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到了小股东的滋味

华侨纱厂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就是无锡荣氏家族的第二代传人荣鸿 元。

荣鸿元是荣宗敬的大儿子,父亲去世后出任申新纺织公司总经理。全国解放前夕,因为对蒋介石强制推行金圆券表示不满,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这么做是倒行逆施”,“不是经济戡乱,而是经济造乱”,结果被关进了杨树浦看守所,经“特种刑事法庭”审讯,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两年。为了申请保释,荣家不得不拿出大把钞票,去打通庭上庭下那些“路子”。“有钱能使鬼推磨”,不久,荣鸿元就走出了黑沉沉的监狱大门。只是经过这一次磨难,他对国民党政权心灰意冷,卖掉了上海的鸿丰二厂,将资金和一部分设备转运至香港,随后带着家人离开了上 海。

到了香港之后,荣鸿元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开办了大元纱厂。之后,荣家又不断抽调资金,在香港新建了三家纱厂,荣家二房荣德生的次子荣尔仁,也南下来到香港。二战后,最先落户香港的华资纱厂共有六家,荣氏占了其中四家。不过,荣鸿元的大元纱厂经营并不理想,因为使用的都是上海运来的旧设备,刚开张时还能风光一阵子,随着维港两岸新工厂越来越多,设备更新越来越快,大元纱厂老态毕现,最终败下阵 来。失意潦倒之际,荣鸿元想到了华侨纱厂。他知道让华侨厂起死回生的,是一个名叫唐翔千的同乡,他在香港一前一后经营过两家工厂,就好像有“点金术”似的,在他手里都一下子摆脱了困 境。

荣鸿元找到华侨纱厂,希望华侨出面收购大元,使自己的工厂可以交给唐翔千这个年轻人打理。由于翔千并不是华侨纱厂的大股东,所以没有参与这次谈判。当他知道这个消息时,华侨收购大元纱厂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新组建的公司改称华侨纺织有限公司,从原先的200 多人扩展到400 余人,俨然成了一家中等规模的纺织 厂。

公司虽然做大了,但翔千没有一丝一毫的欣喜,反而有一种身不由己的失落感。董事会希望他交出华侨厂的权柄,去大元纱厂当总经理,想办法使它扭亏为盈重现生机。令翔千尤为不快的是,这个决定还附带了一个十分苛刻的条件:不能带走一兵一 卒。

想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关键时刻却没法子作主,真所谓“共患难易,共富贵难”!翔千内心充满悲哀,跳出是非圈子、自立门户的念头,又一次浮现了出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