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0年,她大了,神奇吧!她叫叶子,书名叶紫!
还是回到她的小时候去看看吧!更有意思!
她四五岁时,已经开始可以自己去放牛了,那时的穷人家其实挺正常的,很多放牛的娃娃,不过村里人还是很有远见的,只是在未上学时叫孩子们去放牛,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干家务,学会大人会的一些生计活,今后无论再差也有一门技艺可以养活自己。
乡村的孩子也算是听话的,基本上都是会帮大人分忧的,不会让大人担心,做事情基本上都有分寸的!
尽管那时候的伙食不是很丰富,但是填饱肚子绝对办得到,而且由于本来就清苦,村民们对伙食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比较知足,吃得饱就开心了,每天累了也不会抱怨,那时候的黑白电视都是稀罕货,但是也不酸,就是见到新事物好奇罢了,就像曾经村里在广场上放电影投影,全村都慕名电影而去,一群人齐聚广场,好不热闹啊!
还有一次也是集体去看表演,好像是杂技表演,来人也不认识,表演的女孩身段得令我这个女生都羡慕,“如何才能拥有如此美丽的身材?”,叶子心里想着。原来普通人也是喜欢看热闹的,表演者的技术可能我们见都没见过,那时候互联网还没进那个无名的小山村,稍微好点的家庭用的都是老人机,而且每家几乎只有偶尔的几个男性有,也算是稀罕货,和现在可是没法比的啊,现在可是全世界都在用智能手机,变化太大了,发展真的很快……
村里人都喜欢看热闹,尤其是这类娱乐圈的,街头杂技表演等等,也算是可以开开眼界了……
原来追本溯源,其实很早就有街头卖艺这种挣钱买买,大家也是都见怪不怪,毕竟去看又不花钱,免费乐一乐,又不违法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究竟杂技表演人员幕后付出了多少,看客又如何能知道呢?也不会关注吧,毕竟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不同,没有什么好交流的……
不过每次想到杂技这些存在的理由,又觉得很不可思议……
也是自己猜测的理由,在食不果腹的岁月里,每个人都在为能吃饭而奋斗,这是人类必须的生理需求,必不可少,性命的存在是拥有其他一切的基础……
现场一片拍掌叫好的欢呼声,似乎现场特别热闹,随着夜幕降临,场里一片安静,表演人员是两个小女孩,十分消瘦来形容不为过,当时的叶子会觉得真的很瘦很好看的身材,现在也觉得没什么,刻意打造的罢了,维护人设,毕竟首先都是看外貌的,如果外貌就赏心悦目,必然会引起观众想要了解她的好奇心……
果然是博眼球的,那两个表演的女孩,表演的似乎是身体的柔韧度,在两把连起来的长梯子举起来朝天立起来,一个女孩像蛇一样的姿势一节一节梯子从上而下穿梭下来,真是惊了一大片观众,纷纷鼓手称快,笑得合不拢嘴,不过过程还是挺乏味的,大家一会儿便没了兴趣……
不知道表演了多少个节目,在杂技表演主持介绍的一个表演里,竟然搬出来了一条大蟒蛇,有好几个工作人员都在举着大蟒蛇绕着观众席走去,绕圈子走了好几圈,观众一看举来的是条大蟒蛇,顿时吓得散开了好几丈远,生怕被咬着有毒……那主持的人则拿着麦喊到:“大家不必惊慌,这只蟒蛇不会咬人的,即使咬人了,我们这里也有要可以治的,大家可以放心观看…”
听罢,观众们也不往后退了,继续观看蟒蛇,果然如那人所说,蟒蛇很乖巧,一直安安分分的躺着那些杂技工作人员手里,任由她们扛起来去拿给观众观看,触摸,像看玩具一样……
后来不知怎么的,拿麦的人开始向大家介绍一种菩萨,据说可以保平安,有玉做的,也有翡翠做的,鼓励大家买一个回家珍藏或者卖给小孩驱除邪祟……
一些平常爱拜佛的人或者买得起的人心里都觉得无可厚非,家人平安最重要,买个菩萨算什么,这一点点小钱还是出得起的……果然不一会儿,已经有了十来个都买了,给自己家的小孩人手一个,戴在脖颈上,当时看上去还真的挺亮眼睛的,还会发夜光,而且十块钱就可以买到,一时,很多人心里觉得自己赚大发了,开心得不得了,有说有笑的聊起天来……
很久,终于结束了这场观看杂技表演,没想到都晚上九点半了,那时候大家才发现,周围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拖家带口的等了很久才找到一条回去的路,一时还生怕家人走散,于是都走得很慢,也怕摔倒,毕竟路上黑漆漆的,也没灯,大家都是手电筒,但是又不能全部都亮着,因为会挡住视线……远远望去,黑漆漆的夜色中,一群点点的东西在摇摇晃晃的向前方慢慢移动着,有序而不失活泼……某些人心里不由得感叹到:“好挤呀”
不过这样的聚集性的观看,全村都去的还是挺少的,记得还有一次是村里放电影,还是投影仪放的,不知道投影仪的老人,还真以为来了个电影厂免费给大家伙放电影看呢?
那次唯一的一次露天在广场上看电影,是叶子感到非常欣喜的,放着的也是穿着旧式的旗袍类的服装的电影,而电影外面的观众,很多60岁以上的老人还是穿着那种相同款式的衣服,还有的带着发簪的老妇人,大家都是见怪不怪的……
那时候的电影还是黑白色的,无滤镜,无美颜,无扣图,无瘦脸,无化妆品,好看的就是真实的美,不好看的也是看得清清楚楚,每一个能够登上电影荧幕的作品,基本上都是拍得很成功的,很入戏的,观众完全看不出那种“假”的感觉……
记得那时候的很多画本里的作品就被拿来翻拍成电影
比如《白毛女》……
虽然是黑白色的,不过却非常震撼人心,毕竟那个年代是电影电视刚刚启航的日子,新鲜事物诞生的开始总是困难重重的,那些也不例外,那些制作成本不仅仅是高,而且使用繁琐,除了能记录生活,拍摄电影电视剧拍照片外,好像用处也不大,其实就是简单的透镜成像原理,在开始时还弄得神乎其神,以为有天仙在世呢?其实摄影师这种东西,在那时候也是刚刚才有,一般都是有趣的人才能用的,穷的,肚子都吃不饱了就别提搞这些艺术类的东西了,艺术品是不能当饭吃的,饿的时候,还是粮食最能温暖你的心……
不过现在看来,那些可以作为纪念的电视剧和电影似乎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被永久的记录下来了,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这句话真有道理
当时可能老百姓最喜欢的还是手机吧,没有的时候,家里人出门几个月便了无音讯,不知生死,大家伙都是孤孤单单的,没有时间进行沟通,也不能很好的理解互相的思想……
在有手机时,很多农民都是愿意购买的,尽管最初还是毕竟昂贵的,毕竟没有普及,使用的人很少,且手机生产速度也很慢,因此生产时间很长价值也就相当高,所谓“一分钱一分货”说的就是价值决定了价格
面对这样一种神奇的物品—手机,很多人刚开始的反应都是好奇,等拿到手后都会立马去看看有什么功能,怎么使用……
等到熟悉之后,发现手机最根本的功能就是打电话,发短信,而听歌,拍照,录像等等都是辅助功能,用以娱乐自己,给自己一个一直使用它的借口而已……
用得久了,发现没什么可以吸引自己的东西很多人都会不怎么使用的,可能也是如此,手机制造商不断的思考如何让手机更受大众喜欢,于是不断创新,不断增加新的功能,不断将手机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吃穿住行,于是,短短几年后……
智能机诞生了,它像是一匹突然冲出来的黑马,将老人机的经济市场杀得措手不及,还有代替了书本的看书软件,代替了写字的打字功能,代替了书信的通话功能,代替了书画的摄影功能,代替了报纸的网页浏览功能……直到智能手机也不断的更新换代,继续出现代替赶集的网购功能,代替唱片电影院的观看影视剧功能,影响全民干农活的网络直播小视频功能,代替考卷的手机阅卷功能,代替本来样貌的手机美颜批图扣图功能,代替镜子的手机镜子功能……发现人真的是越来越懒了,也越来越臭美了,还越来越脾气大了。
……
……
……
后面就会发现,好像很多人都不在一个卫视的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