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行
  • 石仲泉
  • 2516字
  • 2021-03-28 21:56:47

余论:湘江战役的时代价值

湘江战役过去80 年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早已翻开新的一页,国家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期。在这样的新时期,纪念湘江战役有什么时代价值呢?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任何时候都不应当淡忘。它的时代价值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五 点:

一是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这是红军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中需要倡导和弘扬的正确价值观。陈树湘师长为什么绞断肠子而牺牲?我当年在道县问过向我讲述这段历史的老人,他回答说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这是红军能够战胜敌人,克服任何险阻,突破湘江封锁线的精神动力。我当即表示一定要写到我的书中,让更多的人知道红军是怎样进行湘江战役的。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所以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忠 诚。

二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红军广大指战员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无不以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与之展开肉搏厮杀,进行拼死斗争。敌机疯狂向江中人群扫射,敌弹在抢渡的部队中炸开。倒下的红军不计其数,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变成了“赤水河”,烈士的尸体和遗物浮满江面,顺流而淌。此战之酷,惨不忍睹。我当年考察时,了解这段历史的同志无不向我这样倾诉。惨烈的湘江之战证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硬仗、善拼恶战的军队。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在新时期的人民军队也需要发扬这种作 风。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在湘江战役中,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充分发挥。12 月1 日这天,对于中央红军生死攸关。因为三分之二的部队还未过江,而敌军已疯狂逼进,不惜一切代价与我前锋部队抢夺渡口。根据12 月1 日凌晨3 点半的政治指令,广大政工人员不仅下连队做动员工作,而且直接参加战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红军政工人员的职责,使思想政治工作变成了强大的战斗力。我军的这个光荣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始终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作用,同样地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在人民军队需要继续弘扬这个光荣传统,而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正能量,使之成为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国梦的宏伟愿景的重要保 证。

四是从战争全局出发的整体作战意识。在与会的交流中,军队的同志说:湘江战役在战术指挥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首长交叉指挥部队。红一师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潇水后,按林彪命令应该迅速向湘江前进,与军团部会合;但后卫未赶上,潇水一线形成缺口。彭德怀立即命令一师停止前进。一师按照彭的命令继续防守潇水西岸两天,有效阻敌前进。随后,三军团四师奉命接一军团二师阵地时,原想在湘江北岸布防(湘江从大流域方向说是从南到北,分东西两岸;但在不同地段的走向有变化,有的渡口是南北两岸),林彪说不行,要过江回去,在南岸构筑防御阵地,防止桂敌侧击。四师按照林的意见布防,很快就与赶来的桂敌接火,一打就是两天两夜,使界首渡口牢牢控制在我军手中。这样的交叉指挥并非自己属下部队,体现了从战争全局出发的整体意识,是我军的一大优势。这不仅在湘江战役中展现出来了,在后来的抗日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我军战无不胜的一个传家宝,因而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弘扬的全局观 念。

五是服从命令听指挥的铁的纪律性。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决策,一些高级干部和指战员,在当时就有不同意见。上述彭德怀等的意见可谓其中代表。但是,意见归意见,命令还须绝对服从。有如上述,80 年前的12 月1 日这天,对于中央红军生死攸关,凌晨接连发出两道“金牌令”。全军将士在这样的紧急关头,表现了高度一致,毫无保留地执行命令,从而保证绝大部分红军过了湘江。这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也是我军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对于军人有如此要求,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应当如此。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 力。

湘江战役已成历史,但湘江战役的革命精神是永存的。它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当今,它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资 源。

为了纪念历史上这悲壮的一页,广西人民在兴安城南的狮子山上,兴建了一座占地120 亩,规模壮观,气势恢宏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目前又有新的扩建。碑园由三组建筑构 成。

一为大型群雕。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广场上,矗立着目前全国最大的红军长征烈士纪念雕塑。它长46 米、高11 米、用800 立方米灰白花岗岩雕凿而成。群雕由青年红军、女红军、老游击队员、儿童四个巨大头像和“红军”、“送别”、“远征”、“渡江”、“永生”五组雕像组成。四个巨大头像一字排开,它形象地再现当年红军西征突围血战湘江的情景。五组雕像错落有致地安插其间。群雕凝重的面部表情,使我们不能不产生对当年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壮烈体 验。

二为高体纪念碑。在狮子山顶屹立着由三支步枪构成碑体的高31 米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碑座为巨大的拱圆形建筑,象征着烈士英灵长眠安息的庄严肃穆的陵墓。主碑底座基室的门楣上,镌刻着聂荣臻同志手书的“纪念突破湘江”六个大字。碑座四周镶嵌着毛主席手书的六首长征诗词。基室内刻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碑志》,并挂有“强渡湘江”等六幅用铜板制作的配诗线刻 画。

三为吊楼式纪念馆,体现民族特色,庄重大方,建筑面积有550 多平方米。a 以湘江战役纪念碑为主体,室内陈列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珍贵文物、历史资料,再现当年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的历史画卷。这里还有一些领导,特别是当年参加过湘江三大阻击战的领导的题词。参加新圩阻击战的红三军团四师师长张宗逊的题词是:“湘江战役永垂不朽!”参加觉山铺阻击战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杨成武的题词是:“在血战湘江中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参加光华铺阻击战的红三军团四师十团三营营长张震的题词是:“在长征中突破蒋介石第四道封锁线,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东岸的企图,在光华铺防御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走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面对青松挺拔、巍峨秀丽的狮子山,仰望着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我深深地鞠躬,哀悼血洒湘江的烈士英灵,与大地长存,与日月同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