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出版前言
- 西游记(上)
- (明)吴承恩著 胡元斌改编
- 1717字
- 2021-05-28 16:37:09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它的问世,开辟了我国神魔长篇章回小说新门类。书中将善意嘲笑、辛辣讽刺和严肃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因此,作品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明代著名的小说家。他博览群书,作诗著文,清雅流丽,有宋人秦少游之风。他又极聪明智慧,好诙谐,酷爱神怪故事。他一生贫寒,潦倒不堪,对现实不满,同情被压迫人民的苦难,赞扬反抗强暴官吏的精神。
该书创作依据的是唐代和尚玄奘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这是一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史实。唐人慧立的《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即记述了当时的实况。吴承恩的《西游记》即是在宋元两代对这一题材的神话和传说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多种版本的优点而形成的。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前七回是写孙悟空的出世,大闹天宫,这是《西游记》最精彩的部分,它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天宫实际上是封建王朝的缩影,孙悟空等的反抗精神及其在水帘洞的平等自在生活则是农民阶级的斗争意志和生活理想的概括。
八至十三回写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诏取经。这段是取经前的准备,起了在情节上的组织作用。十四至一百回是取经正文,写孙悟空和玄奘等经历八十一难的过程,表现了人民群众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气概。这里的一切妖魔都成为变化莫测的各种困难的象征,孙悟空则成为战胜这许多困难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些困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高山深渊、神仙洞府的妖魔,通过对他们的描写,表现了对邪恶势力的批判。一方面是现实社会一些国家的君臣的昏庸,祸国殃民,通过对他们的描写,表现了孙悟空为民除害的精神。
《西游记》宣传了不少宗教思想,但它并非是一部宗教教科书,而是一部有丰富生活内容的小说。它所写的具体生活内容往往给宗教以不同程度的批判,揭露了邪教以妖术骗人的行径等。
该书最中心人物是孙悟空,是经作者理想化了的英雄形象,他坚强、勇敢、刚毅、乐观,大闹天宫是他性格最光辉表现。他蔑视一切权威和封建势力,嘲笑佛祖弥勒,讥讽太上老君,驱使龙王、雷公为自己效劳,是具有反抗精神的英雄。
其它,如玄奘、猪八戒等也刻画的比较成功。作者描写玄奘是一个佛教信徒,去西天取经一心一意;他是个老好人,但面对困难束手无策;他顽固地维护封建礼教和佛家戒律;他无原则的“慈悲”思想,甚至弄到是非不分的地步。
猪八戒是个喜剧式人物,性格憨厚、单纯,勇于战斗,但又有怕困难、贪图享受、好进谗言。作者对他缺点采取了嘲笑态度,但对他好的方面,并没有抹煞。
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小说。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想像力丰富,把整个自然和社会都幻想化了,创造了奇特的环境和人物性格。像孙悟空、猪八戒等,在他们身上既写出了作为神魔的特殊形象,又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复杂的社会关系。神魔和人的形象的结合,是本书塑造人物的特色之一。
作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想象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现实血肉和浓郁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艺术殿堂,感受其深刻艺术魅力。
本书格调幽默诙谐,充满乐观精神。作品语言生动活泼,简洁有力,妙趣横生,和作品格调、人物性格特征统一。该书在我国群众生活中有着深远影响。《西游记》张开幻想的翅膀,驰骋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维模式,有着超现实的超前的意识。作品的幻想艺术确是一份宝贵的思维财富和丰富的艺术财富,使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
《西游记》可谓卷帙浩繁、洋洋大观,我们在出版本作品时,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许多版本优点和长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情况下,删除了许多琐碎的、封建的、迷信的、落后的、愚昧的、暴力的、粗鲁的、色情的、侮辱性的等段落,使之尽量符合时代社会发展,尽量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相信广大读者朋友会喜欢本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