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PBL教程
- 张成科 宾宁 朱怀念
- 1713字
- 2021-04-01 12:54:08
前言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已引起高度关注。其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种教学模式的创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训练逐渐培养创新思维,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终生学习者,更加符合目前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许多院校都进行了PBL教学模式的尝试。我们编写这本书的教学团队也从2009年开始一直在所开设的“经济博弈论”或者“信息经济学”课程当中进行PBL教学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认同范英昌教授在编写《病理学PBL教程》当中所提出的观点“引入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面对我国的教育现状,特别是本院校、本课程的教育现状和我们所面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以及传统教育的惯性影响,因而不能生搬硬套”。具体到某门课程,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本适合本土教学的教材,因此我们就萌发了编写这本教材的念头。从2010年3月形成讲义稿,历经4年的试用修改,于2014年12月形成目前的版本。本教材主要是基于PBL的教学理念来设计教学“引导问题”和组织构建教学内容,既包含了博弈论的经典内容,也包含了信息经济学的新进展以及新应用。在章节布局上,包括理论部分和应用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非合作博弈的核心内容(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应用部分涵盖了信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围绕3个主题展开(委托—代理理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模型、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模型)。本教材共分为8章,其篇章结构如下图所示。
教材力求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编写模式上紧紧扣住PBL教学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特色。在每章都注明教学目标,给出一个引导案例,同时在每个关键知识模块之后,设定一个引导学生讨论的提示模板。该模板包括“提示问题”和“教师注意事项及问题提示”两个内容,可帮助学生快速形成小组讨论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查阅文献自主学习,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在每章最后还给出了一个扩展知识模块,试图通过对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中世界级大师的介绍,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课程学习。由此来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用问题进行驱动、以典型案例为引导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多维度了解问题,给学生提供开放性辩论、探究式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际问题研讨来巩固所学知识,促进课堂知识的学习,获得综合课程知识,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切实按照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性,构筑课程的内容体系。按理论部分与应用部分两个层次,分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委托—代理理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等知识模块组织内容。力争做到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反映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进步与发展,反映新思想、新方法。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能满足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最终得以完稿并出版,首先得益于广东省教育厅所给予资助的高等学校教育教改“质量工程”项目,其次也因得到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衷心的感谢!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吸收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在此特向原作者致谢!本书由广东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小组全体成员总结多年教学改革中的经验,反复讨论修改而成。编写过程历时四年,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由于PBL本身的开放性、多元性,加上我们学识水平有限,对PBL的认识和理解也缺乏足够的深度,编写中难免存在遗漏,例如PBL案例编写模式结构是否合理,问题设置是否准确,内容详略是否得当等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但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期待本书的出版能够帮助更多同行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实施PBL。因此,对于书中的不足、缺点乃至错误之处,恳请给予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订和完善。
编者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