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多种多样,下面是一些基本的途径。

(一)培养与培训

1.职前培养

自20世纪初,我国正式确立制度化的师范教育至今,师范教育体系的层次逐渐丰富,呈现科学化、开放化和多样化的局面。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要“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一规定打破了师范院校教师培养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同时,许多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专、大专升格为本科,招收的学生从初中为起点向高中转移,硕士生、博士生的招收规模也正迅速扩大。通过3~5年的高等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未来的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了解和认识教师行为规范,学习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理论和知识,初步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为将来担任教师做好准备。

2.在职进修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追求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做到与时俱进。教师在职进修的方式主要有学历和非学历两类。在职学历教育是指通过函授、自考、成人教育或远程教育等形式获得本科、研究生学历。在职非学历教育的形式较为丰富,包括专题培训班、助教进修班、研究生课程班等。教师的在职进修对于其自身专业发展意义重大,教师个体形成自我发展意识的同时,还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机构共同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合适、有效的方式进行继续教育,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观摩与评估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培养新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观摩现场教学、教学记录或观看教学录像,观课教师可以了解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材研究案例,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课堂管理办法,熟悉教学记录的格式和记述的方法,收集可供自己参考的实践案例,并进行整理和尝试,从而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样,授课教师可在准备观摩课程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雕细琢,反复推敲,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逐步确立反思意识、发展意识,而且将不断获得自身发展和经验的提升。在观摩结束之后,观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可就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对观摩课进行整体评估,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的交流与学习。

(三)合作互助

教师寻求同事间的合作与互动,时常从他人那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内涵,这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途径。教师可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会谈和专题研讨,相互丰富彼此的思想,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更新和扩展知识。教师也可以采用协作的形式,大家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彼此在互补、互动、合作中成长。同时,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要在合作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四)反思和研究

反思和研究是通向“解放”、实现教师专业自主的有效途径。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实践反思,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教育实践反思是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后,对教学工作各环节和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积极应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设想,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加以检验、调整。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日记帮助自己进行教育实践反思。反思日记可以是自己的教育经历、对教育现象的所见所闻、对教育问题的所思所想,也可以是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及实施效果等。

教师处于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拥有最佳的研究位置和最丰富的研究计划,有机会长期在各种学习环境和社会场所观察学生,这无疑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们通过主动参与和全身心体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运作方式等不断解读、探究和创造,从而丰富自身的实践知识,增长实践智慧,培养主动探究和反思的态度,提升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自我促进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高自律性的特点,教师应基于个体主动意识和能力而自觉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达到作为教师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我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蓝图,为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框架。同时,教师应具备明确的专业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过去的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和对未来规划的意识,也包括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意识。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提高自学能力,学会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追求专业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促进自我发展。

(六)终身学习

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有时候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终身学习源于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首倡者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认为:“人格的发展是通过人的一生来完成的”“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终身教育的宗旨就是通过不断的教育,从而使人的价值观念、科技知识和工作生活能力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并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活力。因此,在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进行持续的教育,其教育目的和形式根据个人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而确定,从而使教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终身学习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教师只有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专业不断得到发展。

知识要点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1)培养与培训,包括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2)观摩与评估;(3)合作互助;(4)反思和研究;(5)自我促进;(6)终身学习。学习时要注意理解不同路径的不同功能,并能根据相关材料进行判断。

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小结

(一)本章主要内容

1.教育观

(1)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2)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现途径与策略。

2.学生观

(1)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策略。

3.教师观

(1)教师的角色、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与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途径。

(二)本章的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理解,特别是全面发展观、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和终身学习;难点是根据观点对现实材料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学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本章学习时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熟记一些关键概念,如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专业发展、自主发展、终身学习等。

2.识记并理解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与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途径。

3.运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教育案例。

4.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识记基本概念,通过案例加深对相应原理的理解,同时能够运用相关原理对教育教学材料进行分析。

备考指南

职业理念一章由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三个部分内容构成,考试题型为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学习时首先要理解并熟记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的基本内涵,并能够根据相关的理念分析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要特别注意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注意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体落实;注意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终身学习的内涵和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学习时可以根据概念—要求—策略的逻辑思路进行,即首先明确每个概念的具体内涵与外延,然后厘清相关的要求,最后明确具体的操作策略。学习时注意结合教育案例理解相关原理,重点放在运用相关原理解释与分析教育事实上。特别注意三观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A.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B.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C.促进学生道德品德发展 D.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3.王小明数学成绩不理想,每次考试都在60分以下,某次考试考了85分,王小明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这次考试考得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了()。

A.学生的完整性 B.学生的个体性

C.学生的独立性 D.学生的发展性

4.“十个拖把各有长短”说明了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5.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鲁纳 D.保罗·朗格朗

6.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时,王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而李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王老师与李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 B.职业理念的差异

C.职业能力的差异 D.职业认同的差异

7.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A.应试教育 B.基础教育 C.启蒙教育 D.升学教育

8.美育即()。

A.艺术教育 B.音乐教育 C.美术教育 D.审美教育

9.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的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的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10.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A.制止小莉的行为 B.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C.批评小娟是告状 D.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11.董老师上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是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是点名提问时却总能答对,教师的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A.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B.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言

C.启发小明多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D.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12.下面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B.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C.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仔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一天,李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李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要做好记录。走出课堂的学生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李老师,我找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一只公的。”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李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得高。”他自信地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的!李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又一位同学跑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李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教育,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李老师说:“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它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来得更为深刻有效!

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学行为。

2.仔细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小学新教师杨洋在谈教育感受时,有些无奈地说:“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对学生充满着爱心,希望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带好班级,促使他们成长。但很快发现,在管理班级时一定要严格要求,有时用简单命令的方式反而更加奏效,这使我对爱的教育信念产生了困惑……”

问题

(1)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

(2)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