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2013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
- 张光明
- 2136字
- 2021-04-01 15:09:45
奋斗筑虹桥
北京交通大学 卫张震
卫张震,男,汉族,1992年8月出生,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0级茅以升班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交通大学思源奖学金、一等学习优秀奖学金、文艺活动优秀奖学金;北京市高等学校测绘实践创新能力大赛综合一等奖、高校茅以升夏令营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2013年10月17日夜,北京交通大学大型原创话剧《茅以升》首次校内试演圆满谢幕!当天佑会堂满场灯光亮起,北京交通大学校歌旋律回响,在校领导和到场嘉宾雷动的掌声中,舞台上的我心潮难平,热泪难禁。身后,茅老醒目的巨幅手书在天幕上定格——“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求学 奠虹桥之基石
三年光阴荏苒,我用勤勉刻苦的行动诠释了“奋斗”的真意。
思维剑走偏锋,想法标新立异的我在大学伊始表现差强人意,大一上学期我的成绩甚至无法获得三等奖学金,究其根源在于缺少“勤奋”。知耻而后勇,我开始把“扎实”摆在了学习的第一位。凭着先写作业后吃饭,午休睡花园躺椅,工作完就地复习的拼劲儿,大一下学期我以93.1的均分完成34学分课业,整个大一学年的专业排名也跻身前十。一个学期的努力,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奋斗”二字的分量。
之后两年,我秉承“奋斗”箴言的同时,发挥自身思维活跃的特长,授课教师屡屡被我问倒,有的还当即问我是否有兴趣跟他读研深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图书馆里越来越多专业书籍的借阅历史里填上了我的名字,每天看到图书馆前茅老塑像那慈祥的微笑,成为我大学生活的习惯。功不唐捐,天道酬勤,不懈的努力浇灌出累累硕果:大二专业排名2/278,大三专业排名1/278,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在2012—2013年度成为学校最高设置奖学金——思源奖学金的获得者。如今我已通过推免拟录取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的硕士研究生,得以在中国桥梁研究最前沿的大学里继续求学之路。
实践 起虹桥之高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茅以升的老师贾科贝教授曾教导他说:“你搞桥梁,光有理论不行,还要有实践的经验。”于是在还未参与工程实践时,我就通过积极的竞赛和科研训练来秉承“知行”校训。
为了提升自己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在2012年度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中,我勇敢地选择了学院唯一一个交叉学科课题“基于VB的路基沉降实时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我在“软件工程”这个陌生的领域里摸索前行,对于编译所选用的语言反复定夺,最终决定改用更为先进的V#语言实现了系统的基本功能。另外还有高校茅以升夏令营结构竞赛中“柔锁结构”的大胆使用,研究性课题报告《三跨混凝土连续梁在竖向温度梯度作用下的受力行为分析》的独立撰写,北京市高校测绘实践大赛综合一等奖……一次又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尝试中,我对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体会愈来愈深。
奉献 驾虹桥之钢躯
立志做一名工程人员,除了要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连年担任班级生活委员,我每月都在公邮上传班级开支明细,每年端午的粽子、冬至的饺子都给予同学家一般的温暖。舍友是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团长,我主动申请加入志愿活动,牺牲休息时间在新华南社区和孤单的老人一起唱歌聊天,在北京盲人学校用心呵护孩子们敏感的内心,在国家图书馆悉心整理海量的图书资源……付出爱收获爱,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成为我心中温暖的信念。
我还曾任校团委社团部外联部理事、部长,2012年分散军训小教官,院年级互助计划志愿者,不断的角色转换与更迭中,我深深地知道每一重身份背后的责任。今天我担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明天我才能对千万人的生命负责!
艺体 展虹桥之英姿
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公式和定理,幸而有“话剧”和“足球”的陪伴锻炼了我的直觉思维去领悟更深的本质,培养我去攀登科学险峰的不竭激情。
作为校话剧团的老团员,我从来不把自己当老人看待,吃饭排队时做气息训练,背诵知识点时做发音练习,走路无聊时变换各个共鸣腔发声……凭着对基本功一点一滴的积累,我逐渐完成了从幕后到台前的转变。我校大型原创话剧《茅以升》选角色时,我因为长期严谨认真的专业学习所练就的工程师气质被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姜涛老师选中,担任剧中重要角色“罗英”。扮演“茅老”身边的亲密“战友”,我不仅演技日渐精进,更因贴近“茅以升”的灵魂而备受熏陶和感染。
身体是奋斗的本钱,健康是奉献的保障。从小热爱踢球的我刚一入学就加入了学院的足球队,并在今年10月随队获得校超级杯的四强,院田径运动会上我也连年斩获佳绩。活跃在天佑会堂、奔跑在绿茵操场,象牙塔的记忆里留下了我多情而饱满的侧影。
大学三年在充实和忙碌中已如白驹过隙,回首往昔,正是“奋斗”筑起了我青春的一座虹桥。宏图一展,来日方长,作为“茅以升”的接班人,作为中国未来桥梁与道路的精魂,只有像茅老一样在心中永远驾起一座“奋斗”之桥,才能在“中国梦”的蓝图里描下自己微小却精准的一笔!
[师长点评]
卫张震同学,刻苦努力,求真务实,以“知”为念,以“行”为本。他博学审问,学习上,学年排名专业第一;慎思明辨,工作中,严肃认真,服务同学;笃行至诚,结合专业特色,发扬土木精神;谦虚自律,风雨兼程,是学院同学的好榜样。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张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