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矫形器与假肢治疗技术
- 赵正全 武继祥
- 2626字
- 2021-04-04 19:05:09
第四节 矫形器的临床应用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许多疾病的临床救治率有了显著提高。但这些疾患常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骨关节损伤后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脑卒中患者的足下垂、内翻畸形;脊髓损伤患者的站立、行走功能丧失等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矫形器的应用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临床应用的目的
矫形器是康复医学的重要治疗技术,常常与其他的治疗方法配合,以提高、改善患者的功能。要使矫形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首先要明确矫形器在不同疾病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目的和作用,才能有的放矢地选好矫形器。
1.保护组织、预防损伤和缓解疼痛
通过固定和保护,限制肢体的活动,预防损伤、缓解疼痛,促进修复。如软组织、韧带损伤后选用的矫形器。
2.处理畸形
包括预防畸形、矫正畸形、适应畸形。如脑瘫患儿选用的踝足矫形器。
3.限制骨关节的异常活动
通过固定、限制骨关节的异常活动。如用于骨折后固定的矫形器,用于限制膝关节过伸的膝矫形器等
4.补偿肢体长度和形状的缺损
肢体不等长时选用的鞋垫、矫形鞋等。
5.处理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功能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常引起肌张力增高、痉挛和关节挛缩,可选用抗痉挛矫形器;相反外周神经损伤后出现肌肉张力低,松弛性无力,关节不稳,可选用相应矫形器固定松弛关节于功能位。
6.其他
包括安慰、保温、提示和姿势反馈等。
二、临床应用的范围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问世,矫形器种类越来越多,矫形器的功能作用更加明确,矫形器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普及。涉及的临床科室涵盖骨科、创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康复科、儿科、老年科和内分泌科等多个临床学科,使用对象几乎囊括了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在严重创伤、神经系统和骨关节病损、糖尿病、儿童疾病和老年病等疾病的早中期,合理地选用矫形器,能够有效预防、矫正或代偿这些病损可能造成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1.在骨关节系统病损中的应用
骨关节系统病损后的功能障碍是矫形器应用的主要范围,许多矫形器都是由于骨关节病损后预防和改善功能障碍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如四肢、躯干骨折后用于固定的矫形器,在关节损伤、脱位后用来固定、预防和矫正畸形的矫形器。用于预防和治疗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类风湿病后关节病变的矫形器。在肌肉、韧带和软组织损伤后用来制动、保护、促进功能恢复的矫形器等。
2.在神经系统病损中的应用
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等都会带来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肌张力的异常、肌力的减退或丧失、运动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异常等。在这些疾病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使用矫形器,以改善患者的功能、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畸形。如脑卒中偏瘫后用于抗痉挛的上肢矫形器,防治足下垂内翻的踝足矫形器。截瘫后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的截瘫步行器,外周神经损伤后固定关节于功能位,防治关节挛缩的矫形器等。
3.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
儿童疾病,尤其是儿童常见残疾性疾病是矫形器应用的又一重要领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如果肢体异常的生物力线、肌肉发育的不平衡得不到矫正,常常引起肢体畸形,因此矫形器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更强调预防作用。通过矫正异常的生物力线,可以有效预防肢体发生畸形或降低畸形的程度。如儿童脑瘫的马蹄内翻足,如果早期康复治疗和穿戴矫形器能将踝关节矫正到中立位,使下肢异常的生物力线得到矫正,就可能避免出现足部畸形。
另外,在矫形器的应用中还需要尽可能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在满足矫形器装配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矫形器的固定范围,不需要固定的关节一定不要去固定,要尽可能不限制儿童正常的生理活动。
三、临床应用的流程
1.处方前检查
最好以康复协助组的形式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体格检查、拟制作或穿戴矫形器的部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情况、是否使用过矫形器和使用情况等。
2.矫形器处方
矫形器处方是依照医学和生物力学的原则,医生对患者装配矫形器治疗的医嘱,像医疗药品一样是临床医疗的一种方法,是总体治疗方案或康复计划中的一部分,是医生向矫形器师表达完整的矫形器医疗要求的责任性文件,是临床医生与矫形器师联系的主要形式,是医学和工程技术结合的重要环节。矫形器处方应以患者的残疾特点、功能状况和个体差异为依据,以代偿功能、治疗疾病和矫治畸形为目的,对矫形器的装配及其有关的服务工作做出明确的、详细的描述和要求,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在许多可用的矫形器中选择最适合于患者使用的品种。
医生在书写处方时应深入了解病情,并能从生物力学角度去考虑肢体存在的缺陷和解决办法。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和心理因素。然后,综合各种条件和因素,选出一种最为合适的品种。处方书写要明确无误,切实可行,写清目的、要求、固定范围、体位及作用力的分布。遇到复杂病例或特殊要求,应与矫形器师共同商定处方细节。在我国矫形器处方书写方法目前尚未统一,通常采用国际上常用的书写矫形器处方的方法,具体方法参见各章节。
3.矫形器装配前的治疗
应根据患者检查评定情况,制定康复治疗方案,主要进行增强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以消除肢体水肿,为穿戴矫形器创造条件。
4.矫形器制作
由矫形器制作技师按矫形器处方进行设计、测量、绘图、制取石膏阴模、阳模,制成半成品后试穿。
5.初检
初检是指矫形器在正式使用前,要进行试穿,以了解矫形器是否达到处方要求、对线是否正确、动力装置是否可靠、穿戴是否舒适,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初检由矫形器师负责完成。初检合格的矫形器交付治疗师对患者进行适应性使用训练,训练时间的长短、训练的方法和强度取决于患者的情况。
6.终检
终检是指矫形器正式交付患者前,应对矫形器的质量及患者功能代偿情况,矫形器功能训练所达到的熟练程度以及患者身体和心理状况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检查和评定。终检由处方医生、矫形器师和治疗师共同参加。由原处方医生负责检查矫形器装配是否符合原处方的各项要求和是否符合该矫形器装配的常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有权要求矫形器师即时修改、反复修改,直至医生满意,签字,才能交付患者使用。
7.注意事项
矫形器制成交付使用时,应认真向患者讲明矫形器的使用方法和穿用时间(白天用、夜间用、昼夜用等),指导患者在穿戴矫形器期间发生副作用(皮肤发红、疼痛、压疮等)时的临时处置方法和出现故障时的对策。此阶段的指导工作是有效地使用矫形器的关键一环,绝不可忽视。长时间使用矫形器,更应当定期检验评定矫形器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