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层次越高的人,越不会计较太多
- 愿你不争不抢,却有岁月打赏
- 红小猪
- 16441字
- 2020-08-03 18:10:15
拒绝知识的人,就是拒绝自己的命运
-1-
我读初中时有个同桌,男生,特别淘气。他上课时从不好好听讲,总喜欢跟别人聊天,即使别人不理他,他也会说个不停,让别人不得安宁。
这个男生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就一直没把学习当回事。他经常说,自己不好好学习也没什么事,大不了跟着他爸做生意。
初中一刚毕业,他就不再读书了,打算跟着他爸过“吃香的,喝辣的”的生活。然而,我这位同桌是个写一百个字能错五六个字的人。他爸妈以前忙于赚钱,没时间关心他的学习。他们只知道儿子学习不好,但万万没想到会成这样。
于是,同桌就“尴尬”了。没资格跟着他爸“奔小康”,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后,他只能先出去打打零工。由于只有初中学历,稍好一点的公司都瞧不上他。
可是,同桌从小娇生惯养,根本吃不了苦。曾经,他以为动脑子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初中时他曾说:“宁愿围着操场跑一百圈,也不愿意留在教室背一个单词。”现在他如愿以偿了,再也不用学习了,然而现实却不如他想象中那般美好。
他的父母渐渐老去,他背靠的大树不再那么好乘凉。“坐吃山空”这个词,在他身上应验了。
小时候,老师、家长总是对我们耳提面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否则你凭什么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当时的我们不以为意,根本没有担心过未来自己会有怎样的境遇。然而时过境迁,回头再看看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前者的人生际遇很大概率要比后者的好很多。从总体上来说,那所谓的“学习好的要给学习差的打工”,只属个例。就像人人都说比尔·盖茨是辍学创业,但有多少人知道他是从哈佛大学辍学的?别说辍学,能考上哈佛大学就算你厉害。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不是空穴来风。你单枪匹马来到这个世界闯荡,你如果倒下了,也许连拉你一把的人都找不到。
你可能看不起高等学府的书呆子,也可能嘲笑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的傻小子,但你永远都不能鄙视知识。
-2-
大学时,听老师讲她教过的一个学姐。
那个女孩刚来时一身“土气”,穿着很“土”的花布衣,梳着一个荷叶头,就是那种把头发紧紧贴在头皮上,从后面用皮筋一扎就搞定的发型,见到生人话都说不利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考上了中山大学的研究生,现在被派往国外工作。
老师征得这位学姐的同意后,为我们展示了她现在的照片。照片里是一个笑得特别灿烂的女孩,披散着一头长发,站在一座教堂旁,米黄色的风衣随风摆动,全无老师之前说的“土气”。我们完全想不到,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女孩,以前竟是那番模样。
知识不仅能改变命运,还能改变容貌。这种容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蜕变,你不必担心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经过时间的积累,它反而会历久弥新。
你说知识无用,那我告诉你,知识可以让一个害羞的姑娘获得自信,可以让一个贫穷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活,它可以让丑女变得美丽,也可以让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变得光芒四射。
你说它没用,不是它真没用,而是它对你没用。而它对你没用的原因只有一个——你没有好好利用它。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有多少回想要读完一本书,最终却连书的塑封都没拆?你在图书馆占座用的物品,是不是连被管理员扔了都不知道?你准备背的词汇书,估计连十页都没翻完吧?
你想说知识没用?我想只是你没用而已。
-3-
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代过去了,如今,一切都以知识为起点。
你可以不聪明、不漂亮,但不可以没知识。知识和学历挂钩,但不是画等号。知识丰富的人大都有高学历,但不代表剩下那些人都是山野村夫。
学习是件终身的事情,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单单是有高学历就可以了。我周围的很多朋友,包括我,每天都在给自己“充电”,无论是仍在学校的,还是已经工作的;无论是忙碌的,还是轻松的,他们都在努力往自己的脑海中填充知识。
我们学校,曾经有位学姐,就像一本活的百科全书,她学的是戏文,了解的知识却不仅限于自己的专业,后来她写的一个剧本获得了全国大奖,还获得了名师指导的机会。
知识就像命运的一个跳板,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能助你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拒绝知识,你就等于放弃了向上跳跃的机会,永远只能在原地徘徊。
如果以前,知识只是为你的未来铺一条康庄大道,那么现在,它可以为你的未来开疆破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变现”。
就拿写文章这件事来说,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用大量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你要知道,一个胸无墨水的人,他的笔是写不出文章的。要对得起自己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它需要知识的支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知识,你谈什么变现呢?
知识的多少,决定你将来生活的优劣。你可以说世界不公平,但你别忘了,那些所谓的“幸运人”,只不过是多掌握了一些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你曾经嗤之以鼻,摆在你面前你都不愿碰的。
你拒绝了知识,也就拒绝了命运,怨不得别人。
你的格局决定你的结局
-1-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态度就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格局。
有朋友或许会问,格局是什么?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答案,我想格局与见识、气场、心胸都是相关的。从你的格局中,我们可以看到你生活的环境、你所受的教育、你的修养等。
格局越大的人,心胸越宽广,对待事情更能选择体谅和同情;而那些格局小的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仅不能伸出援助之手,还有可能会落井下石。
格局是一个人高贵与低俗的分水岭,它可以预示你未来的命运。有些人可能注定此生碌碌无为,而那些善良的年轻人,即使他们现在还在艰苦地奋斗,但他们的格局可以提升他们的个人魅力,让他们获得更多人的拥护,从而做出更有利于成功的选择。
-2-
格局越小的人,越没办法摆脱自身困境,获得成长。
有一天,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对带着孩子的夫妻。孩子身高超过标准,按照规定,必须购买全票。但孩子的父母对规定无视,只交了两个成年人的车票,就催着孩子赶紧到车厢后面去。售票员看见了,就让孩子的父母补票。但那对夫妻强词夺理说自己的孩子还小,不该买票的。为此,那对夫妻和售票员发生了争执。
当时,全车的人都注视着这一家三口,那个孩子低着头,连眼睛都不敢抬一下。后来有位乘客实在看不下去了,对那对夫妻说:“你们要是交不了这钱,我替你们交,别为了这点事伤了和气。”那对夫妻听乘客说了这样一番话,面子也有些挂不住,便自己掏了腰包,补了车票。
车票只有一元钱,而且按照规定,这是他们应该交的。为了本该自己承担的一元钱,而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也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样的买卖不划算。
如果你的生活不富裕,你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钻规章制度的空子,为自己省下一分一毛,而是要考虑如何努力,增加收入,为家人谋取更富裕的生活。
格局不同,选择不同。有的人缺钱靠省,有的人缺钱靠赚。省钱的人只知道在自己有限的能力里,雁过拔毛,甚至坑蒙拐骗,而赚钱的人懂得突破自身局限,使自己增值,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前者的格局就像小湖里的一叶扁舟,而后者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巨舰,两者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心中的格局有多大,你能提升的空间就有多大。你以为你比不上那些成功人士,仅仅是因为自己不够幸运?当他们选择破釜沉舟,追寻梦想时,你可能还窝在家里看影视剧;当他们选择宽容体谅、广结人脉时,你可能还在为同事犯了错而幸灾乐祸。
你的格局已经与那些成功人士差了一大截,又如何与他们比肩?
-3-
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大格局的人?
你可以先多和大格局的人交流。这里的大格局的人,不一定是我们常说的那些名人、伟人,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有资历、有智慧的伙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凡比你优秀的人,他们的思维、想法、眼界必定会在某部分优于你,而你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长处挖出来,找到你与他们之间的差距。
我有个学姐,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回国之后被各大企业争抢,这在我们这所普通院校算是个小奇迹。当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学姐特别喜欢跟比她优秀的人打交道。她说,一个人的格局很重要,这就像你看风景。有的人看风景用的是眼睛,他看到的只是脚边的一亩三分地;而有的人用望远镜去看,他可以看到远处的群山;更有甚者,他能看到宇宙的群星。而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影响了你看世界的方式。
格局,不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只有你真真切切地看到拥有大格局的人什么样,你才能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另外,你也要记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估计有朋友要说,怎么又谈读书啊、旅行啊,俗不俗?既然都说俗了,那么你又做了多少呢?这么多人都在跟你说读书重要、旅行重要,这就证明它真的很重要。
读书与旅行的好处,我是有切身体会的。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老师特别喜欢让我们背作文选,目的是让我们作文得高分。当时我就特别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把别人写出来的话,原封不动地背下来才叫优秀?那些作品的作者,难道也是通过背所谓的“句子大全”才成功的吗?这不就和别人把嚼烂的东西吐出来,你再吞进去,是一个道理吗?
所以,当时我特别犟,老师要求背好词好句时,我就去读别的书。我读了大量青少年版本的名著,认真研究了名家的写作技巧,比如遣词造句、叙事方式、情节设置等,然后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渐渐地,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升,不背作文选的我依旧可以拿高分。
这些少年时代积累下来的经验,也让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有了很大改善,对我后来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就像我选择写作时,别人都认为写作没什么发展前途。但事实证明,我现在已经拿到了稿费,而当年那些质疑我的人都反过来向我请教如何写稿。我告诉他们,写作与读书息息相关,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再加上勤加练笔,就能提高写作水平。
旅行比起读书更直观。通过游览不同的城市,你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发现这个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
比起井底之蛙,万里鲲鹏多的就是头顶那片天。青蛙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鲲鹏的天却是无边无际。想要开拓自己的天空,就要让双脚踏遍千山万水。
有些事,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实践了,才懂得其中的意义。你可以说我讲的是无稽之谈,也可以说这些话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但有的人就是凭它成功了,你能说什么呢?
想要一个好的结局,就从你的格局开始改变。
对不起,我不需要你居高临下的友好
-1-
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
美丽、温柔、乐于助人;过着众星捧月般的生活,却没有丝毫骄傲之心;她喜欢结交和自己差距很大的朋友,并对你关爱有加,遇到任何事都是一副“没关系”的态度。
所有人都说:“这姑娘这么好,谁要是说她有问题,绝对是那人自己有问题!”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大二时曾做过一段时间助理,当时办公室里有一位前辈。说是前辈,也只是比我早进公司一个月的一位小姐姐。
刚开始见到她,觉得和她很投缘。她对我很友善,中午会拉着我一起去吃饭,我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她都会耐心地解答。我当时真是万分感激,觉得自己能遇到这么好的小姐姐简直赚到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在和她交流的过程中,我很难找到一种平衡感,即我无法和她进行平等的交流。
每次我见到她,她都是以一种“上帝”的姿态出现,并且每次她帮助了我,都一定要做到人尽皆知。于是办公室的叔叔阿姨都会夸她:“瞧这姑娘多好啊,优秀还平易近人。”而我就成了那个常常被“平易近人”的好姑娘帮助的傻姑娘。
但奇怪的是,在我与她单独交流时,她的态度却有点冷淡。在微信上,她的一句“嗯”“哦”,与办公室里热情的模样判若两人。
她可以帮助我,但也仅限于帮助我,她不会与我推心置腹,也不会和我相交莫逆。我和这位小姐姐的关系,被她很好地保持在帮助与接受之间,似乎我的存在就是为了接受她的帮助,而我们之间永远隔着一层纱。同时,我也无法从其他人那里寻求解答,毕竟围观者只能看见小姐姐乐于助人的一面,不会有人关心我到底怎么样。别人帮你,你还敢不乐意?你还是不是人!“谁付出,谁有理”,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直到后来,我因为文笔不错得到领导表扬,在我回头的一刹那,我看见小姐姐冷漠的眼神。这之后,她再也没理会过我。
我突然明白,以前这位小姐姐与其说是在帮助我,不如说是在满足她的全能自恋。
这位小姐姐,她就是一直在做施舍者,而我必须扮演一个受难者,否则她就会崩溃,之后我得到领导表扬时她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2-
检验或者对付这种“伪善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某件事上超越他。
真正对你好的人,会替你高兴;而“伪善者”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心怀愤懑。“伪善者”会对你友好,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缺,在对你的同情或是帮助中展示自己的优越。
他们不懂得双赢的意义,一味寻找比自己弱小的人,从而营造一个自身成长的幻象。
换句话说,这种“伪善者”无法成长,他们只有把别人压低,才能显出自己的优越,而这种优越,在别人的快速成长下会变得不堪一击。
不过有时候,你成为满足别人优越感的工具是有原因的。促成一件事情的发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有的问题会找上你?仅仅是因为对方不好吗?这是你在抱怨前更需要反思的问题,当你想明白了,才会走得更远。
努力的人总比不努力的人更幸运,远离那些居高临下的“伪善者”的概率也会更高。你只有不甘于平庸,才有机会超越那个一成不变的人。你如果超越不了,说实话,你就是受了再多委屈也没人替你申冤。这是个能力至上的时代,你如果没本事、没能力,又凭什么指责别人对你如何如何?
当有一天你变得强大时,再看那些居高临下、自以为优越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脆弱得不堪一击。
他们就像是跳梁小丑,比起可恨,更加可怜。
总有一天,你可以高昂着头颅从那些“伪善者”的身旁走过,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不需要你们的施舍。同时,你也可以让他们明白:我的优越,从不需要居高临下!
你凭什么对得不到的东西嗤之以鼻
-1-
前几天跟某位朋友去书城买参考资料,由于路远天热,又要转两次车,中途我就口干舌燥。不过倒霉的是,我没有带水,还没走到书城,我就感觉自己要虚脱了。
我本想就近买瓶矿泉水,但环顾四周,连一家超市都找不到。走了半天,只有一家咖啡馆孤零零地坐落在众多高楼之间。我查了查手机地图,发现离书城还有一段距离,想着不如就在这里休息一下,正好解决我的口渴问题。于是,我拉着朋友进了咖啡馆,点了杯果汁。我感觉让朋友坐在对面,看着我“呼哧呼哧”地喝饮料有些不太好,便给她点了杯咖啡。
两杯饮料上齐,正当我享受片刻的放松,准备把果汁一饮而尽时,传来了对面朋友极其不屑的声音:“这个品牌其实很low(低端)啊。它的美式算不得正宗,拿铁的奶泡恐怖到极致,滴滤咖啡大多是过期的……”
听她说完这段话,我喝什么的心情都没有了,我不知道她哪里冒出了这么多“见解”,我只是渴了,想喝杯饮料解渴而已。更可笑的是,她一边批判着这个品牌的咖啡有多low,一边把我给她点的焦糖拿铁喝得干干净净。你不是说拿铁的奶泡恐怖吗?为什么你还要喝呢?
听着她口若悬河地在我对面讲这家咖啡店的各种缺陷,我有点受不了了,生怕她讲到我点的这杯饮料时,让我倒胃口,于是我便问她:“你来过这家咖啡馆几次?”“这是第一次。”听到这,我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我记得,平时这位朋友对咖啡并没有多少研究,这次要不是我渴得要命,也不会带她到这里,但这些都阻止不了她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大肆批判。
如果我对面坐着的是一个经常接触这个品牌,并对咖啡颇有了解的人,他如何评判我都可以理解,但我容忍不了的是,你对它什么都不了解,甚至你连批判的咖啡都没喝过,你却凭着不知在哪里了解来的信息大肆评论,这就很不应该了。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不仅不能做到耐心观察,还要横加指责,我想这是没品的表现。这就好像某公司刚入职的职员,不跟着师傅多学习,反而四处指手画脚,你以为这样显得你厉害?在别人眼里你就是个傻子。
对你得不到的东西嗤之以鼻,这种做法才最是让人嗤之以鼻。
-2-
什么是嗤之以鼻?是你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表示出极大的不屑。这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
当你对某个事物下了定论,这就意味着,你已经对其进行了充分了解,至少你亲身体验过。这样你才有足够的信息储备来证明你的观点,并能应付来自其他人的质疑。
就像美妆博主往往是对各类化妆品有深入了解的人,主治医生一般是做过很多场大手术的人,顶级名厨往往是见识过众多美味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敢对你说,哪些地方是好的,哪些地方不好。因为他们有经验,有亲身体会,说出的话必然经过大量的实践,而不是信口雌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总之,你在批判某个事物之前,一定要对它有所了解,否则你凭什么对此提出质疑?
有一次去舅妈家聚会,同来的还有另一户人家,据说他家儿子壮壮刚刚高中毕业,高考考得很不理想,最多就能上个专科学校。而不巧的是,舅妈家的小姐姐是个学霸,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名校。为了避免尴尬,大家就没有提考试的事。
吃饭的时候,小姐姐还在学校做实验,所以没有赶回来。有人就问了句,小姐姐怎么没回来吃饭。舅妈也没在意,就说她在学校忙,天天做实验、写数据,没有时间回家。
本是随意一说,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壮壮认为他们在旁敲侧击说自己学习不好,便嘀咕道:“重点大学了不起吗?还不是书呆子。我就不觉得重点大学有什么好的,请我上,我还不上呢!”
此话一出,餐桌上的气氛瞬时凝固了。壮壮的母亲一个劲掐他大腿,示意他少说几句,脸上浮出愧疚的表情,而壮壮的父亲也黑了脸,不知道该怎么圆场。
这时,壮壮对面坐着的一个小姑娘,冷哼一声,慢条斯理地说道:“你上过重点大学吗?没上过就别瞎说。”
这下可好,众人都坐不住了,好好一顿饭,眼看就要提前结束了,大家只好尴尬地给舅妈赔笑,随后纷纷回了家。
回想整件事情的经过,小姑娘那句话不无道理。没错,既然你上不了重点大学,又凭什么说重点大学不好呢?这不摆明着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吗?
其实,最有权利评论此事的,不是壮壮,不是小姑娘,也不是你我,而是一直在学校做实验的小姐姐。她经历了四年重点大学的校园生活,了解重点学府的教学模式和日常规章。因为她每一天都参与其中,所以最有发言权。而只能上专科的壮壮,他没有进入高等学府的实力,却对这些名校嗤之以鼻,这是很让人瞧不起的行为。不仅让自己形象大跌,也是在给别人心里添堵。
-3-
有些事既然你没本事做到,就请不要嗤之以鼻,因为你未经历过,就没有发言权。无根据地胡说八道,只会误导其他人,也会让原本毫不知情的当事人“躺着也中枪”。
当然,你可能会说,现在并不是所有的评论家在评论某件事时都要到现场亲眼看一看,难道软件工程师评论某款软件时,还要事先制作一款同类软件做对比吗?
要注意,我提到的“没本事得到”和“有本事得到,但人家没要”是两码事。你也知道你刚刚反驳我的例子都是一些专家级的人物,这些人实际就属于后者。他们有能力、有智慧、有经验,足以帮助自己判断一些事物的性质,和那些什么都不是的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
我批判的是“没本事得到”的人,而不是“没有得到”的人,这并不是一个概念。
没本事得到就嗤之以鼻的人,就像有的男孩向女生表白被拒,就开始想方设法污蔑女生,变态到“我得不到,我就毁了她”的地步,你说这种人能不被批判吗?
而有的人是从人转移到了具体东西上,比如第一个例子里的咖啡馆,第二个例子里的重点大学。
如果你想得到某件东西,就去努力争取,如果你能力有限,没有得到,最起码也要对这件东西抱有一丝尊敬,而不是冷眼相加。
为什么层次越高的人,计较得越少
-1-
以前常有人跟我说:“你要摆摆架子,别看到信息就立马回,不要有什么就说什么,否则你会显得很好说话,他们就不再把你当回事……”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好说话”变成了一个贬义词,难道我为别人开了方便之门,别人反倒要回过头来嘲笑我?难道善意的援助在别人眼里反倒成为好欺负的标志?
我不认同这种观念,但有时不得不承认,生活中总有那么几个“不知好歹”的人,一边消费你的善意,一边还要嘲笑你的“无知”。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人。
因为当过省杂志社的编辑,很多人会来咨询我一些投稿的问题,面对大家的询问,我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些求帮忙的人刚开始还会客客气气地请我提点宝贵意见,到后来就直接把稿子丢过来,让我尽快改好,连“谢谢”都不说一句。
我并不是需要那一句“谢谢”,也不是要求他们给我什么好处,我只是希望,当我熬夜给他们看稿子,把我知道的写稿技巧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时,他们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闲得没事做才去帮你,那些在你求助时能及时回复你的人,只是将心比心。
我体会过求人的难处,我也理解他们的心情,所以我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们。但是,我的善意、我的帮助被当成了理所当然。那么,抱歉,以前是我太善良,现在不得不对他们“狠”一点。
的确,当我不再那么热心时,那些求我帮忙的人反而开始珍惜我的每一次帮助,我额外的工作量少了,大家对我的态度反而好了许多。
但我知道,每一次当我话只说一半,其余一半留给他们去悟时,他们将又要多绕一个弯;当我不再理会微信里时不时冒出的消息时,我明白,又会有几个还在奋斗路上拼搏的人失望。
很残酷,很无奈,但又很现实,有时候,你走的那条路是你自己铺就的,我给你扫掉几块石头你不乐意,那好吧,剩下的留给你自己,没有人会去帮你。
越轻易得到就越不会珍惜,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因此,恋爱讲欲擒故纵,女孩不会轻易答应男孩的求爱;因此,前辈们讲架子,摆出一副“高冷”的样子。
有人责怪对方太清高,可惜他忘了,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只不过是那些不懂得珍惜的人太多,我们才不愿意再做个一味付出的“傻子”。
如果你不珍惜轻而易举打开的方便之门,那么你有什么理由埋怨别人对你不讲情分?
-2-
《伊索寓言》里讲,当初普罗米修斯奉宙斯之命造人时,特意在每个人身上挂了两个口袋——胸前一个装别人的缺点,背后一个装自己的缺点。
结果,人们一低头就能见到别人的不足,却很少回头找自己的毛病。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埋怨对方,把对方钉到道德的十字架上,仿佛自己是天底下最大的苦主。
为什么他有什么事都不愿意告诉我?为什么他有什么东西都不愿意和我分享?
可是你忘了,每当那个人兴高采烈地跟你聊天时,你都在看手机;每当那个人跟你做同一件事时,你都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了他的感受。
很多问题都是双方的,别人对你的态度,可能就反映了你当前的状态。反思一下自己,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都会有答案。
不过,也不能把所有棒子都打向自己。也许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大家的帮助心怀感激,但依旧有人对你视若无睹。
不错,那些对你冷若冰霜、置若罔闻的人,未必都遭遇过心灵的“创伤”,毕竟遇到“白眼狼”的概率不大,但他们有时会因为嫉妒心理而看不惯你。
记得我刚开始接触编辑工作是在大一,当初被老师派到校报编辑部也是歪打正着。
那时我是编辑部里唯一的大一的学生,又不是科班出身,对编辑工作几乎是一无所知,我向学姐们请教,她们只是简简单单地说看看稿子,至于要如何看,侧重点在哪里,她们根本不告诉我。
后来有人跟我讲,编辑部只有大三学生才能进,你初出茅庐就被老师调到这儿来,自然有人会嫉妒。
说实话,当时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现在想想不免觉得可笑。
那些因害怕被超越而拒绝施以援手的人,实际上是对自我的怀疑。
你担心被别人超越,说明你自己本身就实力不足,你在别人眼中并非那么完美。如果你一直在进步,那点被你视若珍宝的“经验”还算什么?
你在乎的,往往能反映出你的水平。为什么层次越高的人,反而计较得越少?不是说他有多宽容,而是有些事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你可能还在抱怨公交车上谁踩了你一脚,而他可能想的是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该怎么安排。这叫气度,叫眼界,叫高度。
其实你根本不必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轻易得去。你可以成为第一个掌握某项能力的人,但受教者故多,青出于蓝者毕竟是少数。
有一阵子,为了学会一种制图技巧,我经常熬到深夜。我学会后,很多人向我请教。
说实在的,自己辛辛苦苦学到的成果,这样让他人轻易得去的确挺心痛,但我明白,我在摸索这项技巧时的分析能力、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都是他们得不到的。
生活中不缺技能,缺的是获取技能的方法,也就是思维框架。
我研究出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把它教给他人,表面上我们获得了相同的能力,实际上,我还拥有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当我再遇到类似问题时,依旧可以调用上一次的思维模式,但他人未必行。
所以,你根本没必要计较那点经验,你所拥有的,是那些主张拿来即用的人永远无法比拟的。
-3-
你的眼界放在哪,你的层次就定在哪。
记得和F先生去看《28岁未成年》,影片中茅亮向一位卖猪肉的大叔买回原属于自己的iPad,但由于没带够钱,茅亮恳求对方便宜点,对方琢磨了一会儿答应了,最后却在iPad上砍了一刀,说这回值这个价了。
当时F先生小声对我说:“这个人一辈子也只能卖猪肉。”我想,这应该是对眼界最好的诠释吧。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的人不会有大成就,我也相信,没有人愿意去跟一个“葛朗台”打交道。
我们都是在奋斗路上努力奔跑的人,都渴望能得到他人的一臂之力,但没有人愿意给“白眼狼”作嫁衣。
当你遇到一个愿意无偿帮助你的人,请珍惜;但如果一开始,那个人根本没搭理你,也不要在意,可能他想守着自己的“宝贝”过一辈子,而你,有机会去获得更好的。
愿我们不是那个不知珍惜的“白眼狼”,也不是那些斤斤计较的“葛朗台”。有些事值得我们去重视,而有些大可忽略。
我们未来的路或许阻碍重重,但希望造成这一切的不是自己。
珍惜所拥有的,你的路会顺畅许多。
姑娘,你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1-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天累死累活,却看不到希望;害怕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处处迁就;明明是别人的事情,却硬要塞给你,你看着他们逍遥快活,却无法揭穿;天天喊着活得大度一些,却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而耿耿于怀……
尽管你心中有万般不愿,但还是要挤出一副“没关系,我很好”的样子,宁愿在家埋怨,也不敢跟人家说一个“不”字。
你是这样的人吗?我是。或者,我曾经是。
以前我脾气很好,都说脾气好的姑娘命不错,可我并未感觉好脾气带给我多少好运气。
大三,我们统一组织实习,我被安排在一所学校。我的指导老师突然喜欢上一家食品店的豆干,于是天天派我去买。那家店离学校不近,我每次去都要打车,来回车费都抵得上一天的饭钱了。那位指导老师连句“谢谢”也不说,紧接着就把整个年级400多份卷子扔给我,让我上午必须批完。我实在忙不过来,忍不住跟老师商量能不能宽限一点时间。结果,那位老师连头都不回,说了句:“你不是有吃饭的时间吗?”搞得我差点崩溃。
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我曾花一个半小时,用一台近乎报废的打印机,将141页单面卷子印成双面,只因为那是我指导老师女儿的要求。
我每天忙得团团转,偶尔太累了趴在办公桌上小憩,都要被指导老师叫醒,冷冷来一句:“这是工作的地方,要休息你就回去!”
我差点想甩手走人,却愣是一个“不”字都没说。
直到我一个室友问我:“你为什么不拒绝?”
是的,我为什么不拒绝?
-2-
小时候受家庭教育影响,总认为说“不”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童年,我的长辈们教会我一件事——无限度地妥协和忍耐。似乎只有这样,大家才可以相安无事;只有这样,大家才会喜欢我。
但实际上,没有人会因为你的妥协而让步。有时候,你以为息事宁人,别人却变本加厉。
把自己的情绪掩藏,只会让他们有更多的理由剥削你。
在又一次前往实习学校的路上,我望着车窗上映出的脸,沉思良久。在快下车时,我默默对自己说了声:“不!”
那天,我最后一次给我的指导老师买回了豆干,平静地告诉她我的想法。指导老师一脸错愕地望着我,半晌没说出话。这之后,指导老师再也没让我干过什么私活。最后我的实习成绩还不错,毕竟,实习考核里没有买豆干这一项。
有些事我们需要忍耐,但有些不能。面对无礼的要求,我们有权说“不”。有些事,你今天忍了,明天忍了,后天也忍了,但你想忍一辈子吗?当你的孩子降生,你还打算让他继续忍吗?
说“不”,是一种胆量,也是一种智慧。善于说“不”的人,未必可以成龙成凤,但至少不会活得忍气吞声。
-3-
你之所以不敢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不敢据理力争,其实是因为你内心深处的恐惧,即害怕被拒绝。
当你反驳了一件事,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会形成一个能量体,这个能量体很容易影响甚至威胁到他人。这时你的潜意识里就会担心:我会不会伤害到他们?他们会不会因此觉得我不够好?并由此延伸,以后我的请求万一得不到大家的同意怎么办?
尽管你也许不会提出任何请求,但因为害怕被拒,你还是先做了“好人”——对所有人的要求照单全收。
生活中这样的故事俯拾即是。
再举个我的例子。
每次我向别人提出请求,无论是亲密还是陌生的人,我都会习惯性地加上一句理由,而且是我自认非常充分的理由。
比如,我需要一杯水,但水离我太远我拿不到。一般人会说:“可以帮我把那杯水拿来吗?”而我会说:“可以帮我把那杯水拿来吗?离我太远我拿不到。”
为什么会多加这一句?其实这反映了我“害怕被拒绝”的心理。那时的我,把自己放在一个极低极低的位置,我认为我的请求发出来,他们的第一反应会是拒绝,所以我会说出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让他们无法拒绝,这样我才能感到安心。
但实际上,你真的那么容易被拒绝吗?
你是否能找出自己可能被拒绝的理由,哪怕一个?如果找不到,你又为什么要担心、忧虑、害怕、恐惧?
-4-
梅拉尼·芬奈尔在《战胜低自尊》一书中提到一个词,叫“低自尊”。她指出,低自尊是一种你对自我的品质和价值有负面的核心信念的表现。比如,你可能觉得自己软弱无力,不够优秀,配不上美好的人和事物,等等。
这时的你,还未曾正视自己,你可能觉得自己不够好,大家随时可能打击你。在其他人未对你做出判断时,你已经先把自己钉在了十字架上,不得翻身。
要想别人爱你,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大家认为你怎样,而是你认为自己怎样,你的态度塑造了你的人生,其他人不过是映射你内心的一面镜子。
我曾一度苦恼于自己的“低自尊”。凭什么别人向我提出要求,我都可以爽快地答应,而我向别人提出要求,连自己这关都过不了?
因为你把自己一棒子打死了。其实,你不比他们差,甚至你比他们更优秀,只是你被怀疑蒙住了双眼,看不到真相。
曾认识一位非常优秀的姐姐,她说:“我欣赏你,你才是个人物;我不欣赏你,你什么都不是。”
是的,我欣赏你,你才是个人物。出发点是“我”,而不是“你”。
生而为人,懂得平等。这种平等不是地位和财富,而是你看待自己的视角。如果你先让自己矮一截,又如何让别人高看你一眼?
朋友,不要害怕改变,这是一个“迭代”的时代,要想活得更好,就必须改变自己。改变,意味着提升;一成不变,只能失败。
每天醒来,大喊三声“我要”。告诉自己,我有权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权为自己做主!
你是想活得肆意畅快,还是满腹委屈,全看你。
既要有快乐的心态,也要有忧患意识
-1-
在我眼里,琳琳是个优秀的女孩;在琳琳眼里,自己是个总能遇到麻烦的倒霉鬼。按照琳琳自己的话说,她总是在遇到困难时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艰难爬行。她从来没感觉自己多优秀,反而因为自己常常遇到困难而苦恼。
琳琳上学时成绩十分优异,但因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同学们都很少与琳琳接触。上大学后,琳琳发现自己不爱说话的毛病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困扰,为了改变自己,她参加了很多社团,还逼着自己站在台上与人交流。她参加了很多次校、市、省的演讲比赛,还一路杀到过前三。大家都认为琳琳是个才华横溢的姑娘,只有她自己知道,强迫自己跟陌生人交流有多痛苦。琳琳虽然现在孤僻的性格改善了很多,但一想起要与新交的朋友打成一片,还是很难受。
大二的时候,琳琳在电视台做兼职。在很多同学找不到工作,或是只能做家教、发传单时,琳琳的工作是让人羡慕的。不用风吹日晒,还可以积累工作经验,而且赚的薪资也要比其他同学的多,大家认为,琳琳拥有这些应该是很开心的。
不过事实正好相反。琳琳作为一个兼职员工,每天要学很多的东西,偶尔还会出现差错。在别人眼里坐在办公室吹吹空调、做做采访、写写稿子就能赚几千块钱的琳琳,其实要付出很多努力。琳琳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做得更好,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失误,甚至睡觉的时候,都会梦到白天工作的内容。
琳琳说,自己每天都很累,满脑子想的都是工作,并没有多少快乐。
到了大三,琳琳工作能力已经很强,但她并没有觉得多开心,而是投入了新的挑战中。琳琳说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这样到了社会,竞争力就会大大降低,她必须给自己充电,让自己更强大。
我们都劝琳琳,不要这样逼自己,她为什么总是和自己过不去,要让自己不快乐呢?
琳琳说:“我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优秀的人希望自己更优秀,他们不会安于现状,所以会严格地要求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这就像打怪升级,你每打败一个怪兽,你就可以提升一级,之后你还要打败下一关的怪兽,这样才能继续提高。
成功对他们来说只是暂时的,长期与困难做抗争的那种孤独感才是永恒的,因此在大众眼中光芒万丈的成功者,并不会因成功而停下脚步,他们只会觉得自己总是要解决新问题,累得喘不过气来。
-2-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们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这些不足让他们感到忧虑;而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根本看不出自己的毛病,麻痹了自己的神经,活在一种快乐的假象里。
我周围有很多同学,每天都过着极其潇洒的日子,追追剧,逛逛街,没事出去聚聚餐。
而我就比较惨了,每天提着电脑,辗转于图书馆、食堂、寝室,上课之前那几分钟,都要抓紧写稿子。
有时候同学会说“剧荒”,不知道最近看什么好,而对我而言,根本就没有看剧的时间。
有人建议我停下来休息一下,不要逼自己太紧,但我不愿松懈。因为只要你稍一停下,可能就会有人超过你。我必须努力让自己进步,才能心安。
你不前进,别人就会前进,原地踏步就意味着后退,我又怎敢贪图享乐呢?
如果你现在不快乐,不要担心,这是好事,至少证明你还有上升的空间,你可以变得更好,比起其他人,你已经幸运很多。
-3-
人要快乐就必须经历痛苦,没有痛苦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那叫颓废。
人的情绪是趋利避害的信号。如果人类只知道醉生梦死,早就灭亡了。人的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快乐意味着安于现状,而痛苦则代表你需要改变。
如果人一直生活在快乐里,那么他就没有了提升、改变自己的能力,就像一个人缺少了痛觉,别人捅你一刀你都察觉不到,你是不可能活太长久的。
我不是要你杞人忧天,天天担心天会不会塌下来,这种虚无缥缈的事与你无关。你要担心的是自己够不够优秀,是否可以继续努力,你的松懈会不会使其他人超过你。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个世界不会有永远快乐的人。如果你感觉自己现在特别快乐,那么你就要注意了。危险永远都藏在看不见的地方,你没发现它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你之所以快乐,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忽略了那些潜在的危险。
上学的时候,班主任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他教过一个学生,很聪明,就是马虎。有一次,这个学生考完试从考场出来,班主任问他考得怎么样,那学生自信满满地说:“老师,这次考试题目太简单了,我全会,保证能得一百分。”当时,班主任就判断,这场考试那个学生要考砸。果不其然,最后成绩公布出来的时候,这科是那个学生考得最差的。
老师说:“出题人不傻,不会只给你出送分题。你越是觉得简单,就越说明里面有很多问题你没有发现,最后等待你的,很有可能是惨败。”
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你可以有寻找快乐的心态,但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越智慧的人,思虑越远,因为知道得越多,思考得就越多,预见的问题也会越多。
他们清楚,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要去解决,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忧患意识,他们实际遇到的问题并不多,因为预见到了,大部分都被消灭在萌芽中。同理,当一部分问题被解决,新的问题又会冒出来,周而复始,你想要拥有单纯的快乐根本不可能。但正是因为如此循环往复,你的能力才会在不断解决困难中更上一层楼。
快乐有时未必是强身健体的良药,很可能是麻痹灵魂的毒酒。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傻乐,那么他的世界将一片空白,即使有危险,他也不能预见。
如果你还有一丝忧虑,那么恭喜你,你的未来至少还有救。
那些嘲笑你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1-
我小时候性子懦弱又不爱说话,一副生人勿扰的模样。爸妈怕我受欺负,特意晚了一年才把我送到幼儿园。
然而,爸妈还是高估了我的能力,孩子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气势。牛比鹅的体型大吧?但鹅反倒是最凶悍的那个。你看有的小孩虽然人小,但猴精猴精的,照样能把比他大的孩子弄得号啕大哭。
因此,很不幸,即使晚上一年幼儿园,我依旧没有摆脱被小朋友欺负的命运。
当时经常有小孩子嘲笑我,给我起外号,把我的名字倒过来念——谁让我姓朱呢,跟“猪”正好是谐音。那个时候小孩子也不知道哪里学来那么多顺口溜,还净是嘲笑人的,他们就把我围起来,一边跳一边唱,还冲我做鬼脸。这种屈辱,我竟然忍了,不但忍了,连一滴眼泪都没流!
我琢磨,不是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吗?是不是自己脾气太好了,所以没人疼?但事实证明,就算哭,也没人搭理我。
为什么这么说?还是在幼儿园,有一次小朋友做得太过分,污蔑了我,我受不了了,去找幼儿园老师评理,这是我学生时代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告状。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讲出来,老师连理都没理我,顾自跟旁边另一位老师聊得热火朝天。我倒是脾气倔,你不理我,我就再说一遍,直到你理我为止。结果老师烦了,说了句:“好了好了,知道了!”就把我撵走了。
后来,因为这事,老师们私底下也开始拿我当笑话,天知道这事有什么好笑的。
后来我搬了家,和那些老师、小朋友断了联系。
有一次回老家,听说那个嘲笑我最凶的小孩子连高中都没读。而那帮幼儿园老师有的被辞退了,有的离了婚还在和前夫打财产官司。
那些曾经嘲笑我的人,发现我现在过得比他们都好,突然转过脸来对我微笑。曾去拜访当初教我的一位幼儿园老师,她拉着我的手说:“我就说嘛,你肯定有出息,小时候就看着聪明。”然而,我记得她就是那个拿我当乐子的老师之一。看着她满嘴跑火车的样子,我只好笑而不语。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别嘲笑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啪啪“打脸”。今天被你嘲笑的人,说不定明天就能衣锦还乡。
-2-
《习惯的力量》的作者杰克·霍吉说过:“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你见过哪位名人是一路嘲笑别人才过关斩将走向成功的?没有最基本的素养,他只会被高层次的人排斥。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你每嘲笑一个人就等于结下一个冤家,而这个冤家也有朋友,他们对你的印象自然也不好,以此类推,你的一句嘲笑,可能会直接断了你的一条后路。你以为你嘲笑别人得到了便宜,实际上你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得多。有些人总是喜欢嘲笑别人傻,实际上他们才是傻得可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你看那些嘲笑别人的人,一般面相都不好。都说相由心生,你可能长得丑,但千万不要长得猥琐,丑和猥琐这是两个概念,一个天生改不了,一个后天自己作。丑是先天的,而猥琐完全是后天气质决定的。你可以看到有的人长相一般但气质凛然,有的人长相不错却总透着一股令人厌恶的感觉。你可以去整容,却改变不了你的气质,这种东西会跟着你一辈子。
那些嘲笑别人的人总是不招人待见。你以为你说别人坏话,就显得你更了不起吗?非也。在旁观者眼里,你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还没教养的傻瓜。因此,你不是在毁他人的前程,而是在自毁前程。你的水平会随着嘲笑人数的增加而越来越低,低到极限,你的人生也就到底了。
-3-
那些喜欢嘲笑别人的人,他们在心理上多多少少都有些缺陷。这里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极度自卑。因为他们内心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所以看到比自己好欺负的人,他们就会使劲嘲笑他,寻找存在感,以满足自己幻想中的强大。
讲个故事:以前非洲热带雨林里有一只腿有残疾的大猩猩,因为活动不灵便,遭到同伴排挤,常常要吃别的猩猩的残羹冷炙。机缘巧合之下,这只残疾猩猩成了一群狒狒的首领。
这只残疾猩猩在自己的族群里还是一个被欺负的角色,到了狒狒群里立刻就换了身份,变成了决定狒狒生死的独裁者。残疾猩猩喜欢在狒狒群中的这种感觉,在这里,他可以把所有的不满和怒火发泄出来,以显示自己的地位,给自己一种“我很强大”的幻觉。实际上,他还是那个腿有残疾的大猩猩。
嘲笑别人的人就像是这只残疾大猩猩,因为自己有缺陷,就虐待弱者找快感,但结果是,你并不能因为嘲笑别人就获得力量,被嘲笑的人该成功还是会成功。
第二种,极度自负。这种人很好理解,单纯地认为自己天下无敌,谁都比不上自己,于是恬不知耻地嘲笑别人。
如果说,第一种人嘲笑他人尚有可怜之处,对于第二种,我们连同情都没必要。这种人没有自知之明,偏偏要装出一副我很厉害的模样,到处指手画脚,没事找事。
对于这类人,我们可以直接置之不理,自以为是的人本来就成不了气候。他的能力、他的智商已经被他的自大定型了,谁要是跟这种人生气,就跟和精神病吵架没什么区别。
-4-
从小到大没少被人嘲笑过,幼儿园小朋友冲我做鬼脸,小学同学叫我“大冬瓜”……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但我并没有当回事。
嘲笑不可悲,可悲的是嘲笑你的人。你可以把嘲笑当作提升抗挫能力的利器,也可以把它当作磨炼心智的石头,而那些嘲笑你的人,他们只会沉浸在口舌之快里,忘记了人生的路有多长,而命运又是多反复。
下次遇到嘲笑你的人,对他报以一笑,我们都在忙着过好自己的生活,谁会跟他们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