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坪县志:1990-2010
- 佛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1453字
- 2021-04-03 08:08:10
第二节 繁育 习性
一、繁育
大熊猫身体胖软,体型肥硕似熊,头圆颈粗,耳大尾短,四肢粗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或棕白相间,耳朵和眼圈均呈黑色。成年熊猫肩高0.6~0.7米,体重100~180公斤,前掌5个带爪的趾,有第六趾。黑眼圈呈八字形。
大熊猫生殖机能低下,生殖系统发育不良,易出现生殖内分泌机能紊乱,形成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从而导致繁殖力降低。
大熊猫发情期在春天,此时雌熊猫常在树干上涂抹肛周腺、尿液,分泌激素,进行联络。雄性熊猫相互争斗,优胜者才能交配。雌性熊猫一般同多只雄性交配。
大熊猫怀孕期约150天左右。一般在背风向阳的石洞中产仔,一胎1~2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重仅100克左右,通体粉红色,有稀疏的白毛,尾巴较长,闭着眼睛,酷似一只剥了皮的大老鼠。产仔后,母体对幼仔精心哺育和保护。40多天后,幼仔的眼睛完全睁开,3月龄,可随母亲在林中走动。9个月后,就能剥食竹笋。一岁半时,常遭母熊猫的驱赶。2岁时,雌熊猫自会远走别处,另建自己领地;雄性熊猫则呆在母亲领地附近,等待与其他群的雌熊猫交配繁衍后代。熊猫这种“近留儿、远嫁女”的习惯,可防止近亲繁育退化。
大熊猫的平均寿命一般为25岁。
二、习性
大熊猫有类似肉食动物的简单消化道,肠短,食物难以滞留。没有类似草食动物消化道里的细菌发酵纤维素。吃下的竹子只能被消化吸收17%的碳水化合物,其余大部分通过消化道排泄掉。所以,大熊猫每天进食时间长,一般在14小时左右。熊猫食量大,春夏季节,成年熊猫每天可进食43~76公斤去壳的竹笋肉;秋冬季节,每天取食竹叶20~30公斤。10~15分钟排粪便一次,食竹叶时每天排粪便120团左右,食竹笋时180团左右,约18公斤。粪便呈两头尖中间粗的纺锤状,雌性熊猫粪便细长,由此,依靠粪便可以辨别野外熊猫性别。熊猫在行进中所排粪便,尖细的一端朝前进方向,以此为野外跟踪大熊猫的指向。熊猫一年食物中99%来自高山、亚高山的各种竹类,喜食秦岭箭竹、巴山木竹、华桔竹、龙头竹。4~6月多在低山巴山木竹林中取食竹笋;7~8月逐渐由中低山游食到海拔2000米的松花竹林中寻食鲜嫩松花竹笋;9~10月高山降雪、天气变冷,竹叶卷曲后,熊猫会下到海拔1900米以下的巴山竹林中取食当年生的新竹嫩叶;1~3月竹叶受冻变硬,即取食青幼竹茎。熊猫所储脂肪少,不冬眠,即使风雪交加,仍需忙于寻食。熊猫以食竹为主,偶尔食野当归、木贼、川芎、大蕺菜等。喜欢到石岩下舐食含硝盐的土、木炭,舐咬铁器或粘有油腻盐渍的器皿,故古文献中称其为“食铁兽”。熊猫不捕猎,但食死亡动物尸体。
熊猫喜饮流水,或地下水出露点饮水,不饮死水。每天至少饮水1~2次,秋冬饮水次数增多。熊猫生病后,饮水次数和饮水量增多,常晕倒在河边,故民间有熊猫“醉水”之说。佛坪所抢救的22只患病熊猫都是在河边发现的,占总抢救量70%。
大熊猫听觉灵敏,一有异常响声,哪怕是踩断一根小枯枝,就警觉地向声源地张望,或迅速逃跑,或爬树躲藏。但对较大的响声(如枪声、鞭炮)反应迟钝,疑为雷声向天空张望,故易被盗猎捕捉。大熊猫的嗅觉灵敏,能准确地识别竹叶的老嫩和虫蚀变质竹笋,以便选择性进食。
熊猫一旦独立生活,都有较稳定的领地。雄性熊猫约占有6~7平方公里,雌熊猫约占有4~4.5平方公里,吃、喝、拉、睡都在这一片小天地里,以减少奔波和转移所耗费的能量。雌性熊猫家园相对固定,且有活动核心区。雄性的家园面积大,无核心活动区,常与2~3只异性熊猫领地交叉重叠。熊猫以粪便和尿液气味宣布自己的领地,同邻居联络。如果发现外来熊猫侵入自己领地,则发动攻击,把侵入者赶出,或主动妥协另寻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