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风云再起(二)

在山顶的天后宫里,崔先生正站在高处朝下看着,远远地听到了几声野鸡的叫声,崔先生健步朝山下走去。野鸡的叫声是崔先生与山下约定的联络暗号,表示自己人到了。

曲文魁远远地看到了崔先生,急速朝崔先生跑去。在山中间的小路上,曲文魁与崔先生相遇了。

此刻,太阳早已西沉,天空还有些微明。曲文魁抬头看去,崔先生居高临下,显得如此高大伟岸。曲文魁撩起衣裾,高声言道:“学生曲文魁见过先生。”便要跪下。崔先生上前一步,拉住了曲文魁,说道:“你我师生不需如此客套。再说,此地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崔先生拉着曲文魁往山上走去,同来的两个人停了下来,在路两旁警惕地朝山下看着。

曲文魁跟着崔先生到了天后宫大殿。曲文魁站在大殿门口向里看去,只见大殿里凌乱不堪,墙面斑驳陆离,空中挂满灰网,只是里面靠墙的地方放了一张床。看得出来,有人在此居住。崔先生见曲文魁面有疑问,便告诉曲文魁,他出狱以后一直住在这里。

曲文魁听了心中顿时如针刺般难受,说道:“先生何以住在如此破败的地方?”

崔先生解释说,自己虽然已经出狱,可英国人对自己并不放心,早就遍布暗探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在这样的监视下,自己很难能有所作为,所以只能藏身在这里,避开英国人的耳目。

曲文魁一直猜测崔先生就是把银子交给自己爸去采购火器的人。此刻,他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猜想。曲文魁走到崔先生跟前跪了下来,言道:“先生可曾与我爸曲廷根相熟?”

崔先生赶紧去扶曲文魁,言道:“咱们师生不需如此生分,有话尽管直说。”

曲文魁执拗地说道:“先生不回答,我就不起来。”

崔先生看着曲文魁,点了点头,心情有些沉重地说道:“今天请你过来就是为了此事。”

崔先生扶起了曲文魁,两人面对面地坐在凳子上,崔先生向曲文魁讲起了自己与曲廷根过往的点点滴滴。

崔先生说:早先自己与曲廷根并不相识,后来为了抗英筹款,找到了曲廷根资助。没想到曲廷根不但痛快地答应了,而且主动要求加入抗英会。当时,他考虑到曲廷根是社会名流,目标大,为了曲廷根的安全着想,没有答应。可是曲廷根并没有气馁,而是经常主动同崔先生联络,看自己能做什么。崔先生为了保护曲廷根,从不让他抛头露面,有事情也是同他单线联系。不料,三年前,曲廷根受他委托,外出购买火器,走到凤凰山时竟然不幸遇难,他自己也在当天晚上被抓进了监狱,从此与曲廷根阴阳两隔,抗英活动也就此中断。

曲文魁听到这里,把一直萦绕在自己心头问了自己无数遍的话说了出来,“先生可知是谁出卖了我爸?出卖了抗英会?”

崔先生摇了摇头,“这个问题我问了自己无数遍,也让人反复去查过,可是一直没有答案。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查个水落石出。”

曲文魁急切地说道:“先生,我能干什么?”

“我想请你帮忙购买火器。”

曲文魁站了起来,双手抱拳,慷慨说道:“先生,这是我娘的临终心愿,也是我一直埋藏在心底的愿望,今日有幸能够了却我娘的心愿,文魁感激不尽,终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崔先生抱拳还礼,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曲家两辈义薄云天,我抗英会感激不尽。可是此事干系重大,需要小心从事才好。尤其是上次泄密之人还没有查出,此次再去做同样的事情,风险极大。”

曲文魁坚定地说道:“先生尽管吩咐,我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一往无前,绝不后退。”

“好,既然如此,我们就详细合计一下。”

天黑了下来,崔先生点起了蜡烛,借着这蜡烛的微弱光亮,崔先生向曲文魁详细地说起了自己购买火器的计划。

崔先生的计划是:曲文魁与抗英会的人一起走海路再次前往天津购买火器。抗英会的人负责联络和交易,曲文魁负责筹集钱款并把火器带回来。为了掩人耳目,曲文魁和抗英会的人要以到天津给赵锦之送药材的名义随货同行。回来的时候,为了防止英国人在码头上查出暗藏的火器,提前在海上把火器交给前去接应的渔船,藏在渔获物里,由抗英会的人装扮的渔民带回来。

崔先生告诉曲文魁,天津方面已经约定好了交货日期。为了不耽误交易,曲文魁最迟要在五日后动身。

曲文魁当即表示,自己马上回去筹集药材,最晚五日后动身。二人商量妥当了,曲文魁辞别了崔先生,回到了家里。

曲文魁回到家里的时候,夜也已经深了。林子鸢等在家里不见了曲文魁急得团团转,出门也不是,不出门也不是,看见曲文魁回来,林子鸢跑步迎了上去,顾不得埋怨,急急地告诉曲文魁:出事了,郑月儿被人绑架了。

曲文魁心中大惊,赶紧问林子鸢,“你把话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天擦黑的时候盘算叔来了,说是刚刚接到了一封信。信中说,他们绑架了郑月儿,让盘算叔拿五千大洋去赎。盘算叔哪里拿得出五千大洋,接了信就过来找你了,想同你商量怎么办。盘算叔看你不在,等不及,就走了,我想拦也拦不住。”

曲文魁一听就急了,赶紧追问“盘算叔有没有说过他去了哪里?”

“没有,他只是说去筹款了。”

曲文魁略一思索,转身就往外走。林子鸢追了几步,问道:“你去哪里?”

曲文魁头也不回地说道:“我去找盘算叔。”

曲文魁进城到了郑盘算家里,郑盘算家里大门紧闭,没有人。曲文魁想了想,又出城赶到了大壮家里;在大壮家里,曲文魁见到了郑盘算。

原来,郑盘算没有找到曲文魁,便急急忙忙地去找几个自己熟悉的老板筹款。虽然能借的地方都借到了,可是远远没有筹够所需。不得已,郑盘算又赶到了大壮家里向大壮借钱。大壮对郑盘算深夜借钱心有疑虑,便问郑盘算借钱的原因,郑盘算吞吞吐吐不肯明说。大壮反复追问,郑盘算才说出了郑月儿被绑架的事情。大壮觉得不能莽撞行事,便要拖着郑盘算去见曲文魁,恰在此时,曲文魁找了过来。

郑盘算把绑匪的勒索信拿了出来,曲文魁和大壮一起借着油灯的亮光看了起来。信中说:郑月儿已被绑架到了宁海州某处,郑盘算只要拿五千个大洋来赎,郑月儿就可以平安回去。绑匪在信中警告郑盘算不要报告租界巡捕房和大清衙门,否则就撕票。信中约定了交钱的时间是明天早晨,地点在凤凰山的一个山坳里。随信还捎来了郑月儿的手串儿。这个手串是曲文魁给郑月儿的,从来没有离过郑月儿的手腕儿。看来,郑月儿被绑架是无疑了。

曲文魁把信反复看了几遍,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郑月儿所在的艾山寺不远处就是租界设立的鹿道口卡点,附近还有华勇营士兵驻守,要在把郑月儿绑架到凤凰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究竟是怎么得手的?再有,绑匪绑架无非是为了索财,可是盘算叔并不是有钱之人,让他拿出五千大洋无疑是天方夜谭,难道绑架的人是不了解盘算叔家的实情吗?还有,绑匪绑架之后,一般都会给一个筹款时间,可这次却几乎没给筹款时间,这又是为什么?是不是意味着绑匪知道盘算叔是无论如何也凑不出这么多的钱?曲文魁说出了自己的疑虑,郑盘算和大壮显然没有想到这些问题,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曲文魁决定立即动身赶到艾山寺看看郑月儿究竟怎样了。

三人说走就走,连夜赶路,于凌晨时分赶到了艾山寺。

艾山寺主持静云大师已经起床,此时正领着众比丘尼在院子里清扫落叶,听闻要见郑月儿,静云大师双手合十,言道:“阿弥陀佛。昨日下午有施主来送信,说是弟子的尊翁在宁海州偶染重病,快不行了,想临终见弟子一面。弟子便跟着来人匆匆走了。”

三人听了都惊得张大了嘴。看来,郑月儿确实是被人绑架了。三人谢过了静云大师,离开了艾山寺。

曲文魁觉得绑匪处心积虑地把郑月儿引到了宁海州,绝对不会是勒索五千大洋那么简单,如果把钱给了劫匪,赎不回郑月儿,事情会变得更复杂。考虑清楚了,曲文魁向郑盘算和大壮提出,三人先前往凤凰山,自己过去摸情况,尽量找到绑匪关押郑月儿的地方;等情况摸清楚了,大壮负责到天后宫找崔先生求援,郑盘算留在原地接应崔先生。

郑盘算和大壮不同意曲文魁去冒险,都坚持要自己去摸情况,曲文魁坚持自己去。三人争执了一会儿,见争不过曲文魁,只好同意曲文魁的计划。

在靠近凤凰山口的地方,按照计划,曲文魁同郑盘算和大壮拉开了距离,曲文魁一个人走在前面,进山同绑匪交涉。郑盘算和大壮远远地跟在自己后面,观察可能发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