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历史研究,旨于抉发隐微,使史实真相得椽笔而发潜阐幽,复其光彩,以补史阙,以裨后人追念与镜鉴未来,而欲臻此目的。

广搜历史文献,以备征稽考之据。纵然史料散佚,断简残篇,搜罗匪易,而实地考察,采访咨询于乡老耆英,却不失为补救途径之一。虽云掌故、巷说街谈多有所不实或其疑信,欲予考献征信则不易,然或个中不无蛛丝马迹之遗可供探索,或因而偶知古迹之讯息,得睹幸存文物载体,若碑铭、谱牒、方志等类,未尝不可以供治史取资者。

楚坚因究宋季大司马江璆,以其相关文献史料之淹没,尝于旁搜博采之余,多次征访于德庆及县西北隅之金林。以江璆籍在金林故,故尤冀金林有《乡志》类,故特重十种方向之访:一是地理方面之位置与地域、地质土壤、山川水文、气候、物产;二是开发聚落方面之原居民、移民融入与拓垦及其历代发展;三是政治沿革方面之乡治古今、一般行政、户政、警政;四是社会方面之宗族、人口、宗教、礼俗;五是经济方面之农业、水利、财赋、实业、交通;六是文教方面之学校、社会教育;七是大事方面之兵防、战争、盗乱、灾祸;八是文化方面之名胜古迹、寺观、墓冢、金石碑刻、戏剧、音乐、诗文著作;九是人物方面之乡贤、宦绩、寓士;十是丛谈方面之掌故、杂说、外编等。

可惜,访知素无《志》,仅得其先民筚路蓝缕、垦荒拓地而发展其地为德庆四乡之一。其乡村史悠久:清·光绪《德庆州志》载云:“端溪俚人岑斑,于此遇一珠,径寸,夜光照灼,有如白日。”(《舆地纪胜》按:《寰宇记》作“遇于金林山”,互详“大雾山下”)又《太平寰宇记》云:“康州端溪县金林山,一名思金山。俚人有岑斑者,入山采伐,遇一宝珠,圆径寸。始以为石,遂以归……”

由此可知,金林建村可推算至南朝之前,即有1700年以上。再者,南北朝(420—589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清·光绪《德庆州志》载“隋末金林安仁里(今马圩诰赠)人陈頵起兵随百粤领袖冼夫人之孙冯盎归唐平乱,以定一方之安宁”之史实,距今亦有1380余年。

获睹肇筑于宋中叶而现存明清二代之丽先、应业、清轩、金波、他民、松岩、心亭陈公祠,及芝苑、协一书舍九座古建筑及重修之盛大谢公祠,与及所遗存碑记,稍知其建筑特色、历史、艺术;复得游千年古刹慈祥寺于西山遗址及观其所遗文物、“寿”字碑与石龟等;复往参观庆安宫龙母行祠及关帝庙之外貌;步观金林、高清、清轩三口古井,孔家巷,金林古城墙残存实体;且获闻农历五月十三日风俗有关帝诞庙会之“岭头圩”盛会等,然于金林历史文化之实质建设与整体发展尚诸多无所得,人与事疑信相参,无文可征,慨叹不已!

日者,偶于德庆县城中遇友人谢卓伟先生,说及访事,始知其为金林人,于是其以耆宿忆述,对金林之典章文物,先民迁徙聚落、民风、礼俗、宗教诸人文娓娓道来,于我若空谷跫音,获益匪浅,尤珍其所贻《宋殿中侍御史(谢文晏)墓刻》影印本。

氏于茶茗之余,取其文稿多篇以示,其内容为逐一细腻介绍金林多不为外人所知之掌故、艺文等,惟篇各出不同篇幅,长短不一,亦未作章节之分,或文虽独立而言,记录、统计却偏于行文而迄无科学注明出典为依据,私为之憾焉。

诚然于此当可供后人窥金林千余年来地理、人文暨历史及空间聚落发展变迁之辙迹,为来者开拓研究或修撰正式乡史村志之参考资源,亦可供今之居民闲来欣赏阅读,从中了解自家生活之所在地方文化,进而促进爱护乡土,激发共同珍爱文化历史资产,也可供观光旅游导赏讲解金林之参考数据焉。

盖再略费心力,繁简分合,削润考献,统计载录有据而融通新旧,义取因时,若纲有纲,自是别有迥殊扪钥,可作明灯、清音典范也。与之交流间,氏意同拙说谬见,称将不惜心力作最后勘酌增删,补偏起废,务求至当,翔确有据为尚。

日者复晤,氏以文将付梓,力邀为序一文以弁书首,以评其得失。楚坚虽拙于文及一时难以集文征以论其委曲隐微,然以其浓浓念斯土斯民之情感,笔端呈现金林不少实质之材料与内容,具有将金林水乡之美,掌故之奇、历史文化,一一呈现,就地方文献观点观之,自有其为金林历史作证之参考价值在;益以拳拳胜意,婉辞难却,缀数语以为序。

香港马楚坚识于养拙堂

二〇一七年八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