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性领导力:李秀娟教授管理随笔集
- (新加坡)李秀娟
- 1631字
- 2021-04-04 10:08:57
不一般的白酒
新加坡人和中国人的差别是白开水和白酒的差别。白开水或许觉得白酒特不健康,白酒或许觉得白开水特没劲。明明姐在我眼中就是一杯白酒,她觉得我特单纯,我觉得她特有味道,我们两人彼此欣赏。
她是福伊特造纸亚洲区总裁兼CEO。福伊特是德国一家工业技术企业,为全球提供造纸技术、能源技术、驱动技术等服务,世界上每三张纸中就有一张是使用福伊特造纸机生产的。人民币的纸钞便是用他们的机器印的。我常笑她说不如直接印钞票来卖算了。
这个接近60岁的女人,高个,修长,喜欢戴大耳环,绝对爱美。一点也不像那个年代的女人。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她父亲有一天跟她说:“明明,我告诉你一件事,我最近可能有变化,情况不好,可能要被关起来,你要有思想准备。”那时她才15岁。
父亲哭了,她却没哭,知道有什么事情要来临了,她反而特别冷静。她发现自己越在危难的时候越冷静,平常反倒是个急性子的人。危机时往往是激发她的潜能,使她状态最好的时候。
到农村插队,明明姐一下子从干部子弟变成了“狗崽子”,当时和她一起的十几个女孩儿都是干部子弟,大家都哭,她却没哭,特别冷静。16岁插队,18岁入党,在农村干了四年,当过妇联副主任,两年在工作队,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解决当时的问题。然后被提到了县里,再到长春,在中专学了几年,既是班长又是党支部书记。不管什么样的环境,她总是积极向上,培养了特别强的适应能力。“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都是无法改变的事情,在东北的九年是对意志的锻炼,回到城市的时候,她已经28岁了。青春就是那样度过的?我在那个年龄段时还在象牙塔里编织梦想。28岁时我刚留学回国执教,还单纯得像个学生。人生的际遇,真是命运的安排吗?
回忆起这段往事,明明姐说她并不觉得失去了什么,反而觉得练就了自己适应骤变环境的能力。以后不管是出国求学,还是回国后到最偏远的云南贫困地区去创业,都没有特别的失落感,也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她说许多事情不需要左考虑右考虑,外界条件也不再是一个因素,重要的是事情本身对自己的意义。她的眼神里有一种坚毅,一种强大,更有一种天塌下来也不变色的冷静。
后来她到德国学习了四年,学成后毅然选择回国在一家中德合资公司做事。不久,这家德国公司兼并了一家为云南红塔集团生产卷烟纸的小造纸厂,造纸厂由中方的部队和企业以及德方一起经营,中方任命董事长,德方任命总经理和技术总监。明明姐因而去了条件特别艰苦的云南,在一个特别闭塞和贫困的小县城落脚,她的事业发展就从那儿开始,开启了人生中又一段峰回路转的经历。
刚到云南,她陪着德国人,穿着也时髦,所以不太被中方接受。“一个女的怎么能在这个地方做总经理呢?”后来,他们找了中国香港人做总经理,德国人做技术总监,她就只能做翻译。谈判结束,德国人相继回国,她选择留了下来,想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中方和德方的认可。扎起头发,买好T恤、牛仔裤和老布鞋,她回到了上山下乡的日子……一晃半年过去,中国香港派来的总经理因为合作上有些问题,被责令辞退了,德方找了半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希望中方派一位总经理管理这个合资厂。这时中方反而提议:“你们有人选呀,那个女的。她是个做事的人。”倒是德方内部有反对意见,觉得总经理应该由德国人担任,这个不懂技术的女人,怎么能胜任呢?结果,双方同意让她先做六个月的代总经理。从中国人不信任到德国人不信任,她一直处于被考验的状态。代职的半年也发生了一连串的问题,她拼得几乎连命都没了。
“我病得一塌糊涂,那个时候特别想家。发烧好多天,一直退不下去,点滴打了五天也没效果,吃不下饭,那里也没药,连先锋四号都没有。后来公司焦急地从昆明弄来先锋四号,连打七天我才缓过来,那次真的以为自己会死在那儿了。我给老公打了电话,告诉他我可能回不去了,可能死在那儿了……现在想起来都特别伤感。”
在那样的情况下,或许许多人早已放弃,退出或回家或转行,可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坚持着,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浴火重生,终于走到今天。白酒的味道就是不一般。
(原载《联合早报》2013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