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科

细叶小檗
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

又称三颗针。小檗科小檗属。落叶灌木,高1~2米。枝灰褐色,有槽及疣状突起;刺三分叉,长4~9毫米,或不分叉或无刺。单叶,簇生于节上,狭倒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5~10毫米,顶端急尖、渐尖或有短刺尖头,基部渐狭,无柄,全缘或下部叶边缘有锯齿。总状花序有时近伞形,长3~6厘米,有花4~15朵;花黄色,直径约6毫米;花梗长3~6毫米;小苞片2,披针形;萼片6,花瓣状,排列成2轮;花瓣倒卵形,长约2.5毫米,宽1.5毫米,较萼片稍短;雄蕊6,长约1.5毫米。浆果红色,矩圆形,长约9毫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青海;生于山坡;路旁或溪边。俄罗斯、蒙古也有。根和茎含小檗碱,可为制黄连素的原料。照片2008年6月7日摄于门头沟京西古道(上);2006年8月24日摄于海坨山南麓山谷(下)。

小檗属 小檗科。约500种,分布于南北美洲、亚洲、欧洲及非洲;中国约有250种,大部分产于西部和西南部。灌木;木材和内皮黄色;枝有刺,为叶变态而成;单叶,叶片与叶柄接连处有关节。花黄色,单生、丛生或为下垂的总状花序;萼片6,下有小苞片2~3;花瓣6,基部常有腺体2;雄蕊6,有敏感,触之即向上弹出花粉,花药活板状开裂。浆果,有种子一至数颗。

类叶牡丹
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

又称红毛七、葳严仙。小檗科类叶牡丹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叶互生,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形、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6~7厘米,全缘,有时2~3裂,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两面无毛,具三出脉;顶生小叶有短柄,侧生小叶无柄或有短柄。圆锥花序顶生;花黄绿色,直径7~8毫米;苞片3~6;萼片6,大型,花瓣状,匙形;花瓣6,小扇形,蜜腺状;雄蕊6;雌蕊1,子房1室,有2胚珠。花后子房开裂,露出2球形种子;种子长8毫米,成熟时蓝色,有肉质假种皮。花期5—6月。

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西南、华中、安徽、浙江;生于山地林下或山谷阴湿处。俄罗斯、日本也有。北京延庆、怀柔、密云等地深山区可见。北京市重点保护植物。该种含多种生物碱和皂甙,有潜在的药用价值。照片2011年5月摄。

类叶牡丹属 小檗科。3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1种,产于西南、西北至东北部。草本;有块状根状茎;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裂片稍厚,茎叶少数。花黄色、红色或黄绿色,排成圆锥花序;萼片6~9枚,花瓣状;花瓣6枚,短小,蜜腺状;雄蕊6枚,分离,花药顶部2活瓣开裂;心皮1枚。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