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根据苏轼后来在诗中的记述,他在御史台的监狱,实际上就是一口百尺深井,面积不大,一伸手,就可触到它粗糙的墙壁,他只能蜷起身,坐在它的底部,视线只能向上,遥望那方高高在上的天窗。这是一种非人的身体虐待,更是一种精神的折磨。将近一千年后,我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看到了结构相同的监狱。
他终于知道了大宋政坛的深浅。那深度,就是牢狱的深度。黑暗、陡峭、寒冷。
苏轼就这样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交代“问题”,与此相伴的,是残酷的审问,还有狱卒们的侮辱。
儿子苏迈,每天都到狱中为苏轼送饭。据说,由于二人不能见面交流,因此之前约定: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为送鱼,以便有个心理准备。
苏迈很快花光了盘缠,他决定暂时离开汴京,去朋友那里借钱,就托一个朋友代为送饭,情急之下,他忘了向朋友交代这个约定的秘密。而不知情的朋友,恰好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乍见食盒里的熏鱼,苏轼脸色骤然一变。
他给自己最牵挂的弟弟写了两首诗,偷偷交给一个名叫梁成的好心狱卒,让他转交给苏辙。
梁成说:“学士必不致如此。”
苏轼说:“假使我万一获免,则无所恨,如其不免,而此诗不能送到,则死不瞑目矣。”
梁成只好接了下来。
其中一首写:
圣主如天万物春,
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
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
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
又结来生未了因。[17]
然后,他又坐到黑暗里,一动不动。
长夜里,他破茧为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