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棉、毛、麻、丝纺织业的雄厚实力为依托,借鉴工业发达国家经验,着力发展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终端产品,并结合国情对三者比例加以量化

这项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逐渐酝酿成熟的。为了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纺织工业部在1984年,还专门由部长带队去西欧国家进行了详细考察。

发展服装业,当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推进成衣工业化。当时国内纺织品市场还主要是供应布匹、呢绒和丝绸衣料,作为商品的“成衣”比例还仅20%~30%,而且制作水平一般还不高。二是纺织品生产与服装加工,在管理体制上是脱节的,缺乏协作配合的机制。三是在穿衣问题上“左”的意识形态干扰还很严重,发展中高档服装(更不要说是时装了)的社会、市场环境还不具备。

1986年国务院将服装行业划归纺织工业系统后,纺织工业各级领导机关针对上述情况做了大量工作:大造舆论推动城乡人民服装多样化;引进现代化西服、休闲装生产线;开办服装学院和高校服装系;提高服装设计师的社会地位;培养时装模特,举办时装表演,举办时装节;举办“服装展会”和“服装交易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系列开拓现代服装工业的战略部署开始起大作用,服装工业开始大放异彩。此后,就是收获的日子了。

家用纺织品行业,由“大纺织”原先的“针织复制行业”转化而来。原先,其主体部分是地方小企业,设备、技术一般都相当落后,其主导产品是一般性的毛巾、被单。但这个行业富于活力,很有创业精神。在纺织工业部决策将其整合为现代家用纺织品行业后,马上就致力于产品升级换代,先后在全社会造成了毛巾被单热、绗缝高档床罩热、欧美派路沙发布窗帘布热,促进了这个新组合的行业一波又一波的发展,终成大业。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则是与非织造布行业配合在一起发展的。致力于发展建筑用、医卫用、交通运输用、汽车工业用、机械制造工业用、商品包装用等纺织品的发展。二十几年来取得很大进展,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颇有意思的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原先最被看好的土工布,迄今发展状况平平;而原先看得很一般的革基布,特别是广告业用布等,近年却突飞猛进。这项发展战略还需要寻找并选定若干支点。当前最容易看清楚的,自然是新能源(风能发电等)和汽车工业用纺织品,以及业界人士对碳纤维的期待。

三大终端产品的比例,到2008年是52∶33∶15。现在的发展目标,是2011年达到49∶32∶19。这就是说,今后将加大推动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