,收集古人题名及当地碑文目录。陈舜俞(?—1076),字令举,自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属浙江)人。嘉祐四年(1059),制科第一。授秘书省著作佐郎。另著有《都官集》。:康王谷有水帘,飞泉破岩而下者二三十派。其广七十余尺,其高不可计。山谷诗云“谷帘煮甘露”是也。

【译文】

陈舜俞《庐山记》记载:庐山康王谷里有瀑布,泉水从岩石上流下形成二三十个支流。大约有七十多尺宽,水流的高度不可估测。黄庭坚诗中“谷帘煮甘露”说的就是这里的水。

孙月峰《坡仙食饮录》孙月峰《坡仙食饮录》:二卷,明孙矿撰。内容不详。孙矿(1543—1613),字文融,号月峰、湖上散人。余姚(今属浙江)人。另著有《书画题跋》《孙月峰评经》等。:唐人煎茶多用姜,故薛能诗云薛能(?—880):字大拙。汾州(今山西汾阳)人。累官至工部尚书。著有《薛能诗集》《繁城集》等。:“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见薛能《蜀州郑使君乌觜茶因以赠答八韵》诗。。”据此,则又有用盐者矣。近世有此二物者,辄大笑之。然茶之中等者,用姜煎,信佳,盐则不可。

【译文】

孙矿《坡仙食饮录》记载:唐朝人煎茶多用姜,因此薛能《蜀州郑使君乌觜茶因以赠答八韵》诗写道:“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根据这种说法,还有用盐煎茶的。近代如果还有用这两种东西煎茶,就会被人大笑。但是中等的茶叶,用姜煎确实很好,用盐就不行。

冯可宾《岕茶笺》:茶虽均出于岕,有如兰花香而味甘,过霉历秋霉:此指梅雨季节。农历每年入伏前的几天,南方多雨潮湿,易发霉。,开坛烹之,其香愈烈,味若新沃新沃:刚冲泡。。以汤色尚白者,真洞山也。他嶰初时亦香嶰(xiè):山涧,沟壑。,秋则索然矣索然:没有什么味道。

【译文】

冯可宾《岕茶笺》记载:罗岕茶虽然都出自岕山,但有的茶叶有兰花香味,味道甘甜,经过梅雨季节和秋天以后,再打开坛子烹煮,它的香味会更加浓烈,味道如同新泡的茶一样。如果茶汤色泽发白,就是真正的洞山所产的岕茶。其他山涧所产的茶叶刚刚采制时也很香,但是经过秋天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群芳谱》:世人情性嗜好各殊情性:本性。,而茶事则十人而九。竹炉火候,茗碗清缘。煮引风之碧云碧云:指茶叶。,倾浮花之雪乳浮花:冲泡时浮在上面的茶沫。雪乳:指茶汤。。非藉汤勋勋:功效。,何昭茶德昭:昭显。?略而言之,其法有五:一曰择水,二曰简器,三曰忌溷溷(hùn):污秽不洁。,四曰慎煮,五曰辨色。

【译文】

王象晋《群芳谱》记载:世间人的本性喜好各不相同,然而十个人中有九个人喜欢饮茶。不过是竹炉煮茶火候适当,再加上好茶碗、清水的缘故。烹煮引来清风的茶叶,倾注浮花满瓯的茶汤。如果不借助泉水的功効,哪能昭显茶叶的品德呢?简单来说,煮茶有五个关键步骤:一是选择水,二是选用器具,三是忌讳污秽不洁,四是谨慎烹煮,五是分辨色泽。

《吴兴掌故录》《吴兴掌故录》:十七卷,明徐献忠撰。该书共分十三类,其中古迹、山墟、物产类中,辑录前人论述金沙泉、温山、顾渚山、明月峡、啄木岭、青岘山及顾渚茶的资料甚丰。徐献忠(1469—1545),字伯臣,一号长谷。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浙江奉化县知县,及卒,门人私谥贞宪先生。另著有《长谷集》《唐诗品》等。:湖州金沙泉,至元中至元:元世祖年号(1264—1294)。,中书省遣官致祭,一夕水溢一夕:指极短的时间。,溉田千亩,赐名瑞应泉。

【译文】

徐献忠《吴兴掌故录》记载:湖州的金沙泉,元代至元年间,中书省派遣官员前来祭拜,一会儿泉水就溢出来了,灌溉了良田千亩,赐名为瑞应泉。

《职方志》《职方志》:书名。记载1644—1660年清朝开疆拓土、更立府县名称及设官纳降等事之著作。:广陵蜀冈上有井,曰蜀井,言水与西蜀相通西蜀:今四川。古为蜀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茶品天下水有二十种,而蜀冈水为第七。

【译文】

《职方志》记载:扬州蜀冈上有一口井,叫做蜀井,传说井里的水与西蜀相通。茶圣陆羽品评天下泉水共有二十种,而蜀冈水名列第七。

《遵生八笺》:凡点茶,先须熁盏令热熁(xié)盏:冲泡茶之前把茶盏放在火上烘烤加热。,则茶面聚乳,冷则茶色不浮。熁音胁,火迫也。

【译文】

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凡是泡茶时,必须先把茶盏放在火上烘烤加热,这样就会使茶汤表面凝聚,如果茶盏冷,茶的色泽就不会散发。熁,读音为胁,就是火烤的意思。

陈眉公《太平清话》:余尝酌中泠,劣于惠山,殊不可解。后考之,乃知陆羽原以庐山谷帘泉为第一。《山疏》云《山疏》:不详待考。:“陆羽《茶经》言,瀑泻湍激者勿食湍激:水流猛急。。今此水瀑泻湍激无如矣无如:不如,比不上。,乃以为第一,何也?又云液泉在谷帘侧,山多云母云母:矿石名。俗称千层纸。晶体常成假六方片状,集合体为鳞片状。薄片有弹性。玻璃光泽,半透明,有白色、黑色、深浅不同的绿色或褐色等。不导电,隔热,耐高温,耐潮防腐。白云母可供药用。,泉其液也,洪纤如指,清冽甘寒,远出谷帘之上,乃不得第一,又何也?”又碧琳池东西两泉,皆极甘香,其味不减惠山,而东泉尤冽。

【译文】

陈继儒《太平清话》记载:我曾经酌取过中泠泉水烹茶,味道比惠山泉水差,怎么也想不明白。后来经过考证,才知道陆羽原把庐山谷帘泉的水列为第一。《山疏》记载:“陆羽《茶经》说,瀑布泻下水流猛急的水不可饮用。如今这里的瀑布泻下的水流猛急无水可比,却认为是天下第一,这是为什么呢?又有一个云液泉在谷帘水的旁边,山上有很多云母石,云液泉是云母的汁液,泉水只有手指大的水流,水澄清甘甜而寒冷,远远胜过谷帘水,却不能得到第一,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有碧琳池的东西两眼泉水,都非常甘甜清香,味道不次于惠山泉水,而东面的泉水更为甘美清澄。

蔡君谟“汤取嫩而不取老”,盖为团饼茶言耳。今旗芽枪甲,汤不足则茶神不透,茶色不明。故茗战之捷,尤在五沸。

【译文】

蔡襄认为“煮水应该取嫩而不取老”,这是针对团饼茶而言。如今的芽叶枝梗,如果汤水温度不够就不能使茶叶的神韵完全散发出来,茶叶的色泽就不明显。所以斗茶要想取胜,关键在煮水到五次沸腾时进行冲泡。

徐渭《煎茶七类》徐渭《煎茶七类》:一卷,明徐渭撰。该书分人品、品泉、煎点、尝茶、茶候、茶侣、茶熏七则。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为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徐渭在诗文、戏剧、书画等方面独树一帜,有画作《墨葡萄图》,杂剧《四声猿》,以及戏剧理论《南词叙录》等传世。:煮茶非漫浪漫浪:放纵而不受世俗拘束。,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隐逸,有烟霞泉石磊块于胸次间者烟霞:泛指山水、山林。泉石:指山水。磊块:比喻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译文】

徐渭《煎茶七类》记载:煮茶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需要煮茶人的品质与茶的品质相得益彰,所以煎茶的方法往往流传于高人隐士,就好像山水、泉石藏在心中一样。

品泉以井水为下。井取汲多者,汲多则水活。

【译文】

品评泉水,以井水为最差。井水应选取经常有人汲取的,汲取的多了水性就活了。

候汤眼鳞鳞起鳞鳞:形容鳞状物。此指水波。,沫饽鼓泛沫饽:茶水煮沸时产生的浮沫。唐陆羽《茶经·五之煮》:“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投茗器中。初入汤少许,俟汤茗相投即满注,云脚渐开,乳花浮面乳花:烹茶时所起的乳白色泡沫。,则味全。盖古茶用团饼碾屑,味易出。叶茶骤则乏味,过熟则味昏底滞。

【译文】

烹茶时煮水,要观察煮沸的水泡如鱼鳞状,上面泛出茶水煮沸时产生的浮沫,将茶叶投进器具中。开始时先倒少量的水,等水与茶相溶时立即把水注满,这时茶叶就会渐渐散开,烹茶时所起的乳白色泡沫浮在茶面,则茶味齐全。因为古时茶叶做成团饼碾成碎末,味道容易散发出来。带叶的茶冲泡太急就不容易出味,过熟的话茶的味道就会浑浊不清,而且容易沉积底部。

张源《茶录》: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清而厚。流动者良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负阴:背阴。。山削者泉寡削:陡峭。,山秀者有神。真源无味,真水无香。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

【译文】

张源《茶录》记载:山顶的泉水清澈而较轻,山下的泉水清澈而较重,岩石下流出的泉水清澈而甘甜,沙中的泉水清澈而冷冽,土中的泉水清澈而厚重。流动的泉水比静止的好,背阴的泉水胜过向阳的。山势陡峭的泉水就会少,山势俊秀的地方就有神韵。真正的天然泉源没有味道,真正的天然泉水没有香气。在黄石中流出来的泉水最好,从青石中泻出来的泉水不能饮用。

汤有三大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捷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捷为气辨。如虾眼、蟹眼、鱼目、连珠,皆为萌汤萌汤:将沸未沸的热水。,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骇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缕,及缕乱不分,氤氲缭绕,皆为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译文】

辨别茶汤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形辨,二是声辨,三是捷辨。形辨是通过水性加以鉴别,称为内辨;声辨是通过水声加以鉴别,称为外辨;捷辨是通过水汽加以鉴别,称为气辨。其形辨:如虾眼、蟹眼、鱼目、连珠,这些都是将沸未沸的热水,直到水开得汹涌沸腾像波浪一样翻滚的时候,水汽全部消散,才算是纯熟;其声辨:如初起之声、旋转之声、振动之声、骇浪之声,这些都是将沸未沸的热水,直到声音消失,才算是纯熟;其气辨:如水汽漂浮成一缕、二缕、三缕,以及漂浮的气缕分辨不清,烟雾缭绕,这些都是将沸未沸的热水,直到气息贯通,才算是纯熟。

蔡君谟因古人制茶碾磨作饼,则见沸而茶神便发。此用嫩而不用老也。今时制茶,不假罗碾不假:不借用。,全具元体全具元体:指茶叶不经碾碎,完全保持天然形色。,汤须纯熟,元神始发也元神:道家称人的灵魂为元神。此指茶的内在神韵。

【译文】

蔡襄沿袭古人做法,把茶叶经过碾磨制成饼状,这样茶末一见开水神韵就会散发出来。这是茶汤用嫩而不用老的原因。如今制造茶叶,不借助茶罗、茶碾进行加工,完全保持茶叶的天然形色,茶汤必须纯熟,才能使茶的内在神蕴完全散发出来。

炉火通红,茶铫始上。扇起要轻疾,待汤有声,稍稍重疾,斯文武火之候也。若过乎文,则水性柔,柔则水为茶降;过于武,则火性烈,烈则茶为水制,皆不足于中和中和: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指水与茶达到和谐状态。,非茶家之要旨要旨:亦作“要指”。主要的旨趣、意思。

【译文】

炉火通红的时候,才把茶铫放在炉火上面。用扇子扇风要又轻又快,等到水热发出声音,扇子扇风要稍用力加快,这就是所谓的小火和大火的说法。如果火力过小的话,烧出来的水性就会过于柔和,太柔和的水就会被茶降伏;火力过大的话,那烧出来的水性就猛烈,水性猛烈的话茶就会受制于水,这两种情况都不能称为达到和谐状态,不符合茶人和鉴赏家的主要旨趣。

投茶有序,无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夏宜上投,冬宜下投,春秋宜中投。

【译文】

投放茶叶要有一定的程序,不要失去最好的时机。先放茶叶后加开水,叫做下投;先加一半开水再放茶叶,再加满水,叫做中投;先加开水后放茶叶,称为上投。夏季适合上投,冬季适合下投,春秋两季适合中投。

不宜用恶木、敝器、铜匙、铜铫、木桶、柴薪、烟煤、麸炭、粗童、恶婢、不洁巾帨敝器:破败的器具。烟煤:即煤烟,黑烟。麸炭:即木炭。粗童:粗手粗脚的童子。恶婢:丑陋的女婢。恶,丑陋。巾帨(shuì):手巾。,及各色果实香药。

【译文】

不宜使用贱劣的树木、破败的器具、铜匙、铜铫、木桶、柴薪、烟煤、木炭、粗手粗脚的童子、丑陋的女婢、不洁净的手巾,以及各种果实和香料等。

谢肇淛《五杂俎》:唐薛能《茶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煮茶如是,味安得佳安得: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此或在竟陵翁未品题之先也品题:定其高下。。至东坡《和寄茶》诗云东坡《和寄茶》:即苏轼《和蒋夔寄茶》诗。:“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则业觉其非矣业:已经。,而此习犹在也。今江右及楚人江右:指长江以西地区。古人以西为右,故称江右。楚:即今湖北和湖南。,尚有以姜煎茶者,虽云古风古风:古代传下的风俗。,终觉未典未典:不合规矩。

【译文】

谢肇淛《五杂俎》记载:唐薛能《蜀州郑使君乌觜茶因以赠答八韵》诗写道:“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像这样煮茶,茶的味道怎么能好呢?此事或许还在陆羽品茶定其高下之前。到了苏轼《和蒋夔寄茶》诗写道:“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就已经觉得这种做法不正确了,然而这种习俗依然存在。如今长江以西和楚人,还有用姜煎茶的,虽说是古代传下的风俗,终究觉得不合乎标准。

闽人苦山泉难得,多用雨水,其味甘不及山泉,而清过之。然自淮而北,则雨水苦黑,不堪煮茗矣。惟雪水,冬月藏之冬月:指冬天。,入夏用,乃绝佳。夫雪固雨所凝也,宜雪而不宜雨,何哉?或曰:北方瓦屋不净,多用秽泥涂塞故耳。

【译文】

福建人苦于很难得到山泉,所以多用雨水煮茶,它的味道不如山泉水甘甜,然而比山泉水清冽。可是淮河以北地区,雨水味苦而色黑,不能用来煮茶。只有用雪水,冬天的时候收藏起来,到了夏天再用,效果最好。虽然雪也是雨水凝结而成,但是雪水适合而雨水却不适合,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是因为北方的瓦屋不干净,多用污秽的泥土涂塞而成的缘故。

古时之茶,曰煮,曰烹,曰煎。须汤如蟹眼,茶味方中方中:正好适中。。今之茶惟用沸汤投之,稍著火即色黄而味涩,不中饮矣。乃知古今煮法亦自不同也。

【译文】

古时的茶,称为煮茶,烹茶,煎茶。必须水开得像蟹眼连珠一样,茶的味道才正好适中。如今的茶叶只要用开水冲泡,稍微沾上火,颜色就会变黄而且味道苦涩不能饮用了。由此可知古代和现今的煮茶方法也自有不同。

苏才翁斗茶用天台竹沥水,乃竹露竹露:竹叶上的露水。,非竹沥也。若今医家用火逼竹取沥,断不宜茶矣。

【译文】

苏舜元与蔡襄斗茶用天台山的竹沥水,其实是竹叶上的露水,不是竹沥。如果像今天的医生用火烤竹子取竹沥水,绝对不适合煎茶了。

顾元庆《茶谱》顾元庆《茶谱》:一卷。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制茶等目,记述茶叶栽培制作全过程。附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专论品茶、茶道事。:煎茶四要:一择水,二洗茶,三候汤,四择品。点茶三要:一涤器,二熁盏,三择果。

【译文】

顾元庆《茶谱》记载:煎茶的四个要诀:一是选择水,二是洗茶,三是候汤,四是择品。点茶的三个要诀:一是洗干净茶具,二是烧热茶杯,三是选择果子。

熊明遇《岕山茶记》:烹茶,水之功居大。无山泉则用天水天水:雨水。,秋雨为上,梅雨次之。秋雨冽而白,梅雨醇而白。雪水,五谷之精也五谷:为谷物的通称,不一定限于五种。,色不能白。养水须置石子于瓮养水:贮水。,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会心亦不在远。

【译文】

熊明遇《岕山茶记》记载:烹茶时水的功劳最大。没有山泉就用雨水,秋雨最好,梅雨差一些。秋雨甘冽而色白,梅雨醇厚而色白。雪水,是谷物的精华,颜色不能过白。贮存雨水时需要将石子放进瓮里,不仅对水有益处,而且白色的石头和清澈的泉水,也会让人赏心悦目。

《雪庵清史》:余性好清苦清苦:清寒贫苦。,独与茶宜。幸近茶乡,恣我饮啜。乃友人不辨三火三沸法,余每过饮,非失过老,则失太嫩,致令甘香之味荡然无存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荡然,完全空无。,盖误于李南金之说耳。如罗玉露之论罗玉露:即罗大经。因其著有《鹤林玉露》,故称罗玉露。,乃为得火候也。友曰:“吾性惟好读书,玩佳山水,作佛事佛事:指僧尼等所作诵经祈祷、拜忏礼佛等事。,或时醉花前,不爱水厄,故不精于火候。昔人有言:释滞消壅释滞消壅:解除郁闷,消散积淀。,一日之利暂佳,瘠气耗精瘠气耗精:使人元气缺损,精神耗散。,终身之害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害则不谓茶灾。甘受俗名,缘此之故。”噫!茶冤甚矣。不闻秃翁之言秃翁:贬指年老而无官势的人。此为自嘲。:释滞消壅,清苦之益实多,瘠气耗精,情欲之害最大。获益则不谓茶力,自害则反谓茶殃。且无火候,不独一茶。读书而不得其趣,玩山水而不会其情,学佛而不破其宗,好色而不饮其韵,皆无火候者也。岂余爱茶而故为茶吐气哉?亦欲以此清苦之味,与故人共之耳!

【译文】

乐纯《雪庵清史》记载:我生性喜欢清寒贫苦,唯独与茶的习性相适宜。幸好我的家乡靠近茶叶产地,可以使我随意品饮。只是我的朋友不了解三火三沸的烹茶方法,我每次过去饮茶,不是烹点太老,就是太嫩了,以致茶叶香甜的味道一点也没有了,这大概都是被李南金的说法所误导。只有像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论,才称得上把握好火候。朋友说:“我生性只喜欢读书,游玩好的山水,作诵经祈祷、拜忏礼佛等事,有时还饮酒醉倒在花前,不喜欢饮茶,所以对煎茶的火候把握不精通。古人曾说:饮茶可以解除郁闷,消散积淀,短时会感觉舒服;但它使人元气缺损,精神耗散,对终身的危害却很大。身体获得好处就说是茶叶的功劳,受到损害就不说是茶叶带来的灾害。甘心承受世俗的名声,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哎!茶的冤枉真太大了。怎么不听听我的意见:解除郁闷,消散积淀,坚持清寒贫苦的好处很多;使人元气缺损,精神耗散,人的各种情感和本能欲望的危害最大。获得好处就不说是茶叶的功劳,自我放纵的危害倒说是因为茶叶才遭殃。况且把握不好火候,不单是茶一种。如果读书而不能得到里面的趣味,赏玩山水不能领会其中的情趣,学习佛法不能参破它的根本,贪恋女色而不能理解其中的韵致,都是没有把握好火候。难道仅仅是因为我喜欢品茶而故意为茶说好话吗?也只是想用这样清寒贫苦的味道,与老友一起共享罢了。

煮茗之法有六要:一曰别,二曰水,三曰火,四曰汤,五曰器,六曰饮。有粗茶粗茶:指芽叶较粗老,加工较粗糙的茶叶。,有散茶散茶:未压制成片、团的茶叶。,有末茶末茶:加工后形成的茶类,是一种成品茶,宋代又称食茶。,有饼茶;有研者研:细磨,碾。,有熬者,有炀者炀:烘干。,有舂者舂:捣碎。。余幸得产茶方,又兼得烹茶六要,每遇好朋,便手自煎烹。但愿一瓯常及真真:指道的真谛。,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也撑肠拄腹:比喻容受很多。也形容肚子吃得非常饱。宋苏轼《试院煎茶》诗:“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故曰饮之时,义远矣哉。

【译文】

煮茶的方法有六个要诀:一是辨别茶叶,二是选择泉水,三是把握火候,四是煮水,五是选择器具,六是品饮。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之类;制作方法有研茶、熬茶、炀茶、舂茶的做法。我有幸懂得加工茶的方法,同时也掌握了烹茶的六大要诀,每遇到好朋友,便亲自煎茶烹饮。但愿一壶佳茗能喝到其中的真谛,而不用搜肠刮肚的文字五千卷。因此说品饮的现实意义非常深远啊!

田艺蘅《煮泉小品》: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媺恶媺(měi)恶:善恶,好坏。,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但饮泉觉爽,啜茗忘喧,谓非膏粱纨绔可语膏粱纨绔(kù):借指富贵人家子弟。膏粱,肥肉和细粮。纨绔,细绢做的裤子。。爰著《煮泉小品》,与枕石漱流者商焉枕石漱流:旧时指隐居生活。此指隐居的高人雅士。商:商榷。

【译文】

田艺蘅《煮泉小品》记载:茶,我国南方的一种优良树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茶的品质固然有善恶好坏,若得不到好的泉水,而且煮的方法不得当,虽是好茶但也达不到上佳效果。只要饮泉时感觉精神清爽,喝茶时会忘掉尘世喧嚣,这都不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可以谈论的。于是编撰《煮泉小品》,是为了与隐居的高人雅士进行商榷。

陆羽尝谓:“烹茶于所产处无不佳,盖水土之宜也。”此论诚妙诚:的确,确实。。况旋摘旋瀹,两及其新耶!故《茶谱》亦云:“蒙之中顶茶,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宿疾:拖延不愈的疾病,旧病。。”是也。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惟龙泓山为最。盖兹山深厚高大兹:这个,此。,佳丽秀越秀越:清秀超越。,为两山之主。故其泉清寒甘香,雅宜煮茶雅:极,甚。。虞伯生诗虞伯生:即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仁寿(今属四川)人。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等。:“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岫(xiù):峰峦。。烹煎黄金芽黄金芽:宋代龙凤贡茶的雅称。因龙凤茶极为名贵,价埒黄金,金有价而茶不可得,故云。,不取谷雨后。”姚公绶诗姚公绶:即姚绶(1422—1495),字公绶,号谷庵、云东逸史等。浙江嘉善(今属浙江)人。少有才名,工行草书,擅画山水。著有《谷庵集》《云东集》等。:“品尝顾渚风斯下,零落《茶经》奈尔何!”则风味可知矣,又况为葛仙翁炼丹之所哉葛仙翁:即葛玄(164—244),字孝先。三国吴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玄慕神仙之术,历游山东蓬莱山、浙江天台山、广东罗浮山。道教称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又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地产茶为南北两山绝品。鸿渐第钱塘天竺、灵隐者为下品,当未识此耳。而《郡志》亦只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郡志》:地方志的一种。记录一郡山川、物产、人文等情况的书。宝云:即宝云茶。因产于杭州宝云庵而得名。香林:即香林茶。因产于杭州下天竺香林洞而得名。白云:即白云茶。因产于杭州上天竺白云峰而得名。,皆未若龙泓清馥隽永也清馥:清香。隽永:食物甘美有回味。

【译文】

陆羽曾经说:“在出产茶叶的地方汲水煮茶,没有效果不好的,这是因为水土适宜。”这种说法的确精妙。况且一边采摘,一边烹煮,茶叶与泉水都非常新鲜呢!所以毛文锡《茶谱》也说:“蒙山中顶产的好茶,如果获取一两,用当地的泉水烹煮服用,就能够祛除拖延不愈的疾病。”的确是这样的。如今杭州各处泉水,只有龙泓泉被列入佳品,茶叶也只有龙泓山的最好。因为龙泓山山高林密,山川清秀壮丽,是南北两山的主峰。所以那里的泉水清寒而且甘香,特别适合煮茶。虞集有诗写道:“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姚绶有诗写道:“品尝顾渚风斯下,零落《茶经》奈尔何!”其风味可想而知,又何况是葛玄炼丹的地方呢?比这个地方好的是老龙泓,其清澈寒冷是龙泓泉水的两倍,这个地方出产的茶叶是南北两山的极品。陆羽认为钱塘天竺寺、灵隐寺的茶叶为下品,当时不曾认识。当地的地方志里面也只说宝云、香林、白云等茶,都不如龙泓茶清香甘美而有回味。

余尝一一试之,求其茶泉双绝,两浙罕伍云罕伍:罕有其匹,很少有可以和它媲美的。

【译文】

我曾经对上述茶叶一一品尝,想找到茶叶和泉水都堪称双绝的地方,两浙一带没有可以和它媲美的。

山厚者泉厚,山奇者泉奇,山清者泉清,山幽者泉幽,皆佳品也。不厚则薄,不奇则蠢,不清则浊,不幽则喧,必无用矣。

【译文】

山体厚重而泉水醇厚,山势奇绝而泉水奇异,山脉清秀而泉水清澈,山峦幽深而泉水幽静,这都是泉中佳品。泉水如果不醇厚就淡薄,不奇异就笨拙,不清澈就浑浊,不幽静就喧嚣,就一定不会发挥其作用了。

江,公也,众水共入其中也。水共则味杂,故曰“江水次之”。“其水取去人远者”,盖去人远,则湛深湛深:清澈。,而无荡漾之漓耳漓:浇漓。原指酒味淡薄。此指水味淡薄。

【译文】

江,就是公共的意思,众多的河水都汇流其中。众多河水汇流的水味道就会混杂,因此陆羽《茶经》说“江水次之”。还说“应到离人远的地方取江水”,因为离人生活区域远,水质就会比较清澈,而且不会因为物体在水中起伏波动使水味淡薄。

严陵濑,一名七里滩,盖沙石上曰濑、曰滩也,总谓之浙江,但潮汐不及潮汐: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而且深澄,故入陆品耳。余尝清秋泊钓台下,取囊中武夷、金华二茶试之,固一水也,武夷则黄而燥冽,金华则碧而清香,乃知择水当择茶也。鸿渐以婺州为次婺州:隋开皇中置,治所在吴宁县(今浙江金华)。此指金华茶。,而清臣以白乳为武夷之右,今优劣顿反矣。意者所谓离其处,水功其半者耶!

【译文】

严陵濑,也叫七里滩,因为在沙石上称为濑、称为滩,总称为浙江,但潮汐不如钱塘江,而且水深且清澈,因而被陆羽列入泉品。我曾经在清秋时节将船停泊钓台下,取出茶囊中武夷茶、金华茶两种进行烹试,虽然是同一种水,武夷茶显得色黄而燥冽,金华茶显得碧绿而清香,由此才知道选择泉水的同时也应当选择茶。陆羽认为金华茶差一些,而叶清臣认为北苑的白乳茶比武夷茶要好一些,如今茶的优劣正好相反。通晓其意的行家认为这是所谓的茶离开了原产地,泉水的功效占到了一半。

去泉再远者,不能日汲。须遣诚实山僮取之山僮:山居人家的僮仆。,以免石头城下之伪石头城下之伪:此指唐李德裕曾托亲知取金山下扬子江南零水一壶,其人因酒醉而忘记,到了南京石头城下才取了一瓶江水假冒,后被李德裕品尝发现不是南零水的故事。

【译文】

如果泉水相去太远,那就不能每天去汲取了。必须派遣诚实的山居人家的僮仆去取,以避免发生像石头城下取水假冒名泉的事情。

苏子瞻爱玉女河水玉女河:应为玉女潭。《江南通志》卷一三“山川”条:“玉女潭,在荆溪县张公洞西南三里,深广逾百尺。旧传玉女修炼于此。唐权德舆称:阳羡佳山水,以此为首。”,付僧调水符以取之调水符:一种鉴别泉水真假优劣的小木板。,亦惜其不得枕流焉耳枕流:靠近水流。。故曾茶山《谢送惠山泉》诗有“旧时水递费经营”之句水递:递运饮泉水的驿站。唐丁用晦《芝田录·李德裕》:“李太尉……在中书,不饮京城水,悉用惠山泉,时有水递之号。”

【译文】

苏轼喜欢玉女河里的水,吩咐僧人拿调水符去汲取,也曾叹息自己不能靠近水流。所以曾几《谢送惠山泉》诗中有“旧时水递费经营”这样的句子。

汤嫩则茶味不出,过沸则水老而茶乏。惟有花而无衣花而无衣:指冲泡时有水花而没有浮沫。,乃得点瀹之候耳。

【译文】

如果茶汤煎得沸点不够,那茶的味道就散发不出,茶汤煎得太过就会使茶力消乏。只有茶汤开到冲泡时有水花而没有浮沫的状态,才算是掌握了烹点的火候。

有水有茶,不可以无火。非无火也,失所宜也。

【译文】

有了好水和好茶,还不可以没有火。并不是说真的没有火,而是说火候没有掌握好。

李约云“茶须活火煎”李约:字存博,号萧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宗室。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兵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活火:有焰的火,烈火。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李)约天性惟嗜茶,能自煎,谓人曰:‘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焰者也。”,盖谓炭火之有焰者。东坡诗云“活水仍将活火烹”是也。余则以为山中不常得炭,且死火耳,不若枯松枝为妙。遇寒月寒月:冬天。,多拾松实房蓄松实:松树果实。即松子。,为煮茶之具,更雅。

【译文】

李约说“茶须活火煎”,活火大概是指有焰的炭火。苏轼《汲江煎茶》诗所说的“活水仍将活火烹”就是这个意思。我却认为山中不常有炭,而且都是死火,不如用干枯的松枝煎茶为好。遇到冬天,多拾点松子贮存在房子里作为煮茶的燃料,更为风雅。

人但知汤候,而不知火候。火然则水干然:同“燃”。,是试火当先于试水也。《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二十六卷,由战国末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召集吕门众多宾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集体编写而成。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该书崇尚道家,兼采儒、墨、法、兵、名、农、阴阳诸家之长,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等各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为即将出现的统一全国的专制中央政权提供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吕不韦(?—前235),卫国濮阳(今属河南)人。原为阳翟的富商,后为秦国丞相,封文信侯。:伊尹说汤五味,“九沸九变,火为之纪”纪:关键。

【译文】

人们只知道把握汤候,而不知道把握火候。火燃烧使水易干,所以要在试水之前先调试火的大小。《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说汤有五种味道,“汤的味道烧煮九次变九次,把握火候非常关键”。

许次纾《茶疏》:甘泉旋汲,用之斯良,丙舍在城丙舍:指简陋的房舍。,夫岂易得?故宜多汲,贮以大瓮,但忌新器,为其火气未退,易于败水,亦易生虫。久用则善,最嫌他用。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挈瓶为佳耳挈(qiè)瓶:谓提瓶汲水。此指用瓶子盛水。

【译文】

许次纾《茶疏》记载:用来煮茶的甘甜泉水随取随用,品饮效果最好,然而住在城里,又怎么能够轻易得到呢?所以应当多汲取一些,贮存在大瓮里,但是忌用新的容器,因为烧制的火气还没有消退,容易败坏水质,也容易生虫。长期使用的容器才好,但最怕兼作其他用途。水的本性最忌木器,尤其是松木和杉木。用木桶贮存泉水,其危害甚大,用瓶子盛水最好。

沸速,则鲜嫩风逸风逸:洒脱奔放。。沸迟,则老熟昏钝昏钝:和缓,不强烈。。故水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息其老钝。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时老汤,决不堪用。

【译文】

如果沸腾得快,那么煮出的水新鲜嫩滑并洒脱奔放。如果沸腾得慢,那么煮出的水老而不清爽。所以水一入茶铫,就要马上烹煮。等到发出像松涛一样的声音,马上掀开锅盖,可以平息水的老钝。泛出蟹眼般的气泡后,水有小的波浪,这正当火候。等到波涛汹涌,声音鼎沸,一会儿又没有声音,那就是火候过了。过了火候的老汤,绝对不能用来烹茶。

茶注、茶铫、茶瓯茶注:茶壶。,最宜荡涤荡涤:清洗。。饮事甫毕甫:刚刚。,余沥残叶余沥:剩酒。此指剩茶。,必尽去之。如或少存,夺香败味。每日晨兴晨兴:早晨起来。,必以沸汤涤过,用极熟麻布向内拭干,以竹编架覆而庋之燥处,烹时取用。

【译文】

茶壶、茶铫、茶杯,最应该清洗干净。品饮刚刚结束,喝剩下的茶叶必须全部清除干净。如果还有少量残留,再用时就会侵夺茶的香气、败坏茶的味道。每天早晨起来,一定要用开水洗过,用特别软的麻布把杯子里面擦干,倒扣在用竹编的架子并放置在干燥的地方,再次烹茶的时候取出来用。

三人以上,止热一炉。如五六人,便当两鼎炉,用一童,汤方调适。若令兼作,恐有参差参差:差错,差池。

【译文】

三个人以上,只需要加热一炉火即可。如果是五六个人,就应当用两个鼎炉,每一炉专用一个童子,调和烹煮和点茶。如果让一人兼顾两炉,恐怕就会出现差错。

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本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气入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取性力猛炽,水乃易沸。既红之后,方授水器,乃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手停。停过之汤,宁弃而再烹。

【译文】

煮水的火,必须用坚实的木炭所烧的才最好。然而木炭的本性没有消失殆尽,还有残余的烟气,烟气一旦进入水里,这水就不能饮用了。所以先把木炭烧红,去掉里面的烟和火焰,在火力最猛烈时开始烧水,水就容易沸腾。木炭烧红以后,再放上煮水的器具,马上用扇子扇火。扇得越快越好,不要停止。停止扇火的水,宁可倒掉,再重新烹煮。

茶不宜近阴室、厨房、市喧、小儿啼、野性人、僮奴相哄、酷热斋舍。

【译文】

茶叶不适宜靠近阴暗的房间、厨房、喧哗的闹市、小儿啼哭的地方、性格粗野的人、奴仆相互吵闹的地方、酷热的书斋。

罗廪《茶解》:茶色白,味甘鲜,香气扑鼻,乃为精品。茶之精者,淡亦白,浓亦白,初泼白,久贮亦白。味甘色白,其香自溢,三者得则俱得也。近来好事者,或虑其色重虑:担心。,一注之水,投茶数片,味固不足,香亦窅然窅(yǎo)然:形容远而淡薄,或有或无的样子。,终不免水厄之诮。虽然,尤贵择水。香以兰花为上,蚕豆花次之。

【译文】

罗廪《茶解》记载:茶叶色泽发白,味道甘甜鲜美,香气扑鼻,这是茶中的精品。茶中的精品,冲泡得淡时色泽发白,冲泡得浓时色泽发白,刚冲泡时色泽发白,放置时间长了色泽依然是白色。茶味甘甜,色泽发白,它的香气四处飘溢,色、香、味三者就都具备了。近来有好事的人担心茶的色泽太重,一壶开水只放几片茶叶,味道当然不足,香气也十分淡薄,终不免被讥讽为水厄。即使如此,特别关键的还是选择烹茶用水。茶的香气以如同兰花的香气为最好,如同蚕豆花的香气稍差一些。

煮茗须甘泉,次梅水梅水:梅雨季节所降的雨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以澄之伏龙肝:中药名。即灶心土。土灶底部中心黄褐色的焦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土之一·伏龙肝》(释名)引南朝梁陶弘景曰:“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

【译文】

煮茶时必须用甘甜的泉水,其次是梅雨季节所降的雨水。梅雨水如膏泽一样,宇宙间一切事物都依赖它养育,味道特别甘甜。梅雨季节以后,雨水就不可再饮用了。将梅雨水汲满后用大瓮贮存起来,在里面放一片伏龙肝把水澄清,也就是炉灶中心的干土,要趁热的时候放进去。

李南金谓,当背二涉三之际为合量。此真赏鉴家言。而罗鹤林惧汤老罗鹤林:即罗大经。因其著有《鹤林玉露》,故称。,欲于松风涧水后,移瓶去火,少待沸止而瀹之。此语亦未中窾中窾(kuǎn):谓切中要害。窾,空窍。。殊不知汤既老矣,虽去火何救哉?

【译文】

李南金认为,就应当在水烧过二沸刚到三沸时停火冲茶最为适宜。这是真正行家说的话。而罗大经怕水煮老了,想在开水发出松涛涧水声响后,移开水瓶去掉炭火,稍等到水停止沸腾然后冲茶。这样的说法也没有切中要害。殊不知水已经煮老了,即使去了火又如何补救呢?

贮水瓮须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挹(yì):汲取。天光:日光,太阳的光辉。,夜承星露星露:星光和露水。,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假令:如果。,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敝:败坏。,水味败矣。

【译文】

贮水的大瓮必须放在阴凉的庭院里,上面覆盖纱巾或布帛,以便汲取白天太阳的光辉,承接夜晚的星光和露水,那样泉水的精华就不会消散,仙灵之气就可以长久保存。如果在大瓮上面压上树木和山石,封上纸和箬竹叶,在太阳底下暴晒,那样里面就会封闭泉水的灵气,外面就会耗尽泉水的精气,泉水的神韵被损坏了,泉水的味道也就破坏了。

《考槃馀事》:今之茶品与《茶经》迥异,而烹制之法,亦与蔡、陆诸人全不同矣。

【译文】

屠隆《考槃馀事》记载:如今茶叶的品类与《茶经》里记载的完全不同,而且烹制的方法,也与蔡襄、陆羽等人所说的完全不一样了。

始如鱼目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涌泉如连珠为二沸,奔涛溅沫为三沸。其法非活火不成。若薪火方交,水釜才炽,急取旋倾旋倾:马上倒水泡茶。,水气未消,谓之嫩。若人过百息百息:百余次呼吸。息,一呼一吸称一息。,水逾十沸,始取用之,汤已失性,谓之老。老与嫩皆非也。

【译文】

观察煮水的沸腾情况,开始有像鱼的眼泡一样微微有声响起是一沸,水面边缘如涌泉像连珠一样为二沸,水面如波涛汹涌水花飞溅为三沸。这种方法只有用有焰的火才能做到。如果柴火刚点燃,水和锅刚烧热,就马上倒水泡茶,水气还没有消散,称为嫩。如果人经过百余次呼吸,水已经过了十沸,这时才开始冲泡,水就失去了其灵性,称为老。水过老和太嫩都不可用。

《夷门广牍》《夷门广牍》:一百二十六卷,明周履靖撰。此为周履靖收集历代稗史、野记及其他杂书及自著之书编辑而成的一部丛书。书名“夷门”,自寓隐居之意。周履靖,字逸之,号梅颠道人。嘉兴(今属浙江)人。生性嗜书,爱好金石,专力于古文辞的研究。另著有《菊谱》《茹草编》等。:虎丘石泉,旧居第三,渐品第五。以石泉渟泓渟(tíng)泓:清冽深邃。,皆雨泽之积雨泽:雨水。,渗窦之潢也渗窦:由山穴中渗出。潢(huáng):水。。况阖庐墓隧阖庐:即吴王阖闾(约前537—前496),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前514—前496年在位。墓隧:墓道。,当时石工多闭死,僧众上栖僧众上栖:很多僧人住在山上。,不能无秽浊渗入。虽名陆羽泉,非天然水。道家服食服食:服用丹药。道家养生术之一。,禁尸气也尸气:谓腐尸发出的恶臭气味。

【译文】

周履靖《夷门广牍》记载:苏州虎丘的石泉水,唐朝刘伯刍品评为天下第三,陆羽品评为天下第五。石泉水清冽深邃,都是由雨水积存、山穴中渗出的水形成的。况且当时修建吴王阖闾的墓道,多半石工都被关闭其中而死,很多僧人住在山上,不可能没有污秽物渗透地下。虽然名叫陆羽泉,却不是天然的水脉。道家服用丹药,禁止接近腐尸发出的恶臭气味。

《六研斋笔记》:武林西湖水,取贮大缸,澄淀六七日。有风雨则覆,晴则露之,使受日月星之气。用以烹茶,甘淳有味,不逊慧麓慧麓:即江苏无锡惠山山麓的惠山泉。。以其溪谷奔注溪谷:山间的河沟。奔注:奔流灌注。,涵浸凝渟涵浸凝渟(tíng):滋润凝聚。,非复一水,取精多而味自足耳。以是知凡有湖陂大浸处以是:因此。湖陂:湖边。陂,水边,水岸。大浸:大水。,皆可贮以取澄,绝胜浅流。阴井昏滞腥薄昏滞:浑浊凝滞。,不堪点试也。

【译文】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记载:杭州的西湖水,汲取后贮存在大缸里,澄清沉淀六七天。遇到风雨天气就盖上,晴天就打开,让它接受日月星辰的灵气。用此水烹茶,甘甜醇厚,很有滋味,不比惠山泉水差。这是因为西湖水是由山间的河沟奔流灌注,滋润凝聚,不只一处水源,取了多处的精华,味道自然充足。因此可知凡是有湖边大水浸润的去处,都可以贮存加以澄清,水质绝对胜过浅水细流。阴井的水浑浊凝滞,带有腥味而且淡薄,不能用来烹试点茶。

古人好奇,饮中作百花熟水,又作五色饮,及冰蜜、糖药种种各殊。余以为皆不足尚。如值精茗适乏,细劚松枝瀹汤劚(zhú):斫,砍削。瀹(yuè):煮。,漱咽而已漱咽:道教养生术。谓搅舌生津,缓缓分口咽下。此指饮用。

【译文】

古人追求新奇,饮用时放各种花在开水里,又制作五色饮,放进冰蜜、糖药等各种奇特东西。我认为都不足以提倡。如果正好遇到好茶叶缺乏,用劈得很细的松枝烧水泡茶,能饮用而已。

《竹懒茶衡》《竹懒茶衡》:明李日华号竹懒,其《紫桃轩杂缀》《六研斋笔记》中均有述茶事之文,或即杂抄其茶文汇成一编而改题欤。:处处茶皆有,然胜处未暇悉品未暇:谓没有时间顾及。悉:一个个,全部。。姑据近道日御者日御:每天都品尝。:虎丘气芳而味薄,乍入盎,菁英浮动菁英:精华,精英。,鼻端拂拂如兰初析,经喉吻亦快然喉吻:喉与口。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有:“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然必惠麓水,甘醇足佐其寡薄佐:弥补。。龙井味极腆厚腆厚:醇厚。,色如淡金,气亦沉寂,而咀咽之久,鲜腴潮舌鲜腴:新鲜肥美。潮:湿润。,又必藉虎跑空寒熨齿之泉发之虎跑:即虎跑泉。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西南虎跑山原虎跑寺中。泉水自山岩中间流出,甘冽醇厚。熨齿:使牙齿感到凉爽或寒冷。,然后饮者,领隽永之滋,无昏滞之恨耳。

【译文】

李日华《竹懒茶衡》记载:天下各地都有茶叶,然而产茶胜地没有时间一一亲临品尝。姑且根据距离较近每天都品尝的茶叶略加评论:虎丘茶气味芳香而滋味淡薄,初入茶盏,茶叶精华浮动,闻起来如同初摘的兰花,品饮口感特别舒服,但必须用惠山泉水冲泡,泉水的甘甜醇厚能够弥补茶叶滋味的淡薄。龙井茶味道极其醇厚,色泽淡黄,香气沉寂不易散发,而品饮时间久了,才觉得特别新鲜肥美润滑,又必须借助虎跑泉使牙齿感到凉爽的泉水来进行发挥,然后才能领略到深长的意味,没有昏浊凝滞的遗憾。

松雨斋《运泉约》松雨斋:李日华的堂号。:吾辈竹雪神期神期:神情交合。,松风齿颊,暂随饮啄人间饮啄人间:饮水啄食于人间。此指吃喝在人间。,终拟消摇物外消摇物外:谓超脱于尘世之外,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消摇,同“逍遥”。。名山未即名山:著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即:到。,尘海何辞尘海:谓茫茫尘世。?然而搜奇炼句,液沥易枯;涤滞洗蒙,茗泉不废。月团三百,喜拆鱼缄鱼缄:书信。此指寄茶。;槐火一篝槐火:用槐木取火。相传古时往往随季节变换燃烧不同的木柴以防时疫,冬取槐火。,惊翻蟹眼。陆季疵之著述,既奉典刑典刑:典型,经典。;张又新之编摩编摩:编集。,能无鼓吹鼓吹:宣扬,吹捧。。昔卫公宦达中书,颇烦递水;杜老潜居夔峡杜老:即杜甫。潜居:隐居。夔峡:瞿塘峡的别称。夔门位于长江三峡的西端入口处,扼守瞿塘峡之西门,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故称其为夔门,瞿塘峡也因而得名夔峡。,险叫湿云湿云:形容山势险峻。。今者,环处惠麓,逾二百里而遥;问渡松陵松陵:江苏吴江的别称。,不三四日而致。登新捐旧登新捐旧:汲取新的泉水,捐弃旧的泉水。,转手妙若辘轳辘轳: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取便费廉,用力省于桔槔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凡吾清士清士:清雅高洁的人。,咸赴嘉盟。

运惠水:每坛偿舟力费银三分,水坛坛价及坛盖自备不计。水至,走报各友,令人自抬。每月上旬敛银,中旬运水。月运一次,以致清新。

愿者书号于左,以便登册,并开坛数,如数付银。

某月某日付 松雨斋主人谨订

【译文】

李日华《运泉约》记载:我们在雪后的竹林神交,烹煮山泉好茶,暂时饮水啄食于人间,终究要不受拘束超脱于尘世之外。天下名山尚未游历,怎么能告别茫茫的尘世呢?但是搜集提炼奇警的句子,灵感思绪容易枯竭;要涤除迟滞和昏蒙,只有坚持汲水煎茶。朋友寄来三百片月团茶,高兴地拆开茶叶的包封;一堆槐枝燃起的篝火,把泉水煮到翻起蟹眼正好烹茶。陆羽的《茶经》,已经被奉为经典;张又新编集的《煎茶水记》,不能不加以宣扬。从前李德裕官至太尉,还颇为运送泉水费心;杜甫晚年隐居在夔门,惊叹山势险峻称为湿云。如今我们环处惠山山脚下,相距不过两百里的路程;如果从松陵渡江,不过三四天的行程即到达。汲取新的泉水,捐弃旧的泉水,转手就像运用辘轳一样奇妙;取用方便、费用低廉,就像运用桔槔一样快捷省力。凡是像我们这样清雅高洁的人,希望都来加盟。

运送惠山泉水:每一坛要付船运人力白银三分,水坛和坛盖自己准备,不计在内。泉水运来,马上通知各位朋友,自己前来抬走。每月的上旬收取费用,中旬运水。每月运一次,可以让泉水保持清新。

愿意加盟的朋友把名字写在左面,以便登记造册,并写明所要的坛数,按照数量交付银子。

某月某日付款 松雨斋主人谨订

《岕茶汇钞》:烹时先以上品泉水涤烹器,务鲜务洁。次以热水涤茶叶,水若太滚,恐一涤味损,当以竹箸夹茶于涤器中,反覆洗荡,去尘土、黄叶、老梗既尽,乃以手搦干搦(nuò)干:拧干。,置涤器内盖定。少刻开视,色青香冽,急取沸水泼之。夏先贮水入茶,冬先贮茶入水。

【译文】

冒襄《岕茶汇钞》记载:烹茶时要先用上等的泉水洗涤烹茶器具,必须要新鲜洁净。其次要用热水洗涤茶叶,水如果太热,恐怕一经过洗涤就会损坏茶的味道,应当用竹制的筷子夹着茶叶在洗茶的器具中反复清洗,去除茶叶中的尘土、黄叶、老梗等,再用手拧干,放在洗好的器具里盖上。过一会儿再打开来看,色泽青翠,香气甘冽,立即取开水冲泡。夏天先放水后放茶叶,冬天先放茶叶后放水。

茶色贵白,然白亦不难。泉清、瓶洁、叶少、水洗、旋烹旋啜,其色自白,然真味抑郁,徒为目食耳目食:指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若取青绿,则天池、松萝及岕之最下者,虽冬月,色亦如苔衣苔衣:青苔。,何足为妙?若余所收真洞山茶,自谷雨后五日者,以汤薄浣,贮壶良久,其色如玉。至冬则嫩绿,味甘色淡,韵清气醇,亦作婴儿肉香。而芝芬浮荡,则虎丘所无也。

【译文】

茶的色泽以白为贵,但是色白也不难做到。如果能做到泉水清澈、茶瓶洁净、芽多叶少、用水洗净、随烹随饮,它的色泽自然鲜白,然而茶的自然味道蕴结而未能发挥,仅仅一饱眼福而已。如果以青绿色泽为贵,那苏州天池茶、徽州松萝茶及长兴罗岕茶是茶中最下等的,即使是冬天,色泽也仍然像青苔一样,何足为奇?像我所收藏的真正的洞山茶,自谷雨后第五天,用开水冲洗干净,贮存在壶里很长时间,它的色泽依然像白玉一样。到了冬天就会嫩绿,味甘色淡,清新甘醇,就像婴儿体香一般。芳香浮荡,是虎丘茶所不具备的。

《洞山茶系》:岕茶德全德全:德行完备。,策勋惟归洗控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此指功劳。。沸汤泼叶即起,洗鬲敛其出液洗鬲:洗茶时一种沥水的工具。。候汤可下指,即下洗鬲,排荡沙沫。复起,并指控干,闭之茶藏候投。盖他茶欲按时分投,惟岕既经洗控,神理绵绵,止须上投耳上投:先注水后下茶叶,称为“上投”。

【译文】

周高起《洞山岕茶系》记载:罗岕茶德行完备,其功劳只在于洗茶去其尘土并且控干。用开水泼洗茶叶立即捞出,用洗鬲敛出其中的水分。等到开水稍凉可以放进手指的时候,马上放下洗鬲清洗排荡出沙土和浮沫。然后再捞出来,用手指控干,放在封闭的容器中等待冲泡。大概其他的茶叶按照煮水的时间分别投茶烹点,只有罗岕茶经过洗涤控干以后,芽叶绵软润泽,所以只须先注水后放茶叶即可。

《天下名胜志》《天下名胜志》:即《大明一统名胜志》,一百九十三卷,明曹学佺编纂。该书记述明代疆域之内各府、州、县的历史沿革、地理特征、风景名胜和古迹文物,侧重天下风景名胜。曹学佺(1574—1647),字能始,号石仓。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累官至礼部尚书。另著有《石仓全集》《蜀中名胜记》等。:宜兴县湖镇,有于潜泉注5,窦穴阔二尺许窦:孔,洞。,状如井。其源洑流潜通洑(fú)流:潜流。潜通:暗通。,味颇甘冽,唐修茶贡,此泉亦递进。

注5 于潜泉:唐代名泉。在义兴县(今江苏宜兴)湖镇。

【译文】

曹学佺《天下名胜志》记载:宜兴县湖镇有一个于潜泉,泉孔宽约两尺多,形状像井一样。它的源头和泉穴之间有潜流暗通,味道非常甘美清澄,唐朝时在这里制造贡茶,这里的泉水随着贡茶一起进贡朝廷。

洞庭缥缈峰西北,有水月寺,寺东入小青坞,有泉莹澈甘凉,冬夏不涸。宋李弥大名之曰无碍泉李弥大(1080—1140),字似炬,号无碍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累官至工部尚书。于知平江任上多有诗歌吟咏江南风光。

【译文】

太湖洞庭西山缥缈峰西北,有一座水月寺,寺的东面进入小青坞,有眼泉水莹洁透明甘甜凉爽,一年四季不干涸。宋人李弥大将它命名为无碍泉。

安吉州碧玉泉为冠安吉州:南宋宝庆元年(1225)改湖州置,治乌程、归安二县(今浙江湖州)。,清可鉴发鉴:照见。,香可瀹茗。

【译文】

安吉州的泉水以碧玉泉为第一,泉水清澈得可以照见头发,清香可以用来烹茶。

徐献忠《水品》徐献忠《水品》:二卷,明徐献忠撰。上卷分源、清、流、甘、寒、品、杂说七目,下卷仿《煎茶水记》对东南四十余处之水一一品鉴,作出评价。田艺蘅以为堪称明代泉史。:泉甘者,试称之必厚重,其所由来者远大使然也远大:辽远广阔。使然:使其如此,使它变得这样。。江中南零水,自岷江发源数千里岷江: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历史上岷江曾被认为是长江正源。,始澄于两石间,其性亦重厚,故甘也。

【译文】

徐献忠《水品》记载:泉水甘甜,如果去称量它一定比较厚重,这是辽远广阔使其如此。扬子江南零水,从岷江发源流经数千里,在镇江金山下两石之间澄清,它的本质较为厚重,所以泉水甘甜。

处士《茶经》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此指陆羽。,不但择水,其火用炭或劲薪劲薪:指比较坚硬的木柴,燃烧时间较长,火力较强,故名“劲薪”。。其炭曾经燔为腥气所及燔(fán):焚烧。,及膏木败器膏木:含有油脂的木柴。败器:腐朽废弃的木器。,不用之。古人辨劳薪之味劳薪之味:指用废旧或不适宜的木材烧煮,会使食物产生不好的味道。,殆有旨也旨:用意。

【译文】

陆羽的《茶经》中说,茶事不但要选择泉水,烧火也要选用炭或坚硬的木柴。如果炭曾经燃烧、沾染了油腻腥气味,以及含有油脂的木柴、腐朽废弃的木器,都不能用。古人辨别“劳薪之味”的说法,也是有用意的。

山深厚者,雄大者,气盛丽者,必出佳泉。

【译文】

山势深厚的,雄伟高大的,气势挺拔秀丽的,一定会出上佳的泉水。

张大复《梅花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译文】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记载:茶的自然本性必须借助水才能发挥出来,八分的好茶遇到十分的好水,茶也会变成十分。八分的好水去泡十分的好茶,那茶也只有八分了。

《岩栖幽事》《岩栖幽事》:一卷,明陈继儒撰。所录皆山居琐事,如接花、艺木以及焚香、点茶之类,以及作者与山僧对答之语等。其中亦有一些杂记古人事迹和生活常识。:黄山谷赋:“汹汹乎汹汹:水沸腾的样子。,如涧松之发清吹;浩浩乎浩浩:水势浩大的样子。,如春空之行白云。”可谓得煎茶三昧。

【译文】

陈继儒《岩栖幽事》记载:黄山谷《煎茶赋》写道:“那种水沸腾的样子,就像山涧里的松树被清风吹过一样;水势浩大的样子,就像春天天空中的白云。”可以说得到了煎茶的真谛。

《剑扫》《剑扫》:即《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明陆绍珩编。陆绍珩,字湘客。吴江(今江苏苏州)人。:煎茶乃韵事韵事:风雅之事。,须人品与茶相得。故其法往往传于高流隐逸,有烟霞泉石磊块胸次者。

【译文】

陆绍珩《醉古堂剑扫》:烹茶是风雅的事情,必须要煮茶人的品质与茶的品质相当。所以煎茶的方法往往流传于高人隐士,就好像山水、泉石藏在心中一样。

《涌幢小品》《涌幢小品》:三十二卷,明朱国桢撰。朱国桢曾制六角木亭,状如石幢,略似穹庐,可以择地而移,随意而张,忽如涌出,因以“涌幢”为此书名。该书共一千四百五十二条,约四十万字,记作者杂记见闻,间有考证,是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史的重要资料。朱国桢(1558—1632),字文宁,号平极,别号虬庵居士、平涵居士。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另著有《皇明史概》《大政记》《大训记》等。:天下第四泉,在上饶县北茶山寺。唐陆鸿渐寓其地寓: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即山种茶,酌以烹之,品其等为第四。邑人尚书杨麒读书于此杨麒(约1500—约1560):字仁甫,号四泉。上饶(今属江西)人。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因取以为号。

【译文】

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天下第四泉,在江西上饶县北面的茶山寺里。唐朝陆羽曾经居住在那里,就在山上种茶,汲取泉水烹制后饮用,将此泉水品评为天下第四泉。当地人尚书杨麒曾在这里读书,因此以“四泉”为号。

余在京三年,取汲德胜门外水烹茶,最佳。

【译文】

我在京城住了三年,汲取德胜门外的泉水烹茶,效果最好。

大内御用井大内:皇宫。,亦西山泉脉所灌,真天汉第一品天汉:银河。此指天下。,陆羽所不及载。

【译文】

皇宫中御用的井水,也是京城西山泉脉所灌注的水脉,真是天下第一品,陆羽没有记载。

俗语“芒种逢壬便立霉”芒种逢壬便立霉:指芒种以后,遇到壬日便进入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壬,天干的第九位,用作顺序第九的代称。霉,通“梅”,下雨后的湿气,容易损坏衣物。清顾禄《清嘉录》卷五“黄梅天”:“芒种后遇壬,为入霉,俗有‘芒种逢壬便入霉’之语,而人即以入霉日数,度霉头之高下,如芒种一日遇壬,则霉高一尺,至第十日遇壬,则霉高一丈。”,霉后积水烹茶,甚香冽,可久藏,一交夏至,便迥别矣迥别:大不相同。。试之良验。

【译文】

俗语“芒种逢壬便立霉”,梅雨之后接取雨水烹茶,味道芳香清凉,可以长久贮存,一到夏至就大不相同了。我经过试验,的确如此。

家居苦泉水难得,自以意取寻常水煮滚,入大磁缸,置庭中避日色。俟夜天色皎洁皎洁:明亮而洁白。,开缸受露,凡三夕,其清澈底。积垢二三寸,亟取出,以坛盛之,烹茶与惠泉无异。

【译文】

住在家中很难得到泉水,于是就用一般的水烧沸,装入大瓷缸里,放在庭院中避免阳光照射。等到夜里月色明亮而洁白时,再打开瓷缸接受露水之气,总共三个晚上,水就会变得清澈见底。下面堆积的污垢两三寸厚,立即取出来,用坛子把水装起来,用它来烹茶与惠山泉水没有两样。

闻龙《它泉记》《它泉记》:不详,待考。:吾乡四陲皆山四陲:四周。,泉水在在有之,然皆淡而不甘。独所谓它泉者,其源出自四明四明:山名。在今浙江宁波西南。自天台山发脉,绵亘于奉化、慈溪、余姚、上虞、嵊州等地。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丹山赤水洞天。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四明山。,自洞抵埭洞:潺湲洞,即白水宫,亦名白水冲,在今浙江余姚梁弄镇东南。埭(dài):即它(tuō)山堰。唐大和七年(833)由县令王元玮创建,位于今浙江宁波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不下三数百里。水色蔚蓝,素砂白石,粼粼见底。清寒甘滑,甲于郡中。

【译文】

闻龙《它泉记》记载:我的家乡四面环山,处处都有泉水,但是味道清淡而不甘甜。唯独所谓的它泉,其源头出自四明山,自潺湲洞到达它山堰,有三百多里。泉水色泽蔚蓝,白沙白石,水流清澈见底。水质清澈寒冽,甘甜绵滑,可称为郡中第一。

《玉堂丛语》《玉堂丛语》:八卷,明焦竑撰。焦竑(1540—1620),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晚年自号澹园老人。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另著有《澹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等。:黄谏常作《京师泉品》黄谏(1403—1465):字廷臣,号卓庵,别号兰坡。庄浪卫(今甘肃永登)人。正统七年(1442)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迁侍读学士,人称“黄探花”“黄学士”。天顺八年(1464)判广州府事,著《广州水记》。另著有《书经集解》《从古正文》《使南稿》《兰坡集》等。《京师泉品》:又为《京师水记》。黄谏曾遍访京师泉井,一一品尝,予以品评,著为《京师泉品》。,郊原玉泉第一郊原:郊外的原野。玉泉:水名。出自今北京西北玉泉山下,流为玉河,汇成昆明湖。出而东南流,环绕紫禁城,注入大通河。,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第一文华殿:明清宫殿名。在今北京紫禁城东华门内,规模比其它宫殿稍小而极精工,明清两代为皇帝讲授经史之所。大庖井:在文华殿东,水质清明,滋味甘洌,曾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饮用水源。。后谪广州,评泉以鸡爬井为第一鸡爬井:又名岭南第一泉,今名学士泉。在今广东广州番禺区。明天顺中,学士黄谏谪居广州,煮茶饮之,品其水为岭南第一,故名。,更名学士泉。

【译文】

焦竑《玉堂丛语》记载:黄谏曾经写作《京师泉品》,认为郊外以玉泉水为第一,城内以文华殿东大庖井水为第一。黄谏后来被贬为判广州府事,著《广州水记》,品评泉水以鸡爬井水为第一,更名为学士泉。

吴拭云吴拭:字去尘,自号逋道人。休宁(今属安徽)人。明诗文作家。著有《武夷集》《百粤纪游》等。:“武夷泉出南山者,皆洁冽味短,北山泉味迥别。盖两山形似而脉不同也。”予携茶具共访得三十九处,其最下者亦无硬冽气质。

【译文】

吴拭说:“武夷山出于南山的泉水,都洁净甘冽但余味不长,出于北山的泉水味道就完全不同。大概两座山形状相像但山脉却不一样。”我曾经携带茶具共访得三十九处泉水,就是最差的泉水也没有硬冽的气质。

王新城《陇蜀余闻》王新城《陇蜀余闻》:一卷,王士祯撰。这部书是王士祯奉使时所记,多不是亲眼所见的事,也多非亲经之地,所以书名取《余闻》。主要记叙陇蜀琐闻碎事。:百花潭有巨石三百花潭:潭名。在今四川成都西郊。潭北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草堂。,水流其中,汲之煎茶,清冽异于他水。

【译文】

王士祯《陇蜀余闻》记载:成都百花潭里有三块巨石,水从其中流淌,汲取回来煎茶,清香甘冽的味道不同于其他的水。

《居易录》:济源县段少司空园,是玉川子煎茶处。中有二泉,或曰玉泉,去盘谷不十里盘谷:在今河南济源北,唐李愿隐居处。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后因以“盘谷”咏隐居之地。。门外一水曰漭水漭水:也写作“漾水”,旧称为汉水的上游。其实漭水通连的是西汉水,南流为嘉陵江,与东流的汉水不是一个水系。,出王屋山王屋山:在山西垣曲县和河南济源市间。中条山分支。。按《通志》,玉泉在泷水上泷水:古水名。《河南通志》卷一二:“泷水,源出济源县西四里,东南流与湨水合。”,卢仝煎茶于此,今《水经注》不载。

【译文】

王士祯《居易录》记载:河南省济源县段少司空园,是卢仝煎茶的地方。里面有两处水源,或称为玉泉,距离盘谷不到十里。园门外有一条河叫做漭水,发源于王屋山。按照《河南通志》记载,玉泉在泷水的上游,卢仝曾经在这里煎茶,现在的《水经注》里没有记载。

《分甘余话》《分甘余话》:四卷,清王士祯撰。成书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王士祯罢官家居之时。东晋王羲之致谢万书札中有“顷东游还,修植桑果,今盛敷荣。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娱目前”之语,王士祯取其意名书。该书内容相当广泛,或记录见闻,或谈论学问。凡典章制度、地理名物、风俗人情、古代作家、书画文物乃至医药验方均有涉及。:一水一水:即汧水,又名龙鱼川。即今陕西西部渭河支流千河。,水名也。郦元《水经注·渭水》:“又东会一水,发源吴山吴山:即汧山、岍山。亦名岳山、吴岳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汧县”条:“吴山在西,古文以为汧山。”。”《地理志》《地理志》:即班固《汉书·地理志》。:“吴山,古汧山也,山下石穴,水溢石空,悬波侧注。”按此即一水之源,在灵应峰下灵应峰:吴山最高峰。相传此峰旧有灵应宫,乡民遇旱灾,前来祈雨辄应,故名“灵应峰”。,所谓“西镇灵湫”是也西镇灵湫:吴山是古代著名的五岳五镇之一,又称西镇。灵应峰如斧劈削,峰下有泓汩汩流淌的清泉,美称“西镇灵湫”。。余丙子祭告西镇丙子:即康熙三十五年(1696)。祭告:古时国有事,祭神而告之。,常品茶于此,味与西山玉泉极相似。

【译文】

王士祯《分甘余话》记载:一水,是水的名字。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又向东汇合一水,发源于吴山。”《汉书·地理志》记载:“吴山,就是古时的汧山,山下有一石穴,水从石头的空隙里流出来,悬空的水流从一侧流下来。”按这个说法,一水的发源地在灵应峰下,就是所谓的“西镇灵湫”。我在丙子年祭告西镇的时候,经常在这里品茶,味道与京城西山玉泉水很相像。

《古夫于亭杂录》《古夫于亭杂录》:六卷,王士祯撰。为王士祯采掇所闻所见而成。自序谓无凡例,无次第,故曰“杂”,以所居鱼子山有古夫于亭,因以为名。共收笔记三百余条,内容举凡诗歌品评、书画鉴赏、字义辨析、杂史小考、典章制度、人情事理、文人轶事、奇谈异闻、医道药方乃至书信往还都有涉及。:唐刘伯刍品水,以中泠为第一,惠山、虎丘次之。陆羽则以康王谷为第一,而次以惠山。古今耳食者耳食:传闻。,遂以为不易之论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易,改变。。其实二子所见,不过江南数百里内之水,远如峡中虾蟆碚,才一见耳。不知大江以北如吾郡,发地皆泉发:挖掘。,其著名者七十有二。以之烹茶,皆不在惠泉之下。宋李文叔格非李文叔格非:即李格非(约1045—1106),字文叔。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官至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礼部员外郎等职。著有《礼记精义》《洛阳名园记》等。,郡人也,尝作《济南水记》,与《洛阳名园记》并传《洛阳名园记》:一卷,宋李格非撰。记述洛阳富郑公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环溪等十九处园池的景物。。惜《水记》不存,无以正二子之陋耳正:纠正。。谢在杭品平生所见之水,首济南趵突趵突:即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城区中部趵突泉公园内,为古泺水发源地。,次以益都孝妇泉、在颜神镇孝妇泉:泉名。在今淄博博山区神头镇。相传齐孝妇颜文姜孝敬姑婆,感动神灵,泉生室内,曰孝妇泉,古称泷水,俗称“笼水”,是孝妇河的源头。颜神镇:在今山东淄博西南博山区。金置颜神店镇,元改为颜神镇。《读史方舆纪要》卷三五“益都县”条:“以齐孝妇颜文妻居此而名。”青州范公泉范公泉:泉名,即珍珠泉。在今山东淄博博山城东。《大清一统志·青州府一》:“珍珠泉,在博山县东,亦名范公泉,以宋范仲淹读书其侧也。”,而尚未见章丘之百脉泉百脉泉:泉名。在今山东济南章丘区的百脉泉公园,为济南五大泉群之一。,右皆吾郡之水右: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二子何尝多见。予尝题王秋史《二十四泉草堂》云王秋史《二十四泉草堂》:诗别集,十二卷,清王苹著。王苹以其居近望水泉,元于钦评之为泺水七十二泉之第二十四,故以之为室名,并以名集。王秋史,即王苹(1661—1720),字秋史,号七十二泉主人。另著有《蓼村文集》等。:“翻怜陆鸿渐翻:却,反而。,跬步限江东跬步:半步,跨一脚。。”正此意也。

【译文】

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记载:唐朝刘伯刍品评天下泉水,以扬子江中泠水为第一,无锡惠山泉水、苏州虎丘石泉水稍次。陆羽品水则以庐山康王谷水为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稍次。从古到今这传闻就成为不可更改的言论。其实两位先生所见到的,不过是江南几百里内的泉水而已,更远的地方例如峡州的虾蟆碚,才仅仅见到一次。不知道长江以北地区像我的家乡山东济南,挖掘地面都是泉水,其中著名的就有七十二泉。用这些泉水烹茶,品质都不在惠山泉水之下。宋朝李格非,字文叔,济南本地人,曾经著有《济南水记》,与《洛阳名园记》并行于世。可惜《济南水记》没有保存下来,没有办法纠正刘、陆两位先生的疏漏。谢肇淛品评他平生所见的泉水,济南趵突泉水为第一,其次是益都孝妇泉在颜神镇、青州范公泉,然而没有见到章丘的百脉泉,以上都是我家乡的泉水,刘伯刍、陆羽两位先生哪里见过。我曾为王苹的《二十四泉草堂》题词:“翻怜陆鸿渐,跬步限江东。”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陆次云《湖壖杂记》陆次云《湖壖杂记》:一卷,清陆次云撰。续田艺蘅《西湖志余》而作,主要描述杭州历史上的典章制度及人物事迹等。陆次云,字云士,一作云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后官河南郏县知县,以丁忧归。复起知江苏江阴县,有政绩。另著有《八纮绎史》《纪余》《八纮荒史》《北墅绪言》等。:龙井泉从龙口中泻出龙井泉:泉名。本名龙泓,又名龙湫。位于今浙江杭州西湖西面风篁岭上,是一个裸露型岩溶泉。龙井泉由于大旱不涸,古人以为与大海相通,有神龙潜居,所以名其为龙井。。水在池内,其气恬然恬然:安然。。若游人注视久之,忽波澜涌起,如欲雨之状。

【译文】

陆次云《湖壖杂记》记载:龙井泉水从龙口中流出。水在池子里,气息安然。如果游人注视时间久了,它会突然泛起波澜,就像要下雨一样。

张鹏翮《奉使日记》张鹏翮《奉使日记》:即张鹏翮《奉使俄罗斯日记》。张鹏翮(1649—1725),字宽宇,又字运青。遂宁(今属四川)人。清相国、治河专家。另著有《圣谟全书》《信阳子卓录》《河防志》等。:葱岭乾涧侧有旧二井葱岭:古山名。古代对今帕米尔高原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西部诸山的统称。,从旁掘地七八尺,得水甘冽,可煮茗,字之曰塞外第一泉。

【译文】

张鹏翮《奉使俄罗斯日记》记载:葱岭乾涧的旁边有两口旧井,在井的旁边往地下挖七八尺深,得到的水甘美清澄,可以煮茶,命名为塞外第一泉。

《广舆记》《广舆记》:二十四卷,明陆应旸撰。是陆应旸仿《明一统志》,并参考史籍、地方志而编撰的一本地理书。陆应旸(约1572—约1658),字伯生。松江青浦(今属上海)人。其作诗喜用鸿雁字,人常呼之陆鸿雁。另著有《笏溪草堂集》《樵史通俗演义》等。:永平滦州有扶苏泉永平滦州:即今河北滦州。永平,即永平府。明洪武四年(1371)改平滦府置,治卢龙县(今属河北)。扶苏泉:在今河北滦州城西。秦太子扶苏筑长城驻此饮之,故名。,甚甘冽。秦太子扶苏尝憩此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秦统一六国后,奉命至上郡监蒙恬军。始皇去世后,被中车府令赵高、丞相李斯与始皇少子胡亥合谋篡改遗诏,赐其死。旋自杀于上郡军中。

【译文】

陆应旸《广舆记》记载:永平滦州有扶苏泉,非常甘美清澄。秦朝太子扶苏曾在这里休息。

江宁摄山千佛岭下江宁:南京的旧称。摄山:即今江苏南京东北栖霞山。相传山多草药,可以摄生,故名。,石壁上刻隶书六字,曰白乳泉试茶亭。

【译文】

江宁摄山千佛岭下,石壁上刻着六个隶书大字:白乳泉试茶亭。

钟山八功德水钟山:今江苏南京紫金山。八功德水:指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之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所谓八种殊胜,即: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八蠲疴注6

注6 (yì):食物腐败发臭。蠲(juān)疴:祛除疾病。

【译文】

所谓钟山的八功德水:一是清澈、二是寒冷、三是芳香、四是柔和、五是甘甜、六是洁净、七是不会腐败发臭、八是祛除疾病。

丹阳玉乳泉丹阳玉乳泉:在今江苏丹阳东北观音山。,唐刘伯刍论此水为天下第四。

【译文】

丹阳的玉乳泉,唐朝的刘伯刍评论这里的泉水为天下第四。

宁州双井在黄山谷所居之南宁州: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置,治武宁县(今属江西),大德八年(1304)徙治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属龙兴路。,汲以造茶,绝胜他处。

【译文】

宁州的双井泉在黄庭坚故居的南面,汲之以烹茶,远远胜过其他地方的水。

杭州孤山下有金沙泉,唐白居易尝酌此泉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著有《白氏长庆集》《白氏经史事类》等。,甘美可爱。视其地沙光灿如金,因名。

【译文】

杭州孤山的下面有金沙泉,唐朝的白居易曾品尝过这里的泉水,觉得甘美可爱。这里地上的沙子灿烂就像金子一样,因而得名。

安陆府沔阳有陆子泉安陆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郢州置,治长寿县(今湖北钟祥)。属河南江北行省。沔阳: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复州路置。治玉沙县(今湖北仙桃西南沔城)。属河南江北行省。,一名文学泉。唐陆羽嗜茶,得泉以试,故名。

【译文】

安陆府沔阳有陆子泉,又名文学泉。唐朝的陆羽喜欢饮茶,曾用此泉水试茶,因而得名。

《增订广舆记》《增订广舆记》:二十四卷,清蔡方炳撰。《广舆记》原为明人陆应旸编纂,经蔡方炳增补修订,而内容较陆氏之《广舆记》更加完备、准确,是一部以图记名的古代中国地图集,同时也是研究明、清地图史的重要版本。蔡方炳,字九霞,号息关。昆山(今属江苏)人。康熙十七年(1678)举博学鸿词科。工诗文,兼善隶草。另著有《耻存斋集》《历代茶榷志》等。:玉泉山,泉出石罅间石罅(xià):石头的缝隙。,因凿石为螭头,泉从口出,味极甘美。潴为池潴(zhū):蓄积。,广三丈,东跨小石桥,名曰玉泉垂虹。

【译文】

蔡方炳《增订广舆记》记载:玉泉山,泉水是从石头的缝隙流出来的,于是凿石头为螭龙头像,泉水就从龙口中流出来,味道特别的甘甜芳香。蓄积成池,直径达三丈,东面横跨一座小石桥,名叫玉泉垂虹。

《武夷山志》《武夷山志》:二十四卷,清董天工撰。为描述武夷山史地艺文掌故的典籍。董天工(1703—1771),字村六,号典斋。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曾先后担任过福建宁德、河北新化县司铎、山东观城知县等职。:山南虎啸岩语儿泉,浓若停膏,泻杯中鉴毛发,味甘而博,啜之有软顺意。次则天柱三敲泉天柱:即武夷山天柱峰。,而茶园喊泉又可伯仲矣茶园:即武夷山御茶园。。北山泉味迥别。小桃源一泉小桃源:又称桃源洞。在今武夷山六曲北岸苍屏峰与北廊岩之间。因风光近似武陵桃源而得名。,高地尺许,汲不可竭,谓之高泉,纯远而逸,致韵双发,愈啜愈想愈深,不可以味名也。次则接笋之仙掌露接笋:即武夷山接笋峰。在今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仙掌峰之南。高齐仙掌,而险怪特甚。明《八闽通志》卷六《地理志·山川》“崇安县”条:接笋峰“一名仙接石,状如笋立,其半有痕,如断而复续”。仙掌露:也称掌露井,在武夷山接笋峰。传说泉水是天降仙露汇聚而成,岩间勒有“仙掌露”三字,故名。,其最下者,亦无硬冽气质。

【译文】

《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山南面的虎啸岩有语儿泉,泉水浓得就像停止在那里的膏体,倒入杯中可以照见毛发,味道甘甜丰富,喝着有软顺的感觉。其次就是武夷山天柱峰的三敲泉,但御茶园的喊泉又跟它不相上下。武夷山北山的泉水味道大不相同。武夷山小桃源的泉水,高出地面一尺左右,怎么汲取都不干涸,称为高泉,味道纯美绵远,情致韵味双全,越喝越感觉滋味无穷,实在无法用言语表述。其次就是武夷山接笋峰的仙掌露泉水,它的品质最差,也没有硬冽的气质。

《中山传信录》:琉球烹茶,以茶末杂细粉少许入碗,沸水半瓯,用小竹帚搅数十次,起沫满瓯面为度,以敬客。且有以大螺壳烹茶者。

【译文】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记载:琉球烹茶,用茶末掺杂少量细粉放入碗中,倒半瓯开水,用小竹帚搅拌数十次,让浮沫充满了整个瓯面,用来敬献给客人。而且还有用大螺壳烹茶的。

《随见录》:安庆府宿松县东门外,孚玉山下福昌寺旁井孚玉山:俗名鲤鱼山,在今安徽宿松东。福昌寺:佛教寺院,天宝年间建于宿松孚玉山下。,曰龙井,水味清甘,瀹茗甚佳,质与溪泉较重。

【译文】

屈擢升《随见录》:安庆府宿松县东门外,孚玉山下福昌寺旁边的井,称为龙井,水味清澈甘甜,用来烹茶非常好,只是水质比溪水、山泉水相较更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