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省钱开始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条公共运营铁路是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于1825年9月27日在英国通车,由乔治·斯蒂芬森主持修建。当时他采用的是4英尺8.5英寸(1435mm),这个轨距被称为“斯蒂芬森轨距”,后来被用作国际标准轨距,因此他也被称为“世界铁路之父”。不能否认,现代铁路起源于英国,作为两次工业革命的崛起之地和最佳受益国,英国在整个铁路发展史上占据了不可取代的位置。

图1-1 世界上第一条公共运营的铁路——“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全程21km,铁轨是鱼肚形的熟铁轨

不过,铁路的雏形并不是萌生于英国,这要追溯到欧洲的另一个国家——德国。

对于在近现代以工业化和严谨著称的德国来说,13世纪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这段时间内,一种神奇的化学物品传入德国,那就是中国的火药。13世纪后期,正是元朝在中原立国之时。那个时期,手持火器的蒙古军队向西连年征战以扩大疆域,因而中国的火药也一路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地区。彼时,火药这种神奇的东西对于欧洲国家来说,简直是惊世骇俗的存在,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学习吸收这种技术。

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中,几位历经艰险来到中国的欧洲男子,也正是为了神奇的火药而来,这才有了影片中后来的故事。当然,电影是艺术的表达手法,那个时期中国的某条边境线到底是否来过几个饱经沧桑的欧洲人,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但不可否认,火药在那个时期传入欧洲是史载凿凿之事。

火药在传入欧洲后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最终成为欧洲人征服世界的火枪大炮。枪炮武器的革新需要更多的生铁、铜和钢,这倒逼欧洲冶金业和矿产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到16世纪,欧洲国家已经出现工业化进程的剪影。

在德国,刚刚兴起的工业产业对冶金业的需求日益提高,从而促使采矿业成为热门产业。但是,古老的道路交通体系成为束缚采矿业发展的枷锁,破旧的泥土路极大地制约着矿产的运输速度。于是,聪明的德国人借鉴古人遗留下的经验,率先发起了对土路的改造,铺设石质路面。因为石质路面坚硬、耐用,具有土质路面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故而,石质路面便在德国矿产业最热的时候诞生并得以大量修建。

即使在萌芽期,资本主义的逐利特性也得以显现,那就是一切以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如果整条路漫无边际地铺下去,既费力,又费钱。这对于惜金如命的资本家来说,无异于割肉一样疼。于是,德国人再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原先整体铺设路面的方式改进为只铺车轮行走路线的线性石板路面。如此一来,既保证了车辆原有的高效运行,又节省了铺路开支,可谓是一举两得。

如果时空穿越回16世纪的德国,你便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大片大片的土路上,铺设着两道石板轨道,中间则是一行拥挤的马蹄印。这便是最早的轨式道路。

由此可见,在那个距今并不是太遥远的年代里,中国的火药对欧洲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启蒙作用。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同样对欧洲国家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当时印刷术几经周折传入欧洲后,欧洲人对其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加适用于欧洲书写体系,印刷的书籍也愈加精美起来。纸的大量生产以及印刷术的使用,使欧洲人更容易读到宗教读物,读到思想家的著作,轰动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因此悄然萌发,等待破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