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坐飞机

时间就像一匹野马,无论你怎么想,它都会不受任何阻碍的向前飞奔。

4月25日上午十点过,有四个奇怪的人通过登机通道,走进了杭城笕桥机场的停机坪,与后头跟着,也准备过会登机的一帮子高级干部与外宾格格不入。

今天大太阳,阳光下穿多点都有些显热,这四位两个壮汉穿得倒是时髦,不是得体的西装,就是最新潮的薄夹克。

但其中一人身高在两米开外,刚才检查登机牌时,就给附近其他人不怎么舒服的压迫感。更要命的是:冷不丁对上那人的眼睛,就像书里说的,被洪荒巨兽盯上一般!

另一个是矮上一截,但1米85估计还是能往上,看人的眼神更是瘆得慌,木有感情那种。

至于另外两人,个子略高这位倒是比较正常,说话时还常面带笑容,貌似还是个领头的。另一个大概就1米7挂零,老给人一种他盯着你看的感觉。

这眼神还极具侵略性,有点像被暗中伺机噬人的丛林猛兽盯住了那种味道。

至于这四人的关系,从刚才机场工作人员角度出发就更有意思了:三个回乡探亲、旅游的香江同胞,外加位有资格乘坐飞机的革@命伤残军人。

这四位,那个巨人喊领头这位是师傅,壮汉与其貌似兄弟关系,而第三人又是喊他班长。

机场人员都经验丰富,看得出除了那位比较正常的乘客,其它三人也该是曾经的军人,可如今却成了回乡探亲的同胞。

有意思!

比较正常的那人自然是相伟荣,壮汉是相永强,巨人李树星,至于个子最小的,是去年就跑去香江的舒辉。

永强就像是去香江度了个假,这才一个多月功夫,就在外人面前操着口港腔,和舒辉、李树星一道回到剡县。

当然,这三位如今是拿着香江身份证、港澳同胞回乡证的同胞,看得这边接洽的外事人员傻眼。

不傻眼才怪!

另外两个是说不来,但管外事的伙计在上上个月都在县里看到过相永强,这是什么情况?

说一千道一万,什么情况不用管,人家拿了一沓沓的港币回来,这会上头看到外汇就像恶狼,只要人家会在自个县的银行里兑换掉一部分,别说一个多月不见成了回乡同胞,就算成了侨胞那也是热烈欢迎!

话说香江那边的政府办事效率还行,相永强一到那,才几天功夫就拿到了身份证,然后过了一个月,又申请回乡证成功。

至于舒辉和李树星,早就把这两样搞定。

相伟荣说了今年夏天前要去京城办事,舒辉就把在香江的事情安排好,一等相永强搞定身份问题,三人立刻乘坐火车到了羊城,再转道江南省。

至于自个有时间去京城,县里、局里特批的,外汇决定一切。剡县解放前去了弯弯的人不少,这会两边还断着呢,而跑去其它地方的人几乎没有,除了丝绸、竹编、等工艺品出口创汇外,可没啥赚外汇的机会。

相永强三人在县里已经砸了不少外汇,加上相伟荣自个路子也够野,这趟名义是作为陪同人员,祖国大好山河随便逛,县里还给开出了几份非常正式的介绍信。

老飞机伊尔18,从简陋的登机梯上机,坐位在机舱最前面。四个人各自的一个旅行包都做行李了,没其它包裹,用不上脑袋上方的老式开放式行李架。

一坐下,相伟荣刚把自己保温杯放好,还没来得及感慨一下这年月能将茶水带上飞机的神奇,隔着过道的李树星就对自个道:“还好有头等舱,不然我就惨了。”

相伟荣一听这话,道:“你们呀!钱多了烧,四张头等舱,算的还是外宾票价。”

这时距离自个最远的舒辉探头道:“咱这也没办法不是,班长,那个外事办的兄弟不是说了嘛,火车软卧是能买,可还得过几天。

而且卧铺那个长度,我记得1米九都不到点,永强躺着不小心都要顶天立地,树星直接抓瞎,脚都伸不直。

还好这趟飞机有头等舱,贵得别人都不大舍得买,不然机票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去去。

再说了,班长,咱们真不用在乎这几块钱。”

舒辉说话直接,除了自己人,他才不会在乎外人听到会如何想。

头等舱8个座,还有四个空了两,就两个蓝眼睛的黄毛在忙着放包。

这种老掉牙的伊尔18客机,华夏这边的基本上就是一舱到底,压根没头等舱这设置。

普通的机票票价就能让普通人望而却步,更别说内地乘客还要县团级级别以上才能凭借介绍信买票。

相伟荣是有县里的介绍信,而自己本身因为是革@命伤残军人,在交通上能享受到等同于师级干部待遇,有坐民航班机的资格。

交通不方便呀!

别说买机票如此麻烦,香江与大陆之间除了与粤省偶尔有包机,普通航线是一条都没,不然舒辉三个之前也不用辛苦从羊城坐火车到杭城。

等所有乘客登机,穿着蓝色制服的空乘提醒安全事项,没过多久飞机起飞。

舒适度也就这样,涡桨飞机,噪音凑合。

扶手位置有烟灰缸,相伟荣掏出包凤凰,抽出根自顾自点上。

坐自己右手边的永强戒烟了,至于舒辉和李树星,这两家伙如今抽555,不用理会他们。

茶水可带,烟可抽,不到11点空乘开始送上飞机餐,推车上有奶油蛋糕、水果拼盘、各种玻璃瓶装的饮料,还有...

相伟荣要了杯茅台,顺便对身边的相永强道:“这个三大革@命味道还可以,到了京城的友谊商店提醒我多买些。”

这会生产的茅台几乎都是三大革@命,要两年之后才会换包装,出厂时外面就一层棉质包裹,没有外盒。

堂弟点点头。

偶尔喝一点挺好,要是放着收藏?

记得几十年功夫也就涨了个5000来倍,还那么重,犯不着。

想到这个,心里笑笑。

等到几十年后弟兄们都老了,凑一块吃饭,酒桌上拿出来喝的都是80年,甚至70年代后期生产的茅台,那一定很有意思。

摆个谱、乐一乐,这和年龄大小没必然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