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情之乡乐堂堡
- 陕西省榆林市群众艺术馆
- 7字
- 2024-12-20 20:32:34
第二章 艺术春秋
第一节 辉煌历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称,“陕北道情相传出自清涧,又名清涧道情”。清涧600多个村庄都会唱道情,知名者70余村。乐堂堡乡29个行政村,分布在东、中、西3道沟,各沟皆有道情之村。东沟:赵家沟,代表艺人李万富、李合飞、李秀根;杨家畔,代表艺人白向银、杨锦秀、杨海荣;麻子岔,代表艺人杨树业、张学智、杨树强;高山河,代表艺人康双全、康世昌、康世光、郑光义。中沟:乐堂堡(一度同李家沟等村为一个道情班),代表艺人惠兴中、杨青山、惠光均、惠万年、惠守杰;杨家沟:杨锦芳、杨锦权、李成云、李建辉;陈家河,代表艺人李光荣、陈有斌、李光才;薛家坪、寨子湾(两村一个道情班),代表艺人薛柱贵、师向德(乳名兰)、白光进(乳名红章儿);二十里铺,代表艺人贺维民、贺玉仁、贺世俊、贺水生(著名民歌手、道情艺人刘致祥,该村贺家后代,过嗣于石太寺刘家);坡家沟,代表艺人师向均(乳名李均儿)、周兆祥(祖籍今折家坪镇贺老沟)、师向有。西沟:董家沟、师家沟(同折家坪镇冯家沟3村为一个班子),代表艺人康裕本、康鹰嘴(绰号)、马生贵、王世和、朱加厚;李家石磕、涧沟峪(两村一个班子),代表艺人李国治、李云台、高维俊;陈家圪坨,代表艺人惠养珍、惠小玲(女)、马应成、惠博选。
在乐堂堡乡的这些道情班子中,佼佼者是乐堂堡村,中外艺术家曾来此采风、考察,其堪称道情艺术之乡。
该村的道情艺术活动,究竟发端于何时?村民在道情中唱道:“三才刮板响连声,口口声声唱道情,祖祖辈辈往下传,洪武年间到如今。”可见其历史悠久。但具体时间,年代久远,无资可考。
1929年,清涧县第二高小(今高杰村小学)学生、共产党员惠国旺,以唱道情为掩护,回乐堂堡村开展党的地下活动。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和延安新秧歌运动推动下,乐堂堡的道情事业出现了新局面。1943年春,该村秧歌队在县城演出《母报子仇》和《劝子归队》等4个道情戏,受到好评和嘉奖。为了宣传抗日、活跃群众文艺生活,同年3月,中共清涧县委宣传部部长马维藩等3人下乡,以乐堂堡村为主体,吸收邻村李家沟、杨家沟、杨家畔的部分艺人,组成25人的清涧县业余道情宣传队,由党员副乡长惠九州兼任指导员,惠吉祥任队长,杨锦权任导演。宣传队农忙搞生产,农闲搞演出,活跃于清涧、子洲和绥德等地。至解放战争时,创移演出《纺纱》《防荒》《家庭图》《伪军反正》《乌鸦告状》和《李四卖女子》等现代戏十多个,赢得了群众和领导的赞扬。
宣传队在活动中,受到了村、乡、县乃至分区的重视和支持。1945年春,赴子洲演出时,地方势力刁难、阻挠,在绥德分区专员霍祝三的亲自过问下,问题得到解决,可在分区6个县内自由演出,并给宣传队赠送了部分乐器。
1947年春,胡宗南部进犯陕北,我支前任务繁重,道情宣传队解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道情班重新组建,恢复活动。1953年,乐堂堡村首次培养了陈凤琴、蒋玉兰等4名女演员。20世纪60年代,村团支部和民兵连在党支部领导下,大办文化室,创移和演出了《工地风波》《拥军优属》《试验田》《智取威虎山》等新剧目。1965年2月,在清涧县业余文艺汇演中,演出《清账目》和《拥军优属》等3个小戏,获得奖励,名满清涧。翌年,民兵连和团支部分别被县评为先进单位,民兵连长曹加源被评为陕西省民兵先进代表。其间,惠万年给中央歌舞团和陕西省歌舞团教过陕北道情,并数次赴省排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乐堂堡的道情事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1982年,在公社党委和管委会的关怀重视下,由30人组成的业余道情剧团正式成立,大队党支部书记惠志恩兼任团长,惠万年担任副团长兼导演。剧团发扬以往自编自演、演新唱新、小型多样的传统,排演了《分果记》《过大年》《接婆姨》《两块半》《幸福的歌儿永远唱不尽》和《放声歌唱十二大》等一批节目,道情艺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2年,德国艺术博士李秀琴不远万里,来此考察。
60多年来,乐堂堡村道情班共演出剧目和曲目105个,观众达数十万之多,博得清涧、子洲、子长、延川、绥德等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2006年,乐堂堡道情剧团停办,消息传开,令人痛心。
诚然,乐堂堡道情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冷静面对,虚心记取。
乐堂堡的道情班子,为什么能够坚持半个多世纪,其有何经验和教训呢?
首先,群众支持,群众参与,道情活动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世代相接。“口口声声唱道情”,“洪武年间到如今”,我们姑且当作一种传说,但后来的事实,令我们震惊:几十年来,乐堂堡一带涌现出11家3—5代的道情世家。其中,乐堂堡村9家,即惠国旺(3代)、惠成富(5代)、惠万年(5代)、惠光均(3代)、惠富泰(3代)、杨有常(5代)、陈有智(4代)、蒋彩琴(3代)、惠爱仁(5代);李家沟1家,即惠九州(5代);杨家沟1家,即李永杰(3代)。
其次,有一支以惠金山、惠兴中、杨锦权、杨青山、惠尚泰、惠万年、惠守杰、蒋彩琴和惠海娥等为代表的酷爱道情、在艺术上过硬的骨干队伍。先后参与道情活动的近120人,乐堂堡村占80%以上。道情班一直重视新人的培养,但近年来骨干锐减,在人员问题上出现了某种困境。1996—2005年,板胡手惠志忠在车祸中遇难,团里文凭最高的杨万贵和“戏梁”惠万年先后病逝。惠守杰等演员年事已高,登台受限。蒋彩琴、陈霞、惠奶琴、惠海娥和杨霞5位有名的女演员,出嫁或被外聘。因此,新人的培养始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课题。
再次,节目小型多样,重视自编,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改革开放,婚姻家庭,移风易俗,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在抗日救亡、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道情发挥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无可讳言,作为一个村级性班社,其创作和演出水平毕竟有限,需要继续提高,也需要学习周边和外地道情班的长处。
最后,加强对剧团的领导和监管。乐堂堡道情班始由清涧县委宣传部组建,并时常过问。懂行的党员副乡长兼任指导员。村党支部和行政负责人,除在组织上、经济上支持外,特别重视对道情班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有一个良好的作风。1989年,团里有人准备另立山头,剧团面临分裂的危险。为此,党支部及时召开支委会,分工负责,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巩固了道情班。实行承包制后,一度领导不力,经过几次承包、数次接交,团里的财产几乎全部流失,导致剧团于2006年解体。
乐堂堡道情剧团虽暂时停办,但其辉煌永在,启示永在。我们相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一些消失了的道情班子还会恢复,乐堂堡道情剧团也一定会复活。
我们在急迫地期待。
归来吧,美丽的道情;归来哟,动听的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