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文精神读本(珍藏版)下
- 汤一介
- 904字
- 2021-03-29 06:06:43
变通之道
易①穷②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注解
①易:变化,这里指变化的道理。
②穷:和“通”相对,阻塞不通。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
听老师讲
万物生生不息
这是《周易》里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易”的学问,走到尽头就要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就会畅通,畅通之后变化才能经久不息。
这深刻的道理是古人认真观察大自然之后得出的结论。宇宙中最普遍的事情就是变化,“易穷则变”的“易”,就是变化的意思。关于“易”的学问,古人写成了一部书,名字就叫“易”,或者叫“周易”,也叫“易经”。《周易》告诉人们:阴至阳生,阳至阴生,盛极则衰,否极泰来,穷则思变。《周易》讲述的是最普遍、最简洁的哲理,古人收藏图书,都把《周易》和与《周易》有关的著作放在第一位,因此《周易》号称群经之首。
古人经常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意思是说,太阳到了正当顶的时候就要下降,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就要亏缺,然后再升起,复圆,周而复始。严寒的冬天,冰封地冻,可是嫩草却悄悄从土缝里发出新叶,昭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同样,夏天到了最热的时候,植物茂盛到了极点,却昭示着寒秋就要来临,草木即将凋零。只有春去秋来这样不断地变化,万物才能顺利生长。
那么,怎样才能通晓变化之道呢?《周易·系辞》告诉了我们具体的方法:“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意思是说,自然界中,一切现象没有比天地更宏伟的了,一切变化没有比四季的更替更巨大的了。古人善于通过观察自然领悟人生的道理,所以,中国人一方面强调在逆境中不放弃,而是以乐观的心态迎接转机;另一方面,在一切顺利的大好形势下,不忘记潜在的危险。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朝廷里受到排挤,一生被贬无数次,先被贬到黄州,后来又被贬到海南岛。当时海南岛还是蛮荒之地,苏东坡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并不气馁,而是恬淡地对待每一天的生活。他在海南岛自己种地,自己制墨,还和当地的黎族同胞交了朋友,开开心心地活着。后来,新君即位,那些当权者死的死,走的走,苏东坡又被重新起用,调回中原。临走的时候,苏东坡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表达了他对这段艰难经历的从容淡定。苏东坡的人生智慧是变通之道应用的最佳范例之一。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