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罗生门

日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仆人正在等待雨停。

宽敞的门下,此男之外别无他人。仅有一只蟋蟀,停在朱漆斑驳的粗大的圆柱上。罗生门既位于朱雀大街,此人之外,再有两三个头戴高斗笠[1]或黑漆软帽[2]的人一起避雨也不足为奇。然而,唯其一人。

说起原因,皆因这两三年以来,京都不是地震、龙卷风,就是火灾、饥荒,灾难接连不断。于是乎,京城一带凋敝之快非同寻常。据旧书记载,竟有打破佛像佛龛,将那披朱丹镀金银之木堆在路旁,当作木柴出售之事。京城尚且如此,罗生门的维修之类,自是无人顾及。其结果,趁这华屋丘墟之际,狐狸乐以为居,盗贼窃以藏身。发展到后来,居然形成了如此惯例:将无人认领的死尸弃之门内。由此种种,天色一晚,人人皆怵,不敢走近此门附近。

人迹罕至,乌鸦便集结成群,不知从何而来。白天看去,无数只乌鸦围绕着高耸的鱼尾形脊瓦,尖叫着盘旋。尤其是门楼上空被夕阳染红之际,宛若漫撒芝麻一般清晰可见。群鸦当然是为了啄食门上的死人肉而来。不过,今天不知是否因为时限已过,不见一只乌鸦。只见已经开始崩塌、并从其塌陷处长出长草的石阶上,鸦粪斑斑点点,白色随处可见。仆人身穿洗得发白的藏青褂,在七级石阶的最上阶上坐了下来,一面介怀着右颊上冒出来的大粉刺,一面呆瞅着那雨。

作者刚才写过“仆人正在等待雨停”,然而,即便雨停了,仆人也无事可做。若是平常,当然应该返回主人家里。可是,那主人四五天前却下达了辞退令。正如前文所述,当时的京都已极其衰败。如今,这个仆人从服侍已久的主人那里被辞退,实际上也只不过是这个衰败景象的余波而已。所以,说“仆人正在等待雨停”,不如说“被雨封在这里的仆人,无处可去,无计可施”更为恰当。再加上,今天的天气也大大加剧了这位平安时代[3]仆人内心的感伤之情。申时[4]后半段开始下起的雨至今完全没有要停的迹象。于是,即便其他不管,当务之急是明天的生活怎么办?——不妨说,仆人一面不得要领地琢磨着要为所谓无计可施的事情想点儿计策,一面心不在焉地听着朱雀大路上下个不停的雨声。

大雨笼罩着罗生门,从远处哗然而至。夜色使天空渐渐低沉。抬头一看,门上的屋顶处,斜翘的琉璃瓦前端,厚重昏暗的乌云直压过来。

要想为无计可施的事情想点儿计策,便无暇顾及手段。若要选择手段,则要么倒在瓦顶板心泥墙之下,要么横尸荒野黄土路旁——只有饿死一条路。如此一来,就会像条死狗一样,被拎到这个门上扔掉。如果不择手段——仆人的思路无数次在同一条道上徘徊良久,终于被逼到了这个处所。但是,这个“如果”无论何时,最终也只是“如果”而已。仆人既肯定不择手段这一点,又对选择“如果”则必然会随之而来的“除非为盗,别无他法”这个结论,没有勇气做出积极的肯定。

仆人打了一个大喷嚏,然后吃力地站了起来。日暮天凉,京都已经冷得需要生火盆了。寒风伴随着夜色从门柱之间毫不客气地穿堂而过。停在朱漆圆柱上的蟋蟀早已无影无踪。

仆人缩着脖颈,金黄色汗衫上穿着藏青褂的肩头耸得高高的,四处打量大门周边,他想找一个既无凄风冷雨之患,又无他人耳目之惧,能安安稳稳地睡上一夜的处所,暂且过了这一晚再说。这时,正巧有幸看到通往门楼顶部、也同样涂成朱漆色的宽大的梯子。楼顶即便有人,反正也尽是死人。仆人于是小心翼翼地按着腰间挂着的木柄腰刀,以防出鞘,将穿着草鞋的脚踩到了梯子最下一阶。

几分钟之后,通往罗生门门楼上的宽阔的梯子中间,一个男人像猫一样弓着身子,屏住呼吸,偷窥着上面的样子。楼上照下来的火光,隐隐映在男人的右颊。那是一张在短小的胡须中,鼓起了一个已经出脓的红粉刺的脸颊。仆人从一开始,就过于乐观地估计这上面的人全是死人,岂料爬了两三层梯子一看,好像上面有人正点着火把,且那火把在四处移动。这是因为那昏黄的灯光摇摇晃晃地映照在所有角落都挂满蜘蛛网的天花板上,所以便能立刻发现。既然能在这样的雨夜,在这个罗生门上点着火把,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仆人像壁虎一样蹑手蹑脚地往上爬,总算爬到了很陡的梯子的最上一层,然后将身体尽可能放平,脖颈尽可能前伸,战战兢兢地往楼内窥去。

留神一看,楼内确实如传闻所说,几具尸体横七竖八地乱放着,火光所及之处,因为比预想的要窄,看不出具体数量。只是朦朦胧胧能搞明白的是,那其中有的赤裸,有的着衣。当然,好像是男女混杂着的。一个个像土捏的人偶一样,张着口的、伸着手的,在地板上滚得到处都是,简直让人怀疑他们是活人。而且,肩膀和胸部这些较高的部位接收到昏暗的光线而显得稍亮,低凹的部位进一步阴影魆魆,全都哑然无声,永久沉默着。

尸骸腐烂的臭气直冲而来,仆人不由得掩住鼻子。可是,下一个瞬间,那只手却忘记了掩鼻之事。一种强烈的情感几乎毫无保留地剥夺了这个男人的嗅觉。

这时候,仆人的眼睛第一次捕捉到了蹲在尸骸堆中的一个人。那是一个矮矮瘦瘦、宛如猿猴的白发老太婆,她身上穿着一件丝柏树皮色的衣服。老太婆右手拿着一个点着火的松木片,正死盯着一具尸骸的脸端详。从长长的头发来看,那大概是一具女尸。

仆人六分恐惧、四分好奇,一时间甚至忘记了呼吸。借用旧书所言,正是所谓“毛骨悚然”的感觉。只见老太婆把松木片插到地板中间,然后将双手放到一直盯视的那具尸体的脖子上,正如老猴给小猴捉虱子那样,开始一根根地拔起那长长的头发。头发似能顺手拔落。

随着那发丝被一根根拔落下来,仆人心里的恐惧一点点消失了;与此同时,对这个老太婆的强烈憎恶感一点点多起来。——不,说是对这个老太婆,也许是有语病的,倒不如说是对某种罪恶的反感,在分分秒秒地强大着。此时,如果有人就刚才在门下时这个男人所考虑的是饿死还是做盗贼的问题再拿出来问他的话,恐怕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饿死吧。男人如此强烈的憎恶之心,如同老太婆插在地板上的松木片一样,火势凶猛地燃烧起来。

仆人当然不明白老太婆为何要拔死人的头发,于是也就不知道该怎样合理地把它划归到善恶的某一类。但是,对于仆人来说,在这个雨夜,在这个罗生门上,拔死人头发这件事,仅此一点已经成为不可饶恕之恶。当然,自己刚才一直在下决心当贼这事,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于是,仆人双腿用力,突然从梯子上翻身跃下,然后手按木柄腰刀,大步走到了老太婆面前。老太婆这一惊,自不待言。

一看见仆人,老太婆就如同弦上之箭一般,一触即发地跳了起来。

“浑蛋,哪里跑!”

老太婆被尸骸绊得踉踉跄跄,慌不择路地想逃,仆人堵住她的去路,如此骂道。即便如此,老太婆也想强行撞开仆人逃跑。仆人不让其得逞,再次推回。两人在尸骸中,无言地搏斗。但是,胜负一开始就已见分晓。仆人终于抓住了老太婆的手腕,强行将其拧倒在地上。那手腕如鸡爪一样,仅剩皮包骨。

“你干什么了?快说!不说就尝尝这个!”

仆人推开老太婆,突然拔刀出鞘,银白的钢刀抵到她的眼前。然而,老太婆依然不语,两手瑟瑟发抖,肩头连连起伏,双目圆睁,眼球如同要飞出眶外一般,像个哑巴一样执拗地沉默着。见此情景,仆人方才意识到:这个老太婆的生死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志。而且,这个意识让他熊熊燃烧的憎恶之心不知何时冷却了下来,剩下的就是某项工作即将大功告成之际的从容自若与心满意足了。于是,仆人俯视着老太婆,用略微缓和的口气说道:

“我不是什么检非违使[5]的差人,是方才从这门下经过的路人,所以,不会把你拴上绳索捉到哪里去。只是,你要把你刚才在这个门上干了什么原原本本地告诉我,只要告诉我就没事了。”

老太婆一听,原本睁大的眼睛睁得更大了,死死地盯着仆人的脸。那双眼睛眼眶通红,宛若肉食鸟类一样犀利。然后,那只皱得几乎和鼻子一体的嘴巴,如同含着东西一样蠕动着,尖细的喉头也蠕动着。此时,从那喉咙里,气喘吁吁地发出一个乌鸦啼叫般的声音,传进了仆人耳里。

“拔这个头发,拔这个头发呀,想做成假发啦!”

仆人对老太婆的回答居然如此平庸而深感失望。失望的同时,之前的憎恶又伴随着冰冷的轻蔑一同涌上心头。岂料,大概这心思也传到了对方那里。老太婆一只手里仍然攥着从死人头上剥夺的长头发,用蛤蟆般聒噪的声音,含混不清地说出了这一段话:

“也确实啦,拔死人头发也许是件很坏的事。不过呢,这里的死人都是死有余辜的,拔点儿头发不算什么。刚才我拔的这个女人啊,曾经把蛇切成四寸长的肉段晒干了,当成干鱼卖给带刀侍卫呢。要不是这个女人得了瘟疫死了,现在还在往那儿卖呢。而且,都说这个女人卖的鱼干味道好,带刀侍卫一天不落地买来做小菜呢。我并不觉得这个女人做的是多大的恶事。若是不做,就会饿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吧?这么说来,现在我做的这点儿事,我觉得也不是什么恶事。这也是不做就会饿死的啦,没有办法才做的事嘛。所以嘛,这种没法子的事这个女人是最明白的啦,她也会对我的所作所为宽宏大量吧。”

老太婆大致说了这个意思。

仆人将腰刀收回鞘内,左手按着刀柄,冷然听着这些话。当然,仆人听着的时候,右手仍在介怀地摩挲着已经出脓的大红粉刺。但是,听着听着,仆人的心里,生出一种勇气。那就是刚才在门下时,这个男人所欠缺的那种勇气。而这勇气,又是与刚才上来这个门,逮住这个老太婆时的勇气,往截然相反方向行动的勇气。仆人不仅不再迷茫是饿死还是做盗贼。就拿此时这个男人的心境来说,饿死之类的想法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几乎连考虑都不会考虑。

“真是那样吗?”

老太婆话一说完,仆人就冷嘲热讽地问道。继而一脚迈向前,右手冷不防离开粉刺,揪住老太婆的后脖领,恶狠狠地说道:

“那么,我剥掉你的衣服你也不会记恨吧。我也是处于不这样做就会饿死的处境啊!”

仆人迅速剥掉老太婆的衣服,然后粗暴地把抱着他的脚不放的老太婆踢倒在尸骸上。离梯子口仅有五步之距。仆人用胳肢窝夹着剥下来的丝柏树皮色的衣服,从陡峭的梯子上直下,转眼间消失在夜色深处。

老太婆如同死去般在那里,不久之后赤裸着身子从死人堆里爬了起来。嘴里发出不知是在叽咕还是呻吟的含混声音,借着还在燃烧的火光向梯子口爬去。然后,短短的白发倒竖着,从那里往门下窥巡。门外,只有黑洞洞的夜。

仆人的行踪,无人知晓。

(大正四年[6]九月)